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长传输论文-刘蕊

变长传输论文-刘蕊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长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数字视频传输

变长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刘蕊[1](2016)在《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在数字视频传输中的主要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通信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然而,信道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仍然是造成视频传输障碍的重要因素。经过技术升级后的变长编码并没有解决视频传输中的瓶颈,可逆变长编码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根据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的基本原理,作者尝试性的对相关数据信息编码,有效突破了数字视频传输过程中的瓶颈,保证了数字视频的传输质量。(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6年01期)

李晓陆,王云飞,郑晨熹[2](2011)在《一种跳频系统下变长时隙传输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变长时隙下Turbo码的抗干扰传输能力,提出一种将Turbo码的编码符号通过跳间交织分散到时隙各个数据跳中的改进算法。算法提高了接收灵敏度,实现信息的无差错接收。通过实际系统验证了该改进算法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唐培和,刘浩,赵尔墩,韩峻峰[3](2010)在《WSN能耗平衡变长传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SN中的能量空洞问题影响网络的生存寿命,能量均匀消耗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变长传输的策略,将圆形无线传感器网络划分成不同宽度的同心圆环,圆环中的传感器节点采用相同的传输距离,以保证能将数据通过一跳传输到下一环.在已知环数和传感器网络半径的情况下,设计了二分搜索算法计算能耗平衡时环的宽度.数值计算证实能实现传感器能量消耗的平衡,并能求得各环的宽度配置,获得能耗均衡时总能量消耗最小时的环数.(本文来源于《广西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章伟[4](2009)在《WSNs中能量平衡的变长传输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感器、通信、嵌入式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具备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微型廉价传感器。大量传感器节点高密度的部署在感兴趣的监控区域内,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形成一定的拓扑结构并根据拓扑控制机制以及相关的网络协议形成收集数据,转发数据到基站的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军事国防安全、城市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工业控制等。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电池供电的传感器节点能量不足,而且分布后通常节点是很难换新的电池的。当电池能量消耗完时,传感器就无法工作了,随之将导致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以及感知覆盖区域的变化,影响整个网络的寿命。为此在保证高感知范围覆盖率的基础上能量算法设计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有效节省能量,延长整个网络寿命。本文主要是从能量消耗平衡和网络总能量消耗优化的目标出发,分析了网络覆盖问题、传输策略以及现有的变长范围传输能量平衡算法,并借鉴其中优秀思想,提出新的网络覆盖模型并对变长范围能量平衡算法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保证高感测区域覆盖基础上,不仅平衡了整个网络中各个路由节点的能量消耗,而且延长了网络寿命。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分析网络覆盖问题,进行理论推导出新的节点区域覆盖模型—有效区域覆盖模型。在尽可能减少活动路由节点的数量同时保证了高感知区域覆盖和网络的连通性。并且对节点睡眠概率进行分析,得到相关优化参数。2、分析国内外提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策略和能量平衡算法,利用变长范围传输策略以及分析得到的优化参数设计基于有效区域覆盖的变长传输能量平衡算法对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进行路由选择。(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张强[5](2008)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变长范围传输的节能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网络和无线通信四大技术而形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它是一种新型的无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军事、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工业控制等方面有着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算法进行分析和有效性改进。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量庞大、单个节点资源极其有限,其能量算法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有效节约能源,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本文针对能量有效性设计遵循的前提目标:能量消耗平衡和总能量消耗优化,分析和比较了国内外提出的几种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效率算法,并借鉴其中的优秀思想,运用变长范围传输策略(VRT)对这几种能量效率算法分别进行了改进。经Matlab平台上的仿真测试,改进的算法在保证网络高感测覆盖率基础上,不仅平衡了各个路由节点的能量消耗,而且大大降低了整个网络的总能量消耗,基本达到了能量有效性的设计目标。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工作:1、通过对线性网络模型的能量消耗分析,提出了变长范围传输处理策略。2、利用变长范围传输策略对基于数据密度能量模型的多跳传输算法进行了改进,优化了网络总能量消耗。3、分别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率和节点的睡眠概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优化参数。4、根据变长范围传输策略及优化参数进行路由调节,以得到所有的可行路由布设。通过比较所有可行路由布设的平衡因子得到了路由布设最优解,并设计了网络最优化路由的启发式算法,并由此进行了相关算法改进。(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董淮南,徐展琦[6](2006)在《统一传输定变长分组的几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IP与ATM是现有的两种最重要的数据传输技术,如何将ATM及IP等业务数据结合起来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进行传输,同时实现网络的可靠性与高效性是一个很好的研点。针对这几种技术,进行了概述和比较,阐释了各种技术的关键点。(本文来源于《电脑开发与应用》期刊2006年01期)

孙文彦,熊璋,韩军,李超[7](2001)在《语音信号实时传输中的动态变长分帧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一种动态的变长语音分帧算法 ,此算法以分析语音信号的时域特性为基础 ,利用音节之间存在空隙这一特性 ,基于对语音信号中不同性质的音段的分布特性分析 ,通过动态的阈值调整来实现动态的变长分帧 ,算法简单快速。实验证明 ,这一算法能够针对背景噪声的变化 ,动态调整语音的分帧长度 ,从而满足实时传输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01年07期)

魏晓晖,梁凡,肖自美,刘红梅[8](2001)在《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在数字视频传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移动信道和因特网等环境下的压缩视频传输业务,信道传输差错不但严重影响业务质量,甚至会导致整个视频通信完全失效。采用变长编码时,变长编码虽然提高了编码效率,但也使得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对抗差错的能力十分脆弱。而采用可逆变长编码可以对码流进行双向解码,在差错发生后,解码器可分别由两个重同步点进行解码,并可更精确地确定差错发生的位置,恢复部分本应丢弃的数据。文章将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应用在数字视频传输中,采用可逆变长编码,对应用了数据分割技术的压缩视频传输码流中的宏块头信息和运动矢量等重要信息进行编码,从而提高视频流的抗差错能力和解码端的差错复原能力。并利用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进行了差错复原技术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应用了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后,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1年10期)

梁凡,魏晓晖,肖自美,刘红梅[9](2000)在《基于数据分割和可逆变长编码的数字视频传输差错复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差错复原技术已成为易发生差错信道下视频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实现了一个基于数据分割和可逆变长编码的具有差错复原性能的 H.2 63编解码器。通过利用数据分割、可逆变长编码、差错掩盖等技术 ,并利用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差错模型对该编解码器的差错复原能力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在无线移动信道的恶劣环境下 ,在综合利用多种差错复原技术后 ,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数据通信》期刊2000年01期)

变长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变长时隙下Turbo码的抗干扰传输能力,提出一种将Turbo码的编码符号通过跳间交织分散到时隙各个数据跳中的改进算法。算法提高了接收灵敏度,实现信息的无差错接收。通过实际系统验证了该改进算法性能优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长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刘蕊.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在数字视频传输中的主要应用[J].科技风.2016

[2].李晓陆,王云飞,郑晨熹.一种跳频系统下变长时隙传输的设计[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

[3].唐培和,刘浩,赵尔墩,韩峻峰.WSN能耗平衡变长传输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章伟.WSNs中能量平衡的变长传输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5].张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变长范围传输的节能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6].董淮南,徐展琦.统一传输定变长分组的几种技术[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6

[7].孙文彦,熊璋,韩军,李超.语音信号实时传输中的动态变长分帧算法[J].通信学报.2001

[8].魏晓晖,梁凡,肖自美,刘红梅.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在数字视频传输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

[9].梁凡,魏晓晖,肖自美,刘红梅.基于数据分割和可逆变长编码的数字视频传输差错复原技术[J].数据通信.2000

标签:;  ;  ;  

变长传输论文-刘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