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量振荡天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量振荡天平法,β射线法,PM10
微量振荡天平论文文献综述
陈祥,龚卓成[1](2018)在《微量振荡天平法与β射线法测量PM_(10)浓度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测量环境空气中PM_(10)浓度的两种测定方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进行了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M_(10)日均值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其中微量振荡天平法测量PM_(10)浓度普遍低于β射线法,且会出现PM_(10)浓度负值的现象。(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24期)
刘莉,黄祖照,裴成磊[2](2017)在《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组建及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组建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的一些方法,并提出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措施,旨在能为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监测的数据有效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州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黄俊华,扈蓉,黄志凡[3](2017)在《微量振荡天平与激光粉尘仪转换系数K值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激光粉尘仪与振荡天平分别测量深圳市区环境中大气颗物的质量浓度,来确定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得出了该激光粉尘仪测量深圳市区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为0.981,以及不同类型激光粉尘仪K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李菲,邓雪娇,谭浩波,张晓春,颜鹏[4](2015)在《微量振荡天平法与激光散射单粒子法在气溶胶观测中的对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测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仪器基于多种不同的测量原理,为比对不同仪器观测结果的差异,使用两种仪器TEOM-1405s(微量振荡天平原理)和GRIMM180(激光散射单粒子原理),于2011年11月9日—2013年6月30日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观测站开展PM10/PM2.5/PM1的同步比对观测试验。将观测结果配合同期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RIMM180的运行稳定性明显好于TEOM1405s,TEOM1405s的错误多由干燥器、夹管阀相关故障引起,出错百分比分别在33%和15%以上,其测值小于GRIMM180的数据占总观测量的53.5%。两种仪器观测气溶胶质量浓度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一致,测量的PM10/PM2.5/PM1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60,两种仪器观测的PM1和PM2.5的统计拟合斜率接近于1,分别为0.99和1.04,而PM10为1.31。TEOM1405s统计的平均值、均方差和极大值等均偏大于GRIMM180,特别是PM10的结果明显偏高;而极小值均小于GRIMM180。综合认为PM2.5的一致性相对较好,但在高相对湿度情况下,两仪器观测的PM2.5差异(PMT-G)绝对值较大,主要集中在风速0~2 m/s的静小风期间。结合气象因子分析,推测两种仪器测值的差异成因,一方面可能与TEOM1405s考虑了半挥发性物质的补偿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与GRIMM180的除湿模块效果不佳以及气溶胶密度假设与实际差异较大,在高湿度、静小风等气象条件下两种仪器的响应与性能相关。(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简亚婷,高军,肖卫民,赖新忠,高艳玲[5](2014)在《微量振荡天平法确定激光粉尘仪大气颗粒物转换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确定了某激光粉尘仪测试上海市环境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利用激光粉尘仪和TEOM RP 1400a型监测仪,同时对选定的环境监测站同一监测点的环境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进行了测定,得出了该激光粉尘仪测试上海市环境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呈基本正态分布,分别为0.00594和0.00158。(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赵雪美,黄银芝[6](2013)在《β射线法与微量振荡天平法的环境空气PM2.5在线监测设备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监测设备的结构原理、测量值的准确程度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等角度,对β射线法和微量振动天平法两种不同方法 PM2.5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β射线法PM2.5在线监测仪较微量振动天平法PM2.5在线监测仪结构简单,运维量少,市场价位低,可满足一般测量需求。TEOM-FDMS联用法PM2.5在线监测仪测量值较为准确,在较好的运行维护技术支撑和有效管理措施条件下,要得到较准确的在线监测数据,可选择TEOM-FDMS联用法PM2.5在线监测仪。(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期刊2013年24期)
李海军,赵越,魏强,姜南[7](2009)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与微量振荡天平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和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尘仪的工作原理不同,数据表示形式不同。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北京2008年冬、春、夏进行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和质量浓度测量,同步使用3台R&P1400a的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尘仪分别测量空气中的PM_(10)、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对两种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相关比较,获得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尘仪与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的测量数据的相关性,建立了回归方程。(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张盛华[8](2008)在《美国RP公司微量振荡天平测尘仪与法国ESA公司MP101Mβ射线测尘仪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美国RP公司微量振荡天平测尘仪与法国ESA公司MP101Mβ射线测尘仪进行了综合比较。相对而言,美国振荡天平测尘仪机械结构较为复杂,智能化程度较高,适用范围较广,维护工作量略大,仪器价格及运行费用稍高。两种仪器的测量值有较好的相关性,振荡天平测尘仪的滤膜负载率对测量值影响较大,需控制在60%以内。(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期刊2008年01期)
詹锴,刘建国,陆钒,陆亦怀,王亚萍[9](2007)在《霍尔元件在微量振荡天平监测仪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线性霍尔传感器在微量振荡天平颗粒物监测仪中的应用,设计了频率检测和振荡管保持等幅振荡的控制电路,实现了振荡管固有频率的连续、精确探测。对比实验表明,该仪器设计合理,满足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张元茂,郑叶飞[10](2002)在《β射线衰减法与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定PM_(10)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现场监测环境空气中PM10 的两种测定方法—β射线衰减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的测量作了对比实验。实验表明 ,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相关性和可比性 ,能用回归直线方程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β射线衰减法的测定结果平均高于微量振荡天平法 15 8% ,它们之间平均偏差为 7 5 %。微量振荡天平法在现场测定中受干扰物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少 ,其测量准确性优于 β射线衰减法。两种监测仪的运行费用大致相同 ,维护量和故障率均 较低(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期刊2002年04期)
微量振荡天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组建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的一些方法,并提出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措施,旨在能为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监测的数据有效性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量振荡天平论文参考文献
[1].陈祥,龚卓成.微量振荡天平法与β射线法测量PM_(10)浓度的差异研究[J].绿色科技.2018
[2].刘莉,黄祖照,裴成磊.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组建及管理[J].广州环境科学.2017
[3].黄俊华,扈蓉,黄志凡.微量振荡天平与激光粉尘仪转换系数K值的测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7
[4].李菲,邓雪娇,谭浩波,张晓春,颜鹏.微量振荡天平法与激光散射单粒子法在气溶胶观测中的对比试验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5
[5].简亚婷,高军,肖卫民,赖新忠,高艳玲.微量振荡天平法确定激光粉尘仪大气颗粒物转换系数[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赵雪美,黄银芝.β射线法与微量振荡天平法的环境空气PM2.5在线监测设备应用比较[J].广东科技.2013
[7].李海军,赵越,魏强,姜南.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与微量振荡天平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比较[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
[8].张盛华.美国RP公司微量振荡天平测尘仪与法国ESA公司MP101Mβ射线测尘仪的比较[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8
[9].詹锴,刘建国,陆钒,陆亦怀,王亚萍.霍尔元件在微量振荡天平监测仪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7
[10].张元茂,郑叶飞.β射线衰减法与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定PM_(10)的比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