对角变换论文-王信存,吕洪斌,商钰莹

对角变换论文-王信存,吕洪斌,商钰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角变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可约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算法,对角相似变换

对角变换论文文献综述

王信存,吕洪斌,商钰莹[1](2019)在《对角相似变换下的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进一个参数构造与迭代矩阵的行和相关的正对角矩阵,应用矩阵的正对角相似变换,给出不可约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与对应特征向量的数值算法,算法中每一步参数的选择灵活性都较大,从而提高了收敛速度.(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吕洪斌,商钰莹,张美黎[2](2019)在《一种计算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的对角相似变换下的原点位移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矩阵的原点位移和正对角相似变换,给出了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的一种算法,在适当选择平移参数下,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效率.(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蔡云,张知竹,李庆,王帅[3](2018)在《基于指数变换的对角隐式龙格库塔法求解中子点堆动力学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点堆动力学对于反应堆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但点堆动力学方程是刚性的,通常使得数值求解所采用的步长很小。本文研究了基于指数变换的对角隐式龙格库塔(DIRK)方法用来求解点堆动力学方程。基于指数变换的DIRK保留了DIRK方法适合求解刚性方程的特点,同时在反应性引入较大的情况下,它比对角隐式库塔方法表现更好。若干算例,如反应性阶跃、线性或者正弦变化等,表明基于指数变换的DIRK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冯林安,戴亮[4](2017)在《任意初等行列混合变换求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矩阵的正交矩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利用任意初等行列混合变换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求规范正交基,求正交矩阵T使得T-1AT为对角矩阵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般性。(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韩忠珍[5](2017)在《与零对角TD-TD Leonard对相关的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令C是复数域,d是一个整数且d ≥ 3,并 令Matd+1(C)表示由所有元素取自C的d+1阶方阵构成的全矩阵代数.所谓一个Leonard对,就是V上一个有序的线性变换对(A,A*),满足以下条件:(1)存在V的一组基,使得A在这组基下的矩阵是既约叁对角矩阵,A*在这组基下的矩阵是对角矩阵;(2)存在V的另一组基,使得A*在这组基下的矩阵是既约叁对角矩阵,A在这组基下的矩阵是对角矩阵.设β为Leonard对(A,A*)的基本参数.设q ∈ C使得β= q2 + q-2.如果q2 ≠ ±1即β ≠ ±2,称(A,A*)为Ⅰ型Leonard对;如果q2 = 1即β = 2,称(A,A*)为Ⅱ型Leonard对;如果q2 =-1即β=-2,称(A,A*)为Ⅲ型Leonard对.设(A,A*)为零对角TD-TD Leonard对,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当(A,A*)为Ⅰ型零对角TD-TD Leonard对时,我们计算出了qAA*-q-1A*A的特征值序列,并给出了这个序列是叁项递归的充要条件;(2)当(A,A*)为Ⅱ型零对角TD-TD Leonard对时,我们计算出了AA*-A*A的特征值序列,并证得这个序列是叁项递归的;(3)当(A,A*)为Ⅲ型零对角TD-TD Leonard对时,我们计算出了 AA*+ A*的特征值序列,并给出了这个序列是叁项递归的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4)

杨龙妹[6](2016)在《带尖叁对角对的仿射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设K是域,V是域K上的有限维向量空间.叁对角对是指V到V的一个有序K-线性变换对A,A*,并且满足如下四点:(1)A,A*均可对角化;(2)存在A的一个特征子空间序列{Vi}i=0d使得A*Vi(?)Vi-1+Vi+Vi+1(0≤i≤d),其中V-1=0,Vd+1=0;(3)存在A*的一个特征子空间序列{Vi*}i=0d使得AVi*(?)Vi-1*+Vi*+Vi+1*(0≤j≤δ),其中V-1*=0,Vδ+1*=0;(4)不存在V的子空间W使得AW(?)W,A*W(?)W,W≠0,W≠V.若V0,Vd,V0*,Vd*的维数均为1,则称A,A*是带尖的.若A,A*是V上任意的叁对角对,则ηA+μI,η*A*+μ*I也是V上的叁对角对,其中η,μ,η*,μ*∈K且η,η*≠0.此时,我们称其为A,A*的仿射变换.本文主要研究了带尖叁对角对的仿射变换.对于带尖叁对角对A,A*,分别给出了A,A*的仿射变换与A,A*或A*,A同构的充要条件.进而解决了代数组合专家P.Terwilliger在文献[24]中提出的公开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1)

刘璐[7](2012)在《(1,3,3,1)型叁对角对的仿射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对角对的概念起源于代数图论中的Q-多项式距离正则图理论.1999年Bannai和Ito在文献[1]中给出了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涉及这个概念的重要文献有[2][3][4][5]等.设V为域K上的有限维向量空间,所谓V上的一个叁对角对是指从End(V)中取的一个有序对A,A*满足条件(i)-(iv):(i)A,A*都是可对角化的;(ii)存在A的一个特征子空间序列{V_i}_i~d=0使得A*V_i∈V_(i-1)+V_i+V_(i+1)(0≤i≤d),规定:V_(-1):=0,V_(d+1):=0;(iii)存在A*的一个特征子空间序列{V_I*}_i~δ=0使得AV*_i∈V*_(i-1)+V*_i+V*_(i+1)(0≤i≤δ),规定:V*_(-1):=0,V*_(δ+1):=0;(iv)不存在V的非零真子空间W同时满足AW∈W和A*W∈W.设A,A*是叁对角对,则对任意p,q,p*,q*∈k且p=0,p*=0, pA+qI, p*A*+q*I也是V上的叁对角对,称其为A,A*的仿射变换.本文讨论了叁对角对和其仿射变换的同构,即仿射同构问题,部分地解决了Tewilliger在文献[9]中提出的公开问题36.1.论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叁对角对和叁对角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第二部分:讨论了(1,3,3,1)型叁对角系统及其相关系统的参数阵列.得到定理2.1.9.第叁部分:证明了(1,3,3,1)型叁对角系统分别仿射同构于它的8个相关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给出了(1,3,3,1)型叁对角系统的仿射同构分类.得到定理3.1.17.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3,3,1)型叁对角对的仿射同构的分类,得到定理3.2.3.(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3-01)

张世德,李程[8](2011)在《对角方阵的变换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改变对角方阵各行、各列、主对角线、次对角线的元素之集的条件下,其变换群是n次对称群S_n的直积S_n×S_n的子群,因对角拉丁方、对角拉丁方正交侣、幻方、高次幻方、加乘幻方均属此类方阵,本文对构作这类对象及研究它们的计数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1年11期)

徐秋茹,赵寒涛,李乃川,黄兴滨[9](2010)在《对角变换四染色平面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利用计算机已经证明了四色猜想问题,但对任意平面图的四染色方法还没有解决。本文基于对角变换的原理提出一个平面图的四染色方法,为平面图的四染色问题提供一种尝试性方案。应用我们的染色方法成功地对着名的加德纳图进行了四染色处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时统业,尹亚兰[10](2009)在《乘对角类d_i-准正交阵和乘对角类c-准正交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乘对角类di-准正交阵和乘对角类c-准正交变换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们的一些性质.(本文来源于《大学数学》期刊2009年03期)

对角变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矩阵的原点位移和正对角相似变换,给出了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的一种算法,在适当选择平移参数下,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角变换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信存,吕洪斌,商钰莹.对角相似变换下的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2].吕洪斌,商钰莹,张美黎.一种计算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的对角相似变换下的原点位移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蔡云,张知竹,李庆,王帅.基于指数变换的对角隐式龙格库塔法求解中子点堆动力学方程[J].核动力工程.2018

[4].冯林安,戴亮.任意初等行列混合变换求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矩阵的正交矩阵[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韩忠珍.与零对角TD-TDLeonard对相关的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序列[D].河北师范大学.2017

[6].杨龙妹.带尖叁对角对的仿射变换[D].河北师范大学.2016

[7].刘璐.(1,3,3,1)型叁对角对的仿射变换[D].河北师范大学.2012

[8].张世德,李程.对角方阵的变换群[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

[9].徐秋茹,赵寒涛,李乃川,黄兴滨.对角变换四染色平面图[J].黑龙江科学.2010

[10].时统业,尹亚兰.乘对角类d_i-准正交阵和乘对角类c-准正交变换[J].大学数学.2009

标签:;  ;  ;  ;  

对角变换论文-王信存,吕洪斌,商钰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