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总脂肪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蘑菇,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鉴定
总脂肪酸论文文献综述
索朗央宗,索朗拉姆,杨满军,张彩峡[1](2019)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黄蘑菇中总脂肪酸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氯仿-甲基叔丁基醚两步取法提取黄蘑菇中的总脂肪酸,获得率为2.64%,通过硫酸催化甲酯化效率为73.01%.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黄蘑菇中分离并鉴定出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9种,占脂肪酸总量的40.62%,包括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二烷酸、二十叁烷酸、二十四烷酸,相对含量分别为0.32%、0.61%、25.32%、0.06%、12.61%、0.23%、0.29%、0.08%、1.10%;不饱和脂肪酸7种占脂肪酸总量的59.38%,包括棕榈油酸、亚麻油酸、油酸,γ-次亚麻油酸、亚麻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相对含量分别为0.53%、5.91%、28.33%、23.14%、0.90%、0.43%、0.14%,为黄蘑菇的营养价值评价和食品开发提供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许浮萍[2](2016)在《驴油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气相色谱分析驴油中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驴油总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9.301%,sn-2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833%;人体必需脂肪酸在sn-2位上的含量比在总脂肪酸中的含量增加了7.702个百分点。驴油是一种脂肪酸组成像植物油的动物油。(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6年07期)
李璐,吴云,原少伟,杨晶,杨义芳[3](2016)在《油菜花粉总脂肪酸部位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油菜花粉总脂肪酸部位的提取(CO2超临界萃取)和纯化(醇洗除杂)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脂肪油的得率为指标,对油菜花粉总脂肪酸部位的CO2超临界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设计,以总脂肪酸(亚麻酸酰胺、亚麻酸甘油酯、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为指标,对提取物进行醇洗除杂。优化得到超临界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3 h,纯化工艺为醇浓度80%,醇倍量为50倍,醇提时间1.5 h。油菜花粉总脂肪酸部位经提取纯化,质量分数能达到60%左右,且该工艺稳定可行,适于工业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林旭彬[4](2015)在《谈一谈“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风险监测项目“反式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的参考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从"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产品特性等方面的论述,指出风险监测项目"反式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的参考值定为≤3%"是不能真正反映"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产品的特性,是不合理的;为了片面追求比值,造成对身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却增加很多,也没有取得社会效益,是没有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36期)
罗冬梅,叶鹏[5](2014)在《韩国人、白人和日裔美国人中总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与主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鲜有研究报道一般人群中主动脉僵硬度与海洋n-3脂肪酸的相关性。该研究采用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分析韩国人、白人和日裔美国人联合和单独2种主要海洋n-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与主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2002-2006年间入选中年男性851人,其中韩国人299人、白人266人和日裔美国人286人。检测研究对象的cfPWV,用气相色谱分析血清脂肪酸(EPA和DHA),以其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来衡量。校正血压和其他混杂因素后,应用多元回归分析EPA和DHA与cfPWV(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付娜,王锡昌,汤辰婧,龙斌[6](2014)在《气相色谱法分析中华绒螯蟹4个部位中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与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气相色谱法对雄性和雌性中华绒螯蟹4个部位中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与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蟹的腹肉和钳肉及蟹膏中的总脂肪酸种类最多,蟹黄/膏中的总脂肪酸含量高于肌肉中的含量。从总脂肪酸组成看,在SFA中,棕榈酸(C16∶0)、十七烷酸(C17∶0)、硬脂酸(C18∶0)和二十叁酸(C23∶0)占主导地位;在MUFA中油酸(C18∶1n9c)、棕榈油酸(C16∶1n7)、顺-11-二十烯酸(C20∶1n9)和芥酸(C22∶1n9)的百分组成较高;在PUFA中,亚油酸(C18∶2n6)、C20∶5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s)百分组成较高。在中华绒螯蟹游离脂肪酸中,百分组成较高的游离SFA有C17∶0、C15∶0和C18∶0,MUFA有C22∶1n9和C18∶1n9c,PUFA有C18∶2n6c、C20∶5n3和C22∶6ns。另外,通过对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肌肉中的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组成都较为相似;蟹黄和蟹膏中的总脂肪酸组成相似,但游离脂肪酸组成却不同。(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13期)
李冰,叶崇军,李木旺,魏兆军,陈复生[7](2013)在《纯丝胶蚕品种蚕蛹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及其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纯丝胶蚕品种的蚕蛹为试验区,1个裸蛹蚕品种和2个普通蚕品种的蚕蛹为对照区,采用正己烷为溶剂萃取了蚕蛹油并比较了各品种蚕蛹中总脂肪酸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分析了这7个蚕品种蚕蛹油组分的成分和含量,结果显示:7个蚕品种的蚕蛹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6.56%,其中纯丝胶蚕品种平均总脂肪酸含量为26.64%,传统实用性当家蚕品种菁松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31.78%;而P50的总脂肪酸含量是7个品种中最低的,只有22.73%;在蚕蛹油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中α-亚麻酸和油酸的相对含量较高,7个品种平均分别达34.17%、33.26%,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较高的是白S、185Nd-S,分别达到39.28%、35.51%;油酸相对含量较高的是绿S、Nd,分别达到37.92%、35.47%。(本文来源于《中国蚕业》期刊2013年04期)
尹玉华,钟山,杨得坡[8](2013)在《蚂蟥药材总脂肪酸的GC-MS分析及其抗凝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蚂蟥药材脂肪酸组成并测定其抗凝活性。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从蚂蟥药材中提取总脂肪酸,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并以血浆复钙时间为指标评价蚂蟥药材总脂肪酸的抗凝活性。结果鉴定了15个脂肪酸组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30.59%,饱和脂肪酸占69.41%;9种脂肪酸为首次从蚂蟥类药材中发现;蚂蟥总脂肪酸能显着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并具有显着的量效关系。结论蚂蟥总脂肪酸可能也是蚂蟥发挥抗凝活性的药效物质之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3年03期)
杨春芳,覃小丽,王永华,杨博[9](2011)在《不同部位猪脂的总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11例猪的4个部位(猪尾巴、猪脖、奶腩和猪板),用乙酸甲酯萃取脂肪,采用DIKMA CP-SIL88FS(60 m×0.25 mm id×0.20μm)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对各部位猪脂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尾巴油、猪脖油和奶腩油的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和分布与猪板油相比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且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猪板油。(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1年01期)
杨凯,王涌,史全良,江香梅[10](2010)在《不同质量浓度NaNO_3对3种微藻生长及总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G11为基本培养液,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aNO3(37.5~1 875.0 mg.L-1)对微藻P9(Klebsormidium sp.)、TH6(Oedocladium sp.)和CF5(Stigonema sp.)生长及总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整(减少或增加)培养液中NaNO3的质量浓度,对3种微藻的生长量及总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均有一定的影响;NaNO3的质量浓度较低(37.5或75.0 mg.L-1),3种微藻的鲜质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逐渐增加然后略有降低的趋势;而在NaNO3质量浓度为150.0~1 875.0 mg.L-1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培养时间(18~33 d)内,3种微藻的鲜质量均逐渐增加;总体上看,3种微藻的生长量随NaNO3质量浓度的提高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仅在含1 875.0 mg.L-1NaNO3的培养液中3种微藻的生长量高于对照(1 500.0 mg.L-1NaNO3)。在含375.0 mg.L-1NaNO3的培养液中培养33 d,微藻P9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25.39%),是对照的1.79倍,软脂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50、2.72、2.24和2.08倍;在含37.5 mg.L-1NaNO3的培养液中培养33 d,微藻TH6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20.69%),是对照的1.89倍,软脂酸、亚油酸和油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37、1.79和1.92倍;不同处理组间微藻CF5的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一定差异,但随着NaNO3质量浓度的提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培养液中的NaNO3浓度对微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种类微藻适宜的NaNO3浓度有一定的差异。综合考虑生长量和总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等因素,确定适宜于微藻P9、TH6和CF5培养的NaNO3质量浓度分别为375.0、37.5和150.0 mg.L-1。(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总脂肪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高效气相色谱分析驴油中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驴油总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9.301%,sn-2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833%;人体必需脂肪酸在sn-2位上的含量比在总脂肪酸中的含量增加了7.702个百分点。驴油是一种脂肪酸组成像植物油的动物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脂肪酸论文参考文献
[1].索朗央宗,索朗拉姆,杨满军,张彩峡.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黄蘑菇中总脂肪酸组成[J].西藏科技.2019
[2].许浮萍.驴油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分析[J].中国油脂.2016
[3].李璐,吴云,原少伟,杨晶,杨义芳.油菜花粉总脂肪酸部位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
[4].林旭彬.谈一谈“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风险监测项目“反式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的参考值[J].科技视界.2015
[5].罗冬梅,叶鹏.韩国人、白人和日裔美国人中总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与主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
[6].付娜,王锡昌,汤辰婧,龙斌.气相色谱法分析中华绒螯蟹4个部位中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与组成[J].食品工业科技.2014
[7].李冰,叶崇军,李木旺,魏兆军,陈复生.纯丝胶蚕品种蚕蛹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及其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中国蚕业.2013
[8].尹玉华,钟山,杨得坡.蚂蟥药材总脂肪酸的GC-MS分析及其抗凝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
[9].杨春芳,覃小丽,王永华,杨博.不同部位猪脂的总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2011
[10].杨凯,王涌,史全良,江香梅.不同质量浓度NaNO_3对3种微藻生长及总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