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指示论文-丁友健

间接指示论文-丁友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接指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由间接话语,认知指示语,评价性词语,情态动词

间接指示论文文献综述

丁友健[1](2019)在《指示转移视角下英语自由间接引语中认知指示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中人物话语和思想的呈现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技巧和叙述策略,而自由间接引语是人物话语和思想呈现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意识流小说中。随着认知文体学的出现,自由间接引语成为了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对象,作为自由间接引语主要载体的指示语更是受到相关学者们的关注。指示语是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在自由间接引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指示语是一种新的指示语类型,在理解自由间接引语和对人物内心想法的描述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关于自由间接引语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自由间接引语的形式特征和风格效应进行了探索,但是,却很少研究认知指示语如何在自由间接引语中取得特殊的语用效果。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文体学的框架下,以指示性转换理论和可能世界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认知指示语的语用效果,如评价性形容词或副词,情态动词,感叹词和视点指示词。本文重点研究以下叁个方面:首先,本文对评价性形容词和评价性副词进行分析,发现评价性词语在自由间接引语中表现的是文本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而不是作者的看法,它为读者设定了背景信息,让读者融入到文本世界,这对于文本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其中作者在指示转移理论的基础上发现自由间接引语中的认知指示语表明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其次,通过在自由间接引语中情态动词和感叹句的应用,本文总结了情态动词和感叹句的使用,并分析了在自由间接引语中,其保持了在直接引语中的原有的语法形式,呈现出人物内心情感,表明了作者或者叙述者的个人情感,也导致了具有特定形式的自由间接引语的转换。最后,本文考虑了认知指示语的第叁个作用,即视点的转移,从时空,叙述视点及时态视点的转移,它有助于在理解自由间接引语时掌握文章的叙述的主旨与作者或者人物的内心,从而对于人物的内心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总而言之,本研究将指示性转移分析框架应用于自由间接引语中从属于认知指示语的研究,证明了认知指示语在自由间接引语中具有特殊的语用效果,即表明人物内心想法与情感的特殊语用效果,同时还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人物性格有更深的了解,不仅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作品,还可以帮助读者站在人物的角度去思考文本主题,从而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实现完整的体验,提高文体效果。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认知指示语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倪龙燕,陆晨曦[2](2016)在《论间接占有理论下指示交付要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示交付是为了满足交易便捷需要发展出的重要的观念交付类型,它以间接占有为逻辑基础。间接占有人与直接占有人相同,对物均具有控制力;间接占有移转,则控制力发生移转,所有权从而得以变动。从间接占有的控制力这一逻辑基础出发,可以解决指示交付要件上存在的理论争议:让与人限于间接占有人;指示交付让与请求权的范围包括所有物返还请求权;通知为指示交付的生效要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庞黔林[3](2012)在《汉日指示词间接回指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汉日指示词"这"、"那"和"コ/ソ"用于标签型、框棂型、伴随型叁种间接回指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认知分析。结果表明,"这"、"那"和"コ"的间接回指是其直示用法的延伸,而"ソ"的间接回指用法则不能用其直示用法来解释。汉语指示词主要用于标签型间接回指,较少用于其他两种回指;日语的"コ"主要用于标签型,"ソ"则广泛用于叁种间接回指。(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毕晨慧[4](2012)在《英语指示语在间接引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指示语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关心和讨论的热点。指示语的特征对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相互转换时,人称、地点、时间及时态出现变化的现象具有很好的解释力。该文从指示语自我为中心的这一特性的角度出发,基于列文森的理论基础对英语语法中直接引语转换间接引语进行分析讲解。(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2年21期)

王林[5](2011)在《再论英语自由间接话语在汉译中的变形——人称指示语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人称指示语的视角考察了英语FID在汉译中的变形。研究表明,译者对英语FID中第叁人称单数代词指示语的不恰当处理会导致该话语方式要么被译成直接引语或自由直接引语,要么被译成间接引语,要么被译成所谓"两可型"——即像自由直接引语又像自由间接引语的引语类型。本文认为,英语FID中的第叁人称单数代词应在汉译中给予保留——尽管该人称指示语在汉语FID中较少使用,只有这样,原文FID及其叙事效果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再现。(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文学》期刊2011年04期)

辛斌[6](2011)在《间接引语指示中心的统一和分离:认知符号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引语中一般存在两个彼此独立的指示中心,根据认知语法对语境的理解,引导句中时间、地点和人称的表达以实际说话者或转述者及其所处的实际语境为参照,而在被转述的话语中则以替代语境中的被转述者为参照。在间接引语中,转述语和被转述语里的人称和时态等指示词的参照基点由原来的说话者转向实际说话者,但一些涉及作为交际者之间进行交际的小句的功能,如语气,以及具有人际含义的一些成分,则可能继续以被转述者为指示中心,依然保留着被转述者的视角,从而制造一种语言符号在间接引语中形成的双声效果。(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赵凯,曹廷军[7](2011)在《从指示投射看英语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英语语法规定了直接引语在转换成间接引语时相应人称、时态等成分的变化规律,但却没有给出其语用成因。从语用学指别理论的指示投射角度入手对英语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规则进行语用分析,则可以找出其深层语用成因,为理解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项成东[8](2004)在《代词性和指示性间接回指语及其认知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探讨英语自然话语中代词性和指示性间接回指语这一现象。收集的语料表明 :只有极少数代词性和指示性间接回指语的形式符合Gundeletal.(1993)提出的已知信息等级结构中的合适用法。作者认为这一现象应该视为受话者可以顺应的轻度违规行为。之所以这么认为 ,一是由于较之其他典型间接回指语 ,这种形式的用法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 ;二是由于准确标明所指对象有时无关紧要 ;叁是由于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非规范、随意的语体中(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04年03期)

赵华[9](2001)在《英语指示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言规约与交际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语言学研究涉及两个重要问题———普遍交际准则和具体语言规约。英语指示性言语行为备受研究者关注 ,尤其是指示性间接言语行为涵盖面广 ,表达方式多 ,具有各种特定的语用实现条件 ,集中表现交际准则和语言规约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英语指示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阐述一种符合当代语言学发展状况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01年05期)

任树林[10](2000)在《利用间接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的林邦误差公式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利用间接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的林邦误差公式 ,并给出了间接金属指示剂最佳用量的计算方法 .(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间接指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示交付是为了满足交易便捷需要发展出的重要的观念交付类型,它以间接占有为逻辑基础。间接占有人与直接占有人相同,对物均具有控制力;间接占有移转,则控制力发生移转,所有权从而得以变动。从间接占有的控制力这一逻辑基础出发,可以解决指示交付要件上存在的理论争议:让与人限于间接占有人;指示交付让与请求权的范围包括所有物返还请求权;通知为指示交付的生效要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接指示论文参考文献

[1].丁友健.指示转移视角下英语自由间接引语中认知指示语的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2].倪龙燕,陆晨曦.论间接占有理论下指示交付要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

[3].庞黔林.汉日指示词间接回指的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12

[4].毕晨慧.英语指示语在间接引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文)[J].海外英语.2012

[5].王林.再论英语自由间接话语在汉译中的变形——人称指示语的视角[J].外国语言文学.2011

[6].辛斌.间接引语指示中心的统一和分离:认知符号学的视角[J].外语研究.2011

[7].赵凯,曹廷军.从指示投射看英语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项成东.代词性和指示性间接回指语及其认知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9].赵华.英语指示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言规约与交际准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10].任树林.利用间接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的林邦误差公式及其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标签:;  ;  ;  ;  

间接指示论文-丁友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