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捐赠论文-孙梦园

高等教育捐赠论文-孙梦园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等教育捐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社会捐赠

高等教育捐赠论文文献综述

孙梦园[1](2019)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社会捐赠》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成本分担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受益者共同承担,因此社会也应成为分担的主要力量,社会捐赠应作为社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重要来源。然而,我国高校接受的社会捐赠存在比例低、数量少、分布差异大、缺乏有效管理和法制化激励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大筹资力度,拓展社会捐赠途径;提高办学水平,吸引捐赠,缩小差距;健全财务管理。政府也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7期)

姜明君[2](2019)在《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实践的文化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扩张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各国对于高等教育经费的需求增加迅速,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经费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从国外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教育捐赠在高等教育经费中的比重及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还在形成阶段,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长期依赖财政,高等教育捐赠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长期较低且徘徊不前。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如此尴尬的现状使高等教育捐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营造是促进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研究,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一直以来都有着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教育捐赠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本文尝试通过对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实践的梳理,在对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历史实践进行考察、整理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文化成因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实践对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捐赠文化建设的启示。在对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文化成因进行分析的部分,将文化成因分为观念建设层面、行为建设层面、物质建设层面及制度建设层面,并从这四个方面分别对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文化成因进行深入地探究。在分析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文化成因基础之上,结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历史镜鉴地角度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发展路径,包括: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捐资助学的社会文化;推进教育捐赠的制度文化建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吴思瑶[3](2019)在《文化视域下日本高等教育捐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等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各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因此,教育经费的筹措一直是世界上永恒的共同话题。我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而作为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重要渠道之一的教育捐赠,也愈发的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捐赠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捐赠制度演进的初始条件和逻辑起点,文化体系不仅可以影响人的价值观念,也能构成人的行为准则,教育捐赠文化的研究对教育捐赠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日本与中国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高校教育捐赠领域的发展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日本是其成员国中公共性教育支出最低的国家,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方面,日本高校大量的教育经费来自社会捐赠等私人成本。对日本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借鉴日本高等教育捐赠经验,进一步提出基于文化层面的教育捐赠措施与有效策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捐赠体系,为中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系列阐述,并对高等教育捐赠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国内外与高等教育捐赠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得出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相关研究动态,明确高等教育捐赠相关研究中捐赠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揭示现有研究的不足,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并进行具体研究评述。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本研究以社会责任理论、文化模式理论、文化圈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第二章加以详细介绍。第叁章日本高等教育捐赠的历史发展概况,通过对日本高等教育捐赠在日本各个时期的变化与发展进行梳理,了解日本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发展历程。第四章日本高等教育捐赠的文化成因,从精神文化的价值认同、制度文化的培育、物质文化的激励及行为文化的养成四个方面对日本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成因从不同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第五章日本高等教育捐赠文化对我国的启示,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几大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汲取日本高等教育捐赠文化培育过程中的精华,为我国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培育提供有益借鉴,以促进我国形成更优的高等教育捐赠体系,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郭帅[4](2019)在《高等教育领域最受大额捐赠青睐》一文中研究指出33人年度捐赠超1亿元中国慈善榜以100万元年度捐赠额为数据收录门槛。按照这个标准,第十六届(2019)中国慈善榜入榜慈善家共274位,合计捐赠95.3834亿元,平均捐赠额为3481万元。“从历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入榜慈善家的捐(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4-30)

林成华,周文忠[5](2018)在《美国私人高等教育捐赠的动机模型、影响要素与发展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私人高等教育捐赠扎根于基督教慈善文化土壤中,在美国经济社会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汲取营养并发展壮大,形成了浓郁的社会文化传统、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和专业化的运作机制,彰显富裕群体对高等教育重要价值的认知以及对社会改良和人类进步的美好愿望。私人高等教育捐赠主要受价值认知、经济利益、同伴压力、利他主义、感恩心理、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特殊意图以及文化信仰的驱动,捐赠人不捐赠或停止捐赠主要受捐赠人自身特征与社会处境问题、沟通问题、劝募问题以及大学声望与捐赠管理问题等要素影响。美国私人高等教育呈现出个体捐赠人群体代际更替、科技企业年轻慈善家的崛起、女性慈善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私人慈善投入科学研究等发展特点。(本文来源于《重庆高教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王凤秋,吴思瑶[6](2018)在《印度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发展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育捐赠文化的培育是促进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印度与中国同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也面对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投入问题,其高等教育捐赠有其历史文化溯源、在捐赠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促进作用以及校园捐赠文化的培育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洪成文,牛欣欣[7](2018)在《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视角下高校社会捐赠财政配比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是奠定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基础的需要,也是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要求。经费不足是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面临的紧要问题。在政府财政拨款有限、学费调整困难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社会筹资是西部高校增加办学经费、突破财政困境的可行途径。因此,要利用高校社会捐赠财政配比政策这一政策工具,在完善中央财政配比办法的同时,推进西部各省区市出台财政配比相关政策,激励和引领更多西部高校参与社会筹资,增强西部高校自主筹资的动力,提高西部高校自主筹资的成效。(本文来源于《重庆高教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林成华[8](2018)在《美国慈善基金会高等教育捐赠:决策、运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高等教育捐赠发展史上,慈善基金会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慈善基金会在增加美国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促进高校前沿科学研究、关注高校弱势群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治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美国慈善基金会主要有独立基金会、运作基金会、企业基金会和社区基金会4种类型,慈善基金会捐赠决策主要受基金会发展战略、任务环境和理性决策等核心要素影响。慈善基金会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承担着政府与大学的中间人、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合作伙伴、前沿研究与重大社会问题解决的孵化器等重要角色。慈善基金会的运作呈现出资助对象选择"精英化"、资助申请管理"专业化"、强调受助机构的能力建设、注重合作性资助、注重项目评估和问责等重要发展趋势。它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发展的启示是:大力发展慈善信托事业;引导富裕群体投身教育慈善;扶持教育慈善基金会发展;推进基金管理专业能力建设。(本文来源于《重庆高教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杨德岭,徐来群[9](2018)在《美国高等教育巨额捐赠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巨额的捐赠基金,是免税制度和大学本身追求捐赠基金累积的结果。免税和市场的投资成为美国高校捐赠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我国民办高校应借鉴美国高等教育捐赠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捐赠税法,加大捐赠工作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捐赠机制,加强捐赠基金管理,明晰高校产权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捐赠的税制激励体系。(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12期)

林成华,胡炜[10](2018)在《战略慈善时代美国企业高等教育捐赠的模式选择与运作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波特"战略慈善"思想的提出,开启了美国企业高等教育捐赠的新时代。文章从市场和竞争力两个维度分析了战略慈善时代强制性捐赠、回应性捐赠、利他性捐赠和战略性捐赠四种典型企业高等教育捐赠行为模式的动力机制和行为特征,从加大战略投入、设立配比基金、创新捐赠模式和强化绩效评估四个方面总结了美国企业高等教育捐赠的运作策略,并从理念革新、制度供给、管理模式创新、行业组织发展、文化培育等方面讨论了我国企业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高校教育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高等教育捐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扩张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各国对于高等教育经费的需求增加迅速,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经费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从国外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教育捐赠在高等教育经费中的比重及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还在形成阶段,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长期依赖财政,高等教育捐赠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长期较低且徘徊不前。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如此尴尬的现状使高等教育捐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营造是促进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研究,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一直以来都有着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教育捐赠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本文尝试通过对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实践的梳理,在对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历史实践进行考察、整理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文化成因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实践对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捐赠文化建设的启示。在对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文化成因进行分析的部分,将文化成因分为观念建设层面、行为建设层面、物质建设层面及制度建设层面,并从这四个方面分别对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文化成因进行深入地探究。在分析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文化成因基础之上,结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历史镜鉴地角度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发展路径,包括: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捐资助学的社会文化;推进教育捐赠的制度文化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等教育捐赠论文参考文献

[1].孙梦园.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社会捐赠[J].经济研究导刊.2019

[2].姜明君.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实践的文化透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吴思瑶.文化视域下日本高等教育捐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郭帅.高等教育领域最受大额捐赠青睐[N].人民政协报.2019

[5].林成华,周文忠.美国私人高等教育捐赠的动机模型、影响要素与发展特点[J].重庆高教研究.2018

[6].王凤秋,吴思瑶.印度高等教育捐赠文化的发展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

[7].洪成文,牛欣欣.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视角下高校社会捐赠财政配比政策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8

[8].林成华.美国慈善基金会高等教育捐赠:决策、运行与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18

[9].杨德岭,徐来群.美国高等教育巨额捐赠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8

[10].林成华,胡炜.战略慈善时代美国企业高等教育捐赠的模式选择与运作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8

标签:;  ;  ;  

高等教育捐赠论文-孙梦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