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媒介化论文-陈霖

再媒介化论文-陈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媒介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媒介化,传播格局,影像,视频传播,传播特征,视频用户,传播研究,媒介消费,媒体机构,社交媒体

再媒介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霖[1](2019)在《新传播格局下纪录影像的再媒介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移动互联为基本特征的新传播格局中,网络视频是近年发展特别快速的领域,视频网站也逐渐成为纪录片播出的新阵地。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年中国视频融合传播白皮书》显示,中国的全网专题/纪录片节目视频点击总量达到了 90.5亿次。如果我们不限于纪录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8)

张娟娟[2](2019)在《融媒时代下影像再媒介化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和互联网的发展无疑加剧了影像的无限扩散,由于融媒时代下各种媒介介质的相互混合和交互作用,计算机、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驱动,符号文本的再编码与再传播模式成为当今媒介传播领域的发展常态,影像的"再媒介化"变得越来越普遍,再媒介化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形象存在的主流方式之一。在元概念统摄下的新媒介体系中,影像通过"再媒介化"的手段来记忆自己和言说自己,嵌入和整合新的媒介关系,正是这种反身指涉自己的方式,从而使电影能确立自身主体性,从媒介传播学的角度看,改变了传统电影传播的单向性,形成了新的话语场。在形成这种高于传统媒介上的新媒介语境过(本文来源于《区域治理》期刊2019年28期)

徐小雁[3](2019)在《侗族传统戏剧文学的再媒介化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再媒介化"理念与模式的兴起,作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IP内容,侗族传统戏剧文学的可开发价值越来越丰富。文章基于"再媒介化"理念,分析侗族传统戏剧文学再媒介化的现实隐忧,探讨侗族传统戏剧文学"再媒介化"的战略定位与实践策略。作者认为在深度挖掘侗族传统戏剧文学IP价值的同时,须意识到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做好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并从跨媒介叙事、内容产品化及情景化出版等维度制定侗族传统戏剧文学的"再媒介化"策略,以期不断促进侗族传统戏剧文学传播向"再媒介化"的转向。(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应武[4](2019)在《《声入人心》:再媒介化的声乐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末至2019年初,以打造娱乐节目着称的湖南卫视推出新型电视音乐真人秀《声入人心》大获成功,叁十六位来自国内外顶尖音乐(艺术)院校的"高学历、高素养、高颜值"演唱者,在廖昌永、尚雯婕、刘宪华叁位出品人的精心打磨下,通过时尚的跨界演唱方式,颠覆大众以往对于高雅音乐的刻板印象,使得一向让人难以接近(本文来源于《歌唱艺术》期刊2019年04期)

石琪琪[5](2018)在《论侗戏《珠郎娘美》的“再媒介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侗戏《珠郎娘美》是最为经典的侗族民间文艺作品之一,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流变经历了口传、诗歌、戏剧、影视等多种媒介形式的介入。文章以"再媒介化"理论为契入点,探讨《珠郎娘美》在新、旧媒介形式之间所呈现的深层次互动效果,以及如何再借助新媒介传播和新媒介对艺术的传播作用。(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高淑敏[6](2018)在《从“媒介化”到“再媒介化” 电影作为媒介研究的一次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媒技术的发展及媒介融合的情势,电影的创作语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形态、新类型和新问题,它们与电影快速膨胀的媒介性有关,是电影跨媒介互动的结果。这些新的电影现象,导致电影的边界在渐趋模糊,传统的电影理论和研究范式已经无法对此做出明朗的解释。本文以媒介研究的新视角出发,将电影作为一种媒介,通过对电影跨媒介现象的研究(尤其是以往较少涉及的电影与电子媒介、装置艺术的互动性研究),指出电影在进行从"媒介化"到"再媒介化"的结构转型。面对这种态势,广泛采用跨学科、跨媒介的研究方法,挖掘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不断展现出来的新特性,就成为当下电影研究中一个急需得到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啸洋[7](2018)在《界与域:装置艺术在电影中的再媒介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好莱坞高概念电影中,新闻装置用于切分空间和调节紧张感。新闻装置制造震荡效果,生产新的场景地理。视频装置在电影中常被使用为档案和证据,也召唤第一人称。装置艺术再媒介化的过程,是寻求时间、互文语境与意义再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对原媒介的解构,也是电影新的建构。装置艺术的再媒介化,制造了迭屏、剧场空间与形象迁移,延伸出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再思考。"在场"共振:新闻装置、空间转换与叙事分层(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8年08期)

石琪琪[8](2018)在《侗族民间文学《珠郎娘美》的“再媒介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文学《珠郎娘美》是侗族最为经典、最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一直广泛流传于贵州、广西与湖南的侗族聚集地。自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珠郎娘美》更是受到作家、批评家的关注,其传播媒介形态经历了口传文学、印刷文学、影视剧等异本形式的更替。《珠郎娘美》的媒介嬗变,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文人作品对民间口传文学的“再媒介化”;其次是影视剧对侗歌以及侗戏的“再媒介化”;最后是网络新媒介对传统歌、戏、影的“再媒介化”。与之相应,不同媒介形态下的《珠郎娘美》的内容由反映侗族人民审美的原初主题转化为反映多元意识形态的文化内容。本文主要以《珠郎娘美》的各异本以及所改编的舞台剧及影视剧为研究对象。以“再媒介化”理论为视角,探讨不同媒介形式下《珠郎娘美》的叙事模式、审美风格以及思想内涵的特征,运用文艺社会学、叙事学、传播学等学科方法,注重研究产生变异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在绪论中,首先系统梳理了学界对侗族传统文化、《珠郎娘美》以及媒介理论的研究现状,“再媒介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主要阐述《珠郎娘美》产生与发展所依赖的原生态民族、民俗文化传统,主要涉及“珠郎娘美”中所体现的侗歌、侗戏的源流以及传统侗族的政治制度、婚恋习俗对作品的影响。第二章着重分析《珠郎娘美》文本形态在口传媒介、印刷媒介、影视媒介、新媒介形式中产生的不同变异,具体而微的分析各异本在各类媒介形式之间互为“再媒介化”的现象。第叁章主要探讨不同媒介形态下《珠郎娘美》的叙事模式、审美风格、意识形态的特征,以及产生这些特征的深层次文化原因。回应在当下媒介融合、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中民族民间文艺作品如何面对文化交流的挑战。(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8)

田秒[9](2017)在《“隔空对唱”之嬗变——土家族山歌“再媒介化”冷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家族山歌在史料中记载的演唱情景是:"隔空对唱,自然悠长"。然而,在新媒体语境下,这种原生态的"隔空对唱"方式已开始发生骤变。亘古通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山歌,其传播形态究竟如何发生嬗变?主导"非遗"传承与变更的文化力量是什么?如何辨析其变迁中蕴藏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解开其背后的密码。(本文来源于《声屏世界》期刊2017年11期)

黄敏[10](2017)在《政治的再媒介化:政务微博的跨媒体传播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政务微博的发展,其影响力也成为考察的重点,然现有研究多关注其在微博平台上的表现,而忽略其跨媒体传播的情况。基于再媒介化理论,以《新民晚报》为例,分析了传统主流报纸对政务微博再媒介化的特点,评估了政务微博的跨媒体传播情况,并讨论了当前政治传播的特点。发现政务微博在传统媒体上确有着与其在微博平台上不一样的表现,传统主流媒体的再媒介化也应成为观察政务微博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我国传统主流媒体虽受到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影响,但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媒体逻辑,我国政治传播是一种媒体间化的传播,因此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要,建立媒体间化的跨媒体传播策略就成为打造"可沟通政府"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电子政务》期刊2017年09期)

再媒介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和互联网的发展无疑加剧了影像的无限扩散,由于融媒时代下各种媒介介质的相互混合和交互作用,计算机、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驱动,符号文本的再编码与再传播模式成为当今媒介传播领域的发展常态,影像的"再媒介化"变得越来越普遍,再媒介化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形象存在的主流方式之一。在元概念统摄下的新媒介体系中,影像通过"再媒介化"的手段来记忆自己和言说自己,嵌入和整合新的媒介关系,正是这种反身指涉自己的方式,从而使电影能确立自身主体性,从媒介传播学的角度看,改变了传统电影传播的单向性,形成了新的话语场。在形成这种高于传统媒介上的新媒介语境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媒介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霖.新传播格局下纪录影像的再媒介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张娟娟.融媒时代下影像再媒介化问题探析[J].区域治理.2019

[3].徐小雁.侗族传统戏剧文学的再媒介化传播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

[4].应武.《声入人心》:再媒介化的声乐艺术[J].歌唱艺术.2019

[5].石琪琪.论侗戏《珠郎娘美》的“再媒介化”[J].凯里学院学报.2018

[6].高淑敏.从“媒介化”到“再媒介化”电影作为媒介研究的一次转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

[7].李啸洋.界与域:装置艺术在电影中的再媒介化[J].当代电影.2018

[8].石琪琪.侗族民间文学《珠郎娘美》的“再媒介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9].田秒.“隔空对唱”之嬗变——土家族山歌“再媒介化”冷思考[J].声屏世界.2017

[10].黄敏.政治的再媒介化:政务微博的跨媒体传播初探[J].电子政务.2017

标签:;  ;  ;  ;  ;  ;  ;  ;  ;  ;  

再媒介化论文-陈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