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之爱论文-郭静

过度之爱论文-郭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度之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迫症

过度之爱论文文献综述

郭静[1](2016)在《过度爱干净谨防洁癖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中,一些过分爱干净,力求使周围环境一尘不染的人,常常被视为洁癖。久而久之,洁癖变成爱干净的代名词。但在医学上,洁癖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理解。专家指出,洁癖是众多强迫及相关障碍中的一种,是一种顽固的精神心理疾病。不要小看洁癖症,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属于一种精神心理疾病,是强迫障碍的一种表现。遗传因素是诱发洁癖的主因洁癖的产生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其中,内因主要指遗传因素,而外因指外界事物的刺激。洁癖属于(本文来源于《家庭科技》期刊2016年12期)

郭静[2](2016)在《过度爱干净要谨防洁癖上身》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中,一些过分干净,或力求使周围的环境一尘不染的人,我们都会称之为洁癖。久而久之,洁癖变成爱干净的代名词。但在医学上,洁癖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指出,洁癖是众多强迫及相关障碍中的一种,是一种顽固的精神心理疾病。(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快乐养生》期刊2016年07期)

刘业文[3](2015)在《论《过度之爱》中女性空间的双重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伊莱莎·海伍德(Eliza Haywood 1693-1756)是英国十八世纪早期最着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与阿芙拉·贝恩、德拉里维埃·曼利并称为当时英国早期的“美丽叁智”。作为海伍德早期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过度之爱》(1719-20)主要关注的是女性人物的情爱、欲望与抵抗。目前这部作品在国内研究的重要文献较少,国外研究主要从女性意识、写作风格、女性道德等方面进行分析,但很少有人从空间隐喻与权力关系角度来探究18世纪女性在权力与空间中的生存窘境,以及女性争取自我空间与权力的努力。福柯指出,权力不仅具有生产性,而且非单维度,被施加强权的一方同时也在运行着自己的权力。当女性受到来自男性的压迫时,女性也可以策略性地把抵抗或者自己的权力施加在男性身上。本文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过度之爱》中体现话语权力的房屋、体现凝视权力的花园和体现牧师权力的女修道院等女性空间的双重隐喻。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来说,此叁空间代表了权力的双重意义:既有规训的权力也有抵抗的权力。同时,它们既是女性的牢笼,又是她们发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自由之地。第一章分析房间所体现的话语权力。首先由于社会话语的建构,女性在家中地位低下,没有发话权,一切事情都要听从父亲或丈夫,房子/房间对于阿敏娜、阿洛意莎等女性人物来说具有牢笼作用。如阿洛意莎带着巨额财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却遭遇丈夫德埃尔蒙的冷落,生活空虚寂寞。她以为与丈夫争吵可以换来他对自己的重视,但反抗却使自己的婚姻生活进一步恶化。然而另一方面,女性可以通过在自己房间里的自由行动,获得了一定的话语自主权。阿洛意莎在自己房间以匿名的方式写情书给男主人公德埃尔蒙,通过匿名的方式使自己拥有了表白的话语权。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房间对阿洛意莎等女性人物来说成了女性思想和行动的自由之地。其次,本文分析了花园所体现的凝视权力。女性在花园里看似自由,其实在男性的凝视下,女性没有任何秘密可以隐藏。梅丽奥拉在花园看情爱小说,却不知德埃尔蒙早已在房间的窗口窥视她。梅丽奥拉所有压抑的情感和内心秘密在德埃尔蒙的凝视下,变得十分透明。花园对女性来说就如同牢笼,她们的任何行动都在男性的掌控中。然而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女性不再满足成为男性的单向度凝视者,相反,卡米拉开始利用夜晚、赛厄米拉利用面纱等凝视策略使自己成为花园里凝视的主体。最后,本文分析了女修道院所体现的牧师权力。牧师权力是一种针对个体、统治个体并对个人的道德、思想进行规训的权力。女修道院利用牧师权力对女性的思想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成为道德的客体。对她们而言,女修道院成了禁锢她们思想和身体的牢笼。然而修道院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女性的精神自由之地,被父亲送进修道院的阿敏娜,把忏悔当作自己道德规训的借口,私下偷偷地给德埃尔蒙写求爱信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欲望。对阿敏娜而言,修道院既是最安全和自由的地方来实施自己的欲望,又可以避免父亲和阿洛意莎的干扰。通过叁个空间的权力隐喻分析,本论文旨在说明,18世纪的英国父权社会通过各种权力来禁锢女性的生存空间,实现对女性的全面控制。然而权力的应用和空间的限制却并未降低女性的欲望,使女性成为权力控制下单向度的人;相反女性私下秘密地应用自己的策略,充分利用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欲望和抵抗权力。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海伍德对父权社会压制下女性生存空间的关注和同情,对女性运用自己权力争取幸福的希冀。(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6-06)

刘业文[4](2014)在《论《过度之爱》中的人物身份僭越》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度之爱》是伊莱莎海伍德的第一部成名小说,本文从情感和阶级两个部分阐述人物的身份僭越。通过两个部分的分析,笔者得出爱和野心是身份僭越的本源,同时,真爱才是幸福婚姻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青年作家》期刊2014年18期)

刘耀辉[5](2008)在《走向觉醒:论海伍德的婚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伊莱莎·海伍德(Eliza Haywood)是18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她的许多作品都深切关注女性的生活,重视对女性的启发与教导。海伍德在她的作品中运用了学者玛丽·安·斯科菲尔德(Mary Ann Schofield)所定义的“双重写作”手法,以传统的写作形式掩盖潜在的激进含义。本文选取了海伍德的传奇故事和道德说教小说各一部,试图分析海伍德如何通过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境遇和命运对女性读者进行教导与启发,以及提示女性如何在父权制社会中争取自己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文章以海伍德的双重写作为主线,分析了海伍德作为一个女作家是如何表达自己朦胧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呼唤女性的觉醒。首先,本文通过分析海伍德的情爱小说《过度之爱》提出,海伍德提倡女性应该节制自己的情感。论文将作品中那些为了追求爱情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女性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势女性人物,她们违反父权制的道德规范,主动向自己爱慕的男性表达爱情,她们通常都受到惩罚,结局悲惨;另一类是温柔的女性人物,她们毫无主见,一切以男性为中心,对男性百依百顺,但她们最终都有美好的结局。通过分析这些女性人物的命运,可以看出海伍德提倡女性应该适度节制自身的情感。同时,海伍德暗示,既然任何对父权制的公然违抗都会令女性不再受父权制的保护,女性还不如表面上遵照父权制的行为规则,博取父权制社会中男性的信任和保护,在这个限度内尽量争取自身的权利。接着本文讨论了海伍德的小说《白希·少了思小姐历险记》中关于婚前道德说教的观点。它首先分析了为何道德说教不能帮助女性走出婚姻中的困境,然后建议女性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即当女性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一味地妥协退让,而应该努力抗争;女性不应该做男人的奴隶,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论文最后讨论了海伍德的道德说教小说《白希·少了思小姐历险记》中的女主人公白希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了她在婚姻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海伍德所间接提出的解决办法。海伍德在情感、婚姻和道德规束方面对女性的引导使她的小说成为了女性文学史和英文小说形成时期一个重要的声音,这也标志着当时的女性正在走向觉醒。(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5-15)

过度之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活中,一些过分干净,或力求使周围的环境一尘不染的人,我们都会称之为洁癖。久而久之,洁癖变成爱干净的代名词。但在医学上,洁癖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指出,洁癖是众多强迫及相关障碍中的一种,是一种顽固的精神心理疾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度之爱论文参考文献

[1].郭静.过度爱干净谨防洁癖症[J].家庭科技.2016

[2].郭静.过度爱干净要谨防洁癖上身[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6

[3].刘业文.论《过度之爱》中女性空间的双重隐喻[D].湘潭大学.2015

[4].刘业文.论《过度之爱》中的人物身份僭越[J].青年作家.2014

[5].刘耀辉.走向觉醒:论海伍德的婚姻观[D].湘潭大学.2008

标签:;  

过度之爱论文-郭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