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CTA加心电监控检查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上的应用

主动脉CTA加心电监控检查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上的应用

陈慧1、2罗建国1、2

(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3)

(2宜昌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北宜昌443003)

【摘要】目的探讨全主动脉CTA检查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重组、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成像等后处理方法。结果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16例,Ⅱ型8例,Ⅲ型26例。重要分支血管受累12例。结论主动脉CTA扫描方法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分型;详细评估主动脉及重要分支血管情况,器官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影像学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CTA主动脉夹层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082-02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50例病例中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者34岁,其中年龄大于50岁患者38例。病人以突发剧烈胸痛、胸背痛或(和)胸腹部剧痛为首发症状。其中胸痛18例,腹痛27例,胸腹痛11例,均有不同程度腰背部放射痛;疼痛性质为撕裂样,紧缩样,伴恐惧感,濒死感。15例病人剧烈疼痛的基础上伴有恶心、呕吐。9例伴有轻中度发热或头晕、头痛。疼痛均能在降压治疗及给予止痛剂后缓解。36例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发现时血压均升高。

2.检查方法采用我院最新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DSCT,DualSourceCT)。扫描参数选择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s,层厚2.0mm,重建厚度2.0mm,螺距1.5mm,0.5s/r。检查前常规准备后按要求接心电导线和放置电极,对患者行呼吸训练。扫描体位均采用横轴位,在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患者仰卧,足先进,双手上举交叉置于头部上方。开启扫描机架上的激光指示灯,纵向指示灯过患者的正中矢状面,横向指示灯的激光线置于胸锁关节,按下机架上的按钮将患者送入扫描孔中。调节检查床的高度,将侧面激光线对准腋中线水平。球管的位置为“AP”,由上向下扫描显示整个胸腹部主动脉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耻骨联合水平。对比剂使用优维显370100ml,采用Medrad双管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给药,速率为5ml/s。

3.图像重建方法采集数据以1mm层厚,0.75mm重建间隔重建后,传至专用GEAW42工作站上,全部图像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法(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表面遮盖成像(shadedsurfacedisplay,SSD)、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等重建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按照目前临床多采用的传统DeBakey分类法[1]。该组病例中I型16例,II型8例,III型26例。

1.45例(90%)显示内膜瓣。39例病例可以显示破口,其中显示单个破口的32例;显示多个破口的6例。增强扫描发现腔内附壁血栓38例(占76%),其中32例位于假腔,6例两腔内均显示附壁血栓影。31例病例可见主动脉周围低密度积液或轮廓不清模糊影。6例合并心包积液,22例合并胸腔积液。

2.重要分支血管受累11例,其中头臂干受累3例,左锁骨下动脉受累4例,肾动脉受累2例,肝总动脉受累1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1例。单侧或双侧股动脉受累8例。

讨论

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危害是死亡。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本病多急剧发病,65%-70%病人在急性期(2周内)死于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等心脏合并症。全面、详细的扫描方案的制定对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极其重要。

1主动脉CTA检查加心电监控方法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

1.1由于双源CT将扫描速度和扫描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明显缩短了检查时间,也就意味着受检者接受的X射线量大大减少。与常规多层螺旋CT相比(以64层螺旋CT为例)可以降低70%到90%的X射线剂量。由于长轴方向采用了多排探测器,因此,在一次扫描旋转过程中能同时获得多个层面图像的投影数据,因此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较大范围的扫描,且可以进行血管的三维成像,适合于病变范围较大的大血管的扫描。CTA图像立体直观显示大血管全貌,使临床医生能够对病变进行直观了解。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发现对于主动脉夹层的病人如果单凭临床症状,很难准确判断夹层累及的范围,为了防止夹层范围漏诊我院常规行全胸腹部CTA扫描。目前临床医生对怀疑主动脉夹层的病人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是CT。而在扫描中加心电监控,可在采集完原始图像后对图像行心电75ms拆分。拆分后的图像较未加心电图像相比,升主动脉与左冠开口模糊影明显减轻,这有利于夹层累及左冠开口的诊断。图(1,2)全程CTA图像可以提供与介入关系密切大血管的情况,能直观反应血管的走行、长度、扭曲形状,提供三维立体图像。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详尽的影像学资料,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图2加心电监控后行75ms拆分,双边影明显减轻,图像清晰。

1.2主动脉夹层分型,临床一般常用DeBakey分型。主动脉CTA检查方法所包括的范围可以和该分法一一对应,对腔内隔绝术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1.3主动脉CTA“一站式”检查方法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危害是死亡。以往的文献报告,1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60-70%之间。主动脉CTA检查不仅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的类型。而且可以观察主动脉重要分支血管及脏器受累情况,判断重要器官缺血情况,提早干预,防止器官缺血坏死的发生。由于夹层、假腔或受假腔压迫可引起血管闭塞或血管狭窄导致重要脏器缺血,重者可导致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全程CTA检查可以在明确夹层破口的情况下,一次性发现上述重要分支血管及脏器的情况。CTA优越性是创伤性更小、检查速度更快、更安全、费用低,其高质量的薄层图像有助于清楚显示内膜瓣、主动脉病变分支累及情况、是否存在重要脏器的灌注异常及主动脉之外的其他器官是否存在病变,也可与其他引起胸痛疾病如肺动脉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鉴别,已成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首选检查。可直接行CT增强扫描。应从颈部扫描至股总动脉起始部以判定病变范围。观察图像以轴位与各种后处理图像相结合对主动脉病变性质、部位、程度及分支的显示具有重要价值。需注意的是,主动脉CTA检查可能因对比剂剂量不足或延迟时间不恰当导致主动脉强化不均匀,钙化也可产生伪影。CTA检查AD能够观察的内容包括①AD的范围及分型;②有无并发症,如主动脉渗漏或明显破裂、心包积液等;③主动脉所有主要分支是否受累,其征象包括内膜瓣是否进入血管分支、肝脏及肾脏等实质性器官是否有强化缺损;④假腔大小是否通畅;⑤原发破裂口的位置与大小。

参考文献

[1]周泽俊,高斌,巢惠民,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1):20-22.

[2]符伟国,董智慧.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问题与对策.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1):15-18.

[3]向定成,曹惠霞,段克修,等.CT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中的价值.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3):153-156.

[4]王照谦,综述.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1,24.

标签:;  ;  ;  

主动脉CTA加心电监控检查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上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