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组成结构
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封亮,张明华,顾俊菲,吴婵,贾晓斌[1](2013)在《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为中药研究提供了一种符合中医药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组分结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丰富发展。该文在归纳总结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发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组分结构提出的背景以及在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创新中药制剂中的作用和进展。组分结构研究推动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变革,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3年21期)
贾晓斌,郑智音,黄洋,朱静,谭晓斌[2](2011)在《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鲜药的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有丰富的鲜药资源和长期应用鲜药的临床经验。很多研究表明,传统以鲜品入药的处方表现出特殊的功效,有着干品不可替代的疗效。但是,目前对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鲜药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明确,这严重阻碍了鲜药的现代应用和发展。该文结合鲜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比较鲜药与干品在化学成分、有效组分和药理活性等物质基础方面差异,提出了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中药鲜药资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1年18期)
贾晓斌,刘光敏,陈彦,封亮,施峰[3](2010)在《基于中药组分结构理论的夏枯草属药材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组分结构理论指导下研究夏枯草防治肺癌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A549细胞模型对9个产地夏枯草属药材进行活性筛选,运用HPLC法分析不同产地夏枯草属药材各组分间及各组分内部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在组分结构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分析,探索各组分结构比与防治肺癌活性间的关系。结果:江苏、安徽、河南、广西、湖北、浙江、贵州、江西、四川的夏枯草属药材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62.98、65.33、161.94、158.36、303.90、328.84、278.43、329.57、279.40μg生药/mL。HPLC测定结果表明,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在江西夏枯草中含量最高,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在四川硬毛夏枯草中含量最高。而此两产地夏枯草的对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较差。药效最好的江苏山菠菜和安徽夏枯草虽六种成分含量均较低,但两者酚酸、黄酮、叁萜叁组分的结构比及六种主要成分(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熊果酸、齐墩果酸)的结构比相似,叁组分结构比分别为(1.41∶0.44∶0.53)和(1.42∶0.44∶0.66),六成分的结构比分别为:(1.0∶14.7∶3.9∶1.0∶4.4∶1.4)和(1.0∶14.8∶4.0∶0.8∶5.6∶1.8)。结论:夏枯草属药材防治肺癌的物质基础由具有固定结构比的酚酸、黄酮和叁萜叁类组分构成;夏枯草属药材防治肺癌的物质基础具有稳定、有序的整体性结构。(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0年07期)
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药鲜药的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有丰富的鲜药资源和长期应用鲜药的临床经验。很多研究表明,传统以鲜品入药的处方表现出特殊的功效,有着干品不可替代的疗效。但是,目前对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鲜药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明确,这严重阻碍了鲜药的现代应用和发展。该文结合鲜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比较鲜药与干品在化学成分、有效组分和药理活性等物质基础方面差异,提出了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中药鲜药资源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封亮,张明华,顾俊菲,吴婵,贾晓斌.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中药杂志.2013
[2].贾晓斌,郑智音,黄洋,朱静,谭晓斌.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药杂志.2011
[3].贾晓斌,刘光敏,陈彦,封亮,施峰.基于中药组分结构理论的夏枯草属药材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研究[J].中药材.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