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关于道德绑架议论文,起一个好听的文题
- 答: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未有法治之前——别让道德绑架法律
“良心”尚未泯灭
畸形的价值观 - 答:勿以道德之名,泯灭慈善本心
问:网络暴力的危害与应对方法
- 答: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一种在网上发表具有诽谤、污蔑、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
网络暴力混淆真相,侵犯当事人的权益,影响道德价值观,阻碍和谐社会构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 答: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真假原本就难以辨识,而在网络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下,原本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通常,对真理的曲解并不在于信息源本身,而在于真理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歪曲混淆,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混淆了对与错,真假难辨。
网络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讨伐,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从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到现实社会,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网络集体暴力中,网民很少考虑到当事人的心理。而当事人因网络暴力事件,所受的惩罚完全非等量惩罚。当事人需要道德谴责,需要法律制裁,但绝对不需要披着道德外衣打着正义旗帜的暴力去解决。
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会影响网民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美好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影响了个体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
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参与事件的网民盲目的支持某一方过于绝对化的观点,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着违反道德的事,而且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这里网络暴力的表现就是扭曲的价值观,把错误的观点当成是真理,坚决不承认错误。一旦与自己已有观念不同的观点侵入,则会存在不安全感,尽其所能的去维护自己的观点,进而自我欺骗,在搜集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同时加上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原先的观点被强化,不再接受其他观点,价值观被扭曲。 - 答:今天,我国某男星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一条视频中,呼吁大家不要网络暴力,大家可能都本着说,世界人口那么多,我骂你一句也无所谓,图一时口舌之快,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千个人骂一句或者一万个人骂一句,那个造成的伤害会有多大。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想到,在发出这句话或者打出这行字之后,会对屏幕那头的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如今在这个互联网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类似的问题,那么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个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是由他的认知水平决定的。认知水平越高,越懂得与自己和平相处,也越懂得接纳环境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读书多的人,看上去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格局宽广,世事洞明,这是读书人最有魅力的地方。人生在世,即便再努力再优秀,也难免遭遇不如愿的时刻和无法对人言的挫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是我们思想的“源头活水”。当我们在书中得到了更宝贵的东西,生活中损失的那些鸡毛蒜皮,就不值一提了。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说:“在某博上看新闻是真的不能打开评论,用户本科率只有3%,这就话我是信了!!!”可能自己读书就是为了以后不用跟那些“键盘侠”论长短吧!
我们只要人人都提高自己的思想格局和控制自己说话的行为方式,那么这个世界就可以少一点悲痛的事情。
希望大家都三思而后行,少点恶意多点善良,拒绝网络暴力,让社会充满爱和善意 。 - 答:一)提高网民道德修养
网民缺乏道德修养是“网络暴力”成因之一。很多网民在面对网络事件时都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甚至持着凑热闹的态度盲目跟从他人思维,人云亦云,压倒性舆论被这种跟风方式推向顶端。想要制止“网络暴力”,首先要遏制其源头,这就要提高网民的道德修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让其遇事懂得客观冷静思考,自觉约束言论行为。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能够有效约束网民的行为言论。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利用法律制度划分媒体责任、实施网络监管,有利于营造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秩序。首先,实现网络软件环境法制化,保证所公布信息的非暴力性;其次,用法律条款制约网民的言论,发布不实信息、恶意诽谤他人的网民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法律监管部门要对各个网站加强管理,实时关注网络信息动态,发现“网络暴力”时应及时制止,并对制造“网络暴力”者账号进行追踪,追究其法律责任。
问:网络暴力的人有多可怕 关于网络暴力的危害
- 答:1、道德绑架——谣言播种机和强制道歉术。网络暴力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道德绑架。打开朋友圈、QQ空间或是微博,我们经常会在图文结尾看到“不转不是中国人”“不转发死全家”等“诅咒帖”或是“绑架帖”。这种带有明显强迫性的帖子,往往夸大其词甚至成为谎言、谣言的播种机。
2、舆论嘲讽——破坏力极强的人格歧视。网络暴力,使得一些新媒体上的内容变得粗鄙不堪。例如芙蓉姐姐、罗玉凤等人,在网络曝光之前,她们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低调地“丑”着;可是在网络曝光之后,她们在太阳底下张扬地“丑”着。舆论嘲讽式的网络暴力从本质上看,其实是群体对个体、人数多的群体对人数少的群体的言论围剿,在网络上的表现即是一种人格歧视。
3、虚假信息——“部分真实报道”的危害更具隐蔽性。2016年9月16日晚乔任梁去世一事轰动微博。当晚某八卦微博账号还爆出了乔任梁吸毒、乔任梁SM死亡等虚假新闻来夺人眼球。一个人的去世可以被大张旗鼓地炒作,这就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暴力。这样的案例在网络上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