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微机实验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精设备,微机控制系统,维护方案
高校微机实验室论文文献综述
袁一平,刘燕丽,王进[1](2012)在《医学高校实验室透射电子显微镜微机控制系统的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高校实验室中透射电子显微镜属于高精设备,微机是该设备的控制系统,在使用中一旦微机系统出现故障会影响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对医学高校实验室透射电子显微镜微机系统从维护方案的策划到实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2年19期)
袁一平,李敬忱,刘燕丽,焦健[2](2012)在《医学高校实验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机控制系统的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高校实验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属于高精仪器,微机系统控制着该仪器整个应用过程。在使用中如果微机系统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科研、教学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甚至会导致数据永远丢失。本文对医学高校实验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机系统从维护方案的策划到实施给予详细阐述。(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2年09期)
王胜强,李冬玲,尚正国,贺学锋[3](2010)在《高校微机电系统加工实验室的管理与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加工超净实验室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研究的基础条件。超净实验室涉及多种大型微加工设备和相应的纯水、高纯气体、空气净化及空调等辅助系统,其管理显得十分重要。结合重庆大学微机电系统加工实验室,对其现场管理、保障系统运行和设备管理、节能和高效利用、设计和技术管理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对MEMS微加工工艺开发与技术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0年11期)
徐宁,黄大刚[4](2009)在《探讨高校微机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校微机实验教学的要求,开展实验室软、硬件、局域网环境的改进及优化,为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平台。通过Lanstar软件的使用,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效果,使高校微机实验室管理达到了科学化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李磊,王逢瑚,沈隽,王琼[5](2009)在《哈尔滨高校微机实验室内热舒适测试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哈尔滨市高校微机实验室的热舒适现场研究结果做分析和总结,重点讨论不同性别的人体热感觉,并对实际热感觉值(MTS)与预测平均热感觉投票值(PMV)以及预测不满意百分数(PPD)和实测不满意百分数(PPD*)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09年02期)
李磊[6](2009)在《北方高校微机实验室内微环境的研究及改善对策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室内微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室内微环境品质问题近几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研究改善室内微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高校微机实验室是大学生获取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学生一天中有近叁分之一的学习时间在微机室内度过,因此研究高校微机实验室内的微环境品质、改善室内微环境,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方式对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微机实验室内的微环境品质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客观测试的室内空气品质、噪声和电磁辐射等主要参数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各被测微机实验室内的客观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并研究其与室内各环境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微机室内微环境品质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主观调查结果并进行评价;采用CFD技术,使用Flovent6.1软件对夏季自然通风状态下典型的微机实验室内的温度场分布以及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了解分析室内设备和人员密度、不同通风方式对室内温度、气流速度等指标的影响规律;最后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可行的改善高校微机实验室内微环境品质的对策。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高校微机实验室内微环境的主客观调查揭示了哈尔滨地区高校微机实验室内微环境的基本状况,通过主观评价,发现哈尔滨地区高校微机实验室内学生的IAQ总体不满意率为36.6%,未达到20%的合格标准;对室内冷热感的评价不满意率为63.4%,干湿感评价不满意率为65.9%;本地区高校微机室内学生的热中性温度为23.8℃(以t_0表示);学生的可接受的热环境的温度上限为27℃(以t_0表示),高于舒适温度(t_0=23℃~26℃)。对室内声环境的总体评价的满意率达到84.6%;另外,76.4%的大学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电磁辐射的影响。客观测试评价得出哈尔滨地区高校微机实验室内空气温度不合格的数量比例为71.4%;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合格微机室数量比例为42.9%;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超标微机室数量比例为64.3%;氨浓度和TVOC浓度超标微机室数量比例分别为29.6%和14.3%,但个别情况超标已达3倍以上;室内噪声在室内微机未开机状态下不超标,开机后均超过标准的最高上限(55dB);在电磁辐射方面:微机的使用并未对微机室整体电磁环境造成显着影响;被调查高校微机实验室内均无有效的通风、吸音降噪和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主客观评价综合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高校微机实验室的室内空气品质很差;在正常开机情况下室内噪声超标;且受试者在室内停留时间长,接受的电磁辐射剂量会在体内累积而威胁健康;因此,几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对人体影响及危害比较严重,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室内微环境的品质。(2)对高校微机实验室内IAQ进行了模拟分析,室内设备及人员密度对室内气流组织与热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人体和设备散热对微机实验室内温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当室内微机开机数量和人数减半后,室内温度可明显降低。对开门、开窗和门窗同开叁种自然通风方式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控制室温升高和室内温度、气流分布状况方面,采取门窗同开的方式通风最好,但容易将走廊内污浊的空气带进室内;开窗通风方式为其次,开门通风方式效果最差。(3)改善高校微机室内微环境的措施针对目前高校微机室存在的室内微环境的整体和局部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从控制污染和提高舒适性两个方面提出了控制和改善的建议和对策,以确保室内微环境品质和舒适性得以提高。(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9-03-01)
李磊,王逢瑚,沈隽,王琼[7](2009)在《哈尔滨高校微机实验室内热舒适性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高校微机实验室在学生上课和使用期间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在哈尔滨多所高校的微机实验室进行了现场研究。现场测试夏季微机室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等热环境参数,并以问卷方式和ASHRAE的7级热舒适指标调查记录了学生对微机室内环境的热感觉。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哈尔滨大多数高校微机实验室的热环境处于ASHRAE舒适区之外,80%学生可接受的热环境对应的有效温度上限为27℃,人体热中性温度为23.8℃。接近半数的微机室内相对湿度在ASHRAE舒适要求以下,70%以上的学生感到空气干燥。(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09年01期)
苏新梅[8](2007)在《高校微机实验室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服务特点,说明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技术优势,构筑网上教学支撑服务平台,在开展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07年03期)
庄明[9](2004)在《高校微机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利用ASP技术,开发基于Web的微机实验室管理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模块的划分与实现,并着重介绍了微机实验室动态管理的实现方法。(本文来源于《教育信息化》期刊2004年06期)
周智刚,巩建闽,郭长友[10](2004)在《高校微机实验室软件的自动化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高校微机实验室软件维护的方法及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实验室软件维护自动化管理的新途径,并采用网络化、自动化的科学手段达到了这一目的.使用了纯软件的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在软件管理人员上的一大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高校微机实验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医学高校实验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属于高精仪器,微机系统控制着该仪器整个应用过程。在使用中如果微机系统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科研、教学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甚至会导致数据永远丢失。本文对医学高校实验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机系统从维护方案的策划到实施给予详细阐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微机实验室论文参考文献
[1].袁一平,刘燕丽,王进.医学高校实验室透射电子显微镜微机控制系统的维护[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
[2].袁一平,李敬忱,刘燕丽,焦健.医学高校实验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机控制系统的维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3].王胜强,李冬玲,尚正国,贺学锋.高校微机电系统加工实验室的管理与运行[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4].徐宁,黄大刚.探讨高校微机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9
[5].李磊,王逢瑚,沈隽,王琼.哈尔滨高校微机实验室内热舒适测试结果分析[J].森林工程.2009
[6].李磊.北方高校微机实验室内微环境的研究及改善对策的探讨[D].东北林业大学.2009
[7].李磊,王逢瑚,沈隽,王琼.哈尔滨高校微机实验室内热舒适性的调查研究[J].森林工程.2009
[8].苏新梅.高校微机实验室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
[9].庄明.高校微机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4
[10].周智刚,巩建闽,郭长友.高校微机实验室软件的自动化维护[J].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