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瓷器论文-高杰

明清时期瓷器论文-高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明清时期瓷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官窑,瓷器,纹饰,菊花纹

明清时期瓷器论文文献综述

高杰[1](2018)在《明清时期官窑瓷器上菊花纹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制瓷业发展迅速,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官窑瓷器,制作水平极高。该时期的瓷器在纹饰图案上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以菊花纹饰见长,虽然之前时期的瓷器上菊花纹饰已屡见不鲜,但明清时期的菊花纹饰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作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明清时期官窑瓷器上,并以明代官窑瓷器上的菊花纹和清代官窑瓷器上的菊花纹为研究主线,阐述了这两个时期菊花纹饰的种类与特征。(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17期)

王力威[2](2018)在《明清时期青花瓷器画面中的汉字图像元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花瓷自唐宋问世以来,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沉淀与发展到元朝终于出现了成熟的青花瓷器。在明清时期迎来了最繁盛的生产高峰,不论是生产量还是烧成率亦或是艺术高端都是过去所不能企及的。青花瓷也逐渐成为了明清时期最主流的瓷器品种,成为了外国人眼中东方和中国的代名词。由于青花瓷自身的特点,具象的描绘使得瓷器的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了如国画一(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8年Z1期)

徐杰妤,吕子青[3](2017)在《从汉藏文化融合看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藏瓷的定制——以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展展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展展品为研究对象,从汉藏文化交流角度,看融合汉藏文化元素的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藏瓷精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藏瓷的造型、装饰、色彩的设计艺术特色,感悟藏瓷所赋予藏传佛教的思想。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资料及对照所拍摄实物图片的方法,研究得出,"梵式和汉式相结合"~([1])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藏瓷的主要特点,体现出浓厚宗教色彩和神化的艺术审美特征,形成藏瓷特有的梵式艺术风格。(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7年06期)

方璞[4](2016)在《《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的迷惑:文化阻碍还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工业发展中的运输与营销》翻译项目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学术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而翻译则是一座桥梁,沟通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哈里特·朱恩多尔夫的《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的迷惑:文化阻碍还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迈克尔·狄龙的《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工业发展中的运输与营销》两篇学术论文作为翻译文本。前者透彻地剖析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促进了还是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深入研究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产业发展的原因。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美国着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框架,在实践中使用了如下技巧:一、采用直译与意译或者根据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采用增译法和减译法使语言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叁、采用重组法和拆分法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译文;四、采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使源语和目标语实现部分功能对等以减少文化缺失。通过本项目,本人了解到西方学者如何看待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的发展,并对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6-04-01)

朱瑷彤[5](2015)在《明清时期的瓷器珐琅器中外交流及价值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以后,民间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很多工艺品种和技法都创自于民间。另外,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异地交流的要求,导致全国工艺美术领域商品贸易的繁荣,各种流派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剧,从而为技法的多样性、创造的丰富性和纹饰的多变性开启了方便之门。远销欧洲的中国瓷器、珐琅器等工艺品引起了欧洲诸国的王公贵族、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浓厚兴趣,在欧洲的文化界、美术界,尤其工艺美术领域,都出现了一股追求中国趣味、崇尚中国风格的热潮。最具代表性还要数欧洲巴洛克艺术风格向与中国趣味接近的罗可可风格的转变。巴洛克风格在路易十四时代曾一度风靡欧洲,它追求一种庄重典雅的艺术感觉,而进入路易十五时代后,代表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的罗可可风格开始流行,这种审美倾向无疑与中国工艺品中自然精致、柔和的艺术风格相协调,这说明中国趣味已经可以影响到当时的主流艺术。东方艺术对欧洲的影响实际是超出美术而波及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的。虽然说把东亚艺术的影响判定为罗可可样式的决定性因素有些过于抬高其价值,但是东亚特别是中国艺术对18世纪欧洲美术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而乾隆时期开始多见以西洋人物、风景、花卉为题材的瓷胎画珐琅图案样式,用色鲜明,画面精美繁缛,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有些图案表现性很强的开光样式,其源头更是可追溯到欧洲罗可可风格以S形、C形或卷涡形的曲线相互缠绕而成的贝壳纹、草叶纹等艺术形式。两者相似的装饰语言,说明了当时对罗可可风格的吸收借鉴。而罗可可装饰风格中纤细华丽、精致繁缛的特点也蕴含着中国瓷器所带来的艺术影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经过了罗可可风格的艺术加工,再次回到中国,给清宫瓷胎画珐琅的创制带来深厚的影响。瓷胎画珐琅珐是西方传来的釉料、技法与中国传统瓷器工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前所未有的瓷器种类。它给清代的瓷器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乃至世界工艺美术史中一颗耀眼的瑰宝。(本文来源于《鲁迅美术学院》期刊2015-06-19)

王源[6](2015)在《明清时期皇室宗教文化对官窑瓷器之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两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章,朝廷在景德镇开办专供皇家御用的御器厂和御窑厂,集中全国技艺最精湛的制瓷匠人,汇聚全国制瓷技艺的精华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业的中心。明清两代帝王对瓷业生产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对官窑瓷器的器型、纹饰、图案、色彩要求甚高,所有的瓷器在生产前必须经过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才可进行烧造。正是在朝廷和帝王的关心支持下,明清两代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绘瓷器蓬勃发展,颜色釉瓷器的烧造更是日臻完善,且造型丰富多彩,纹饰不拘一格,极富艺术价值,可谓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时期。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亦达到了顶点,帝王的意志就是整个国家的意志,加之各个帝王性格各具特色以至于对四大宗教的政策与态度也各有不同,因此官窑瓷器的生产便是以统治者的喜好与信仰为基础进行生产与创造。该文主要以明清两代官窑瓷器在皇室宗教政策和文化影响下的发展与创新为主题,主要分为叁部分:首先,对明清时期的皇室宗教文化、宗教政策以及皇帝对宗教的态度进行了论述;其次,简要论述明清时期官窑瓷器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官窑瓷器的风格;最后,对明清时期皇室宗教文化对官窑瓷器的影响进行重点论述,例如明初永宣时期因郑和下西洋途经诸国多为伊斯兰教国家,不仅将明朝精美的瓷器带给了各个国家也带回了有异国特色的瓷器,使中外瓷器技艺有了一次较为深刻的碰撞;明正德时期武宗对伊斯兰教推崇备至,官窑生产的瓷器多以伊斯兰教宗教题材为主;嘉靖皇帝崇尚道教,这一朝官窑生产了大量以道教题材为主的瓷器。清朝历代统治者为了笼络藏蒙地区的上层阶级对藏传佛教礼遇有加,后逐渐信奉该教,这一时期官窑生产了大量以藏传佛教为题材的生活用瓷、观赏用瓷和祭祀用瓷;西方传教士将西方的绘画艺术带到了清宫廷内,皇帝们不仅对这些宗教艺术欣赏、推崇并将其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运用到瓷器生产中,创造出了一批有清朝特色的官窑瓷器。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的皇室宗教文化促进了官窑瓷器的创新与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生产出了独具特色的瓷器,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5-05-01)

刘畅[7](2014)在《浅谈明清时期瓷器的发展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瓷器烧造业是我国瓷器手工业史上最发达、成熟的黄金时期,胎细洁白,釉层光润,造型规整,纹饰复杂多变,尤其是色釉瓷、彩瓷的发展为中国的陶瓷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来源于《陶瓷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陈娟娟[8](2013)在《明清时期瓷器纹样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断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中,瓷器纹样在明代和清代进入了鼎盛和繁荣时期,精湛的技艺水平、细致精美的图案以及纹样完整的构成形式,在我国陶瓷艺术史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瓷器纹样风格。明清时期的瓷器纹样蕴含着我国大量的传统文化,当时的瓷器制品尤其是其装饰纹样的构成形式,具有冲击力很强的视觉美感,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这些纹样的元素取材来源广泛,其中包含着大量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和愿望,寓意深刻,并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采用归纳法、例证法等方法在对明清时期瓷器纹样进行系统收集与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明清瓷器纹样从继承、成长、发展到衰退的历史演变历程;将纹样按照其题材和表现工艺进行分类研究,围绕其形式、内容及艺术特性展开,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明清时期瓷器纹样的题材复杂多样,具体可分为:植物装饰纹样、动物装饰纹样、人物装饰纹样、景物装饰纹样、几何装饰纹样等种类。按工艺可以划分为五彩瓷、门彩瓷、色釉瓷、斗彩瓷、粉彩瓷、珐琅彩瓷等。明清瓷器纹样的艺术特性主要有:构图布局多变性,瓷器纹样的题材丰富性、纹样的寓意象征性、形式美的表现各异性、装饰手法的多样性。从纹样形式整体的美学特征来看,明清时期瓷器纹样布局形式具有两种艺术风格的美学特征,一种是构图饱满,纹样元素结构复杂、各元素之间巧妙连接,纹样整体感强。另一种则是纹样在绘画技法上大量采用中国水墨画的方式,使其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和书画气息。现代纺织品设计应对明清瓷器纹样吸收和借鉴。对传统瓷器纹样形式的继承应用,既要避免简单的重复,又要重视对传统瓷器图案形式与现代纺织品相结合的研究。通过对明清时期瓷器纹样的吸收和借鉴,对现代纺织品的设计创新,主要应从“神”、“意”、“形”叁方面入手。不论是色彩还是图案造型形式都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再现其美好的寓意和祝福。在现代设计中,对明清时期传统瓷器纹样的大量引用,通过对纹样元素的提取、改造和创新,使其在造型和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同时又不失传统的民族性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3-09-22)

彭明瀚[9](2013)在《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外销欧洲——贸易全球化视野下的景德镇瓷器文化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随着珠山御器厂的设立,全国各地制瓷高手流向景德镇,景德镇周围的民窑也向市区集中,出现"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盛况,景德镇瓷器几乎独占全国市场,中国瓷业生产也由宋代的"百花争艳"演变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明代瓷器生产以青花为主,同时还创新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及红釉、兰釉、金釉、黄釉等各种颜色釉瓷。景德镇清代瓷业生产无论在造型、胎骨、釉色,还是纹样装饰上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臻于极盛,发展成为"二十里长街半(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3年01期)

王志强[10](2012)在《泛海逐波 瓷韵悠悠——明清时期中国瓷器欧洲之旅》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148件(套)精美瓷器,包括明代早期外销瓷、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19世纪中期欧洲仿制瓷器,以及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国官窑瓷器精品。此展展品之丰富和精美程度,在过去展览中实属(本文来源于《中外文化交流》期刊2012年09期)

明清时期瓷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花瓷自唐宋问世以来,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沉淀与发展到元朝终于出现了成熟的青花瓷器。在明清时期迎来了最繁盛的生产高峰,不论是生产量还是烧成率亦或是艺术高端都是过去所不能企及的。青花瓷也逐渐成为了明清时期最主流的瓷器品种,成为了外国人眼中东方和中国的代名词。由于青花瓷自身的特点,具象的描绘使得瓷器的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了如国画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清时期瓷器论文参考文献

[1].高杰.明清时期官窑瓷器上菊花纹样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2].王力威.明清时期青花瓷器画面中的汉字图像元素初探[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

[3].徐杰妤,吕子青.从汉藏文化融合看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藏瓷的定制——以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展展品为例[J].中国陶瓷.2017

[4].方璞.《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的迷惑:文化阻碍还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工业发展中的运输与营销》翻译项目报告[D].安徽大学.2016

[5].朱瑷彤.明清时期的瓷器珐琅器中外交流及价值判断[D].鲁迅美术学院.2015

[6].王源.明清时期皇室宗教文化对官窑瓷器之影响研究[D].鲁东大学.2015

[7].刘畅.浅谈明清时期瓷器的发展及特点[J].陶瓷研究.2014

[8].陈娟娟.明清时期瓷器纹样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

[9].彭明瀚.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外销欧洲——贸易全球化视野下的景德镇瓷器文化研究之一[J].南方文物.2013

[10].王志强.泛海逐波瓷韵悠悠——明清时期中国瓷器欧洲之旅[J].中外文化交流.2012

标签:;  ;  ;  ;  

明清时期瓷器论文-高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