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移植论文-肖驰,苏云,崔大平,范洪禹,孙强

骨膜移植论文-肖驰,苏云,崔大平,范洪禹,孙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膜移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肱骨干骨折,骨折不愈合,髂骨板植骨,骨膜瓣移植

骨膜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肖驰,苏云,崔大平,范洪禹,孙强[1](2019)在《髂骨板有限内固定并骨膜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髂骨板有限内固定并骨膜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8-03采用髂骨板有限内固定并骨膜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17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8~24)个月。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感染、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3~10)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内固定螺钉及外固定针无明显松动及断裂,骨折线消失,并有大量骨痂生长,髂骨板植骨与肱骨干已形成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无肩、肘关节明显疼痛、活动受限,根据X线片影像及肩、肘关节功能综合评定疗效:优5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结论采用髂骨板有限内固定并骨膜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有效地保护了血运并提供足够的力学支撑,满足了骨折愈合所需条件,遵循了生物学固定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安振齐,金沧海,金旭峰,劳克诚[2](2018)在《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囊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1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骨顶骨囊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18~3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15例非常满意,8例满意,2例尚可。末次随访时踝关节X线片显示内侧距骨顶骨囊肿消失,踝关节间隙正常,截骨端愈合;MRI显示带骨膜胫骨充分填充于原距骨囊肿区。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9±0.9)分,较术前(5.3±1.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5,P <0.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1.1±4.6)分,较术前(50.7±7.3)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2,P <0.001)。结论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囊肿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但其适应证较窄。(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马永刚,雷云峰,常彦海,黄向辉,高山松[3](2018)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对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对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均进行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分析术后6个月患者Baird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手术前后踝关节VAS评分、踝关节AOFAS评分、距骨软骨MOCART评分、同侧膝关节IKDC评分,统计患者移植髂骨存活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Ⅰ、Ⅱ、Ⅲ型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50%、72.73%、54.55%,合计优良率为70.73%。术后6个月,随时间延长,患者VAS逐渐降低,而AOFAS及MOCART评分逐渐升高(P <0.05);术后2个月,IKDC评分较术前显着降低(P <0.05),但术后6个月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着变化(P> 0.05)。术后移植髂骨存活良好,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可有效恢复距骨软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8年10期)

彭林,童培建[4](2018)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骨膜髂骨板移植治疗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Pilon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骨膜髂骨板移植治疗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2例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Pilon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0~59岁,中位数34岁;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术前踝关节CT显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范围2.5 cm×1.5 cm至3 cm×2 cm。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骨膜髂骨板移植治疗。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中位数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骨折愈合后3个月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临床疗效,优2例、良8例、可2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骨膜髂骨板移植是治疗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8年07期)

孙强,王洪勋,董新利[5](2018)在《带胸大肌蒂锁骨膜瓣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带血管蒂的胸大肌锁骨膜瓣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短的10个月,最长22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带血管蒂的胸大肌锁骨膜瓣移植治疗。结果 24例锁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7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及骨髓炎,患者全部达到骨性愈合。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带血管蒂的胸大肌锁骨膜瓣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陈昕彤[6](2018)在《自体骨膜移植联合微骨折对兔肩袖腱骨愈合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骨膜移植联合微骨折术对兔肩袖腱骨愈合的生物力学影响,为临床上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寻找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1.大体观察实验动物离体标本的肌肉萎缩情况、缝线情况及愈合情况等。2.生物力学测试:随机选取60只兔子,平均分为4组。使用相同的方法制成兔肩袖撕裂动物模型,并且依据组别对伤兔进行相应伤后治疗:实验组1:局部行微骨折术后,手术缝合肩袖于大结节冈上肌止点;实验组2:取胫骨自体骨膜覆盖肩袖止点后,手术缝合肩袖于大结节冈上肌止点;实验组3:局部行微骨折术后,取胫骨自体骨膜覆盖肩袖止点,手术缝合肩袖于大结节冈上肌止点;对照组:单纯缝合肩袖于大结节冈上肌止点,无额外处理。然后对各组进行肩袖修复,包括取自体骨膜移植到肩袖修复部位、大结节局部微骨折术、缝合固定肩袖等。最后对各组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四组组间在同时间点的抗拉强度、横截面积以及刚度的不同;以及四组组内不同时间点下横截面积和抗拉强度的区别。实验数据分析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α=0.05为统计学有无意义的区分点。同样实验条件不同组别之间的对比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特定实验数据在不同实验阶段之间的对比使用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实验结果出现明显统计学差异时再进行两两比较。结果1.各组均有少数实验兔于术后第4、8、12周的肩关节滑膜呈炎症性改变,考虑为手术创伤影响。大体观察关节腔内未见异位骨化以及疤痕组织过度增生,冈上肌萎缩不明显。术后4周:各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渗出,关节无明显粘连,联合肌腱位置良好,缝线牢靠,形态正常,色泽灰白,质地软,关节腔内联合肌腱纤维结构可见,外有少量滑膜组织覆盖,各组腱骨界面,联结疏松均未见愈合;术后8周:实验2、3组可见骨膜补片与周围组织完全愈合,外面包围类似瘢痕组织。但各组肌腱缺损处未见组织生长;术后12周:对比四组冈上肌肌腱止点连接处疤痕组织增生情况可发现对照组疤痕增生明显,腱骨连接部位肌腱明显增厚,而实验1、2组可见少量增生,实验3组瘢痕增生极少,腱骨连接界面较薄实验1、2组的瘢痕组织肉眼可见,少于对照组。2.生物力学测试:四组组内抗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组组内抗拉强度均存在如下大小关系,12周>8周>4周,且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下四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组组间抗拉强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两两比较表明,同一时间各组间抗拉强度由强至弱的顺序如下:实验组3>实验组2>实验组1或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1与对照组间抗拉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四组组内刚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其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组组内刚度均存在如下大小关系,12周>8周>4周,且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四组组间刚度在不同时间点下进行横向比较显示,其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时间点下刚度均存在如下大小关系:实验组1或对照组相对于第2、3实验组明显刚度较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1与对照组之间,实验组2与3之间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四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横截面积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组内横截面积均存在如下大小关系,12周>4周>8周,且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各时间点下四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组组间横截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与刚度的比较较结果类似,均为如下大小关系:实验组3或实验组2>实验组1或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实验组3与实验组2、实验组1与对照组之间横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自体骨膜作为补片来源联合微骨折术能有效提高兔肩袖腱骨愈合的机械强度,缩短腱骨愈合时间,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袁毅,王涛,周兵华,唐康来[7](2018)在《自体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第叁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28例。术中经内踝截骨,显露内侧距骨顶,清理碎裂软骨,去除病灶及囊肿,自同侧胫骨钻取带骨膜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柱植入受区钻好的孔中,固定内踝截骨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踝关节X线片、MRI,在PACS系统测量比较距骨骨软骨损伤水肿区域的左右径、前后径及深度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组共23例患者获最终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10~28月),X线片证实术后平均11周(9~14周)内踝截骨端愈合,MRI检查显示患者术后病灶骨髓水肿区域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形成软骨组织稍高于周围关节软骨,2例患者软骨下骨囊肿未完全消失,6例取内固定时行关节镜检,其中5例移植物与周围关节软骨愈合良好,表面被软骨样组织覆盖,其色泽、光滑度等与周围软骨面差异较小,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供区疼痛、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可修复软骨缺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商婷[8](2018)在《自体脂肪移植骨膜上注射容积保留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脂肪注射移植鼻整形术中,于受区骨膜形成微创面,能否增强移植脂肪锚定与成活,同时避并发症的产生。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鼻整形病人65例。在实验组中(35例),应用骨膜针刺微创技术,在骨膜表面形成显微创面,然后紧贴骨膜上进行脂肪注射移植。对照组脂肪直接注射于骨膜表面(31例)。两组病人在年龄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鼻外形观察、触诊检查脂肪移动度与硬度、病人满意评估等,对手术安全性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人手术顺利,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现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6个月,两组病人鼻外形改观明显。实验组病人移植脂肪与鼻骨锚定牢固,脂肪硬度略高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评估发现,实验组非常满意病人百分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满意、一般分级评估上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骨膜针刺微创技术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可以显着提高病人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增加注射移植脂肪的成活,增强移植脂肪与骨膜的锚定,安全可靠,无显着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陈旭文[9](2018)在《采用自体骨-骨膜移植治疗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自体骨-骨膜移植治疗Hepple V型骨损伤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骨-骨膜移植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踝关节活动范围和踝关节功能都获得良好改善(P<0.05);同侧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并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Hepple V型骨损伤换中应用骨-骨膜移植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02期)

李宜丹,姜哲[10](2017)在《自体红骨髓-骨膜碎片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骨膜碎片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变化过程。方法 40只健康中国家兔取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mm长的骨缺损模型。随机选择30只行自体红骨髓-骨膜碎片复合移植术(移植组),分别于术后第1、2、4、6、8周行X线摄片后,取出桡骨标本,大体观察和显微镜观察骨缺损区的形态学变化。另10只为对照组,桡骨骨缺损内不移植任何组织。结果移植组:第1周移植组织增生;第2周移植组织弹性固定桡骨远近两断端;第4周在原始骨小梁间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第6周骨小梁密集,成骨细胞排列在骨小梁周围,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第8周可见典型内、外环骨板及哈佛系统,骨髓腔形成,腔内可见多种细胞。对照组:第1周远、近两断端边缘有少量新生组织;第2周新生组织覆盖两断端边缘;第4周可见成骨细胞;第6周有骨小梁形成;第8周形成骨密质并封闭缺损区远近两端。结论自体红骨髓-骨膜碎片复合移植可修复桡骨骨缺损,其修复过程可分为细胞分化增殖期、幼稚细胞形成期及骨改造塑形期3个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8-07)

骨膜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1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骨顶骨囊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18~3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15例非常满意,8例满意,2例尚可。末次随访时踝关节X线片显示内侧距骨顶骨囊肿消失,踝关节间隙正常,截骨端愈合;MRI显示带骨膜胫骨充分填充于原距骨囊肿区。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9±0.9)分,较术前(5.3±1.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5,P <0.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1.1±4.6)分,较术前(50.7±7.3)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2,P <0.001)。结论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囊肿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但其适应证较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膜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1].肖驰,苏云,崔大平,范洪禹,孙强.髂骨板有限内固定并骨膜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2].安振齐,金沧海,金旭峰,劳克诚.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囊肿[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

[3].马永刚,雷云峰,常彦海,黄向辉,高山松.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对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8

[4].彭林,童培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骨膜髂骨板移植治疗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Pilon骨折[J].中医正骨.2018

[5].孙强,王洪勋,董新利.带胸大肌蒂锁骨膜瓣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8

[6].陈昕彤.自体骨膜移植联合微骨折对兔肩袖腱骨愈合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7].袁毅,王涛,周兵华,唐康来.自体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8

[8].商婷.自体脂肪移植骨膜上注射容积保留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8

[9].陈旭文.采用自体骨-骨膜移植治疗Hepple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疗效观察[J].健康之路.2018

[10].李宜丹,姜哲.自体红骨髓-骨膜碎片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观察[C].中国解剖学会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标签:;  ;  ;  ;  

骨膜移植论文-肖驰,苏云,崔大平,范洪禹,孙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