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崇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只,情感寄托,子式,《蒙娜丽莎》,一副,综艺节目,这只,舞台效果,辩手,一众
反崇高论文文献综述
王钟的[1](2019)在《“反崇高”的李诞机灵地抖了抖包袱》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你救哪个?”在一档以辩论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中,嘉宾被要求围绕这个辩题开展论述。出乎很多人的想象,在一众具有“名嘴”“最佳辩手”等身份的嘉宾中,脱口秀演员李诞脱颖而出,表现出极强的个人风格,也因此赢得了诸多观众的欣赏。与此同(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11-12)
文雯[2](2018)在《浅论《有关大雁塔》一诗中的“反崇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诗"的发展历史中,它的审美追求一直是诗人、学者、美学家们争论不断的话题,而"崇高"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倾向。本文则以当代先锋派诗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一诗为例,探讨当代诗歌对待"崇高"的不同审美态度。(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7期)
杨京[3](2018)在《告别“反崇高”呼唤真英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吉林省政府给予丁华同志记个人一等功的决定,让这位排爆英雄的事迹再次引起各界关注。去年6月,四平市铁西区一施工现场挖出一枚疑似“四战四平”时遗留下来的美制燃烧弹,四平公安铁西区分局治安大队民警丁华挺身而出,将炸弹搬至汽车上,独自驾车到郊外,出色完成了(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8-04-13)
柳眉[4](2014)在《“反崇高”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崇高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意识形态,在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中一度受到推崇。但是,随着当代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西方先进文学思想的引进,我国进入了一个变化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就在这一时期,崇高被逐渐边缘化,“反崇高”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本文以此作为探究对象,结合新时期文学对“反崇高”的书写,以80年代的王朔和90年代的朱文为代表,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反崇高”的生成语境、王朔的反抗、朱文的虚无、“反崇高”与新时期文学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获得对新时期文学“反崇高”流变的整体把握。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崇高”的产生和发展、“反崇高”的兴起及其原因两方面来论述“反崇高”的生成语境,指出世纪转型中的社会和文化、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引进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以80年代“反崇高”的代表人物王朔为例,首先分析其小说价值观的形成,然后结合他笔下的“痞子英雄”和调侃中带点严肃的语言,来论证80年代的王朔并不是外界所评论的那个把“反崇高”推到极致的作家。事实上,他的反抗并不彻底,他在反崇高的同时又深陷崇高的泥淖。第叁部分以90年代“断裂”事件和“《我爱美元》”事件的发起者朱文为例,与王朔相比,他以“断裂”的姿态登场,同时借助小说主人公“小丁”和粗鄙化的语言,毫不留情地对传统、道德、权威等进行彻底的颠覆。但是,由于他不参杂任何目的地反抗一切,最终导致了在消解了崇高之后,又陷入了强大的虚无之中。第四部分以八九十年代体现“反崇高”的叁个作家群——“先锋派”、“新写实”、“新生代”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反崇高”的叁种表现形式,以此来明晰新时期文学“反崇高”的流变。从总体上看,80年代作家在“反崇高”的立场上很不坚定,依然具有崇高的文学启蒙意识,他们“反崇高”的目的是为了消解“伪崇高”并另立崇高,有着续写崇高的嫌疑。而到了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欲望得到了空前的膨胀。与此同时,作家也开始了欲望化、私人化写作,并与现行的社会秩序断裂开来。崇高理想彻底坍塌,“反崇高”达到了极致,人们最终在迷失中走向虚无。(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28)
朱爱莲[5](2012)在《“80后”文学文本的反崇高化人物形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寒、郭敬明、李傻傻、张悦然等是"80后"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文学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崇高化的青少年主人公形象。这些形象一改传统文学文本中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高大全形象特征,呈现反传统特点,或为颠覆传统模式的另类反叛形象,或为消解崇高意识的颓废病态形象,或为追逐奢华生活的媚俗、拜金形象,等等。这些形象的出现,有着时代、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凸显了创作者的文学观念及价值取向的根本性变化。(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铁艳艳[6](2009)在《论多元化语境下王朔的“反崇高”》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化"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在转型期的重要表现,通过对王朔"反崇高"表现的具体分析,探讨在多元化语境下王朔"反崇高"的独特意义。(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9年11期)
程红英[7](2008)在《论新写实小说的反崇高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注重社会底层平民生活的原生态描写,作家的零度感情介入,有些作品陷入低俗的泥淖,这些小说总体上鲜有表现时代民族命运的大主题,鲜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鲜有对父老乡亲的大悲悯、大关怀,鲜有对人的尊严、疾苦、彷徨、被伤害等人性问题的强有力表现,鲜有崇高撼人的人格力量,鲜有宏大的气魄和笔力,总之,反思精神、启蒙精神、悲剧精神在新写实小说中趋于弱化。文学一但陷入低俗,这就是文学的悲哀。因此我们呼唤崇高,呼唤更多的具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的出现,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思想素质是有益的,对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本文来源于《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郭俊明[8](2006)在《反崇高、世俗化与诗歌精神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向度是一个诗人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整体的取向和趋向,它的外在表现一方面是诗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当然是他的作品。精神向度决定一个诗人及其作品的价值和品格,它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无疑,它要受到社会以及诗人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同时,(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06-07-11)
翟勇[9](2003)在《反崇高,还是改写崇高?》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普艺术以后 ,我们可以从前卫艺术中发现两种不同的策略 :一是极力向日常生活靠拢 ,极力打破高雅和低俗之间的距离 ,甚至大力推崇“低级趣味” ,对高雅、严肃的东西竭尽嘲弄揶揄之能事。这是一种“反崇高”的倾向 ;另一方面 ,也出现了对艺术品精神力度的坚持(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03年01期)
王蒙,王干[10](1989)在《文学的逆向性: 反文化 反崇高 反文明》一文中研究指出蒙:你在批评莫言的那篇文章里谈到了“反文化”的问题,对你所批评的某些作品,我还没有看,有的我只看了头,所以我不对那些具体作品发表什么意见。但是,如果我们承认文学的生命意识,包括在性的方面人的原始本能,实际上我们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承认了反文化的倾向和要求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突出的是电影《红高粱》,《红高粱》所引起的某些人的反感,恰恰是高粱地里的那出戏。说《老井》表现中国人的落后还可以,但《红高粱》却不能这么说。因为《红高粱》说的不是现在的中国,说的是过去的中国。“野合”、往酒里尿尿,说一些很粗野的话,做一些很粗野的动作,我觉得很有趣。在文学、(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学》期刊1989年05期)
反崇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诗"的发展历史中,它的审美追求一直是诗人、学者、美学家们争论不断的话题,而"崇高"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倾向。本文则以当代先锋派诗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一诗为例,探讨当代诗歌对待"崇高"的不同审美态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崇高论文参考文献
[1].王钟的.“反崇高”的李诞机灵地抖了抖包袱[N].中国青年报.2019
[2].文雯.浅论《有关大雁塔》一诗中的“反崇高”[J].青年文学家.2018
[3].杨京.告别“反崇高”呼唤真英雄[N].长江日报.2018
[4].柳眉.“反崇高”的流变[D].西南大学.2014
[5].朱爱莲.“80后”文学文本的反崇高化人物形象解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铁艳艳.论多元化语境下王朔的“反崇高”[J].语文学刊.2009
[7].程红英.论新写实小说的反崇高倾向[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
[8].郭俊明.反崇高、世俗化与诗歌精神向度[N].山西日报.2006
[9].翟勇.反崇高,还是改写崇高?[J].文艺研究.2003
[10].王蒙,王干.文学的逆向性:反文化反崇高反文明[J].上海文学.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