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肺静脉消融术论文-黄波,王禹川,李康,贺鹏康,陈尔冬

环肺静脉消融术论文-黄波,王禹川,李康,贺鹏康,陈尔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肺静脉消融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接触力,接触力-时间积分

环肺静脉消融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波,王禹川,李康,贺鹏康,陈尔冬[1](2019)在《应用自动消融标注软件分析环肺静脉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术中不同部位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探讨心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可能原因。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初次射频消融治疗,并由同一位术者完成的房颤患者。术者应用8.5 F冷盐水灌注压力感知消融导管和自动消融损伤标注软件Visi Tag模块,在CARTO 3叁维标测系统辅助下完成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术。术中Visi Tag模块自动标记消融损伤点并记录各消融点的平均导管-组织接触力(CF)、接触力-时间积分(FTI)等参数。术后将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损伤线分为8个节段,双侧共16段,分析各段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结果共入选28例患者,平均年龄(62.9±11.2)岁,其中男性22例(78.6%),阵发性房颤19例(67.9%)。所有手术均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共记录到2175个消融点。比较各节段消融点平均CF均值、FTI均值、平均CF<10 g的消融点百分比和FTI<400 g·s消融点百分比等指标发现,左侧肺静脉前壁各消融节段(左前上、左前中、左前下)的消融损伤指标最不理想。在自动消融损伤标注条件为逐点消融时间不少于20 s和消融时导管移动范围不超过3 mm时,各节段均显示连续出现的消融损伤点,当增设参数,消融损伤一定时间的导管-组织接触力标注所需最小CF为5 g和限定时间百分比为50%时,各节段均有自动标注的消融损伤点消失,其中仍以左前上和左前中为显着,分别达到34.5%和29.0%。结论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时,左肺静脉前壁CF不足、稳定性不佳。这或许是影响消融后心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林明宽,张明哲,张华,梁柳丹,刘浩[2](2018)在《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复发患者肺静脉、左心房容积CT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CT叁维成像技术观察心房颤动(AF)环肺静脉消融(CPVA)术后复发患者肺静脉(PV)形态和左心房容积(LAV)变化。方法对60例AF患者行CPVA术,随访3~6个月。根据术后AF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n=32)和复发组(n=28)。采用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PV口直径、截面积和LAV,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随访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平均随访(5.2±0.8)个月,早期复发20例(71.4%),晚期复发8例(28.6%)。未复发组手术前后右上PV口最大径(RSPVdmax)、最小径(RSPVdmin),右下PV口最大径(RIPVdmax)、最小径(RIPVdmin),左上PV口最大径(LSPVdmax),4个PV口截面积(CSA)及L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下PV口最大径(LIPVdmax)、最小径(LIPVdmin),左上PV口最小径(LSPVd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RIPVdmax、RIPVCSA、LIPVCSA较术前减少(P<0.05),其它PV指标和LA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患者CPVA术后早期复发率高,复发组患者PV、LAV无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高善龙,梁兆光[3](2018)在《压力感应导管在环肺静脉消融中的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持久稳定与很多参数有关,其中包括:导管尖端电极的尺寸和组成、导管尖端的方向、温度、射频导管消融时间、功率、血流以及导管与组织的接触。新的压力感应导管射频导管消融的发展已可满足在射频导管消融术中测量出导管尖端与组织的压力。现就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中使用压力感应导管的经验,特别是在术中的参数(手术时间和X射线透视时间)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张茹霞[4](2018)在《环肺静脉隔离附加神经节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环肺静脉隔离基础上附加神经节消融术是否进一步改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的远期成功率。方法:回顾2011年0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首次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共226例,其中123例接受环肺静脉隔离术式(CPVI组),另外103例接受环肺静脉隔离附加神经节消融术式(CPVI+GP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和左房大小等资料,并比较有无差异。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1.5年、2年、2.5年、3年、3.5年、4年进行随访,通过症状咨询、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有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比较单纯CPVI和CPVI+GP消融单次手术成功率的差异。结果:1.在226例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中,持续性房颤占32.7%,合并高血压者占62.8%,糖尿病者占21.2%,冠心病者占21.7%,卒中史者占7.5%。术后3个月手术成功率分别为CPVI组92.7%,CPVI+GP组91.3%,P=0.807;术后6个月分别为CPVI组75.6%,CPVI+GP组89.3%,P=0.009;术后1年分别为CPVI组70.7%,CPVI+GP组82.5%,P=0.043;术后1.5年分别为CPVI组65.0%,CPVI+GP组77.7%,P=0.041;术后2年分别为CPVI组56.1%,CPVI+GP组68.9%,P=0.032;术后2.5年分别为CPVI组48.8%,CPVI+GP组66.0%,P=0.011;术后3年分别为CPVI组42.3%,CPVI+GP组63.1%,P=0.002;术后3.5年分别为CPVI组39.0%,CPVI+GP组61.2%,P=0.001;术后4年分别为CPVI组32.5%,CPVI+GP组58.3%,P<0.001。结果显示,术后3月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月、1年、1.5年、2年、2.5年、3年、3.5年、4年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VI+GP组明显提高。2.亚组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3个月手术成功率分别为CPVI组94.1%,CPVI+GP组92.7%,P=0.753;术后6个月分别为CPVI组82.1%,CPVI+GP组89.7%,P=0.248;术后1年分别为CPVI组77.4%,CPVI+GP组82.4%,P=0.545;术后1.5年分别为CPVI组75.0%,CPVI+GP组80.9%,P=0.437;术后2年分别为CPVI组70.2%,CPVI+GP组73.5%,P=0.719;术后2.5年分别为CPVI组64.3%,CPVI+GP组69.1%,P=0.605;术后3年分别为CPVI组57.1%,CPVI+GP组67.7%,P=0.240;术后3.5年分别为CPVI组56.0%,CPVI+GP组67.7%,P=0.181;术后4年分别为CPVI组为44.1%,CPVI+GP组为66.2%,P=0.009。结果显示,阵发性房颤亚组中,CPVI与CPVI+GP组术后3月、6月、1年、1.5年、2年、2.5年、3年、3.5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年时两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VI+GP组成功率提高。3.持续性房颤亚组中,术后3个月手术成功率分别为CPVI组89.7%,CPVI+GP组88.6%,P=0.581;6个月分别为CPVI组61.5%,CPVI+GP组88.6%,P=0.009;1年分别为CPVI组56.4%,CPVI+GP组82.9%,P=0.023;1.5年分别为CPVI组43.6%,CPVI+GP组71.4%,P=0.020;2年分别为CPVI组23.1%,CPVI+GP组60.0%,P=0.002;2.5年分别为CPVI组15.4%,CPVI+GP组60.0%,P<0.001;3年分别为CPVI组10.3%,CPVI+GP组57.1%,P<0.001;3.5年分别为CPVI组7.7%,CPVI+GP组54.3%,P<0.001;4年分别为CPVI组7.7%,CPVI+GP组51.4%,P<0.001。持续性房颤亚组显示,CPVI组与CPVI+GP组术后3个月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个月、1年、1.5年、2年、2.5年、3年、3.5年、4年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VI+GP组成功率提高,且随时间延长,成功率提高更明显。4.房颤患者4年随访的Kaplan.Meier分析显示,(1)LA≥40mm的CPVI组随访4年的成功率为25.4%,CPVI+GP组成功率为62.7%,P=0.002,CPVI+GP组的成功率高于CPVI组;LA<40mm的CPVI组随访4年的成功率为33.8%,CPVI+GP组成功率为53.8%,P=0.106;(2)LA≥40mm,持续性房颤患者CPVI组随访4年的成功率为10.0%,CPVI+GP组的成功率为60.0%,P<0.001,CPVI+GP组成功率高于CPVI组;LA≥40mm,阵发性房颤患者CPVI组随访4年的成功率为41.4%,CPVI+GP组的成功率为66.7%,P=0.255;(3)在CPVI+GP组中,LA≥40mm的房颤患者随访4年的成功率为62.7%,LA<40mm的房颤患者的成功率为53.8%,P=0.222。5.226例经导管消融患者中,CPVI组与CPVI+GP组消融时间分别为2208.3±849.2 s和3975.7±1400.0s,P<0.001;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9.9±10.2 min和32.3±13.1 min,P=0.044;总手术时间分别为2.59±1.10 h和3.34±1.06 h,P=0.045。两组术中及术后随访观察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相比单纯环肺静脉隔离,环肺静脉隔离附加神经节消融可进一步提高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单次消融的远期成功率;尽管附加神经节消融会延长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总手术时间,但却不增加消融相关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杨达[5](2018)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消融疗效及空白期房性心律失常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疗效及空白期房性心律失常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进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术后长期观察和随访,对比观察空白早期(术后1个月)、空白晚期(术后2-3个月)和空白期后((29)3个月)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环肺静脉隔离,仅1例术中发生迷走反射。空白早期复发房颤20例,空白期后有13例未再发作;空白晚期复发房颤17例,空白期后有16例仍发作。房颤术后早期复发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OR=4.658,95%可信区间1.35-18.64;P<0.05)。空白晚期复发预测术后复发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较空白早期高(88.9%vs38.9%、97.6%vs69.0%、94.1%vs35.0%、95.3%vs72.5%和95.0%vs60.0%)。18例复发患者中,发作时症状明显患者较术前减少(33.3%vs88.9%),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患者较术前增加(66.7%vs16.7%),同时房颤发作频度下降,持续时间缩短(P<0.05)。结论叁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安全有效,空白晚期复发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16)

侯军龙,陈斌[6](2018)在《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其他部位消融术治疗非肺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其他部位射频消融术在治疗非肺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中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的13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96例(71.64%)肺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其余38例(28.36%)为非肺静脉起源。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肺静脉起源环肺静脉消融组(CPVI)(74例),肺静脉起源环肺静脉消融+其他部位消融(RAOS)(22例)(CPVI+RAOS),非肺静脉起源环肺静脉消融(NPVF)+其他部位消融(38例)(NPVF+RAOS)。术后对叁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叁组患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叁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VI+RAOS组与NPVF+RAOS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较CPVI组患者明显延长(P<0.05);随访12个月后,CPVI组与CPVI+RAOS组患者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PVF+RAOS组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较CPVI组与CPVI+RAOS组患者均降低(P<0.05)。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其他部位射频消融术治疗非肺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成功率较高,且术后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曾安宁,石建,余吉西,陈荣兴,杨钦宇[7](2016)在《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环肺静脉消融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阵发性AF患者75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钠、胺碘酮、美托洛尔等,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q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变化,并比较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房直径、左室射血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均显着延长,且观察组显着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1个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显着升高,且对照组显着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叁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为(23.91±5.28)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AF复发率为7.8%,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消融相关性房性心动过速(ATa)、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抑制阵发性AF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延长AERP,从而降低AF复发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6年26期)

秦续潭,刘浩,王强,覃诗耘,李伟[8](2016)在《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术后左心房肺静脉嵴及各肺静脉直径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环肺静脉消融术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房肺静脉嵴及各肺静脉直径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的房颤患者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 h、术后3个月经食管超声排除左心耳血栓并测量肺静脉嵴宽度,同时测量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直径及右下肺静脉开口处血流速度。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均维持窦性心律。术后24~48 h左上肺静脉直径、左下肺静脉直径、右上肺静脉直径均较术前减少(P均<0.05),右下肺静脉血流速度、肺静脉嵴宽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或<0.01);术后3个月肺静脉嵴宽度较术前减少(P<0.05),左下肺静脉直径较术后24~48 h增加(P<0.05),右下肺静脉血流速度、肺静脉嵴宽度较术后24~48 h降低(P<0.05或<0.01);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环肺静脉消融术术后对房颤患者早期左心房功能可能有一定损伤;但远期对左心房功能及窦性心律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6年20期)

白英,吴佳慧,史旭波,白融,刘小慧[9](2016)在《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低CHADS_2评分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CHADS_2评分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选取144例经过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低CHADS_2评分(CHADS_2评分<2分)房颤患者,采用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评估房颤患者基线和术后六个月生活质量,比较所有低CHADS_2评分,术后维持窦性心律和术后房颤复发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术后AFEQT的各个维度均有明显改善(所有P<0.05);房颤复发患者术后治疗满意度无明显变化(P=0.64),但是其他各个维度有改善(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有助于改善低CHADS_2评分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当伴有术后房颤复发时,虽然治疗满意度无明显变化,但是健康状况可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侯磊,李述峰,张丽丽,陈延军,杨庆辉[10](2015)在《去自主神经效应对环肺静脉消融房颤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去自主神经效应对环肺静脉消融(CPV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有临床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PVA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动态心电。随访房颤消融成功率(术后3个月无房颤被定义为无复发);并记录动态心电心率变异性(HRV)以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组研究共104例患者完成了CPVA术,平均手术次数为(1.35术次数为。变次,成功率为77.9%,共随访(24.27次数为。变异性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成功组(81例)和复发组(23例),所有患者CPVA术后的时域和频域各项参数均显着降低(P<0.01),两组术后心率变异性(HRV)各项参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成功组患者的SNDD、SDANN、r MSSD、PNN50、HF、TF、LF、VLF较对照组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CPVA术可使心房出现去自主神经效应,进而增加去神经化效应,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房颤的远期成功率。(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27期)

环肺静脉消融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CT叁维成像技术观察心房颤动(AF)环肺静脉消融(CPVA)术后复发患者肺静脉(PV)形态和左心房容积(LAV)变化。方法对60例AF患者行CPVA术,随访3~6个月。根据术后AF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n=32)和复发组(n=28)。采用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PV口直径、截面积和LAV,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随访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平均随访(5.2±0.8)个月,早期复发20例(71.4%),晚期复发8例(28.6%)。未复发组手术前后右上PV口最大径(RSPVdmax)、最小径(RSPVdmin),右下PV口最大径(RIPVdmax)、最小径(RIPVdmin),左上PV口最大径(LSPVdmax),4个PV口截面积(CSA)及L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下PV口最大径(LIPVdmax)、最小径(LIPVdmin),左上PV口最小径(LSPVd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RIPVdmax、RIPVCSA、LIPVCSA较术前减少(P<0.05),其它PV指标和LA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患者CPVA术后早期复发率高,复发组患者PV、LAV无明显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肺静脉消融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黄波,王禹川,李康,贺鹏康,陈尔冬.应用自动消融标注软件分析环肺静脉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2].林明宽,张明哲,张华,梁柳丹,刘浩.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复发患者肺静脉、左心房容积CT成像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

[3].高善龙,梁兆光.压力感应导管在环肺静脉消融中的优势[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

[4].张茹霞.环肺静脉隔离附加神经节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D].天津医科大学.2018

[5].杨达.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消融疗效及空白期房性心律失常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8

[6].侯军龙,陈斌.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其他部位消融术治疗非肺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8

[7].曾安宁,石建,余吉西,陈荣兴,杨钦宇.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

[8].秦续潭,刘浩,王强,覃诗耘,李伟.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术后左心房肺静脉嵴及各肺静脉直径的变化[J].山东医药.2016

[9].白英,吴佳慧,史旭波,白融,刘小慧.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低CHADS_2评分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

[10].侯磊,李述峰,张丽丽,陈延军,杨庆辉.去自主神经效应对环肺静脉消融房颤疗效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标签:;  ;  ;  ;  

环肺静脉消融术论文-黄波,王禹川,李康,贺鹏康,陈尔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