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情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S模式,空间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地球平台”,B,S模式
水情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唐纬晟[1](2008)在《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G/S模式在水情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现有的B/S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网络信息化和网络数据海量处理的要求,特别是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数据、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数据、叁维立体图形图像数据等海量数据的发展,对网络数据提供者和网络数据访问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课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G/S模式,力求解决当前网络数据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把这种模式引入到水情系统项目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中来。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水情数据的需求越来越高,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水情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本课题旨在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出发,将水情数据的处理与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为水情数据的充分利用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第叁个方面,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救援问题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去年重庆地区洪灾到今年初跨省的雪灾,特别是上周发生的震惊全球的汶川大地震,短短几分钟之内,夺走了上万同胞的生命,数百万的群众无家可归,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作者选题和研究的目的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救援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本课题首先解释了什么是G/S模式,他与B/S模式的关系和比较,G/S模式的优点和先进性。其次确定了G/S模式与空间数据服务平台的关系,空间数据服务平台是G/S模式的核心,当前的空间数据服务平台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数字地球平台”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一种空间数据服务平台,和其他空间数据服务平台相比具有许多特点和优点。接下来,本课题以B/S模式为基础对水情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功能实现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并总结了B/S模式的优点和缺点,为G/S模式与B/S模式两种模式的比较奠定了前提条件和基础,目的是使读者能够加深对G/S模式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将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G/S模式引入到水情系统项目的实际应用中来,以Google earth作为”数字地球平台”的原型,以重庆水情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分析作为应用背景,提出了G/S模式下的叁种开发模式,并作为主要设计开发思路。本文在G/S模式与重庆水情系统项目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水情系统整体框架进行了分析,并对水情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和功能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最后对水情系统应用数据与水情基础数据(空间数据)的交互与整合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的研究。本课题为G/S模式下水情系统的开发设计了整体框架并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栾丽丽[2](2008)在《自动绘制等值线生成算法的研究及其在水情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等值线的研究和绘制也应用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尤其是在防汛系统技术领域内等值线图已成为应用极广的一种图形。所谓绘制等值线就是在二维平面上,把大量离散的、又具有一定规律的几何量值或物理量值,用数学的方法插值并将具有相同量值的点转换成图形的过程。它是数据与图像的结合,使技术人员能够很好地看到数据变化的趋势,直观地看到计算机模拟的结果。等值线作为反映量变化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研究,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表达方法,特别是在防汛系统中等值线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绘制出的等值线图,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掌握实时降雨量信息等。重庆水情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水情系统)是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本项目是为了配合8位数站码的实施提高水情值班和水情数据处理的效率,而开发的一套先进的、高效的、高度集成的水情软件,涵盖当前多个功能单一基于5位数站码的水情软件并对其功能加以提升。具体内容分为管理控制、报文处理、值班作业、数据查询、短信平台、PA计算、墒情统计分析和预报及相关业务八个方面。其中墒情统计分析和预报子系统主要是绘制等值线图,反映重庆的实时降水量信息,实时准确地实现雨水情信息的查询。在汛期,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即时了解掌握实时降雨量信息,通过查询相关历史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以便事先做出预测,确保准确及时的处理,减少或降低灾害天气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因此如何既能通过生动、直观的图形化方式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又能方便地进行空间数据分析、防汛预报等成为水情防汛系统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等值线的绘制目前已有许多等值线绘制算法,包括离散数据的插值与拟合,等值点的计算,等值线的追踪及追踪过程中的异常控制,等值线区域的填充等等。尽管前人已经对等值线的绘制做了很多年的研究,但是对于边界问题上的处理至今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算法,因此绘制出的等值线精度不高。本系统针对重庆市的地形及降水量情况,提出一种应用于水情系统的等值线自动绘制方法。本方法的创新点是在边界处理方面提出了采用叁角剖分逐步逼近边界线的方法,对拟和后的等值线进行边界处理,同时实现了热点查询。(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余德华,徐淑清[3](2006)在《面向对象技术在水情系统中的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省洪灾频繁,洪灾损失严重,防洪减灾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防洪减灾研究过程中,必须积极引进当今社会最新科研成果,以高新技术改造水文传统产业,以水文信息化带动水文现代化。文章基于当今计算机网络及面向对象技术,概述了面向对象的水情系统SCADA的设计。(本文来源于《湖南水利水电》期刊2006年05期)
周振扬,王吉星[4](2002)在《水情系统调查数据给全国防汛网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全国范围内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调查数据的分析,为今后防汛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水利水文自动化》期刊2002年01期)
陈俊[5](2000)在《在水情系统实际应用中短波通信与卫星通信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阐述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采用短波通信或卫星通信组网的特点以及两种通信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对比。(本文来源于《水利水文自动化》期刊2000年04期)
水情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等值线的研究和绘制也应用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尤其是在防汛系统技术领域内等值线图已成为应用极广的一种图形。所谓绘制等值线就是在二维平面上,把大量离散的、又具有一定规律的几何量值或物理量值,用数学的方法插值并将具有相同量值的点转换成图形的过程。它是数据与图像的结合,使技术人员能够很好地看到数据变化的趋势,直观地看到计算机模拟的结果。等值线作为反映量变化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研究,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表达方法,特别是在防汛系统中等值线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绘制出的等值线图,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掌握实时降雨量信息等。重庆水情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水情系统)是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本项目是为了配合8位数站码的实施提高水情值班和水情数据处理的效率,而开发的一套先进的、高效的、高度集成的水情软件,涵盖当前多个功能单一基于5位数站码的水情软件并对其功能加以提升。具体内容分为管理控制、报文处理、值班作业、数据查询、短信平台、PA计算、墒情统计分析和预报及相关业务八个方面。其中墒情统计分析和预报子系统主要是绘制等值线图,反映重庆的实时降水量信息,实时准确地实现雨水情信息的查询。在汛期,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即时了解掌握实时降雨量信息,通过查询相关历史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以便事先做出预测,确保准确及时的处理,减少或降低灾害天气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因此如何既能通过生动、直观的图形化方式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又能方便地进行空间数据分析、防汛预报等成为水情防汛系统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等值线的绘制目前已有许多等值线绘制算法,包括离散数据的插值与拟合,等值点的计算,等值线的追踪及追踪过程中的异常控制,等值线区域的填充等等。尽管前人已经对等值线的绘制做了很多年的研究,但是对于边界问题上的处理至今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算法,因此绘制出的等值线精度不高。本系统针对重庆市的地形及降水量情况,提出一种应用于水情系统的等值线自动绘制方法。本方法的创新点是在边界处理方面提出了采用叁角剖分逐步逼近边界线的方法,对拟和后的等值线进行边界处理,同时实现了热点查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情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唐纬晟.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G/S模式在水情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8
[2].栾丽丽.自动绘制等值线生成算法的研究及其在水情系统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8
[3].余德华,徐淑清.面向对象技术在水情系统中的应用初探[J].湖南水利水电.2006
[4].周振扬,王吉星.水情系统调查数据给全国防汛网建设的启示[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2
[5].陈俊.在水情系统实际应用中短波通信与卫星通信的对比[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