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状况论文-王越

盆腔状况论文-王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盆腔状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恶性肿瘤,盆腔放疗,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盆腔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王越[1](2019)在《膳食纤维对盆腔肿瘤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过程中,疾病本身和治疗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问题。盆腔肿瘤放疗患者中,80%的人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胃肠道症状。1/3的患者在接受盆腔放疗后营养不良,4/5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体重减轻。营养不良与较高的胃肠道毒性风险有关,这可能导致放疗的中断和化疗的早期停止,从而降低了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恶性肿瘤患者中,多伴有免疫功能下降。在接受放疗的患者中,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会降低。水溶性膳食纤维促使益生菌大量增殖,形成微生态竞争优势,产生拮抗物质,直接抑制了外源性和肠内固有腐败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有益于发挥正常肠道菌在屏蔽、营养、免疫上的正常功能。目的通过对盆腔放疗患者进行膳食纤维干预,监测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评估膳食纤维对盆腔肿瘤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减少患者放疗期间的并发症,提高放疗成功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依从性,加强心理疏导,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资料和方法研究目的:比较膳食纤维联合放疗对盆腔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研究对象及分组:2018.4-2019.2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二病区进行盆腔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名患者都是经过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使用直线加速器放疗,瓦里安6-10MV的X线和TOMO 6MV的X线,常规剂量分割,每周5次,每次1.8或2Gy,总剂量为50-70Gy,共5-6周。研究方法:前瞻性研究资料采集:以放疗前、放疗25次(或放疗后)为时间节点,采集体重,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数据。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处理连续性变量并以x±s表示;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3例未行膳食纤维饮食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和30例口服膳食纤维的实验组患者检测结果如下:1.BMI:对照组中,16例患者BMI较前升高,17例患者BMI较前降低。实验组中,13例患者BMI较前升高,17例患者BMI较前降低。对两组BMI差值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两侧),P>0.05。两组患者BMI普遍有下降趋势。2.血红蛋白:对照组中7例患者血红蛋白较前升高,24例患者血红蛋白较前降低,2例患者血红蛋白较前不变。实验组中19例患者血红蛋白较前升高,10例患者血红蛋白较前降低,1例患者血红蛋白较前不变。对两组血红蛋白差值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侧),P<0.01。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比对照组患者有升高趋势。3.白蛋白:对照组中17例患者白蛋白较前升高,16例患者白蛋白较前降低。实验组中15例患者白蛋白较前升高,15例患者白蛋白较前降低。对两组患者放疗前后的白蛋白差值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侧),P>0.05。两组患者放疗前后白蛋白变化均不明显。4.前白蛋白:对照组中17例患者前白蛋白较前升高,16例患者前白蛋白较前降低。实验组中24例患者前白蛋白较前升高,6例患者前白蛋白较前降低。对两组前白蛋白差值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两侧),P<0.01。实验组患者前白蛋白比对照组患者有升高趋势。5.CD4+T细胞:对照组中,11例患者CD4+T细胞较前升高,22例患者CD4+T细胞较前降低。实验组中,21例患者CD4+T细胞较前升高,9例患者CD4+T细胞较前降低。对两组患者放疗前后的CD4+T细胞差值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侧),P<0.01。实验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比对照组患者有升高趋势。6.CD8+T细胞:对照组中,17例患者CD8+T细胞较前升高,16例患者CD8+T细胞较前降低。实验组中,13例患者CD8+T细胞较前升高,17例患者CD8+T细胞较前降低。对两组患者放疗前后的CD8+T细胞差值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两侧),P>0.05。两组患者放疗前后CD8+T细胞变化均不明显。7.CD4+/CD8+比值:对照组中5例患者比值较前升高,28例患者比值较前降低。实验组中23例患者比值较前升高,7例患者比值较前降低。对两组差值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侧),P<0.01。实验组患者CD3+CD4+/CD3+CD8+比值比对照组患者有升高趋势。8.NK细胞:对照组中,13例患者NK细胞较前升高,20例患者NK细胞较前降低。实验组中,21例患者NK细胞较前升高,9例患者NK细胞较前降低。对两组差值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侧),P<0.01。实验组患者NK细胞比对照组患者有升高趋势。结论目前的研究表明,血红蛋白差值、前白蛋白差值有显着差别,呈升高的趋势。CD4+T细胞差值、CD4+/CD8+比值的差值、NK细胞差值等指标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差值、白蛋白差值、CD8+T细胞差值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接受盆腔放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明显下降,通过服用膳食纤维,改善肠道微生物,可减轻放疗副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某些指标未出现明显差异,可能与患者体质、临床用药(如激素、化疗药物)、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2)

周小飞,刘玉珠,陈春妃,胡天琼[2](2019)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盆腔功能及性功能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对患者盆腔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诊治的9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手术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性功能、盆腔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腔引流量(312.02±21.56ml、126.78±12.56m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332.78±22.58ml、220.15±32.02m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2.13±6.02)h]短于对照组患者[(56.12±6.68)h],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9.56±2.60)d、(28.12±3.29h)]均短于对照组患者[(12.12±3.78)d、(36.12±5.02)h],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3.0%)低于对照组患者(37.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性欲、性唤起、性心理、射精时间和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91.3%)高于对照组患者(76.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阴道静息压(Vaginal resting pressure,VRP)、阴道收缩压(Vaginal systolic pressure,VSP)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性功能和盆腔功能,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祝晓丽,叶春杰[3](2018)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术治疗盆腔囊肿的临床观察及其复发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术治疗盆腔囊肿的效果观察及其复发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1-6月本院收治的154例盆腔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疼痛评分、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4%,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研究组随访时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术对盆腔囊肿患者进行治疗,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显着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8年33期)

朱成杰[4](2017)在《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盆腔器官和肛提肌状况的动态与静态磁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盆腔器官和肛提肌状态的动态和静态磁共振特点,为临床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行产后MRI盆底检查的初产妇女以及同期行MRI盆底检查的产前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女性分娩半年后的盆腔器官情况以及两组女性肛提肌动态与静态磁共振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者23例(57.5%),其中子宫脱垂5例,阴道前壁脱垂11例,阴道后壁脱垂4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3例;POP产妇用力相LH相、LPA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长,观察组MRI检查用力相H线、M线、LH以及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提肛肌损伤级功能减退,并发盆腔脏器脱垂;可能与肛提肌裂隙增宽以及提肛板角增大有关。(本文来源于《健康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杨楠[5](2016)在《2403例妇科手术盆腔粘连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妇科手术盆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盆腔粘连对妇科围手术期的影响,明确引起女性盆腔粘连的易患因素,寻求规避盆腔粘连对妇科手术带来的风险以及预防盆腔粘连发生的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各种妇科疾病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24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的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结果:(1)2403例接受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中,盆腔粘连的发生率为43.7%;盆腔粘连主要发生在21-50岁性活跃、生育期的女性,占全部盆腔粘连患者数的82.2%。≤20岁患者盆腔粘连发生率仍有15.4%,主要为未婚未育女性;城镇妇科手术患者中,盆腔粘连发生比率为47.0%,高于农村妇科手术患者的40.2%。(2)在2403例行妇科腹部手术的患者中,无盆腹腔手术史者的盆腔粘连发生率为35.1%,低于有盆腹腔手术史者(57.9%)。在906例有盆腹腔手术史患者中,前次手术原因为盆腔炎性疾病的盆腔粘连发生率100%、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为83.3%、子宫肌瘤手术为78.8%、卵巢瘤手术为73.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史是发生盆腔粘连的危险因素。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加,盆腔粘连发生率也随着增加。(3)906例有盆腹腔手术史患者中,既往有1次或多次剖宫产患者占39.3%,其中61.2%患者术中发现不同程度盆腔粘连。(4)既往有盆腔炎病史的患者,有盆腔粘连者占61.0%,而无盆腔粘连患者中仅为9.6%的患者有盆腔炎症史,两者比较差异显着,χ2=715.723,P=0.000。(5)在1050例盆腔粘连患者中,281例(26.8%)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无盆腔粘连患者中仅61例(4.5%)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两者比较差异显着,χ2=239.844,P=0.000。82.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盆腔粘连。(6)盆腔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5.1%的盆腔粘连患者在术中需要外科会诊,显着高于盆腔无粘连患者的0.3%,P=0.0001;盆腔粘连患者手术时长平均为131.25分钟,显着高于无盆腔粘连患者的119.75分钟,P<0.001。结论:(1)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较,生育期女性妇科盆腹腔手术盆腔粘连发生率较高。(2)盆腔手术史是发生盆腔粘连的重要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的手术更容易引起盆腔粘连;且与手术次数呈正相关。(3)高剖宫产率及多次剖宫产与盆腔粘连发生密切相关。(4)盆腔粘连增加了妇科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王琦,于德新,张涛,丁德茂,闵捷[6](2015)在《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阳性淋巴结在盆腔内分布状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分布情况,以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岁。依据大体及病理标本按肿瘤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膀胱底部组、膀胱颈口受侵组、膀胱侧壁组和膀胱顶后壁组;盆腔淋巴结清扫区域分为闭孔、髂内、髂外、髂总及骶前共五组。统计分析不同部位肿瘤在各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结果:膀胱底部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闭孔、髂外、髂总、髂内、骶前,髂总阳性率高于其他叁组(P=0.001);膀胱颈口受侵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闭孔、髂外、髂内、髂总、骶前,骶前阳性率高于其他叁组(P=0.004);膀胱侧壁组与膀胱顶后壁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闭孔、髂外、髂内、髂总、骶前;总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由高到低为闭孔(16.8%)、髂外(12.7%)、髂内(11.3%)、髂总(4.1%)、骶前(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闭孔组淋巴结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应作为常规清扫区域;膀胱底部肿瘤易发生髂总淋巴结转移,颈口受侵后骶前淋巴结阳性率增高,清扫区域应向上扩大;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不同发生部位肿瘤有其主要转移区域,术中应注意对该区域淋巴结重点清扫。(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孙智晶,朱兰,郎景和,张业武,刘桂芝[7](2015)在《初产妇产后6周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状况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中国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自2011年10月在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山西5省开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产后6周对产妇基本情况、产科情况及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入组1327例初产妇,产后6周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显示,Ⅰ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7.5%,Ⅱ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3.6%,盆底动态压力为(61.8±29.2)cm H2O。A3反射正常率为66.7%。分娩时会阴裂伤(OR=1.48;95%CI 1.11~1.97)和工作体位以站位为主(OR=1.57;95%CI 1.06~2.33)是发生Ⅰ类肌早期肌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盆底障碍性疾病家族史是Ⅰ类肌和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盆腔器官脱垂分度中,第二产程延长是后壁Ap点(OR=10.02,95%CI 1.88~53.49)和Bp点(OR=5.57,95%CI 1.19~26.01)下移的危险因素,会阴裂伤是中盆腔C点(OR=1.54,95%CI 1.14~2.09)和D点(OR=2.61,95%CI 1.51~4.53)下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约半数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会阴裂伤和家族遗传史是其危险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和会阴裂伤是产后早期POP-Q分度位点下移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王琦[8](2014)在《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阳性淋巴结在盆腔内分布状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分布情况,以为此类肿瘤制定更为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多发性膀胱癌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病例,男8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岁。术后病理提示均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依据大体及病理标本将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膀胱底部组、颈口组、侧壁组和顶后壁组;盆腔淋巴结清扫区域分为闭孔组、髂内组、髂外组、髂总组及骶前组。统计分析膀胱内不同发生部位的肿瘤其各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结果膀胱底部组共34例,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闭孔、髂外、髂总、髂内、骶前,髂总阳性率高于余下叁组(P=0.013);颈口组共29例,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闭孔、髂外、髂内、髂总、骶前,骶前阳性率高于其他叁组(P=0.037);侧壁组与顶后壁组分别为27例与32例,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闭孔、髂外、髂内、髂总、骶前;总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由高到低为:闭孔(16.8%)、髂外(12.7%)、髂内(11.3%)、髂总(4.1%)、骶前(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闭孔组淋巴结阳性率高于其余各组,应作为常规清扫区域;膀胱底部肿瘤易发生髂总淋巴结转移,颈口受侵后骶前淋巴结阳性率增高,清扫区域应向上扩大;在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不同部位肿瘤有其主要转移区域,术中应注意对该区域淋巴结重点清扫。(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张慧[9](2013)在《盆腔超声联合临床指标综合评估正常女童生长发育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超声技术观察正常女童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卵巢的形态结构变化,进行超声多参数检测,得出可供参考的中位数范围,并结合生长指标、第二性征、骨龄、性激素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女童各时期生殖器官发育变化规律,对女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随机招募2011年7-8月来自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查体的274例女童,年龄范围4.2-13.9岁,平均年龄9.0±2.2岁,乳房发育年龄均>8岁,月经初潮年龄均>10岁,身高在同龄正常女童平均身高±2SD内,体重在同龄正常女童平均体重±2SD内,骨龄在年龄±1岁内。排除有过妇科或内分泌疾病、严重虚弱的身体状况、泌尿生殖器畸形、盆腔疼痛、子宫或卵巢手术史者。对受试女童推算生活年龄(Chronologic age,CA)即人们常用的年龄,测量身高(Height)、体重(Weight),进行乳房Tanner分期,拍摄左手腕部骨龄片并用CHN法评估骨龄(Bone age,BA),静脉采血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_2)的水平,进行经腹盆腔超声检查。各项检查均征得女童家长的知情同意。超声检测的参数有:子宫体长度(UBL)、宽度(UBW)、厚度(UBT)、内膜厚度(ET);子宫颈长度(UCL)、宽度(UCW)、厚度(UCT);卵巢长度(OL)、宽度(OW)、厚度(OT)、卵巢上≥4mm卵泡的数目、最大卵泡直径(MFD)。计算子宫体厚度/子宫颈厚度比值(FCR),采用椭圆体计算公式计算宫体体积(UBV)、宫颈体积(UCV)、卵巢体积(OV)。274例正常女童按年龄大小分为五组:4.0-5.9岁,6.0-7.9岁,8.0-9.9岁,10.0-11.9岁,12.0-13.9岁;按乳房分期分为四组:I期、II期、III期、IV-V期。274例中除去未进行骨龄检测的11例,共263例按骨龄大小分为五组:3.4-5.9岁,6.0-7.9岁,8.0-9.9岁,10.0-11.9岁,12.0-14.8岁。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左右卵巢的比较,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乳房分期组、骨龄组的生长指标、激素水平、子宫和卵巢各项计量数据的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两两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检验水准P值取0.05/两两比较次数。不同年龄组、乳房分期组、骨龄组的卵巢卵泡类型构成比比较,用行×列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两两比较,使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两两比较次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长指标、骨龄与超声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用曲线拟合,曲线形式分别采用立方体曲线、二次方程式曲线和指数曲线。选取决定系数(R2)最大的曲线形式作为最佳拟合曲线形式,计算最佳曲线之反映两变量曲线关系密切程度的相关指数(R),求得最佳拟合曲线的回归方程。P<0.05认为两变量曲线回归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激素水平、乳房发育分期与超声数据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秩相关。P<0.05认为两变量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左右卵巢超声各项计量数据经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卵巢各项数据合并取左右卵巢测值的平均值。2不同年龄组、不同乳房发育期组、不同骨龄组女童的身高、体重、性激素水平均随着生活年龄的增大、乳房发育分期的进展、骨龄的增大而升高。按生活年龄、骨龄分组,LH在生活年龄及骨龄8岁前保持相对稳定,8岁后开始上升,8岁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FSH、E_2在生活年龄及骨龄10岁前保持相对稳定,10岁后开始上升,10岁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按乳房分期分组,LH水平从乳房I期至IV-V期不断上升,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SH、E_2从乳房I期至III期呈进行性增长;III期与IV-V期相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3按叁种不同的分组方法显示,骨龄、生活年龄8岁前、乳房I期,宫体和宫颈的长、宽、厚、体积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不随年龄、骨龄的增长而增大。宫体四项测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6-1.7cm、1.1-1.2cm、0.6-0.7cm、0.6-0.7cm~3。宫颈四项测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5-1.7cm、1.0cm、0.6cm、0.4-0.5cm~3。子宫内膜线未显示。(Fig.1)8岁以后、乳房II期,宫体和宫颈的大小开始随着年龄和骨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与8岁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开始呈现为线状。(Fig.2)10岁后,子宫大小各项超声参数快速升高,子宫内膜逐渐增厚,由线状转变为带状,FCR反映的子宫外形发生变化。(Fig.3)4按叁种不同的分组方法显示,骨龄、生活年龄8岁前、乳房I期,卵巢的长、宽、厚、体积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卵巢四项测值中位数分别为:2.0-2.3cm,1.2-1.4cm,0.8-0.9cm,1.0-1.5cm~3。任一侧卵巢卵泡直径≥4mm且数目≥4个的卵巢比例约40%。(Fig.4)8岁以后、乳房II期,卵巢的大小开始随着年龄和骨龄的增长、乳房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大,与8岁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岁后,卵巢大小各项超声参数快速升高,卵巢上卵泡直径增大、数目增多,任一侧卵巢卵泡直径≥4mm且数目≥4个的卵巢比例均大于80%。(Fig.5)5子宫、卵巢大小、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对于年龄、骨龄、身高、体重分别呈曲线关系,最佳的曲线拟合形式均为立方体曲线回归方程,且子宫、卵巢各项超声指标与骨龄关系最密切。FSH、LH、E_2、乳房发育分期均与子宫、卵巢大小、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呈相关关系,其中乳房发育分期与各项超声指标相关性最好;FSH、LH、E_2叁者中,LH与上述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最好。结论:盆腔内生殖器的发育与年龄、骨龄及体格生长、乳房发育关系密切,超声检测盆腔内生殖器官的大小和形态能反映女童生长发育的状况。盆腔超声联合临床指标的检测能综合评估女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可为临床诊治内分泌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3-03-01)

曾四元,梁美蓉,李隆玉,刘晖,钟美玲[10](2012)在《血清SCCA水平及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血清SCCA水平、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血清SCC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分析二者与宫颈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血清SCCA水平与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相关(P<0.05)。35例宫颈鳞癌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12~41月),死亡4例,3年总体生存率为85.0%。血清SCCA阴性者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9.2%;盆腔淋巴结HPV 16/18阴性者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和57.1%;血清SCCA及盆腔淋巴结HPV 16/18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阳性者(P<0.05)。淋巴结转移、血清SCCA和淋巴结HPV16/18与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血清SCCA水平及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宫颈鳞癌预后判断指标。(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2年10期)

盆腔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对患者盆腔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诊治的9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手术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性功能、盆腔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腔引流量(312.02±21.56ml、126.78±12.56m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332.78±22.58ml、220.15±32.02m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2.13±6.02)h]短于对照组患者[(56.12±6.68)h],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9.56±2.60)d、(28.12±3.29h)]均短于对照组患者[(12.12±3.78)d、(36.12±5.02)h],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3.0%)低于对照组患者(37.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性欲、性唤起、性心理、射精时间和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91.3%)高于对照组患者(76.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阴道静息压(Vaginal resting pressure,VRP)、阴道收缩压(Vaginal systolic pressure,VSP)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性功能和盆腔功能,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盆腔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1].王越.膳食纤维对盆腔肿瘤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

[2].周小飞,刘玉珠,陈春妃,胡天琼.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盆腔功能及性功能状况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9

[3].祝晓丽,叶春杰.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术治疗盆腔囊肿的临床观察及其复发状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

[4].朱成杰.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盆腔器官和肛提肌状况的动态与静态磁共振研究[J].健康研究.2017

[5].杨楠.2403例妇科手术盆腔粘连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6

[6].王琦,于德新,张涛,丁德茂,闵捷.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阳性淋巴结在盆腔内分布状况的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

[7].孙智晶,朱兰,郎景和,张业武,刘桂芝.初产妇产后6周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状况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

[8].王琦.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阳性淋巴结在盆腔内分布状况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9].张慧.盆腔超声联合临床指标综合评估正常女童生长发育状况[D].河北医科大学.2013

[10].曾四元,梁美蓉,李隆玉,刘晖,钟美玲.血清SCCA水平及盆腔淋巴结HPV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

标签:;  ;  ;  ;  

盆腔状况论文-王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