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组合论文-李怡雯,许清海,张生瑞,李月丛,孙沅浩

花粉组合论文-李怡雯,许清海,张生瑞,李月丛,孙沅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粉组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花粉组合,花粉来源

花粉组合论文文献综述

李怡雯,许清海,张生瑞,李月丛,孙沅浩[1](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花粉组合的植被指示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青藏高原泽库盆地31个样点表层苔藓样品孢粉组合分析和植被调查数据,揭示了高寒灌丛草甸花粉组合特征及其花粉来源范围,阐明了主要花粉类型对植被组成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研究区花粉组合以莎草科、紫菀属、毛茛科、蔷薇科和禾本科等为主,其主要由样点周围40 km范围内植被产生(花粉贡献率83%);花粉组合中出现的桦属、松属和云杉属等乔木类型花粉由风力远距离搬运而来. 0~100 m范围,研究区各样点间植被组成差异显着,与花粉组合的对应关系差; 0~3 km范围,各样点间植被组成差异性减小、整体趋于均质化,与花粉组合的对应关系逐渐提升;据此认为,考虑花粉组合贡献率和区域植被组成影响后的花粉-植被数量关系更能真实反映研究区花粉组合与区域植被组成的对应关系.此外,青藏高原灌丛草甸区湖泊表层花粉组合可能受区域外花粉或隐域性植被的影响较大,花粉组合中出现的大量蒿属和藜科花粉并不真实地代表区域植被组成,依据该区域湖泊沉积花粉组合变化推测区域植被演替及气候变化时应予以排除.(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0期)

李永飞,李春海,许斌,舒军武,李月丛[2](2019)在《苏鲁人类扰动区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江苏和山东地区70个农田和非农田表土样品研究不同土地类型的花粉特征,为使用孢粉作为研究手段分析古代农业提供重要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所有植被类型的花粉谱均以草本花粉为主,但是含量明显不同,表现为农田>荒地>林地。其中禾本科谷物类型含量的变化最大,农田最高达41%,荒地高于11%,林地低于8%。谷物类禾本科花粉传播距离很短,其百分含量在10~20 m内急剧衰减至27.6%,500 m以外降低至20%以下;十字花科花粉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藜科花粉对农田和荒地具有同等指示意义,可能与人类活动强度与方式有关。中华卷柏含量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加强。油菜、水稻、小麦和玉米等谷物类花粉产量或者在土壤中保存存在差异:十字花科>玉米型禾本科>水稻型禾本科>小麦型禾本科。降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相对百分含量,可以较好地区分水田、麦田和非农田,但油稻田与麦稻田、荒地与林地难以区分。(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孙沅浩,张生瑞,许清海,李怡雯,沈巍[3](2019)在《黄土高原中部落叶栎林花粉组合对植被盖度的定量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黄土高原中部黄陵地区34个样点地表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和相应植被调查数据,阐述了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以栎属(42%)、桦属(16%)和松属(12%)等木本类型为主,不同群落间花粉组合差异较小.单个样点花粉组合与0~100m范围内植被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但与0~1000m较大空间范围内绝对植被盖度较为相近,表明表土花粉指示较大区域植被的综合信息,而不指示样点周围的植被组成.栎属、桦属和松属花粉含量与植被盖度相近;海棠(蔷薇科)和槭属等落叶阔叶属种花粉含量较低,但其对应的区域植被较高;因此,解释地层花粉组合时应考虑低代表性花粉类型蕴含的植被信息.根据获得的主要属种花粉-植被数量关系,尝试重建了黄土高原东北部公海湖区中全新世(距今7300~5000年)时期的区域植被组成,该时段湖区应发育以栎属为建群种的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蒙[4](2019)在《大别山区苔藓样品中的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针对其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中的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利于理解该地区花粉、植被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同样具有指导作用。表土花粉的采集有多种类型的收集器可供选择,不同收集器各有优劣,因此选用适当的收集器对花粉的现代过程研究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选用的苔藓样品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孢粉收集器,具有易收集易处理等特点,其花粉来源于当地和区域外植被,有利于研究花粉组合与不同距离下的植被组成之间的关系。2017年7月,课题组在安徽省大别山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外样品采集和植被调查,采集了30个样点的苔藓样品并调查样点10m范围和100m范围内的植被特征。本研究以苔藓样品中的花粉为研究对象,结合植被调查数据,对不同群落类型的苔藓样品中的花粉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苔薛样品中的花粉组合与植被组成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阐述了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植被组成的指示意义。结果如下所示:(1)通过花粉大小、极轴赤道轴比值、萌发孔类型和外壁形态等特征的差别,对苔藓样品种的花粉进行鉴定,区分了不同花粉母体植被所属的科属种,对花粉组合中百分比较多的花粉的形态数据进行统计,获得21种主要花粉形态特征。(2)针对30个样点鉴定出29881粒花粉,89个花粉类型,乔木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83%),以松属(Pinus,62.1%)、栎属(Quercus,10.4%)和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2.8%)等木本植物花粉类型为主。(3)根据植被属种组成和植物绝对盖度的差异将30个样点划分出5个主要群落类型,包括黄山松或马尾松林群落、黄山松~短柄枹栎~茅栗林群落、茅栗~短柄枹栎林群落、毛竹林群落和杉木林群落,得到每个样点不同距离下的各科属植被盖度变化。(4)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特征花粉组合与不同距离的植被组成的主坐标分析显示,每个样点花粉组合与0~100 m范围内植被组成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群落特异性,与0~1500 m范围内植被组成相似,表现出区域均质性特征,应指示区域植被组成。松属和枫杨花粉含量高于植被盖度;栎属和枫香树(Liquidamber formosana)花粉含量与植被盖度相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和栗属(Castanea)等属种花粉含量总和不足3%,但对应的区域植被盖度几近花粉含量的5倍。因此,解释地层花粉组合时应考虑低代表性花粉类型蕴含的植被信息,同时也应注意地形因素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3-01)

李雪,郭立平,刘华林,戚廷香,王海林[5](2018)在《“叁系”杂交棉组合F_1花粉育性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雄性不育"叁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制种因简化制种和节约劳动力成本已成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手段。研究棉花花粉育性及"叁系"组合F_1可育花粉率与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可以达到强化"叁系"制种,提高育种效率的目的。用联苯胺-甲萘酚法测定12个不育系与4个恢复系杂交所得的48个F_1的花粉育性,统计了可育花粉率并分析了可育花粉率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保存条件下,花粉育性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减弱,51 h内其花粉育性依然保持88%以上,51 h内花粉育性无显着性影响。F_1的可育花粉率均低于其恢复系及常规杂交种,大部分组合降低水平在20百分点以内。不同恢复系的恢复力有明显差异,其中H46恢复力较强。F_1的可育花粉率与单株铃数呈显着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离体花粉的育性变化规律及"叁系"杂交组合后代可育花粉率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可应用于异地授粉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叁系"杂交种选育,为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8年12期)

姚付龙,马春梅,敬一丹,杨海军[6](2018)在《新疆赛里木湖流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疆赛里木湖流域现代植被调查及不同植被带的53个表土样品花粉鉴定分析,深入研究了该区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土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该流域植被的总体特征,赛里木湖流域不同植被带内花粉组合差异显着,依据花粉谱特征可以分为草原带、针叶林带、森林灌丛带、亚高山草甸带、荒漠草原带、草原灌丛带、荒漠植被带;云杉属、蒿属、藜科、禾本科含量高、变化明显,可作为该流域古环境重建的重要参考依据;蒿属/藜科(A/C)比值可以用来区分荒漠植被带和荒漠草原带,荒漠植被带A/C值平均为0.62,荒漠草原带A/C值平均为1.55,1是两者之间的界值;云杉属花粉含量≥30%时可认为该样品来自于云杉林,云杉属-蒿属-禾本科等花粉组合表明森林(灌丛)的存在,亚高山草甸以蒿属-禾本科-云杉属组合为主,(荒漠)草原(灌丛)以蒿属-藜科-禾本科为主,藜科-蒿属是荒漠植被的建群种。(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慧贤,徐海,蓝江湖,张继效,严东娜[7](2018)在《北疆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分析北疆荒漠草原区和典型草原区表土和牛粪样品中的孢粉组合,发现这两类样品的孢粉组合大体相近,其乔木花粉百分比大都低于10%,灌木花粉平均为5.6%,草本花粉大都高于70%,并以藜科(Chenopodiaceae)、蒿属(Artemisia)为最主要的花粉类型。牛粪中孢粉种类低于表土,且乔木花粉含量(2.04%)亦低于表土(3.78%)。表土形成的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牛粪为现代样品,牛粪的孢粉组成可能会更好地指示现代植被组成,因而牛粪样品可以在北疆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地区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孢粉研究材料。从荒漠草原到典型草原,表土中乔木花粉百分比增多,灌木和草本下降;而牛粪中则相反,乔木花粉百分比下降,灌木和草本的比例上升,这可能与牛以草本植物为主要食物有关。表土和牛粪样品中主要种属(蔷薇科、禾本科、伞形科、豆科等)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孢粉组合与多年平均6—8月降水量和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最显着,其次为最冷月平均温度和最热月平均温度,而与年均温相关性较低。该研究结果指示,降水可能是影响北疆现代植被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孙沅浩,张生瑞,许清海,李怡雯,沈巍[8](2018)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花粉组合对植被的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黄土高原中部黄陵地区34个样点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和植被调查数据,阐述了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植被组成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以栎属(42%)、桦属(16%)和松属(13%)等木本植物花粉类型为主,不同群落间花粉组合差异较小。单个样点花粉组合与0~100 m范围内植被组成存在差异,与0~1000 m范围内植被绝对盖度较为相似,表明表土花粉指示区域植被,而不指示样点周围植被组成。栎属、桦属和松属花粉含量与植被盖度相近;海棠(蔷薇科)和槭属等落叶阔叶属种花粉含量总和不足10%,但对应的区域植被高达50%;因此,解释地层花粉组合时应考虑低含量花粉类型蕴含的植被信息。根据获得的主要属种花粉—植被的数量关系,尝试重建了黄土高原东北部公海湖区中全新世(距今7300~5000年)时期的区域植被组成,该时段湖区发育了以栎属为主的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秦鼎[9](2018)在《滇东北、滇中地区现代花粉/炭屑组合与植被/火灾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了解现代花粉组合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以及现代炭屑与森林火灾的关系,是根据化石花粉/炭屑记录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火灾的依据。为此,本研究在云南中部和东北部采集了93个湖泊(水库)沉积物的表层样品,对这些水体的表层样品作花粉/炭屑分析来探讨表层花粉谱与现代植被、气候以及炭屑浓度与现代森林火灾的关系。花粉分析结果表明,在滇中和滇东北地区,木本植物花粉以松为主,其次为桤木属、桦木属、常绿栎属和石栎属/栲属;草本植物花粉以禾本科、蓼科和十字花科为主。现代花粉谱和现代植被的比较表明,花粉谱较好地反映了湖泊等水体所在地的现代地带性植被和地方性植被。在研究区,木本花粉含量相对较低的地区,与当地植被中森林盖度小以及森林较大规模的砍伐有关;相对的陆生草本植物花粉含量比较高,主要是禾本科、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与人类农业活动关系密切的科类,说明采样地水体周围受人类农业活动的影响较大;而草本植物的高含量种属在不同样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植的农作物的不同。整个研究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现代花粉谱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滇东北地区现代花粉组合的第一因子是人类活动强度,第二因子才是温度;而影响滇中地区现代花粉组合的第一因子是温度,其次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内不同水体的炭屑浓度存在很大差异。炭屑浓度高的样点一般与湖泊所在的地方和地区范围内发生强度较大且时间较长的火灾事件有关。有少数样点的炭屑浓度比较高,但在近几十年里周围未发生森林火灾,可能与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火把节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22)

吴慧贤[10](2018)在《北疆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是当今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了解过去气候变化历史,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至关重要。作为恢复古气候与古环境的理想代用指标之一—孢粉,即孢子和花粉(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繁殖细胞),为推动过去气候/水文变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北疆位于亚洲内陆干旱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研究北疆地区现代孢粉有助于理解该区植被与气候、水文的关系,对如何应对未来环境变化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不同种类孢粉的产量、传播能力和沉积环境的多样性,使得利用孢粉组合在恢复古环境、古气候上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建立孢粉与植被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孢粉学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而对现代孢粉组合及其与植被、气候的关系研究是理解孢粉指标蕴含的气候/环境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孢粉研究多以表土样品为主要研究材料,而本文拟以表土和牛粪样品为载体,通过北疆地区现代样品孢粉分析,对比两类样品中孢粉组合的异同及其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2016年9月,课题组在北疆地区进行了较详细的野外调查,共采集23个采样点的22个表土样品和21个牛粪样品及临近点植物样本作为参考。通过对比分析北疆荒漠草原区和典型草原区表土和牛粪样品中的孢粉组合,发现这两类样品的孢粉组合大体相近,二者都能反映主要的孢粉类型。两类样品乔木花粉百分比大都低于10%,灌木花粉平均为5.6%左右,草本花粉大都高于70%,并以藜科(Chenopodiaceae)、蒿属(Artemisia)为最主要的花粉类型,且不同植被群落生态特征表明,干旱环境中藜科花粉占优势,半干旱环境中,蒿属花粉更占优势。牛粪中花粉种类少于表土,且乔木花粉百分比(2.04%)亦低于表土(3.78%)。由于牛粪为现代样品,而表土形成的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我们认为牛粪的孢粉组成可能更好地指示现代植被组成。因此,在北疆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地区牛粪样品和表土样品均可作为现代孢粉研究材料。研究进一步揭示,不同植被群落类型所含花粉组合差异显着,从荒漠草原到典型草原,表土中灌木和草本含量下降,乔木花粉百分比增多;而牛粪中则相反,乔木花粉百分比下降,灌木和草本的比例上升,这可能与牛以草本植物为主要食物有关。表土和牛粪样品中主要种属(蔷薇科、禾本科、伞形科、豆科等)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孢粉组合与多年平均6-8月降水量和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最显着,其次为最冷月平均温度和最热月平均温度,而与年均温相关性较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麻黄属呈现降低趋势,该属花粉代表了较干燥的环境。本研究分析了蒿藜的百分比及其与气候参数的相关性,得出蒿藜之和与6-8月平均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434,表明越干旱的区域,蒿藜花粉占总花粉的比例越高,这也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植被的空间分布与降雨量有密切联系。表土及牛粪孢粉样品的主成分分析(PCA)得出,不同植被类型孢粉样品明显位于不同的湿度范围,采于荒漠草原区的样品位于湿度低的区域,采于典型草原区的样品位于湿度高的区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可能是影响北疆地区现代植被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期刊2018-06-01)

花粉组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江苏和山东地区70个农田和非农田表土样品研究不同土地类型的花粉特征,为使用孢粉作为研究手段分析古代农业提供重要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所有植被类型的花粉谱均以草本花粉为主,但是含量明显不同,表现为农田>荒地>林地。其中禾本科谷物类型含量的变化最大,农田最高达41%,荒地高于11%,林地低于8%。谷物类禾本科花粉传播距离很短,其百分含量在10~20 m内急剧衰减至27.6%,500 m以外降低至20%以下;十字花科花粉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藜科花粉对农田和荒地具有同等指示意义,可能与人类活动强度与方式有关。中华卷柏含量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加强。油菜、水稻、小麦和玉米等谷物类花粉产量或者在土壤中保存存在差异:十字花科>玉米型禾本科>水稻型禾本科>小麦型禾本科。降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相对百分含量,可以较好地区分水田、麦田和非农田,但油稻田与麦稻田、荒地与林地难以区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粉组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怡雯,许清海,张生瑞,李月丛,孙沅浩.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花粉组合的植被指示性[J].科学通报.2019

[2].李永飞,李春海,许斌,舒军武,李月丛.苏鲁人类扰动区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9

[3].孙沅浩,张生瑞,许清海,李怡雯,沈巍.黄土高原中部落叶栎林花粉组合对植被盖度的定量指示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

[4].王蒙.大别山区苔藓样品中的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的关系[D].安徽大学.2019

[5].李雪,郭立平,刘华林,戚廷香,王海林.“叁系”杂交棉组合F_1花粉育性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棉花.2018

[6].姚付龙,马春梅,敬一丹,杨海军.新疆赛里木湖流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8

[7].吴慧贤,徐海,蓝江湖,张继效,严东娜.北疆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8

[8].孙沅浩,张生瑞,许清海,李怡雯,沈巍.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花粉组合对植被的指示意义[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9].秦鼎.滇东北、滇中地区现代花粉/炭屑组合与植被/火灾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18

[10].吴慧贤.北疆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8

标签:;  ;  ;  ;  

花粉组合论文-李怡雯,许清海,张生瑞,李月丛,孙沅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