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反直观行为论文-张振华,汪玉,张立军,袁建红,赵海峰

动力反直观行为论文-张振华,汪玉,张立军,袁建红,赵海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反直观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下爆炸,船体梁,近场,反直观动力行为

动力反直观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华,汪玉,张立军,袁建红,赵海峰[1](2011)在《船体梁在水下近距爆炸作用下反直观动力行为的相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漂浮船体梁结构在船舯底部近距爆炸作用下最终呈现的反直观中垂破坏现象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单发MK48鱼雷击沉DD973驱逐舰的实船打靶试验为例,建立了该问题的物理仿真模型,将水下爆炸冲击载荷的指数衰减段、倒数衰减段、倒数衰减后段和负压段压力精确加载到梁单元节点上进行求解,其中考虑了流固耦合效应、附连水质量以及重力和浮力变化的影响.之后利用相似理论对实船结构和箱型梁实验模型在中部下方近距爆炸作用下的整体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得到了决定船体梁中垂和中拱变形的相似参数及采用Rn数表示的理论预报公式,同时分析了各相似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1年12期)

吴桂英,梁利平,李鑫[2](2009)在《ALE方法分析爆炸载荷作用下圆板动力反直观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TNT炸药爆炸后,空气冲击波作用下弹塑性圆板的动力反直观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ALE算法),将炸药、空气和板进行有限元离散,在考虑材料屈服极限及应变率效应对动力反直观行为影响的情况下,分别取全模型和1/4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ALE流-固耦合方法研究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反直观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材料性能、板厚度对动力反直观行为有较大影响,只有材料的屈服极限较低且厚度较薄的板,容易发生反直观行为;同时,在数值分析时需要考虑应变率的效应.(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吴桂英,赵勇刚,赵隆茂,杨桂通[3](2006)在《圆板动力反直观行为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受子弹正向撞击的铝合金圆板进行了动力反直观行为的实验研究。描述了不同撞击速度下板的响应模式,发现了圆板中的反直观现象,即板的最终变形与子弹撞击方向相反,并记录了板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典型点的位移历史曲线,进一步证实了结构动力响应的反直观行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弹塑性动力行为。(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06年02期)

杨桂通[4](2005)在《弹塑性系统动力反直观行为的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耗散系统动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发力学的观点出发,对弹塑性梁、板类结构系统,在受强动载荷作用后出现的动力反直观现象,进行探索性分析。文中给出了我们捉扑到的一系列反直观新现象,分析了这些现象的特点,给出了关于反直观现象成因的一些分析和呈现反直观行为的偶然性与必然(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5-08-01)

吴桂英,秦冬祺,杨桂通[5](2004)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弹塑性圆板的反直观动力行为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周边简支理想弹塑性圆板受脉冲载荷作用时的动力行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揭示了板类结构反直观动力行为的客观存在性.通过分析发现,随着脉冲强度的增加,存在几个窄的载荷区域,板的响应是反直观的,而且在此附近,结构参数、载荷等因素的微小改变将导致响应模式的很大差异,表明反直观行为对这些参数的极其敏感性.进一步计算表明,这一特殊的动力行为主要与板内力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卸载后的结构反弹到另一侧时发生较大的反向塑性变形,导致能量的进一步耗散,使板呈现反常的动力响应.这一现象是几何与材料两种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吴桂英[6](2004)在《弹塑性结构动力反直观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塑性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动载荷作用下弹塑性阶段的动力强度、动力刚度和动力稳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工业与民用建设及国防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构动态响应作为弹塑性动力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着名学者Symonds等人在研究铰支梁受脉冲载荷作用的动力响应时发现一种有趣现象:在某种情况下,中点永久变形可能在脉冲的反方向。此种与常规现象不同的响应被称作动力响应的反直观现象。本文对梁、板结构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反直观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弹塑性动力学领域中反直观动力响应行为的研究现状及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与评述,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2、通过对梁受脉冲载荷作用时反直观行为的分析发现,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存在两个极小的载荷不稳定区,称为窄槽(slot),在窄槽内其响应是反直观的。而文献[1]仅报道了其中之一。我们的工作是对已有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对原结论的修正。同时,发现了弹塑性梁还可出现非对称的动力反直观现象。 3、追踪变形在响应过程的发展中发现:若在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后卸载,则材料的屈服是反直观动力行为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即,只有在产生了弹塑性变形之后才可能产生反直观行为,它是材料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耦合的结果。 4、在对圆板受冲击载荷作用时动力行为的研究过程中,随着脉冲载荷的逐渐增加,板的响应由初始的弹性响应过渡为弹塑性响应,结构在整个响应过程中经历了加载、卸载后的恢复运动及最终的自由振动阶段。我们发现弹塑性板的动力反直观现象出现在中点最终挠度与载荷强度关系特征图中的几个动力不稳定区域内。 5、在动力不稳定区域内,追踪整个响应过程中板内内力、应力的变化,发现加载阶段板内中面力首先达到其极限值,结构经历了塑性变形后卸载,板反弹到与加载方向相反的另一侧,中面力与弯矩的符号发生了改变,中面力由拉伸变为压缩,而弯矩也由负值,变为正值,更为重要的是卸载后,弯矩又达到其极限值,使得材料进一步发生反向屈服,导致能量的再次耗散,使板没有足够的能量反弹到正方向而是停留在负侧做弹性振动,这是反直观行为发生的又一特征。 另一种情况是卸载后板反弹到相反方向,产生进一步较大的塑性变形,且加载时塑性变形较小的板下层一跃成为最大的塑性变形,导致能量的再次耗散,使板停留在与载荷相反的方向,即出现反直观动力行为。 6、动力反直观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动力响应不稳定区域附近,载荷、材料行为、结构参数、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微小改变,将导致完全不同的响应模式,表现出对各种参数的极其敏感性。如板的厚度增加或边界约束加强时发生反直观行为的载荷值增大,当厚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将不会出现反常动力行为;压力作用面积减小,局部效应增加,将会引起诸如局部材料损伤等问题。同时载荷作用区域的减小使发生反直观行为的载荷范围也在减小,若载荷变为集中作用在中点时,则很难出现反常动力响应。 7、通过对方板的分析,得到了类似于圆板中的动力响应模式,进一步证实板类结构中反直观行为的共同特征。考虑材料强化时对动力反直观行为的影响,发现强化模量相对较小的材料有利于反直观行为的发生。 8、本文首次对圆板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实验是在数值分析提供的精确数据条件下实现的。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圆板的动力反直观现象。对不同几何尺寸的铝合金材料圆板试件进行的冲击实验,得到了板类结构的不同响应模式,获得了发生反直观行为时的冲击速度范围,同时证实了数值分析的结果。发现了受正向撞击圆板的反常动力响应,进一步说明动力反直观行为的客观存在性,表明在特定的情况下反常行为是可能发生的。(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4-05-01)

动力反直观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TNT炸药爆炸后,空气冲击波作用下弹塑性圆板的动力反直观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ALE算法),将炸药、空气和板进行有限元离散,在考虑材料屈服极限及应变率效应对动力反直观行为影响的情况下,分别取全模型和1/4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ALE流-固耦合方法研究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反直观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材料性能、板厚度对动力反直观行为有较大影响,只有材料的屈服极限较低且厚度较薄的板,容易发生反直观行为;同时,在数值分析时需要考虑应变率的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反直观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振华,汪玉,张立军,袁建红,赵海峰.船体梁在水下近距爆炸作用下反直观动力行为的相似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1

[2].吴桂英,梁利平,李鑫.ALE方法分析爆炸载荷作用下圆板动力反直观行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

[3].吴桂英,赵勇刚,赵隆茂,杨桂通.圆板动力反直观行为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6

[4].杨桂通.弹塑性系统动力反直观行为的成因分析[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2005

[5].吴桂英,秦冬祺,杨桂通.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弹塑性圆板的反直观动力行为数值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4

[6].吴桂英.弹塑性结构动力反直观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

标签:;  ;  ;  ;  

动力反直观行为论文-张振华,汪玉,张立军,袁建红,赵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