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弱毒菌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向日葵黄萎病,弱毒菌株,诱导抗病性,转录组学
弱毒菌株论文文献综述
赵鑫,王东,孟焕文,周洪友[1](2018)在《弱毒菌株诱导向日葵抗黄萎病的转录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向日葵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土传病害,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且难以有效防控,严重影响向日葵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向日葵黄萎病,为进一步探寻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本课题组从诱导抗病性角度出发,利用弱毒菌株作为诱导因子进行筛选;目前已获得一个弱毒菌株Vn-1可诱导向日葵植株抗黄萎病,且防效显着。本研究为揭示该弱毒菌株诱抗向日葵黄萎病的分子机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在弱毒菌株诱导后的24h、48h和5d叁个时间点取样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经弱毒菌株Vn-1诱导24h、48h和5d后,分别获得到1 790个、701个和278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其中多个基因可能与诱导抗病性相关。24h组,筛选到上调基因有174个,下调基因679个;48h组,筛选到上调基因65个,下调基因132个;5d组,上调基因有5个,下调基因有76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的生命活动涉及氧化还原酶活性、氧化应激响应、超氧化物代谢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以及细胞壁组织合成等;上调基因可能对抗病过程进行正向调控,而下调基因则从负调控方向对植物抗病产生影响。此外,对不同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共筛选到28个在两个及两个以上时间点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以作为潜在的功能基因进行分析。在后续研究中,将选择目标基因进行功能验证,为进一步揭示弱毒菌株诱抗向日葵黄萎病的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冉鸿昌[2](2017)在《核盘菌弱毒菌株AH16所含真菌病毒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可危害多种油料作物如油菜、大豆和向日葵等,引起菌核病。目前,开发有效控制核盘菌的措施仍然是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一些真菌病毒可以导致核盘菌致病力发生衰退,对菌核病具有生防潜力。本研究从安徽省油菜产区发病油菜茎秆内菌核中分离得到一株核盘菌AH16。该菌株表现为菌丝生长缓慢、菌核产量少以及致病力低。深入研究发现AH6菌株携带有两种病毒,即核盘菌线粒体病毒4(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mitovirus 4,SsMV4/AH16)和核盘菌葡萄孢双节段ds RNA病毒2(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botybirnavirus 2,SsBRV2)。SsBRV2为未报道的新病毒。进一步发现,SsBRV2单独感染时可以导致寄主致病力减弱。从转录组水平分析比较了SsBRV2和SsBRV1对于核盘菌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获得了具有菌核病生物防治潜力的新真菌病毒;另一方面,为认识其导致核盘菌致病力衰退机制及研究葡萄孢双节段RNA病毒与寄主真菌互作奠定了基础。核盘菌病毒SsMV4/AH16是一种+ssR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2752 nt(GenBank登录号为KT962974),G+C含量为31%。5'非翻译区(UTR)包含471 nt,3'-UTR包含85 nt,含有一个大的开放性阅读框(472~2667 nts),推定编码一个73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85.27 kDa,包含有一个保守RdRp结构域。BLAST比对发现与SsMV4/NZ1在核苷酸序列上有93%的相似率,因此根据ICTV关于线粒体病毒种的界定,它们属于同一种线粒体病毒。SsBRV2的病毒粒子球形,直径约40 nm,其基因组由两条dsRNA片段(L1和L2)构成,其中L1-dsRNA为6159 bp(GenBank登录号为KT962972),L2-dsRNA为5872 bp(GenBank登录号为KT962973)。L1-dsRNA含一个ORF(ORF1,nt 413-6019),5'-UTR长为412 bp,3'-UTR长140 bp;L2-dsRNA也含一个ORF(ORF2,nt 412~5748),5'-UTR长为411 bp,3'-UTR长124 bp。ORF1推测编码的蛋白有1868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是209 kDa。将氨基酸序列用BLAST比对,发现含有一个保守的RdRp功能域(RdRp_4)。ORF2推测编码的蛋白有1778个氨基酸,BLAST比对后未发现存在保守的功能域。SsBRV2的ORF1推定的蛋白序列包含有一个保守的RdRp结构域,经过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发现SsBRV2的RdRp结构域含有dsRNA病毒广泛存在的8个保守motif。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sBRV2与核盘菌双节段RNA病毒1(SsBRV1)、大豆叶际双节段RNA病毒1(SlaBRV1)、灰葡萄孢双节段RNA病毒1(BpRV1)等葡萄孢双节段dsRNA病毒(Botybirnavirus)4个病毒形成一个分枝,表明它们在系统发育上有紧密的亲缘关系。通过PEG介导的方法将SsBRV2转染至Ep-1PNA367R菌株。发现与Ep-1PNA367R相比,携带病毒的Ep-1PNA367RVT在致病力、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等方面存在显着的差异,致病力明显减弱,生长速度变慢,不产生菌核。因此SsBRV2是一新的核盘菌弱毒相关病毒。SsBRV2与早前报道的真菌病毒SsBRV1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但SsBRV1对寄主没有显着影响。为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两种病毒对核盘菌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峙培养的方法将SsBRV2感染Ep-1PNA367,获得携带SsBRV2的菌株Ep-1PNA367BRV2。对携带SsBRV1的Ep-1PNA367BRV1与Ep-1PNA367BRV2进行比较,发现Ep-1PNA367BRV2的致病力明显低于Ep-1PNA367BRV1的致病力,并且前者不产生菌核,而后者产菌核。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比较了Ep-1PNA367、Ep-1PNA367BRV1和Ep-1PNA367BRV2在转录水平上的异同,从转录组层面上解析两种真菌病毒对核盘菌的影响。对Ep-1PNA367BRV2与Ep-1PNA367差异基因的GO注释分析发现,其差异基因在45类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基因表达有显着差异(P≤0.05),而Ep-1PNA367BRV1与Ep-1PNA367相比,GO富集分析主要存在17类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显着差异(P≤0.05)。Ep-1PNA367BRV2与Ep-1PNA367之间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表明,显着性富集的通路有18个,其中涉及代谢通路的基因有92个,次级代谢合成的基因有44个。而Ep-1PNA367BRV1与Ep-1PNA367之间差异表达基因中显着性富集(P≤0.05)的通路仅仅含有5个,没有涉及到代谢通路和次级代谢合成,与前者共有的通路是蔗糖和淀粉代谢、半乳糖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表明两种病毒对寄主的影响在转录水平有较大差异。与Ep-1PNA367相比,Ep-1PNA367BRV2与Ep-1PNA367BRV1中存在相同表达变化趋势的差异基因有329个(上调175个,下调154个)。与Ep-1PNA367相比,相对于Ep-1PNA367BRV1的差异表达基因,Ep-1PNA367BRV2中,特异性变化的基因有1961个(其中单独上调1174个,单独下调679个;Ep-1PNA367BRV2中上调Ep-1PNA367BRV1中下调86个,Ep-1PNA367BRV2中下调Ep-1PNA367BRV1中上调22个),GO注释Ep-1PNA367BRV2中特异变化的基因除了共同变化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水解酶外,还集中于氧化还原反应、原血红素结合、铁结合和细胞壁修饰等方面。对于特异性变化的基因从水解酶类基因、细胞色素P450基因、转运子基因、转录因子基因以及候选效应因子基因进行分析。水解酶基因中显着下调55个,上调38个;共有32个细胞色素基因的表达发生显着上调或下调;82个转运子基因发生特异性变化,其中28个基因表达下调,54个基因表达上调;38个转录因子大部分编码锌结合转录因子,28个基因表现为上调,10个基因表现为下调。筛选出104个编码效应子类似蛋白的基因,其中在Ep-1PNA367BRV2中59个基因表达上调,45个基因表达下调。(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12-01)
潘显婷,陆训,庞茜丹,高必达,周倩[3](2016)在《莴苣叶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弱毒菌株致病力的衰退》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感染叶斑病的莴苣叶片上分离得到4株真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匍柄霉(Stemphylium spp.)。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时发现,菌株WS–01较其他菌株致病力减弱,且生长缓慢。用纤维素吸附法提取菌株WS–01的dsRNA,发现WS–01含有3条1~5 kb的dsRNA条带,提示WS–01菌株内含有dsRNA病毒。利用高温–利巴韦林–尖端脱毒结合的方法消除WS–01内的病毒,所得菌株WS–01–D与菌株WS–01相比,致病性增强且表型恢复正常,提示弱毒菌株WS–01的致病力减弱与其所含dsRNA有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曲正,谢甲涛,付艳萍,陈桃,程家森[4](2016)在《核盘菌弱毒菌株DT-8菌剂研发及其田间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油菜、大豆和向日葵等作物及蔬菜的生产安全。本课题组前期从感染油菜的菌株DT-8中分离和鉴定了一种核盘菌低毒衰退相关DNA病毒1(SsHADV-1),该DNA病毒不仅可导致核盘菌毒力衰退,而且可以在核盘菌不同营养亲和型菌株间进行有效传播,具有很大的生防价值,有潜力发展成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发现在100r/min,不调节pH值,初始接种浓度为9%的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产物干重最高,可达(5.329±0.750)g/L。产物经研磨,添加防腐剂0.05%硫酸链霉素、防霉剂液体石蜡油、保护剂4%海藻糖、防冻剂甘油、紫外保护剂核黄素后,得到了活菌数达10~5CFU/mL的水悬浮剂。制剂的悬浮率达91.83%,消泡性优良,在4℃下贮藏28d后带毒率达65%,且贮藏期间没有腐败发霉现象。这些发酵条件、助剂和剂型的优化,为DT-8菌株的规模化生产和商品制剂开发奠定了基础。田间防效实验在湖北省鄂州市、江陵县试验田进行。设置蕾薹期喷施、始花期喷施、盛花期喷施3个单独生长期喷施处理,蕾薹期、始花期连续喷施和蕾薹期、始花期、盛花期连续喷施2个不同生长期连续喷施处理。每次以每亩施用10%的发酵液15L为标准进行喷施。在收获期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证明我们研制的DT-8制剂在油菜蕾薹期、始花期、盛花期连续喷施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均显着降低,可以起到明显的防病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8-05)
巨灵君,刘永胜,云兴福[5](2016)在《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诱导后叶片内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瓜品种"津春四号"为试验材料,用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FOC-RA-5)对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后测定同位叶片内单宁、阿魏酸、绿原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并与病情指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弱毒菌株处理后,这四种物质含量分别于不同时期高于对照。叶片内单宁含量呈现平缓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于接种后第11d出现峰值。阿魏酸、绿原酸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分别于接种后第7d、9d出现峰值。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趋势,于接种5d后、13d后呈现2个峰值。物质含量与病情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单宁、阿魏酸、绿原酸含量与植株抗病性均为显着正相关关系,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无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陈奇[6](2016)在《用豚鼠感染模型筛选副猪嗜血杆菌弱毒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副猪嗜血杆菌(Hamophilus parasuis,HPS)属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成员,是猪格拉泽氏病的主要病原菌,至少有15种血清型,主要引起猪的全身性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等,给全世界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是依靠抗生素和灭活疫苗,但常规灭活疫苗保护力不够、成本高、副反应较大,对不同血清型HPS的交叉保护率也较低,而弱毒活疫苗保护期长、使用成本较低,并可诱导交叉保护。因此筛选该菌的弱毒疫苗候选菌株是开发新型疫苗的有效途径。本实验室将HPS在37℃和40℃条件下分别获得了250代菌株,作为筛选弱毒疫苗的候选菌株。本论文建立了HPS的豚鼠感染模型,并用该模型初步检测了HPS传代菌株的毒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HPS豚鼠感染模型的研究:在本试验中采用鼻腔感染和腹腔感染两种接种方式。鼻腔感染试验中,分为3个剂量组,每组3只豚鼠,分别鼻腔接种副猪嗜血杆菌SH0165菌株6.69×109CFU、2.23×109CFU和5.58×108CFU的菌量;在腹腔感染试验中,也分3个实验组,每组6只豚鼠,分别接种的副猪嗜血杆菌SH0165的剂量为4.83×109CFU、1.93×109CFU和4.83×108CFU的菌量。试验结果显示,在鼻腔感染试验组中,豚鼠感染后几个小时内开始出现精神沉郁、厌食等症状,但3d后都恢复健康,最终3个剂量组的豚鼠都没有死亡。7d后剖检观察豚鼠的组织病变,其中只有6.69×109CFU剂量组的豚鼠能观察到较为明显的全身出血症状,其他剂量组豚鼠的病变都不明显。同时各个感染剂量组之间的组织器官病变差异性也难以区分和量化。在腹腔感染试验中,豚鼠感染后几个小时内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移动迟缓、食欲废绝等症状,接着出现死亡。最终7d内4.83×109CFU剂量组的6只豚鼠死亡了5只,中间剂量组中死亡了2只,而最低剂量组中没有豚鼠死亡。死亡的豚鼠剖检后能观察到比较明显的败血症、纤维素性浆膜炎和胸腹腔积液等临床症状。在组织载菌量测定试验中,也能在全身主要器官分离到该种病原菌。同时后续的豚鼠血常规检测、血生化鉴定、组织病理切片和HE染色等试验也进一步证明了副猪嗜血杆菌能对豚鼠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以上结果也证明了豚鼠可以作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模型动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于豚鼠腹腔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相关评价指标和方法,用于评估传代菌株的毒力强弱。2.HPS弱毒菌株的初步筛选:将副猪嗜血杆菌SH0165菌株分别在37℃和40℃条件下连续液体传代至200代。而后分别选取37℃和40℃条件传代的第100代、150代、200代共6个代次的菌株,用2×LD50的菌量腹腔感染豚鼠。结果显示37℃条件下传代的菌株感染豚鼠后,豚鼠的死亡率随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40℃传代条件下的菌株感染豚鼠后,豚鼠死亡情况没有规律。用相应的评判标准评价感染豚鼠的病理变化程度,得到的评分结果显示37℃条件下菌株的毒力整体上呈减弱的趋势,40℃条件下菌株毒力减弱的不明显。37℃条件第200代的菌株可以作为弱毒菌株的候选。(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波[7](2016)在《核盘菌弱毒菌株SX276生物学特性及其携带RNA病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盘菌是一种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危害特别严重的植物病原真菌,全世界每年因其引致的菌核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真菌病毒是一类寄生真菌的病毒,其中一些真菌病毒能够引起真菌寄主致病力衰退,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潜力而备受关注。因此,在核盘菌中筛选和挖掘弱毒资源,不仅可以为核盘菌菌核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同时也有利于探究真菌病毒的分类与进化、真菌病毒与寄主之间的互作机制。分离采集自陕西省的1063个核盘菌菌核进行纯培养,从中筛选出100株菌落形态异常的菌株进行宏转录组测序,结果检测到49种不同病毒的信息,其中病毒核盘菌弹状病毒1(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Rhabdovirus 1,SsRhV1)存在于菌株SX276中。相对于菌株Ep-1PNA367,菌株SX276菌落形态异常、生长速度慢、致病力完全丧失。进一步对菌株SX276中是否含有其它类型病毒进行了分析,证实菌株SX276携带有4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分别是病毒SsRhV1、内源病毒SsEV2(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endornavirus 2)、弱毒病毒SsHV1-like(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hypovirus1-like)及双节段病毒SsBRV2(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botytivirus 2)。在真菌中首次发现隶属于弹状病毒科的负义链RNA病毒。病毒SsRhV1,基因组大小为11356nt,基因组5,末端没有帽子结构,3,末端也没有poly A尾巴,且5,末端序列和3,末端序列反向互补。病毒SsRhV1基因组推定出5个线性排布的非重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ORF1/4/5推定编码的蛋白序列与弹状病毒科病毒的N/G/L蛋白有同源性,但是ORF2/3编码蛋白未在病毒数据库中发现同源序列。病毒SsRhV1的基因间隔区序列是一串富含A/U且相对保守的序列,分析发现病毒的终止密码子为UAA,终止序列为AUAUAA,起始密码子为AUG,起始序列为UCA(U/C/A)(U/C/A)AUG,基因的终止信号和起始信号相互交汇,重合的序列正是富含A/U的保守序列,这段保守序列中包含病毒SsRhV1的TTP保守结构域序列AAA(A/G)A以及TI保守结构域序列AACAG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病毒SsRhV1与动物弹状病毒亲缘关系较近,但独立聚类一个遗传分支,建议以该病毒为模式种建立一个新的病毒属。病毒SsRhV1的病毒粒子可能呈线状,直径在30 nm左右,长度在500 nm-1200 nm不等,病毒粒子表面光滑没有看见明显的突起结构。病毒SsRhV1的传毒效率极低,没有获取传毒成功的转化子。通过脱毒的方法,推测病毒SsRhV1/SX276可能对寄主核盘菌的生物学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病毒SsEV2基因组具有其独特性,且该病毒与寄主弱毒特性相关。根据获得的SsEV2部分cDNA序列(11586 nt),证实该病毒基因组含有2个推定的完整非重迭ORF,其中ORF1编码蛋白含有3486个氨基酸,ORF2编码蛋白含有290个氨基酸,ORF1和ORF2之间的间隔序列长度为206 bp。在病毒SsEV2的ORF1编码蛋白上预测出5个保守的基序(motif),依次为甲基转移酶(MTR)、富含半胱氨酸区域(CRR)、两个解旋酶(DExH和HEL)和S7,而ORF2编码含有8个保守氨基酸位点或结构域的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病毒SsEV2与真菌内源病毒有同源性,但结合其基因组独特性(含有两个ORF),推定是一个新的病毒种。病毒水平传播病试验结果表明SsEV2可以传给强毒力菌株Ep-1PNA367GFP。菌株A367GFP获得病毒SsEV2后,菌落形态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生长速度缓慢,致病力也完全丧失。因此,初步推测病毒SsEV2与寄主核盘菌的弱毒特性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刘思远,刘东,关婉怡,鞠建松,赵宝华[8](2015)在《猪肺炎支原体168弱毒菌株P65-DnaKc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猪肺炎支原体168(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168,Mhp168)弱毒株融合蛋白P65-DnaKc免疫原性。根据GenBank中Mhp168弱毒株p65和dnaK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P65,pET-28α-DnaKc以及pET-28α-P65-DnaKc,经原核表达并纯化获得的蛋白与佐剂以体积比1∶1乳化后免疫小鼠,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测定小鼠血清的抗体效价。选取抗体效价较高的小鼠进行攻毒试验,记录分析试验结果。经间接ELISA试验证明单蛋白P65、DnaKc以及融合蛋白P65-DnaKc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血清效价分别为:1∶12 800、1∶51 200和1∶204 800,融合蛋白的血清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单蛋白;攻毒试验证明,P65-DnaKc重组蛋白疫苗的保护率可达90%。融合蛋白P65-DnaKc具有良好的优于P65和DnaKc单蛋白的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郑丹,程家森,陈桃,付艳苹,姜道宏[9](2015)在《核盘菌弱毒菌株767中所携带病毒Ss-NorV的分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植物病原真菌,其引发的油料作物菌核病,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部分真菌病毒可引起植物病原真菌的弱毒特性,使之具有防治病害的潜能,而且利用弱毒菌株防治病害的策略已经成功应用在板栗疫病的防治实践中。因此,从核盘菌群体中筛选与其弱毒相关且具有生防潜力的真菌病毒,是防治作物菌核病的重要生物防治策略之一。前期对采自湖南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等省的核盘菌菌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共筛选共得到150余株异常菌株(菌落扩展速度慢、产色素多、气生菌丝发达、产菌核异常等特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一种与侵染哺乳动物的正单链Norovirus病毒有同源性的真菌病毒,并将该病毒暂且命名为Ss-NorV。借助RT-PCR技术,证实病毒Ss-NorV存在于核盘菌菌株767中。相比与不携带病毒且基因组测序菌株1980,菌株767具有以下异常特性:菌落扩展速度缓慢,菌落不规则,产黄色色素,对油菜叶片无致病力,因此,菌株767是一株典型的弱毒菌株。为了进一步明确病毒Ss-NorV的分子特性,采用末端克隆技术及测序分析,获得Ss-NorV全长cDNA序列。Ss-NorV全长含有11022核苷酸,包含两个推定的开放阅读框(ORF)。其中ORF1编码含有143个氨基酸的推定假定蛋白,该蛋白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序列无任何相似性。ORF2编码含有3330个氨基酸的推定多聚蛋白,在该蛋白C-端仅包含一个RDRP保守结构域,而其他区域功能未知;多重比对分析,Ss-NorV的RDRP结构域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部分病毒的RDRP有同源性,相似性为27%。基于此,推测病毒Ss-NorV是一种新型真菌病毒,该病毒与核盘菌弱毒特性的相关性,正在通过病毒水平传播、原生质体再生等策略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1)
蔡婷[10](2015)在《核盘菌弱毒菌株8-2-3中病毒分子特性及其对寄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世界粮油作物、蔬菜等农作物上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由于核盘菌的寄主范围广泛,病害循环复杂,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目前对于作物菌核病的防治缺乏安全有效的措施。在真菌中广泛存在着真菌病毒,部分真菌病毒可减弱寄主真菌的致病力,从核盘菌中挖掘弱毒相关的病毒可以为作物菌核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材料。本研究以四川省发病油菜上的菌核分离筛选获得核盘菌菌株8-2-3为研究材料,初步研究了该菌株生物特性及其携带病毒的分子特性。菌株8-2-3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菌丝纤细,对油菜的致病能力弱,是一株典型的弱毒菌株。经过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携带3种病毒,包括2种ds RNA病毒和一种新的单股负链病毒。我们对ds RNA病毒进行了c DNA克隆,发现其中的一种病毒为双分病毒,命名为核盘菌双分病毒3(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partitivirus 3,Ss PV3)。Ss PV3的基因组由两条ds RNA片段组成,ds RNA1全长1793 nt,只含有一个编码Rd RP的ORF;ds RNA2全长1566 nt,含有一个ORF,编码外壳蛋白CP;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约为22-28 nm;另一种ds RNA病毒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botybirnavirus 3(Ss BRV3),其基因组结构由两条ds RNA片段组成,分别与Bp RV1具有96%和83%的序列同源性,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病毒和Bp RV1属于同一种病毒属的不同菌株;Ss NSRV3(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negative single-stranded RNA 3)基因组全长预计超过10 Kb,目前在3’端和5’端分别获得4672 nt和2081 nt序列。Ss NSRV3含有叁个单股负义链RNA病毒(Mononegaviruses)m RNA加帽相关的保守结构域,分别为Virus-capping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_Mon,pfam14314,8.50e-44),单股负链病毒m RNA-capping结构域V(Mononeg_m RNAcap,pfam14318,1.68e-24)和副粘病毒m RNA加帽酶(Paramyx_RNAcap,TIGR04198,4.30e-20)。对已有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s NSRV3为弹状病毒科的一个新成员,与未分类的弹状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可能为一个新的属。通过原生质体再生获得一株携带Ss BRV3和Ss PV3的菌株9-22与一株只携带Ss PV3的菌株P4,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菌株9-22菌落形态正常,可形成成熟的菌核,P4生长速度正常,菌丝粗壮且茂密,不产生色素,也不能形成菌核,致病力弱。Ss PV3在核盘菌中非常稳定,很难通过原生质体再生脱除,Ss PV3和Ss BRV3都能克服营养体不亲和,通过菌丝之间的接触进行传播,但传播效率很低;Ss NSRV3与核盘菌弱毒相关,不能通过营养体不亲和群之间的菌丝接触而传播,也容易脱除。(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弱毒菌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可危害多种油料作物如油菜、大豆和向日葵等,引起菌核病。目前,开发有效控制核盘菌的措施仍然是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一些真菌病毒可以导致核盘菌致病力发生衰退,对菌核病具有生防潜力。本研究从安徽省油菜产区发病油菜茎秆内菌核中分离得到一株核盘菌AH16。该菌株表现为菌丝生长缓慢、菌核产量少以及致病力低。深入研究发现AH6菌株携带有两种病毒,即核盘菌线粒体病毒4(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mitovirus 4,SsMV4/AH16)和核盘菌葡萄孢双节段ds RNA病毒2(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botybirnavirus 2,SsBRV2)。SsBRV2为未报道的新病毒。进一步发现,SsBRV2单独感染时可以导致寄主致病力减弱。从转录组水平分析比较了SsBRV2和SsBRV1对于核盘菌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获得了具有菌核病生物防治潜力的新真菌病毒;另一方面,为认识其导致核盘菌致病力衰退机制及研究葡萄孢双节段RNA病毒与寄主真菌互作奠定了基础。核盘菌病毒SsMV4/AH16是一种+ssR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2752 nt(GenBank登录号为KT962974),G+C含量为31%。5'非翻译区(UTR)包含471 nt,3'-UTR包含85 nt,含有一个大的开放性阅读框(472~2667 nts),推定编码一个73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85.27 kDa,包含有一个保守RdRp结构域。BLAST比对发现与SsMV4/NZ1在核苷酸序列上有93%的相似率,因此根据ICTV关于线粒体病毒种的界定,它们属于同一种线粒体病毒。SsBRV2的病毒粒子球形,直径约40 nm,其基因组由两条dsRNA片段(L1和L2)构成,其中L1-dsRNA为6159 bp(GenBank登录号为KT962972),L2-dsRNA为5872 bp(GenBank登录号为KT962973)。L1-dsRNA含一个ORF(ORF1,nt 413-6019),5'-UTR长为412 bp,3'-UTR长140 bp;L2-dsRNA也含一个ORF(ORF2,nt 412~5748),5'-UTR长为411 bp,3'-UTR长124 bp。ORF1推测编码的蛋白有1868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是209 kDa。将氨基酸序列用BLAST比对,发现含有一个保守的RdRp功能域(RdRp_4)。ORF2推测编码的蛋白有1778个氨基酸,BLAST比对后未发现存在保守的功能域。SsBRV2的ORF1推定的蛋白序列包含有一个保守的RdRp结构域,经过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发现SsBRV2的RdRp结构域含有dsRNA病毒广泛存在的8个保守motif。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sBRV2与核盘菌双节段RNA病毒1(SsBRV1)、大豆叶际双节段RNA病毒1(SlaBRV1)、灰葡萄孢双节段RNA病毒1(BpRV1)等葡萄孢双节段dsRNA病毒(Botybirnavirus)4个病毒形成一个分枝,表明它们在系统发育上有紧密的亲缘关系。通过PEG介导的方法将SsBRV2转染至Ep-1PNA367R菌株。发现与Ep-1PNA367R相比,携带病毒的Ep-1PNA367RVT在致病力、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等方面存在显着的差异,致病力明显减弱,生长速度变慢,不产生菌核。因此SsBRV2是一新的核盘菌弱毒相关病毒。SsBRV2与早前报道的真菌病毒SsBRV1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但SsBRV1对寄主没有显着影响。为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两种病毒对核盘菌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峙培养的方法将SsBRV2感染Ep-1PNA367,获得携带SsBRV2的菌株Ep-1PNA367BRV2。对携带SsBRV1的Ep-1PNA367BRV1与Ep-1PNA367BRV2进行比较,发现Ep-1PNA367BRV2的致病力明显低于Ep-1PNA367BRV1的致病力,并且前者不产生菌核,而后者产菌核。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比较了Ep-1PNA367、Ep-1PNA367BRV1和Ep-1PNA367BRV2在转录水平上的异同,从转录组层面上解析两种真菌病毒对核盘菌的影响。对Ep-1PNA367BRV2与Ep-1PNA367差异基因的GO注释分析发现,其差异基因在45类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基因表达有显着差异(P≤0.05),而Ep-1PNA367BRV1与Ep-1PNA367相比,GO富集分析主要存在17类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显着差异(P≤0.05)。Ep-1PNA367BRV2与Ep-1PNA367之间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表明,显着性富集的通路有18个,其中涉及代谢通路的基因有92个,次级代谢合成的基因有44个。而Ep-1PNA367BRV1与Ep-1PNA367之间差异表达基因中显着性富集(P≤0.05)的通路仅仅含有5个,没有涉及到代谢通路和次级代谢合成,与前者共有的通路是蔗糖和淀粉代谢、半乳糖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表明两种病毒对寄主的影响在转录水平有较大差异。与Ep-1PNA367相比,Ep-1PNA367BRV2与Ep-1PNA367BRV1中存在相同表达变化趋势的差异基因有329个(上调175个,下调154个)。与Ep-1PNA367相比,相对于Ep-1PNA367BRV1的差异表达基因,Ep-1PNA367BRV2中,特异性变化的基因有1961个(其中单独上调1174个,单独下调679个;Ep-1PNA367BRV2中上调Ep-1PNA367BRV1中下调86个,Ep-1PNA367BRV2中下调Ep-1PNA367BRV1中上调22个),GO注释Ep-1PNA367BRV2中特异变化的基因除了共同变化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水解酶外,还集中于氧化还原反应、原血红素结合、铁结合和细胞壁修饰等方面。对于特异性变化的基因从水解酶类基因、细胞色素P450基因、转运子基因、转录因子基因以及候选效应因子基因进行分析。水解酶基因中显着下调55个,上调38个;共有32个细胞色素基因的表达发生显着上调或下调;82个转运子基因发生特异性变化,其中28个基因表达下调,54个基因表达上调;38个转录因子大部分编码锌结合转录因子,28个基因表现为上调,10个基因表现为下调。筛选出104个编码效应子类似蛋白的基因,其中在Ep-1PNA367BRV2中59个基因表达上调,45个基因表达下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弱毒菌株论文参考文献
[1].赵鑫,王东,孟焕文,周洪友.弱毒菌株诱导向日葵抗黄萎病的转录组学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2].冉鸿昌.核盘菌弱毒菌株AH16所含真菌病毒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3].潘显婷,陆训,庞茜丹,高必达,周倩.莴苣叶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弱毒菌株致病力的衰退[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曲正,谢甲涛,付艳萍,陈桃,程家森.核盘菌弱毒菌株DT-8菌剂研发及其田间应用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5].巨灵君,刘永胜,云兴福.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诱导后叶片内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陈奇.用豚鼠感染模型筛选副猪嗜血杆菌弱毒菌株[D].华中农业大学.2016
[7].李波.核盘菌弱毒菌株SX276生物学特性及其携带RNA病毒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8].刘思远,刘东,关婉怡,鞠建松,赵宝华.猪肺炎支原体168弱毒菌株P65-DnaKc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5
[9].郑丹,程家森,陈桃,付艳苹,姜道宏.核盘菌弱毒菌株767中所携带病毒Ss-NorV的分子特性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10].蔡婷.核盘菌弱毒菌株8-2-3中病毒分子特性及其对寄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