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种子蛋白论文-吴晓红,王宏伟,王振宇,刘经纬

红松种子蛋白论文-吴晓红,王宏伟,王振宇,刘经纬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松种子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松种子蛋白,抗氧化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

红松种子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红,王宏伟,王振宇,刘经纬[1](2011)在《红松种子仁组成蛋白抗体外抗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红松种子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Usborne T.B经典方法制备红松种子4种组成蛋白,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还原能力、抗氧化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结果红松种子的4种组成蛋白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盐溶蛋白>水溶蛋白>碱溶蛋白>醇溶蛋白,4种组成蛋白均具有还原能力,水活性蛋白还原能力最强。结论红松种子蛋白在体外具有抗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1年12期)

吴晓红,毛坤财,王宏伟,王振宇,马骁[2](2011)在《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乳化性及起泡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松种子为原料,制备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研究了pH、蛋白质量浓度、NaCl浓度对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以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随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H的变化对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也较大,等电点处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最差,pH 11时起泡性和乳化性均较好;NaCl浓度对泡沫稳定性影响不大,对乳化稳定性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1年09期)

吴晓红,刘经纬,郑月明,王振宇[3](2010)在《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吸水性、吸油性及溶解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松种子为原料,以蒸馏水为提取液制备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WPNP)。研究了pH、温度、CaCl2和NaCl浓度对WPNP的吸水性、吸油性和溶解性的影响。WPNP的等电点为4,pH介于4~12之间,吸水性随着pH的增加而升高;温度处于30℃时,吸水性最好,为4mL/g;NaCl离子强度处于0·4mol/L时,WPNP的吸水性最好,为3·4mL/g;温度对WPNP的吸油性有较大的影响,在30~35℃时,WPNP的吸油性较好。但是在35~6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WPNP的吸油性降低。研究了pH、温度、离子强度、共存盐类对WPNP溶解性的影响,pH>4,随着pH增加溶解性也增加,但是pH超过12,会导致蛋白质变性,40℃时溶解性最好,为10·01mg/mL,NaCl的浓度在0·4~0·6mol/L时,蛋白质溶解度随着NaCl的浓度增加而增大,最大值为9·39mg/mL。但是NaCl的浓度再增加蛋白质溶解度反而降低。而CaCl2溶液浓度在0·6mol/L时溶解度最大,为9·12mg/mL。后随着CaCl2浓度的增大蛋白质溶解度下降。NaCl和CaCl2共存,能够促进HSZZSP的溶解,并在一定浓度后变化趋于平缓。(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0年09期)

吴晓红,郑月明,付兆龙,杨晓凤,王振宇[4](2009)在《酶法提取红松种子蛋白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松种子为原料,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影响红松种子蛋白提取的因素水平进行了综合考察,优化了红松种子蛋白的提取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了酶解pH、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加酶量等因素对红松种子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对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分析,筛选出影响蛋白质提取率的关键性因素。结合所筛选的关键因素应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提取液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加酶量等关键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技术、拟合二次多项式试验模型,应用模糊数学处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综合因素水平,分别为:固液比1∶25;pH 8.4;提取时间3.07 h;加酶量1.53%;提取温度54.16℃,在最佳条件下红松种子蛋白的提取率预测值为88.29%,实际测定值88.06%。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来寻求酶法提取红松种子蛋白最佳条件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杨立宾[5](2008)在《红松种子蛋白提取与生理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是主产于中国小兴安岭的珍贵树种。其种子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胆固醇、甘油叁脂及防止衰老的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潜力。蛋白质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机体内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多肽类激素、抗体、酶、核蛋白等都是蛋白质,它们对调节生理功能、维持新陈代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无所不在,而且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松籽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在13%-20%之间,组成松籽氨基酸较为齐全,并且人体必需氨基酸普遍较一般植物蛋白高。松籽中的谷氨酸含量最高,达16.3%,在临床上谷氨酸可降低血氨,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脑血管障碍等引起的记忆、语言障碍、小儿智力不全等,传统医学认为松籽能养心安神可能与此有关。本文以红松种子为原料,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对松籽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比较,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了红松种子蛋白对小鼠的记忆功能、免疫功能、抗疲劳等生理功能的影响,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水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水提法对红松种子蛋白进行提取。在红松种子蛋白热水浸提的试验中,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的设计得出了提取的最佳工艺:固液比为1:50(m/v),提取时间150min,提取温度40℃;经过验证试验验证此时蛋白的提取质量为0.67g,提取率为26.3%。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实验中,通过单因素结合相应面的方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得到最佳条件优化得到超声波辅助红松种子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36(m/v)、提取时间128 min、温度37℃,此时蛋白质的提取质量为1.77g,提取率为69.4%。实验表明: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设计试验,可以把红松种子蛋白的提取率从常规水提法的26.3%提高到69.4%。2、用提取出来的红松种子蛋白进行小鼠抗疲劳功能、免疫调节功能、记忆功能实验。实验表明:①灌服红松种子蛋白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红松种子蛋白对小鼠体重无显着影响(P>0.05);低剂量组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呈显着性(P<0.05),中、高剂量组的影响呈极显着性(P<0.01);低剂量组对小鼠体内血尿素氮含量呈极显着性影响(P<0.01),中、高剂量组呈显着性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红松种子蛋白能够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②灌服红松种子蛋白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红松种子蛋白对小鼠体重、胸腺指数、脾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中、高剂量组对小鼠的足跖厚度有显着性影响(P<0.05);低、中剂量组对小鼠的定量溶血值有显着性影响(P<0.05),高剂量组有极显着性影响(P<0.01)。以上结果表明:红松种子蛋白的高剂量组对小鼠的免疫能力的增强影响显着(P<0.05),具有免疫调节剂的功能。③灌服红松种子蛋白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红松种子蛋白对小鼠跳台实验和体内脑组织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不具显着性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对小鼠体内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具有显着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红松种子蛋白能够降低体内脑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对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性。红松种子蛋白对小鼠进行的生理功能试验表明:松籽蛋白能够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增强小鼠的免疫能力,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8-04-01)

红松种子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红松种子为原料,制备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研究了pH、蛋白质量浓度、NaCl浓度对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以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随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H的变化对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也较大,等电点处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最差,pH 11时起泡性和乳化性均较好;NaCl浓度对泡沫稳定性影响不大,对乳化稳定性影响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松种子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红,王宏伟,王振宇,刘经纬.红松种子仁组成蛋白抗体外抗氧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

[2].吴晓红,毛坤财,王宏伟,王振宇,马骁.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乳化性及起泡性研究[J].中国油脂.2011

[3].吴晓红,刘经纬,郑月明,王振宇.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吸水性、吸油性及溶解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

[4].吴晓红,郑月明,付兆龙,杨晓凤,王振宇.酶法提取红松种子蛋白工艺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9

[5].杨立宾.红松种子蛋白提取与生理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标签:;  ;  ;  ;  ;  

红松种子蛋白论文-吴晓红,王宏伟,王振宇,刘经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