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当归育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旱,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半干旱区,当归
当归育苗论文文献综述
陈必琴[1](2019)在《干旱半干旱区当归不同育苗方式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研究了干旱半干旱区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设施秸秆育苗和露地秸秆育苗2种技术对当归种苗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播种量及土壤处理方式相同的条件下,设施秸秆育苗方式所育种苗的根长、芦头径粗、侧根数等质量指标均优于露地秸秆育苗方式。推广该种育苗方式,既可提高种苗产量和质量,又可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吕德芳,冯二荣,付仕祥,胡艳芳,聂裕芳[2](2019)在《不同育苗时期对沾益一年生当归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育苗时期对沾益1年生当归单株重和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时期对当归单株重和产量有显着影响,云南省沾益区种植1年生当归的最佳营养袋育苗时期在1月25日至2月10日。(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张喜忠[3](2018)在《当归流歇地育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归在育苗阶段需要对育苗地进行严格的选择,一般在海拔超过2500m的草地上进行育苗。传统的当归育苗技术选择在4-5月份进行开荒烧灰,在6月份进行种植,这使得山地绿色植被受到极大的破坏,并且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使当归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解决育苗垦荒中存在的问题,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采用当归流歇地育苗技术体系进行当归育苗的一种新技术。(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14期)
苏平[4](2018)在《和政县高海拔地区当归育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和政县高海拔地区当归育苗,在种子选择、地块选择、整地、做畦、播种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综合性提出了当归育苗技术。(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14期)
王国祥,米永伟,蔡子平,武伟国,龚成文[5](2018)在《育苗模式对当归种苗和药材质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为当归主产区育苗方式创新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选择叁种不同模式育成当归种苗在宕昌县阿坞镇进行覆膜移栽,测定分析种苗质量性状、田间返青率、药材质量性状与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模式育成当归种苗生长发育个体质量间存在显着差异,移栽后返青率、药材质量性状和产量间也存在显着差异。采用熟土模式育成当归种苗单根鲜重平均约1 g左右,根长大于11 cm,根粗在5~6.5 mm之间。种苗返青率基本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其中川熟地种苗返青最快,其次是冬季熟土模式育成种苗,基质苗返青最慢。秋季采挖后,川熟地模式种苗移栽后当归药材单根最重,芦头茎最粗,鲜根产量达513.45 kg/667m~2。结论:川熟地育苗可作为当归主产区种苗繁育的新途径进行示范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金彦博[6](2018)在《岷县不同农茬口育苗对当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为伞形科草本药用植物,以根入药,具补血活血等多种功效,但传统上采用生荒地育苗,即在岷县和漳县一带高寒荒山区通过开挖草皮播种育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探寻熟地育苗成为促进当归可持续化发展的唯一出路。本研究在岷县培育当地主要农作物小麦、蒙古黄芪、马铃薯和当归茬口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不同茬口当归育苗成效,旨在为筛选适宜当归育苗的熟地农茬口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经采用4种作物根际土水浸液进行当归育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土水浸液对当归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均表现低促高抑浓度效应,而其余作物根际土均表现抑制效应;当归幼苗的化感敏感部位为根部,不同作物根际土水浸液均抑制当归幼根的加粗生长,对伸长生长的效应因作物的不同而异,小麦根际土表现低浓度促进,其余均表现抑制。浓度为0.2 g·mL~(-1)的小麦根际土水浸液条件下当归幼苗SOD、POD活性最高,但CAT活性低;当浓度达0.8 g·m L~(-1)时,小麦、黄芪和马铃薯根际土水浸液培育的当归幼苗CAT活性均较高,而当归根际土壤在0.2 g·mL~(-1)时CAT活性已达最高,说明当归连作土壤水浸液在低浓度时已表现自毒作用;而低浓度小麦根际土浸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当归种子萌发,并奠定幼苗抗逆生化基础。2.经采用不同农茬口当归育苗田间试验表明,不同茬口当归出苗数和幼苗生长指标均表现显着差异,小麦和黄芪茬当归成苗数和生长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根系发达,生长势强,个体质量优异,根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而马铃薯茬和当归重茬苗栽受季节影响较大,随生长期延后当归死苗率提高,易形成老小苗,发病率高达36.7%以上。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黄芪茬(0.7840)>小麦茬(0.7816)>当归重茬(0.4731)>马铃薯茬(0.1656)。马铃薯茬死苗率最高,当归重茬根腐病最为严重,说明岷县正茬黄芪和小麦茬口是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床土资源。3.经对不同茬口育成当归苗栽抗性指标测定表明,小麦茬培育的当归苗栽根系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处于最低水平,黄芪茬育成种苗蛋白质稳定性最高,叶片和根系SOD、POD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CAT活性较低,而马铃薯和当归重茬育成种苗SOD和POD活性均明显降低,说明小麦和黄芪茬培育的当归种苗膜脂过氧化程度轻,SOD和POD是当归苗栽抗逆的关键酶类,协同提高其抗逆性,马铃薯茬和当归重茬育成当归种苗抗逆性差。4.经将岷县不同茬口育成当归种苗移栽岷县和渭源县成药栽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岷县生荒地育成当归苗栽返青后植株生长势强,株高、株幅、叶片数和茎粗均处于较高水平,小麦茬次之。与生荒地相比,小麦和黄芪茬当归植株抽薹率分别降低35.86%和43.39%,当归发病率分别降低47.50%和45.36%,当归个体质量较优,小麦茬产量较高。而马铃薯和当归重茬当归早期抽薹率分别较生荒地显着降低52.94%和47.36%(P<0.05),但药材发病率高,分别达37.22%和48.33%,当归药材个体质量差。当归重茬返青率低而死苗率高是导致药材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渭源县移栽试验表明,小麦茬育成当归苗栽生长势最强,株高、株幅、叶片数和茎粗处于较高水平,黄芪茬次之,早期抽薹率较生荒地分别显着降低63.65%和58.98%,植株存活率分别提高108.94%和65.48%,根病率分别降低17.27%和22.05%,产量分别提高451.90%和236.78%,而马铃薯、当归和生荒地育成苗栽抽薹率和发病率均高,药材个体质量差,产量均低。5.岷县不同茬口育成当归苗栽在岷县和渭源县异地成药品质鉴定表明,岷县和渭源县成药栽培当归活性成分均能达2015《中国药典》标准,与生荒地相比,小麦和黄芪茬育苗能明显降低当归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提高当归浸出物、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经运用主成分结合隶属度对药材质量综合评价显示,岷县成药苗栽来源优劣依次为黄芪茬(0.8372)>小麦茬(0.7861)>当归茬(0.3235)>生荒地(0.3074)>马铃薯茬(0.2821),而渭源县成药苗栽优劣依次为黄芪茬(0.8260)>小麦茬(0.7167)>马铃薯茬(0.5031)>生荒地(0.2360)>当归茬(0.2135)。综合种苗异地栽培药材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宜替代生荒地进行当归育苗的熟地茬口为黄芪茬和小麦茬。(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国祥,米永伟,蔡子平,晋玲,龚成文[7](2017)在《客土育苗对当归种苗物质积累与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为当归主产区川熟地育苗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宕昌县阿坞乡温室进行当归客土育苗,测定分析幼苗生长动态、种苗质量与产量等指标。结果:在夏秋季温室熟土育苗条件下,温室温度变化范围为3~33℃,当归种子播种后第10天开始出苗,18 d后苗齐。当归种苗从种子萌发到采挖,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物质积累随着苗龄的延长表现出"慢-快-慢"的"S"型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方程。出苗55 d后干物质积累速度加快,持续30 d,在这一时期应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物质积累。当归幼苗苗龄达到115 d采挖,种苗平均根长12 cm,根粗5.7 mm。每667 m~2产净种苗638.32 kg,总苗数为86.83万株,其中优质种苗达64.25万株,占总苗数的74%。移栽后鲜药材产量为452.56 kg/667 m~2。结论:在当归主产区进行客土育苗是可行的,为川熟地育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7年10期)
蔡子平[8](2017)在《冬季温室不同农茬土当归育苗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苗栽质量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归(Angelicae Sinensis(Oliv.)Diels)为甘肃省道地中药材品种之一,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但根腐病和早期抽薹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限制当归产业化发展。本研究依据植物春化理论和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原理,采用种植马铃薯、当归、党参、油菜、黄芪和蚕豆等6种茬口土壤进行冬季温室育苗,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微生物和苗栽生长指标,旨在揭示不同农茬土当归苗栽根际微生物及其与苗栽质量和产量的关系,为探寻替代生荒地育苗的温室床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通过在海拔2400 m的宕昌县阿坞乡冬季日光温室进行当归育苗结果表明,该区温室基本能满足当归育苗条件,茬口床土对苗栽产量和质量具有显着影响,影响程度因茬口土壤的不同而异,单根重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茬土>当归茬土>党参茬土>蚕豆茬口>油菜茬土>黄芪茬土。根长依次为党参茬土>马铃薯茬土>当归茬土>油菜茬土>黄芪茬土>蚕豆茬口。根腐病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马铃薯茬土>油菜茬土>黄芪茬土>当归茬土>蚕豆茬口>党参茬土。其中,马铃薯茬口种苗个体生长量最大,根长11.87±2.53 cm,根粗6.15±1.50 mm,单根重1.44±0.47 g,但种苗根病率较高(26.67%)。党参茬育成苗栽群体和个体质量均最佳,种苗指标符合优质种苗标准。床土资源因在种植前茬过程中田间施肥管理的不同,造成温室育苗土壤基础肥力的差异,造成茬口间的基础差异。2.对6种农茬土当归种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动态研究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当归育苗期主要菌群。各农茬当归育苗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菌种群落随着育苗时间的延长,种群丰度均在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变化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反,随着育苗时间的延长种群丰度降低,当归(DG)、党参(DS)、蚕豆(CD)农茬在育苗中期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占到50%以上,为主要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种苗采收期各农茬土的主要菌群,在马铃薯、当归、油菜、黄芪、蚕豆等5个农茬均超过50%。3育苗土壤N、pH值、K对育苗中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着(P<0.05),其影响程度为:N>pH值>K;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细菌群落受此叁种环境因子影响显着(P<0.05)。育苗土壤K、P、pH值、有机质(Organic)对种苗采收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着,其影响程度为:K>pH值>N>Organic;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螺旋体门(sacchari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细菌群落受此叁种环境因子影响显着(p<0.05)。4种苗采收期各茬在目、科、属、种分类水平上当归(dg)茬口真菌群数量均最少,黄芪茬口真菌群数量最多。育苗中期各茬口种苗根际真菌种水平由多到少依次为:mls>yc>hq>cd>dg>ds;种苗采收期真菌种类依次为:hq>mls>cd>yc>ds>dg。黄芪茬口育苗后真菌种类减少;其余茬口真菌种类增加。在物种门(phylum)分类水平下,不同茬口育苗中期当归种苗根际土壤真菌的shannon、shannoneven指数均表现为马铃薯茬口(mls_rs1)最大,党参茬口(ds_rs1)最小,当归种苗采收期,在物种门(phylum)分类水平下,alpha多样性指数表现与育苗中期不同。种苗根际土壤真菌shannon、simpson、shannoneven及simpsoneven指数有所差异,ace、chao指数存在显着差异。各茬口育苗中期及采收期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优势种群,并且随着育苗时间的延长种群优势增大。各育苗茬口种苗采收期和育苗中期马铃薯茬口(mls)、当归茬口(dg)、党参茬口(ds)、蚕豆茬口(cd)拟杆菌门(phragmoplastophyta)丰度随着育苗时间的延长,种群丰度降低,种苗采收期较育苗中期丰度分别降低11.79%、11.84%、3.82%、7.40%,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5各农茬土育苗后黄芪茬口育苗中期和种苗采收期真菌种类减少,其余茬口真菌种类增加;育苗中期及采收期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优势种群,并且随着育苗时间的延长种群比例在增大;马铃薯(mls)、党参(ds)、油菜(yc)和蚕豆(cd)农茬土育苗中期子囊菌门(ascomycota)种群丰度超过50%,其中党参茬口子囊菌达到76.35%。育苗中期黄芪茬口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丰度较其他茬口高,而子囊菌丰度在6个茬口中最低,仅为27.87%。6在种苗采收期子囊菌门(ascomycota)仍为各茬口主要真菌群落,丰度均在75%以上,其中当归茬口中囊菌门(ascomycota)丰度达到89.66%。与育苗中期各茬口真菌群落组成相比较,种苗采收期马铃薯茬口中拟杆菌门(phragmoplastophyta)消失,当归茬口中接合菌门(zyg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拟杆菌门(phragmoplastophyta)、纤毛门(ciliophora)和unclassified_d__eukaryota等5个真菌门消失;党参茬口和黄芪茬口中拟杆菌门(phragmoplastophyta)消失。7对各农茬土冬季育种苗季移栽后,党参茬口所育种苗返青最快,其次为马铃薯茬口,返青期最长的是蚕豆茬口所育种苗。党参茬口育成当归种苗成苗率最高,显着高于其他茬口育成种苗移栽后成苗率;各农茬土所育种苗移栽成苗率依次为油菜(yc)、马铃薯(mls)、当归(dg)、黄芪(hq)、蚕豆(cd);党参茬口(ds)育成种苗移栽后当归药材鲜产量极显着高于其他茬口,当归药材鲜单根重和小区产量较当归重茬分别增加1.9%和116.59%,较蚕豆茬口分别增加122.89%和245.16%,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8综合分析各农田茬口冬季温室育苗种苗生长动态及移栽定植后药材产量,结合育苗中期及采收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动态,初步认为党参农茬土为冬季温室当归育苗的优质农茬,其次为黄芪和马铃薯农茬土,但马铃薯农茬土育苗后种苗易发生根病;当归农茬土不宜进行育苗。9赤霉素、胺鲜酯和萘乙酸组合浸根是当归温室苗移栽时打破休眠的有效方法,且能显着促进其出苗及生长进程,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筛选出了最佳的浓度梯度组合,即96.00 mg/L GA3,20.26 mg/L DA–6,53.12 mg/L NAA在此条件下,温室当归苗的移栽成活率达到83.75%,当归产量达到363.22 kg/亩。(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7-05-21)
温宏昌,蔡立群,赵春燕,王娟[9](2015)在《当归温室育苗及大田移栽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室中采用不同育苗基质、苗龄、覆膜方式研究对当归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方为60%田园土、20%腐熟厩肥、20%炉渣混合基质中,育出的当归苗株高、叶面积、根长、根粗优于其他基质;温室苗大田移栽后,田间早期抽薹率为0。以温室育苗苗龄100 d时移栽最好,干当归产量达到1 387.88 kg/hm2。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具有明显的高产优势,当归在覆膜栽培方式下比露地栽培生长势好、产量高,干当归产量达1 973.20 kg/hm2。(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11期)
王星[10](2015)在《沙地当归播种育苗及苗期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种子采收、整地做床、适时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沙地当归播种育苗及苗期管理技术;采用覆膜盖土、用玉米秸秆等直接覆盖苗木或采用窖藏的方法,解决了当归在风沙干旱地区苗木越冬困难、干枯死亡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21期)
当归育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育苗时期对沾益1年生当归单株重和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时期对当归单株重和产量有显着影响,云南省沾益区种植1年生当归的最佳营养袋育苗时期在1月25日至2月10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归育苗论文参考文献
[1].陈必琴.干旱半干旱区当归不同育苗方式对比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
[2].吕德芳,冯二荣,付仕祥,胡艳芳,聂裕芳.不同育苗时期对沾益一年生当归产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科技.2019
[3].张喜忠.当归流歇地育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
[4].苏平.和政县高海拔地区当归育苗技术[J].农家参谋.2018
[5].王国祥,米永伟,蔡子平,武伟国,龚成文.育苗模式对当归种苗和药材质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8
[6].金彦博.岷县不同农茬口育苗对当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8
[7].王国祥,米永伟,蔡子平,晋玲,龚成文.客土育苗对当归种苗物质积累与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中药材.2017
[8].蔡子平.冬季温室不同农茬土当归育苗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苗栽质量影响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
[9].温宏昌,蔡立群,赵春燕,王娟.当归温室育苗及大田移栽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5
[10].王星.沙地当归播种育苗及苗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