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手术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15)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15)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中依据累及椎体数量分为观察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观察Ⅱ组(累及多个椎体),对照组也分为对照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对照Ⅱ组(累及多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矫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5;对照Ⅱ组的矫形率明显高于观察Ⅱ组,P<0.05。结论前路内固定治疗术对于累及单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累及多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矫形率,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前路;后路;内固定;胸腰段;脊柱结核
骨关节结核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且其多累计脊柱部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目前临床上对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以药物治疗联合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术合并植骨融合为主[1],但是由于胸腰段的脊柱结核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伴随后凸畸形,单纯的采用前路病灶切除结核植骨融合术难以有效的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因此需要应用内固定治疗术进行矫正,提高稳定性,保证植骨融合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术式有前路和后路,不同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次研究分别采用前路内固定术和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矫形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15例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依据累及椎体数量分为观察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观察Ⅱ组(累及多个椎体),对照组也分为对照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对照Ⅱ组(累及多个椎体)。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27~61岁,平均年龄51.34±6.27岁,累及单个椎体8例,累及多个椎体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51.87±6.04岁,累及单个椎体9例,累及多个椎体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即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取侧卧位,于脊柱脓肿一侧做手术切口,自胸膜与腹膜外进入,将病灶部位组织彻底清除,并与相邻的椎体处或以彻底清除病灶的椎体骨质处,放置U型垫作为模板,插入开路锥,并将螺钉拧入[2],嵌入植骨块,常规留置引流管,将手术切口关闭。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即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取俯卧位,于病灶部位的中心作正中切口,将患者的皮肤切开,并将肌肉分离,使病椎棘突暴露,依据患者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确定进钉的方向和角度,于上下两节椎体处置入椎弓根钉,将病变节段的小节突咬除[3],而后将锁帽拧紧、矫形,以获得与小关节突植骨融合的效果,关闭手术切口,将患者体位调整至侧卧位,行前路病灶清除术和植骨融合术。
1.2.2评价指标以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一般手术情况考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考察手术前后的后凸角和畸形矫正率。
1.2.3统计学方法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后凸角角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畸形矫正率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一般手术情况和手术前后后凸角角度比较
各组患者治疗后的后凸角角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观察Ⅰ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Ⅰ组,对照表1。
2.2畸形矫形率比较
观察Ⅰ组矫形率为75.00%(6/8),对照Ⅰ组为70.00%(7/10),χ2检验结果为:χ2=0.627,P=0.428,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Ⅱ组矫形率为57.14%(4/7),对照Ⅱ组为80.00%(4/5),χ2检验结果为:χ2=12.258,P=0.000,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前入路和后入路两种方式,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均具有其优缺点,前入路术中暴露范围较大,有利于结核病灶部位的彻底清除[4],且可以直接接触脊柱前方的压迫,减压效果显著,借助内固定支架,可有效回复脊柱的沉重能力,但是其手术创伤较大,手术风险高,易出现校正角度丢失、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后入路手术方法整体创伤性较小,对于对侧脓肿较易清除,但是由于手术视野较小,难以彻底清除结合病灶,存在术后复发风险。本次研究发现观察Ⅰ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Ⅰ组(P<0.05),且两组患者矫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前路内固定治疗术对于累及单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Ⅱ组和对照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后凸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对照Ⅱ组的矫形率明显高于观察Ⅱ组(P<0.05),提示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累及多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矫形率。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秦雨,赵刚,和桓德,等.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80-81.
[2]王德元,李智钢,邓永忠,等.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2):99-101.
[3]杨志平.胸腰段脊柱结核经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6,16(58):116.
[4]宋继淳,杨冬.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椎和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