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名词论文-邓熳利

包装名词论文-邓熳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包装名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奶,牛乳,鲜乳,外包装

包装名词论文文献综述

[1](2013)在《教你认识牛奶外包装上的名词》一文中研究指出牛奶的食用价值很高,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吸收,经常饮用牛奶,可以防治虚弱劳损、大便秘结、反胃噎膈等疾病。牛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佳品,然而你买牛奶的时候是否会注意到牛奶包装上的各类名词,今天就来教您认识。(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10期)

王黎明,周海燕[2](2012)在《多颜色包装名词识记与CALL模式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的界壳现象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中,就表现为包装名词的形式。在多媒体广泛应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颜色文本的排版对不同种类的包装名词进行标记,设计基于CALL模式的阅读教学课件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2年S1期)

邓熳利[3](2011)在《包装名词对议论文语篇信息密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和语言信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包装名词和均衡信息密度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包装名词作为信息包装的方式有均衡语篇信息的功能。均衡信息密度(UID)认为:在语法的限制范围内,人们更青睐可以在符号间均匀分配信息(即信息密度)的表达方式。以往的研究在词汇和句子层面论证了均衡信息密度的普遍性,但在语篇层面的研究甚少。本文的研究范围是英语议论文语篇,在英语议论文语篇中,名词包装现象表现得最为显着。包装名词可以包装语篇信息,降低信息密度,当信息密度高(即信息单位多)时,人们更倾向于将信息打包,压缩在包装名词里(可视为信息节点),转入下一个层信息,以形成新——旧——新……的语篇信息流。如此,信息单位多,包装名词也多,反之亦然,那么,包装名词与信息单位之间应存在稳定,均衡的相关关系。具体而言,本实证研究解决以下问题:1.“包装名词”与“信息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包装名词”是如何影响议论文语篇信息密度中?根据吕公礼(2000)在问题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的语言信息量化原则,划分信息单位,对包装名词与信息单位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出于分析目的,以美国着名评论性杂志《国家评论》的60篇文章为语料,建立一个小型,专门语料库,并人工标注了包装名词(PN)和信息单位(IU)。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组成该语料库的语料来自不同作者对不同话题的讨论,是在实际交际中使用的地道,生动,真实的语言,符合Nwogue (1997)提出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可及性的建库原则。在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本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密度与抽象名词在1%的显着性水平上存在显着相关关系,模型的拟合优度R2=0.872,说明PN的变化可以解释IU变化的87.2%。回归系数为11.7。这表明,最佳的语篇信息密度是每一个包装名词对应11.7个信息单位。为解决可能存在的伪回归问题和进一步解释PN和IU的关系的性质,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PN和IU数据序列的水平项和一阶差分项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在1%、5%和10%水平下这两个变量之间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序列,而从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均拒绝单位根,说明二者均为一阶单整的I(1)序列,符合Johansen协整检验条件。协整分析中的迹检验和最大似然检验结果表明,在0.5显着性水平上拒绝没有协整的假设。标准协整指数表明PN和IU之间存在稳定,均衡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本回归分析不是伪回归,IU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PN的相应变化,以此来均衡语篇信息密度。研究结果体现了广义的语言象似性,即语言符号象似于认知方式,且在其作用下某方面在某程度上象似于现实世界。另一方面,本文在语言信息与意义分离的基础上,对人们无意识的认知规律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相关理论论述了语言信息作为引发幕后认知的提示,可用经典范畴理论来解释,而意义是由语言信息的一个或多个义素引发的动态过程。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本文在语篇层面论证了人们在语言表达的无意识选择上有均衡信息密度的倾向,为认知语言学的叁大假设之一——语言不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能力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语言信息视角。同时本文在论述了语言信息与意义分离的基础上,运用语料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语料库在心智语言学中的运用是可行的。其实践意义在于,本研究对英语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如果能有意识地使用包装名词来均衡信息密度,将有助于语篇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1-12-01)

刘绽[4](2011)在《包装名词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抽象名词中特殊的一类名词,即包装名词。包装名词在语言使用中出现频率高,覆盖范围广,包括thing, problem, fact, process, idea等。包装名词借助语法构式能把语篇信息包装在名词之内,因而包装名词不是因其内在属性而是通过在语法构式中发挥包装语篇信息的功能得以冠名。包装名词与其语法构式的功能是将事件、抽象关系及其这些事件和抽象关系的隐含意义等语篇打包,在实现语篇的简洁功能的同时能更顺畅地传递语篇的信息流。根据这类名词的功能,很多研究者给予了不同术语,如带壳名词、标记名词、包装名词等。本文作者认为用包装名词作为这类词语的统称更能体现这类词语的功能,这也是源自作者的生活体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很多打包的现象,譬如:在超市购物时,我们把所买的东西装入纸袋或塑料袋中,以便方便携地把物品带回家;在码头,装运工人把物品装入集装箱内,以区分货物的种类和保护物品不受损害;在电脑上,办公人员把文档归类,把它们放入新命名的文件夹内,以便存贮和查找资料。这些生活的体验会映射到语言结构中,语篇中大量的块状复杂的信息需要方便地传输或再次提及,但由于大脑短暂记忆储存的局限性而导致这些信息需要被包装,名词是物化的最佳体现词类形式,包装名词正好起到了包装复杂信息块并将其物化成大脑能迅速接受的名词形式的功能。信息在大脑中的传递过程属于认知研究范畴,反映了人类的认知结构。本文以语篇功能中的信息理论和认知概念切分和整合理论为根据,对包装名词信息结构进行认知分析,探讨何所谓包装名词以及包装名词实现其功能的基本语法构式,试图发现如何实现大块复杂信息的包装并推动语篇的信息流动。通过在理论指导下大量的实例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认知语义学中所提出的预设是信息结构中的已知信息成分。在充当背景知识的框架当中,已知信息是框架中已被激活的部分。认知语言学家能对传统的信息结构二分法加以补充,认为新信息和已知信息中还存在可推知信息,可推知信息反映了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动态过程。包装名词在认知经济原则的指导下,具备增强语篇效率的功能。作为语篇中的一种特殊的替代形式,包装名词简洁了语篇篇幅并有效地传递了语篇信息。在分析包装名词四个基本语法构式及其例子的时候,作者发现包装名词与其内含之间是经验同一性的关系,即两项或多项不同的语言成分促成某一个思想的形成。包装名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它还具备促使思想形成的功能。在认知概念中,概念切分和概念整合较好地解释了包装名词在指称所包装的大块复杂信息、之外,为何还能传递能增强语篇信息流的信息。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包装名词信息结构的认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开拓语篇分析和认知研究的新视野,为语言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5](2010)在《食品包装关键名词中英文对照(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上海包装》期刊2010年06期)

[6](2010)在《食品包装关键名词中英文对照(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上海包装》期刊2010年02期)

张俊[7](2008)在《包装名词在语篇中的态度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对以thing,fact,idea,problem,result,way等为典型例子的抽象名词的态度意义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描述和实际调查;通过对这些抽象名词的认知、语义和信息特征的再认识,在理论上拓宽语篇实现态度意义的资源,通过将评价意义研究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在方法论上创新语言人际意义研究的路向。基于thing,fact,idea,problem,result,way等为典型例子的抽象名词的认知、语义和信息特征,本论文提出“包装名词”(packing noun)这一新概念。本文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包装名词对语篇态度意义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其认知、语义和信息特征使包装名词不仅能在语篇中明示说话者的态度,而且还是暗示说话者态度的诸种策略的可选资源。这一假设的合理性将通过包装名词及其语篇共现成分的态度特征加以验证。包装名词是语言具体使用中的常用词,因此,包装名词也是现代语言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语料库调查显示,典型包装名词的单数形式,如thing,fact,idea,problem等,在语言使用中的频率显着高于普通名词(包装名词的复数形式,如things,facts,ideas,problem等不在论文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内)。包装名词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高频特征使其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传统语法认为包装名词的所指既不可观察(unobservability),也不可量度(unmeasuability),因此,包装名词被归入抽象名词的范畴,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包装名词的语义内涵(intensional semantics)和句法角色(syntactic role)两个方面。哲学领域对包装名词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对形式(forms)和可知之物(sensibles)的区别,但时至今日,哲学家们仍在为抽象事物(abstract entity)是否存在而争论不休,包装名词在语言中存在的必要性也倍受争议。不过哲学领域内也不乏以“容器”逻辑(“container”logic)为理论基础的专门针对包装名词的语言哲学探讨。显而易见,无论是传统语法领域,还是哲学领域都未能对包装名词的人际方面给与足够的重视。相对而言,包装名词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得到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包装名词的经验意义重构(reconstrue)功能和在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功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人际功能方面,因经典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以语法结构为取向,注重将言语交际过程中小句的语气,情态和对话性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推向深入,对词汇层面的人际意义鲜有提及。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系统功能语言学开始从词汇层面关注语言的人际功能。评价系统就是基于词汇层的人际意义研究框架。尽管马丁(Martin)和怀特(White)指出“实现人际意义的资源也包含一些隐喻性名物成分(metaphorical nominal),”但他们认为语篇实现态度意义的“标准”(canonical)资源是形容词成分(adjectivals),名物成分仅仅是态度意义在语篇中得以实现的间接手段之一。可见,包装名词作为名物成分,其人际意义同样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叁十发展起来的语料库语言学对包装名词表现出较为浓厚的研究兴趣;其中尤以辛克莱尔(Sinclair)、弗朗西斯(Francis)、彼博尔(Bibber)、迈尔伯格(Mahlberg)等人的一些研究的研究对象与包装名词最为接近;不过,语料库语言学对包装名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装名词的句法模式方面;尽管迈尔伯格对20个概括名词(general nouns)的研究涉及包装名词的评价意义,但包装名词的评价意义不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总起来讲,以往与包装名词相关的研究对包装名词的人际意义,特别是其作为语篇态度意义资源的潜势的研究不够充分。尽管如此,这些研究为包装名词的态度意义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包装名词是语言使用中包装现象和包装策略的集中体现之一。语言使用中的包装现象和策略有其广泛的经验基础。在生物世界,包装是众多物种得以生存和进化的必要策略;无论是单个细胞,还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生命体(包括人类),都无一不是包装现象的具体例证,同时也是包装策略践行者。在社会生活中,包装现象和包装策略也无处不在:为了产品的正常运输和销售,我们往往以不同方式和不同规格进行包装;各种社会及宗教团体,甚至在以信息科技为缩影的高科技领域,包装现象也广泛存在,包装策略也被广泛使用。在经验世界中,包装预设包装材料,包装内容以及两者间的包装关系。这种经验现象映射到语言结构中则表现为包装名词对语篇内容的包装以及包装名词与包装内容之间在经验上的等同关系(experiential identity)和语义上的共指关系(co-referentiality)。包装名词作为人类认知系统中为数不多的上义范畴(superordinate category),其高度概括的范畴性特征(categorical attribute)对基本层次范畴具有突现(highlighting)和收集(collecting)功能。如果某一包装名词具有表达态度意义的范畴性特征,那么,该包装名词就具有突现其在语篇中的相应包装内容的态度意义的功能,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何种语篇内容能被纳入其包装范围之内。从语义上讲,包装名词的典型特征是语义的“非具体性”(semantic unspecificity),但包装名词在语义非具体性并非其固有特性:如同经验世界中的包装现象和策略一样,包装名词是长期语言使用的产物,其语义非具体性是语言使用中名物化过程对一致式过程进行信息剔除的结果。包装名词产生于名物化过程,而名物化过程有着深刻的人际动因。从包装名词的信息特征看,名物化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并不意味着信息全失。一些包装名词经过名物化以后还保留了一定的人际信息,但这些人际信息主要是概括性极高的态度信息。也有一些包装名词在经过名物化以后不再包含任何人际信息。因此,根据态度信息的有无,我们可将包装名词划分为“有态度”包装名词(attitudinalpacking noun)和“无态度”包装名词(non-attitudinal packing noun),前者在语篇中往往被用于明示(inscribe)态度,而后者则往往是语篇态度引发(attitudinal invocation)诸种策略的可选资源。对包装名词的态度特征进行科学和系统的描述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即研究对象的充分性和代表性以及研究方法和步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具体使用中,包装名词将语篇内容表征为高度概括的经验类别,而包装名词的具体意义则主要依赖于包装内容:包装内容主要由小句及小句以上的结构成分予以编码。尽管如此,包装名词和包装内容之间在语篇的语义层上相互共指(co-referentiality),在语篇的经验世界中则表征同一事件或抽象关系。包装名词与被包装内容之间的语义共指性和经验等同性(experiential identity)在语篇中主要有5种词汇-语法编码模式,其中,N+be+cl(即包装名词+系动词be变体+补语从句(complement))对包装名词的预期最强,包装名词出现在N+be+cl词汇-语法模式中N位置上的可能性最大。利用N+be+cl这一词汇-语法模式的18个变体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进行检索,共发现779个包装名词。但是,并不是所有这779个包装名词在N+be+cl词汇-语法模式中的频数都达到了显着水平,如game,intuition,illustration等的绝对频数仅为1。另一方面,这779个包装名词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名词不是语言使用中的高频词。分析在N+be+cl模式中的低频词或实际语言使用中的非常用词的态度特征对从整体上把握包装名词的态度特征意义不大。为了保证对包装名词的态度意义的描述具有代表性,同时避免因不必要的分析太多而使分析工作难以实施,我们一方面排除在N+be+cl词汇-语法模式中的搭配力(collocability/collocational strength)的z值小于2的包装名词,另一方面,通过查阅《朗曼当代英语词典》(第四版),排除不属于3000个在语言使用最为频繁的包装名词。用以上两个条件筛选出来的90个包装名词一方面在N+be+cl中出现的频率具有显着意义,同时又是语言使用中的3000个最常用的词,满足对包装名词进行系统描述的充分形和代表性。基于包装名词态度信息的有无,包装名词被划分为“有态度”包装名词(14个)和“无态度”包装名词(76个)。包装名词的态度意义在语篇中的实现取决于语境,同时其语境成分的语篇韵(discourse prosody)又反过来“强化”(potentiate)和“赋予”(impute)包装名词态度意义。在包装词的语境成分中,左1搭配词(first leftcollocate)和包装名词的包装内容的语篇韵对包装名词的态度意义具有最显着的强化和赋予功能。因此观察包装名词的这两类语境成分,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了解包装名词是否在语篇中实现态度意义。对14个“有态度”包装名词的左1搭配词和包装内容的态度分析显示,“有态度”包装名词在语篇中具有态度功能,且可直接观察。“问题”(problem)包装名词在语篇中明示消极鉴赏(appreciation)意义,同时还引发消极评判(judgement)和情感(affect)意义;“焦虑”(anxiety)包装名词在语篇中明示消极情感意义,同时引发消极评判和鉴赏意义。而“优势”(advantage)包装名词则明示积极鉴赏意义,并引发积情感和评判意义。“无态度”包装名词在语篇中实现的态度意义不具有“有态度”包装名词在语篇中所实现的态度意义的高度一致性,但是对76个“无态度”包装名词的左1搭配词和包装内容的观察发现,“无态度”包装名词在语篇中实现的态度意义可作如下总结,即,绝大部分“无态度”包装名词在语篇中并非不具备实现态度意义的功能:76个“无态度”包装名词中,75个包装名词具有引发消极或积极态度意义的功能。例如,事实(factual)包装名词中的fact,thing、原因(causal)包装名词中的outcome,consequence、情态(modal)包装名词中truth,reality等在语篇中主要(predominantly)引发消极态度,而局部(partitive)包装名词中的feature、命题(propositional)包装名词中的news,信仰(creditive)包装名词中的aim等在语篇中主要引发积极态度意义。作为方式(manner)包装名词中的成员,secret是唯一不在语篇中引发消极或积极态度意义的包装名词。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一些“无态度”包装名词在语篇中不以引发消极或积极态度意义为其主要功能,它们却引起读者或听者对其所包装的事实或行为加以注意,并藉此引发读者或听者对其包装内容进行评价的功能。从态度意义在语篇中得以实现的可选策略看,这些“无态度”包装名词是态度提供(affording attitude)策略得以实现的重要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任何一个“无态度”包装名词不是说话者/作者的态度意义在语篇中得以实现的可选资源。我们对包装名词,包装名词在语篇中的词汇-语法模式,以及我们在BNC语料库中发现包装名词的过程,说明语言包装现象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对包装名词在语篇中所实现的态度意义及其在实现态度意义的诸种策略中的作用的分析是语篇态度意义资源范围的理论拓展。从方法论上讲,以词汇-语法模式为语料库检索项,并发现包装名词的语料库方法有别于以往通过对个体词项的检索去发现单个词项的语言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语料库使用方法上的创新。Martin&White(2005:46)指出人际意义研究很难从语料库语语言学中获取证据;我们针对包装名词进行的基于语料库的态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将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用于人际意义分析是可行的。本研究仅仅是利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研究包装名词态度意义的抛砖之作。要更深刻地了解包装名词的态度意义,我们还应对扩大包装名词态度研究的范围,并将包装名词态度意义的理解,包装名词态度意义的跨语言特征等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3-20)

包装名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界中的界壳现象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中,就表现为包装名词的形式。在多媒体广泛应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颜色文本的排版对不同种类的包装名词进行标记,设计基于CALL模式的阅读教学课件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装名词论文参考文献

[1]..教你认识牛奶外包装上的名词[J].食品科技.2013

[2].王黎明,周海燕.多颜色包装名词识记与CALL模式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2

[3].邓熳利.包装名词对议论文语篇信息密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1

[4].刘绽.包装名词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

[5]..食品包装关键名词中英文对照(二)[J].上海包装.2010

[6]..食品包装关键名词中英文对照(一)[J].上海包装.2010

[7].张俊.包装名词在语篇中的态度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8

标签:;  ;  ;  ;  

包装名词论文-邓熳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