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当前货币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相机抉择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媛,孙雪梅[1](2019)在《浅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当前中国应用的可行性——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客观阐述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及其优越性,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实施这项政策的条件,所以现阶段尚不能将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但可逐步完善条件,从而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渡。(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易宪容[2](2015)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特征及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1中国常规的货币政策并未失效当前,在央行大力度降准之后,再加上央行向政策性银行注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市场认为中国版的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下简称"QE")呼之欲出。欧美的QE,尤其是美国的QE,是在货币政策单一目标制下,当常规的货币政策无效(如短期利率降至零),央行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直接扩展其资产负债表,以便向市场释放出基础货币来维持市场合理的流动性。但是,就目前中国情(本文来源于《国家治理》期刊2015年22期)
易宪容[3](2015)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取向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经济内外失衡的大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有偏松的迹象,但仍然会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这是今年或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近期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再加上央行将向政策性银行注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市场认为中国版的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呼之欲出。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版的QE启动,也就意味当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发生重大的转向,由以往定向微调的中性化转向QE的(本文来源于《浙江经济》期刊2015年11期)
王宇辉,毛莹[4](2015)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014年以来,中国国内和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国内方面,经济保持了高速健康的增长,内需不断扩大,通胀率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国际方面,在美国整体经济复苏,通胀上升的背景下,美联储正在逐渐停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受财政紧缩的影响经济复苏止步不前且出现了一定的通缩的迹象。日本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可能会推出更为激进的经济政策。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现金融动荡。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具体的执行是合理的。与此同时,央行需要更密切的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更为灵活的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进行微调,以保持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为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服务。(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5年02期)
易宪容[5](2014)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要进行重大调整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既然过度量宽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对美国和日本还是对中国,对实体经济刺激作用都是十分有限,那么中国央行为何还要步美国之后尘,也希望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呢? 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4-11-14)
王敏[6](2014)在《中国货币政策的困境——基于当前经济环境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一度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保持经济增长,但带来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尝试分析我国危机后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探讨我国是否还适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对我国如何恢复经济增长提出一些的观点。(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4年23期)
彭兴韵[7](2013)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与改革手段》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就在美联储的鹰派渐占上风,联储琢磨着提前退出QE3,让全球如黄金之类的大宗商品价格惊魂未定之际,其他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等却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降息措施。这似乎已向全球市场表明,金融危机的阴霾仍然笼罩在经济复苏的上空。(本文来源于《银行家》期刊2013年06期)
何厚钦[8](2012)在《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效用发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并一直处于过热态势——物价上涨,资产价格持续走高,流动性过剩等,这种特殊情况在近十几年间是未曾有过的。中央银行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加以调控,但目前经济环境十分复杂,至于这些政策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本文以调控目标为标准,筛选并整理出了自2007年来央行实施的重要货币政策,结合各项经济指标,通过数据及现有理论进行实证分析,评价了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效用发挥;根据现时经济形势对政策的影响及政策所内含的特点,推断出影响其有效性的各种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有利于加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吕杰[9](2012)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需求及货币政策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国叁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外需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调控主要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进行传导,但由于我国市场微观主体对利率信号不敏感,利率传导途径受到限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有效的前提是微观主体根据货币政策做出决策后须有条件实现自己的选择,并因自己的行为获取利益或承担损失,这样才能建立起传递及时、反应敏感的传导机制,更好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因此,要提高货币政策效应,应更多从夯实市场微观基础、健全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来考虑。(本文来源于《吉林金融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高子惠[10](2012)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越来越成为波及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这二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以期为开放经济下我国的长期政策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01期)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中国常规的货币政策并未失效当前,在央行大力度降准之后,再加上央行向政策性银行注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市场认为中国版的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下简称"QE")呼之欲出。欧美的QE,尤其是美国的QE,是在货币政策单一目标制下,当常规的货币政策无效(如短期利率降至零),央行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直接扩展其资产负债表,以便向市场释放出基础货币来维持市场合理的流动性。但是,就目前中国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陈媛,孙雪梅.浅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当前中国应用的可行性——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角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9
[2].易宪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特征及有效性[J].国家治理.2015
[3].易宪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取向及趋势[J].浙江经济.2015
[4].王宇辉,毛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5
[5].易宪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要进行重大调整吗[N].中国经济时报.2014
[6].王敏.中国货币政策的困境——基于当前经济环境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4
[7].彭兴韵.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与改革手段[J].银行家.2013
[8].何厚钦.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效用发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9].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吕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需求及货币政策调控[J].吉林金融研究.2012
[10].高子惠.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协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