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群体论文-蒋芬,杨国涛,张杰,陈敬,彭友林

品种群体论文-蒋芬,杨国涛,张杰,陈敬,彭友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品种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素水平,水稻品种,小气候

品种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蒋芬,杨国涛,张杰,陈敬,彭友林[1](2019)在《氮素处理对不同氮效应型水稻品种产量及群体小气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期筛选获得的低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和高氮高效型品种内5优76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两类型品种产量和群体小气候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氮(N0)条件下,低氮高效型品种产量为7 244.12kg/hm~2,其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显着高于高氮高效型品种.高氮(N2)条件下,高氮高效型品种产量达11 265.13kg/hm~2;中氮(N1)条件相对低氮增产率达41.50%,其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显着高于低氮高效型品种.随施氮量的增加,两类型水稻的群体各部位光照强度逐渐减小,总体表现为:低氮和中氮条件大于高氮条件,穗层和基部光照强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也有所延迟.低氮高效型品种在低氮水平、高氮高效型品种在高氮水平,穗层光照强度较大,穗层和基部温度较高而相对湿度较小.群体营造出高温低湿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和增加物质积累,对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陈宇宏,黄飞毅,雷雨,段继华,丁玎[2](2019)在《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制茶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对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等5个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和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金茶各品种(系)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6.42%~40.17%,茶多酚含量20.79%~29.89%,游离氨基酸含量3.03%~6.31%,咖啡碱含量3.82%~4.57%,儿茶素总量8.31%~14.90%;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依次检测出香气成分47、30、40、43种和46种,其中共性成分18种,醇类是黄金茶各品种(系)所制绿茶的主要香气组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均适制名优绿茶。(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向丹丹[3](2019)在《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间竞争与产量群体优势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作物群体产量优化、个体竞争能力和竞争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2016-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北方冬麦区北京顺义、甘肃平凉和河南洛阳叁个地点四个环境中开展田间大尺度(2.4×5m种植小区)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5L.)品种间竞争试验。本研究选取新育成的高产品种中麦17m,同叁地主栽品种京冬8号(北京顺义)、西平1号(甘肃平凉)和洛旱2号(河南洛阳)一起,在3个地点开展品种间竞争与产量群体优势关系的研究。大田试验设2个密度:当地常规的播种密度和1.2倍当地常规密度,采用de5Wit替代试验设计,即对照品种与中麦17m的种子数量分别以3:0,2:1,1:2,0:3比例播种。通过网格定位均匀播种,确定小麦植株的位置,产生叁种不同的植株邻体关系,即个体植株与最近四个邻体完全相同(4/4)、一半相同(2/4)和完全不同(0/4)。试验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当地播种密度条件下,在北京顺义(2016-2017/京冬8号)、甘肃平凉(2016-2017,2017-2018/西平1号)和河南洛阳(2016-2017/洛旱2号),单播中麦17m的籽粒产量分别为3m1m,6083,6010和m77m5kg5ha~(-1);其中对照品种的籽粒产量分别为31mm,4270,m049和47m65kg5ha~(-1)。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120%当地密度),4个环境中单播中麦17m的籽粒产量分别为4022,6421,m241和49425kg5ha~(-1),对照品种的籽粒产量分别为2928,4479,4983和46m45kg5ha~(-1)。在当地密度条件下,中麦17m比对照品种在4个环境中分别增产11.4%,42.m%,19.0%和21.4%;在120%当地密度条件下,分别增产37.4%,43.4%,m.2%和6.2%。由此可见,在北方冬麦区中麦17m具有明显的群体产量优势。(2)用相对籽粒产量(混播籽粒产量/单播籽粒产量)衡量品种竞争能力发现,两个密度条件下北京顺义(2016-2017)和甘肃平凉(2016-2017,2017-2018)中麦17m的竞争能力弱于对照品种京冬8号和西平1号,而在河南洛阳(2016-2017)中麦17m的竞争能力强于对照品种洛旱2号。可见,河南洛阳(2016-2017)中麦17m通过强化竞争能力形成群体产量优势,而在其它叁个环境中通过降低竞争能力形成群体产量优势。(3)随着最近的四个邻体完全相同(4/4)、一半相同(2/4)到完全不同(0/4)的过渡过程中,对照品种和中麦17m的产量发生相反的变化趋势;即中麦17m的籽粒产量逐渐下降,而对照品种(京东8号和西平1号)的籽粒产量逐渐上升。在北京顺义(2016-2017)和甘肃平凉(2016-2017,2017-2018)的两个密度条件下均发现上述趋势。而在河南洛阳(2016-2017),随着差异邻体数量的增加,中麦17m的籽粒产量逐渐上升,而对照品种(洛旱2号)的籽粒产量逐渐下降。(4)光竞争条件下,植物通过纵向和横向的“避荫”策略以及“耐荫”策略参与植株个体竞争能力的调节。中麦17m单播时,株高在4个环境中均低于对照品种。随着最近的四个邻体完全相同(4/4)、一半相同(2/4)到完全不同(0/4)的过渡过程中,中麦17m株高逐渐增加,而对照品种株高保持不变或逐渐下降。可见,中麦17m通过增加株高响应高杆邻体(对照品种),即强化纵向“避荫”策略。以单株有效穗数衡量冬小麦“避荫”策略,在多数环境中,中麦17m单株有效穗数高于对照品种。河南洛阳(2016-2017)中麦17m通过增加单株有效穗数响应高杆邻体(对照品种),即强化横向“避荫”策略;而对照品种洛旱2号响应邻体时单株有效穗数趋势相反。北京顺义和甘肃平凉中麦17m通过降低单株有效穗数而响应高杆邻体(对照品种),即弱化横向“避荫”策略,而对照品种(京冬8号和西平1号)响应邻体时单株有效穗数趋势相反。竞争条件下增加比叶面积是植株强化“耐荫”策略的可塑性响应,随着最近的四个邻体完全相同(4/4)、一半相同(2/4)到完全不同(0/4)的过渡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中麦17m比叶面积逐渐增加,而对照品种保持不变或逐渐下降。河南洛阳中麦17m和洛旱2号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光竞争条件下,中麦17m和对照品种纵向和横向的“避荫”以及“耐荫”策略的分化在两个密度水平上呈现类似趋势。综上,通过对北方冬麦区产量差异的冬小麦品种的作物群体产量、个体竞争能力和光竞争策略之间复杂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北京顺义(2016-2017)和甘肃平凉(2016-2017,2017-2018)的大田试验支持优化群体产量遵循降低个体竞争能力的轨迹,这是中麦17m形成群体产量优势的主要原因。而在河南洛阳,中麦17m形成群体产量优势主要得益于强化个体竞争能力,增加作物的群体适应性。由此可见,个体竞争能力太强容易导致个体之间过度竞争形成“公地的悲剧”,如京冬8号和西平1号;然而,过度弱化个体竞争能力导致作物适应性较差,反而不利于群体产量的形成,如洛旱2号。在光竞争策略方面,北京顺义和甘肃平凉中麦17m通过降低株高和比叶面积弱化个体竞争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公地的悲剧”,形成群体产量优势。而在河南洛阳地区,中麦17m通过增加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强化个体竞争能力,也形成了群体产量优势。(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林春雨,梁晓宇,赵慧艳,王洋[4](2019)在《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87对SSR标记对近25年(1992-2017)在黑龙江省栽培的202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从试验材料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多态性位点808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位点4.42个;多态性位点最多的引物是satt703和satt311,均为10个;等位变异频率最高的引物是satt417和satt575,等位变异频率均为99.5%。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83~0.930,平均值为0.519。同一个育种单位育成的部分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群体结构、主坐标分析和NJ聚类将202个品种划分的结果是一致的,均为3个类群。类群中的部分材料血缘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张新月[5](2019)在《水稻高效生产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及其氮肥利用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水稻生产从单一追求产量向优质丰产协同提高转变,同时水稻机械化种植作为一种高效丰产稳产的现代化栽培模式全面推广,而机插稻等高效种植方式带来了水稻品种要求的新变化,高效优质生产已经成为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适应性品种的必然要求。针对水稻高效丰产优质生产协同形成的品种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已经成为现代水稻生产和品种改良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对不同类型杂交稻和常规粳稻进行了产量形成、群体发育、物质生产、氮肥利用等方面的分析,解析高效丰产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及其对栽培措施的响应。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高效丰产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品种选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以产量和结实期生产效率(日生产量)把水稻品种界定为高效丰产、低效丰产和一般品种3个类型。与一般水稻品种相比,高效丰产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显着较高。高效丰产品种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于较高的群体颖花量。在杂交稻品种中,高的每穗粒数为关键因素,而在高效丰产粳稻品种中,高的单位面积穗数作用较大。高效丰产杂交稻品种产量对氮肥的响应程度高于其他品种,在高氮条件下,依然可以表现较高产量水平。高效丰产粳稻品种表现在中氮水平即达到最高产量水平,对高氮水平的依赖性相对较低。低效类型品种则显示对高氮条件依赖性强的特点。晚播导致各类型品种产量均显着降低,高效丰产品种在晚播条件下仍能获得较高水平的结实率,是晚播条件下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2.高效丰产品种在生育前期(移栽25天)、结实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着高于一般水稻品种,表明其生长前期与生长后期的干物积累量高于一般品种。高效丰产品种前期分蘖生长快,根系氧化力较高,茎蘖成穗率高,且高效叶面积率较高,结实中后期净光合速率较高。高效丰产品种根系干重在各个生育时期均显着高于一般水稻品种。随施氮量增加,各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茎鞘和叶片的转运量与转运率降低,高效丰产品种在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对氮肥的响应较为敏感,茎鞘物质转运量与转运物质对穗部的贡献率低于一般水稻品种,但穗部干物质增加量显着高于一般品种。高效丰产品种特征表现为,在较高群体库容基础上,以高效的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保证结实,获取较高的产量水平。高效丰产类品种在迟播条件下,在生育前期及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仍保持较高水平。3.以抽穗期为界比较生育期前后分配比例可见,高效丰产杂交稻品种抽穗前生育天数较其他类型品种而言相对较短,结实期相对较长,加之结实期干物质日生产量显着高于一般类型品种,从而表现出高水平的结实期生产量。高效丰产粳稻品种结实期比例则相对稳定,依靠后期较高的生产效率获得较高的结实期生产量。播期推迟降低了高效丰产品种抽穗前天数,主要是播种-拔节的天数,抽穗后天数略有增加或基本不变,生育期前后比例变小。高效丰产品种结实期物质生产效率较高且在晚播条件下仍具有较高水平。4.高效丰产品种总吸氮量、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吸收利用率显着高于一般品种。高效丰产杂交稻品种籽粒生产效率显着高于一般水稻品种,而高效丰产粳稻品种籽粒生产效率与其他品种无显着差异。高效丰产品种的NR和GOGAT活性在移栽25天显着高于一般品种,GS活性在各个生育时期都显着高于一般品种。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稻各类型水稻品种的总吸氮量增加,其他氮肥吸收利用指标呈下降趋势。播期推迟降低了高效丰产水稻品种总吸氮量、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有所增加。5.除丰产杂交稻品种的整精米率显着高于一般品种外,各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无显着差异,且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RVA谱特征值在品种类型间无明显规律。可见稻米品质指标与品种类型没有必然联系。各类型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对氮肥响应一致,均在中氮水平下蒸煮食味品质较好。播期推迟,对各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影响较小,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均有所上升。播期推迟使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升高,胶稠度下降;但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品种间表现有所不同,杂交稻蛋白质含量普遍升高,而粳稻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播期推迟使各品种的最高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均有所降低,消减值和回复值有增加趋势,各类型品种表现较为一致。(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杨秀荣,蒋和生,徐文文,贾银海,杨祝良[6](2019)在《广西地方鸡品种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广西地方鸡品种遗传关系及群体遗传结构,利用21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对广西叁黄鸡(SH)、霞烟鸡(XY)、广西麻鸡(GXM)、南丹瑶鸡(NDY)、龙胜凤鸡(LSF)、灵山香鸡(LSX)、凌云乌鸡(LYW)、东兰乌鸡(DLW)和六画山鸡(LHS)等广西地方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品种的杂交情况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NJ和UPGMA的进化树。结果显示:广西9个地方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6~8.86;观察杂合度最高的是XY,而期望杂合度最高的是GXM;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的是GXM,最低的是LHS。除了LHS的PIC小于0.5外,其它品种均高于0.5;品种归属分析显示,NDY、LSF、LSX和LHS 4个品种的归属比率都为100%;XY、GXM、LYW和SH。9个品种中SH、XY、LSX和DLW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群体进化树分析显示,龙胜凤鸡和六画山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类群,其余7个品种聚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大类群。结果表明,广西大部分地方鸡品种的保种效果较理想,保种方案可行,广西地方品种形成与品种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03期)

张善磊,岳红亮,赵春芳,陈涛,张亚东[7](2018)在《粳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群体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粳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状况,以国内外181份粳稻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185个SSR/Indel标记分析其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共检测到74个等位基因,变幅为2~4个,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 176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 011~0. 494,平均0. 148;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 011~0. 399,平均0. 128,中度多态位点(0. 25 <PIC <0. 50)有6个,无高度多态位点(PIC> 0. 50),表明粳稻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群体结构分析及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分为3个亚群(POP1~POP3)和1个混合群(Mixed),地理位置相近的品种大都聚于同一亚群中。可为水稻食味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为后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与淀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武广,王君,李洁,葛胜[8](2018)在《不同机插行距对糯稻品种皖稻68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皖稻68为材料,进行两种不同行距栽插试验,研究不同栽插行距对糯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30 cm行距相比,25 cm行距的处理群体总茎蘖数增加,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中,25 cm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总颖花量也增加,最终产量也高于30 cm处理。综上可以看出,皖稻68在25 cm机插行距条件下更能取得高产。(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8年06期)

何广生,亓娜,曲丽君,崔凯,高志坤[9](2018)在《水稻多基因型群体品种杂种优势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水稻的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杂种优势的利用,截止目前,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仍未解决,需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杂交粳稻相对于杂交籼稻发展相对滞后,其中杂种优势问题和杂交粳稻制种产量问题是影响杂交粳稻应用推广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研究亲本中产量优势位点(QTL)、基因互作模式及这些QTL在F2群体中的遗传频率和优势效应,探讨多基因型群体杂种优势机理,为杂交粳稻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8年11期)

初炳瑶,张书铭,王翠翠,江冰冰,马占鸿[10](2018)在《小麦品种多样性田间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和实践证明,小麦品种多样性种植可以减轻小麦条锈病的为害程度,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选取5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组成9个不同混种处理,于2016—2018年在四川省梓潼县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混种对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品种多样性种植防治小麦条锈病机制。5个单种对照品种分别为高感品种绵农4号,中感品种内麦9号,中抗品种川麦51,高抗品种川育21和川麦55。9个混种处理(MZ1-9)分别包括由3个品种(MZ1-7)、4个品种(MZ8)和5个品种(MZ9)等比例混播的混种组合。于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期分别采集不同处理上的小麦条锈菌样品,带回室内进行挑单孢扩繁,2016—2017年共获得835个单孢系,2017—2018年共获得568个单孢系。运用10对SSR引物分别对不同处理的样品进行扩增,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型和基因多样性,遗传种群个数和优势遗传种群频率。结果显示,2016—2017年分别有9个和8个(MZ3除外)混种组合与其单种对照相比,基因型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有所增加;2017—2018年分别有7个(MZ1、MZ4除外)和6个(MZ1、MA4、MA5除外)混种组合较其对照基因型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有所增加。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单种绵农4号遗传种群个数分别为4个和6个,优势遗传种群频率分别为51%和74%;2016—2017年混种处理组(MZ1、MZ2、MZ3、MZ9)的遗传种群个数分别为4,6,5,3,优势遗传种群频率分别为38%,59%,76%,49%;2017—2018年的遗传种群个数分别为5,8,5,8,优势遗传种群频率分别为82%,58%,45%,28%。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单种内麦9号遗传种群个数分别为4个和5个,优势遗传种群频率分别为96%和49%;2016—2017年混种处理组(MZ4、MA6、MA7、MA8)的遗传种群个数分别为6,3,4,5,优势遗传种群频率分别为88%,82%,86%,81%;2017—2018年遗传种群个数分别为6,6,7,6,优势遗传种群频率分别为40%,42%,28%,44%。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单种川麦51遗传种群个数分别为3个和6个,优势遗传种群频率为79%和45%;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混种处理组(MZ5)的遗传种群个数分别为5,6,优势遗传种群频率分别为55%,38%。因此,绝大部分的品种组合可以提高条锈菌群体的基因型和基因多样性,增加遗传种群的数量,降低优势遗传种群的比例。相比于3个品种的混种组合,4个(MZ8)和5个(MZ9)品种混种组合更能稳定调控条锈菌的群体遗传结构。且不同的品种组合直接影响多样化控害效果。(本文来源于《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4)

品种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对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等5个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和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金茶各品种(系)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6.42%~40.17%,茶多酚含量20.79%~29.89%,游离氨基酸含量3.03%~6.31%,咖啡碱含量3.82%~4.57%,儿茶素总量8.31%~14.90%;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依次检测出香气成分47、30、40、43种和46种,其中共性成分18种,醇类是黄金茶各品种(系)所制绿茶的主要香气组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均适制名优绿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种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蒋芬,杨国涛,张杰,陈敬,彭友林.氮素处理对不同氮效应型水稻品种产量及群体小气候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宇宏,黄飞毅,雷雨,段继华,丁玎.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制茶品质研究[J].茶叶科学.2019

[3].向丹丹.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间竞争与产量群体优势之间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9

[4].林春雨,梁晓宇,赵慧艳,王洋.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J].作物杂志.2019

[5].张新月.水稻高效生产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及其氮肥利用效率[D].扬州大学.2019

[6].杨秀荣,蒋和生,徐文文,贾银海,杨祝良.广西地方鸡品种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关系分析[J].中国家禽.2019

[7].张善磊,岳红亮,赵春芳,陈涛,张亚东.粳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群体结构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8

[8].杨武广,王君,李洁,葛胜.不同机插行距对糯稻品种皖稻68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8

[9].何广生,亓娜,曲丽君,崔凯,高志坤.水稻多基因型群体品种杂种优势机理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8

[10].初炳瑶,张书铭,王翠翠,江冰冰,马占鸿.小麦品种多样性田间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标签:;  ;  ;  

品种群体论文-蒋芬,杨国涛,张杰,陈敬,彭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