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新变论文-冯茜

儒学新变论文-冯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儒学新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祖,宗庙,郊祀,礼制

儒学新变论文文献综述

冯茜[1](2014)在《中晚唐郊庙礼制新变中的儒学色彩——礼制意义上的“太祖”在唐代郊庙中的出现及其地位的凸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典的郊庙礼制中,"太祖"的地位极为重要。但礼制意义上的"太祖",在唐代郊庙礼制中并非不言自明,而是经历了从隐微不显到极于至尊的变化过程。唐初采用太祖虚位的六亲庙制,未明确确立宗庙"太祖",其时景帝虽庙号"太祖",实际并不具备礼制上的"太祖"含义。神龙时期,作为武氏七庙的对立面而建立的七庙之制,始以景帝为宗庙太祖,但终玄宗朝,景帝的太祖身份并没有在制度上得到实质体现。安史之乱后,伴随儒学在礼制重建中的影响增强,"太祖"开始逐渐取得经典礼制上的至尊地位,围绕"太祖"的礼制论争也构成了中晚唐郊庙礼制的核心论题。本文梳理这一历史过程,并尝试对相关礼制论争与制度变化作出合理解释。(本文来源于《文史》期刊2014年03期)

朱仰东,滕桂华[2](2011)在《秦汉时期:儒学新变与齐鲁文化关系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期,儒学与齐鲁文化之间同中有异,齐鲁文化内部也各有差别;秦汉之时,儒学在理论与现实方面发生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博士制度设立,理论上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学开始吸收其他学说加以改造。结果是儒学定为一尊;儒学的新变带来了儒学的繁荣,学儒者西渐,扩大了儒学的影响,儒学的新变同时也使得其与齐鲁文化之关系做出了新的调整。(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1年02期)

孙宝[3](2011)在《魏晋骚体赋的儒学意蕴及其体式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屈原及楚辞在中古时期的批评接受情况,学界已有较为深入的评述。不过,学界鲜从儒学渗透的层面解释魏晋骚体赋新变的内在原因。笔者认为,儒家固有的文艺观和审美原则对魏晋骚体赋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魏晋骚体赋中儒学意蕴相比汉代而言,不可避免地发生衰变,但这种变化却是考察魏晋骚体创作新变的风向标。魏晋骚体赋具有丰富的儒学意蕴,大致可从叁方面来看:从讽谏功能层面,魏晋士人将屈原、伍子胥、贾(本文来源于《中国楚辞学(第二十辑)——2011年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6-04)

王祥[4](2010)在《论儒学复兴与晚唐五代古文的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五代的古文成就不高,所以一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在中唐儒学的推动下,晚唐五代古文已经有了许多新变,它与儒学的复兴相表里,成为从中唐走向北宋的重要一环,这也许才是它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王晓彬[5](2009)在《曹魏儒学新变与曹植的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建安、黄初、太和叁个时间段展开,分别论述每一阶段儒学在政策层面上的新变,此一新变与当时具体时代因素纠合之后对于曹植心态之深层制约,以及曹植具体心态形成后对于其自身的文学创作所产生的特定影响,即通过儒学新变——心态变化——文学创作这样一种模式,具体论述儒学新变对于曹植文学创作的或隐或显、或深或浅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共分叁章。第一章通过对曹操的“求才四令”的分析,揭出当时重才尚能的时代风气之新变,而在此一时代风气的影响之下,曹植形成了乐观积极、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此一心态反映在其文学创作上,便是与现实有紧密关联之内容以及情明事显,辞气俱佳,激扬有余,而内敛不足之风格。第二章通过对九品中正制出台原因的分析,揭出此一制度对于黄初士人心态的制约,而在此一特定的时代氛围的影响之下,再加上曹植本人的特殊遭遇,他便逐渐形成了忍辱求生、含悲续命的心态。这样的心态表现在此一时期曹植的文学创作上,便形成了情悲意切、真挚哀婉的风格。第叁章则通过对于太和浮华案的分析,试图揭示当时儒学复古式的新变,在此一新变的影响下,与当时曹植所处的特定状况相结合,他便渐渐形成了忠烈质直、委曲抑郁的心态。这样的心态表现在此一时期曹植的文学创作上,便形成了真挚深沉、恳恻忠烈的风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6-04)

陈毓文[6](2008)在《浅谈五代时期儒学面临的困境与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代十国是夹在唐宋两个高峰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唐宋转型过程中一个关键阶段。对此时期儒学的发展情况,学界常以衰微二字一笔带过。从宏观上说,这个看法并无不当之处。相比于唐宋,五代时期儒学确实相当沉寂。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情况并非一成不变。面临困境,五代文人在(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期刊2008年S1期)

陈毓文[7](2007)在《从李建勋、冯道看五代儒学的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建勋与冯道作为五代时期南北仕宦文人的代表,其应对乱世的不同态度典型地体现了仕宦文人对传统儒学的理解与运用。把握这一点,对认识儒学在唐宋之际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孙文起[8](2007)在《东晋儒学新变与陶渊明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末至东晋,荆、江地区的儒学传统是“兼容博宗”、“慕通义理”,传统观念中“仕”与“隐”的对立一度趋于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思想也由先秦“原儒”的“复古”发轫,沿着“黄唐”之情一路衍生开来,在对“真淳”之世的追忆中寻找着“任真”与“守志”的平衡。(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陈松青[9](2003)在《东汉后期儒学之新变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后期儒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官方经学的式微;二是儒学思想的精华,渗入到士人的心灵意识中去,成为批判现实的重要推动力。儒家固有的艺术精神的复苏为东汉后期文学的新变提供契机。(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江海[10](2002)在《唐代儒学的新变与唐宋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儒学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唐以后,唐代儒学在春秋学派经学观念以及古文运动的推动下,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新的观念,这些观念为宋代儒家的兴起作了准备。唐代儒学的这些成就,在方法上得益于对传统儒家经典的重新解释;在内容上,则说明了儒家发展过程中,对佛教的排斥和对佛教的吸收一样,都是儒家发展自身的动力所在。(本文来源于《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儒学新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先秦时期,儒学与齐鲁文化之间同中有异,齐鲁文化内部也各有差别;秦汉之时,儒学在理论与现实方面发生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博士制度设立,理论上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学开始吸收其他学说加以改造。结果是儒学定为一尊;儒学的新变带来了儒学的繁荣,学儒者西渐,扩大了儒学的影响,儒学的新变同时也使得其与齐鲁文化之关系做出了新的调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学新变论文参考文献

[1].冯茜.中晚唐郊庙礼制新变中的儒学色彩——礼制意义上的“太祖”在唐代郊庙中的出现及其地位的凸显[J].文史.2014

[2].朱仰东,滕桂华.秦汉时期:儒学新变与齐鲁文化关系试论[J].殷都学刊.2011

[3].孙宝.魏晋骚体赋的儒学意蕴及其体式新变[C].中国楚辞学(第二十辑)——2011年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2011

[4].王祥.论儒学复兴与晚唐五代古文的新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王晓彬.曹魏儒学新变与曹植的文学创作[D].浙江大学.2009

[6].陈毓文.浅谈五代时期儒学面临的困境与新变[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

[7].陈毓文.从李建勋、冯道看五代儒学的新变[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

[8].孙文起.东晋儒学新变与陶渊明思想[J].九江学院学报.2007

[9].陈松青.东汉后期儒学之新变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10].江海.唐代儒学的新变与唐宋转型[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标签:;  ;  ;  ;  

儒学新变论文-冯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