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吴远贵方昱程志祥杨大严赵文强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目的评价898例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908例次。分析常规经桡动脉介入诊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成功经桡动脉介入诊治898例次。(2)桡动脉痉挛13例(1.4%);前臂血肿8例(0.9%);迷走神经反射6例(0.7%);假性动脉瘤0例(0%);穿刺压迫部位水泡8例(0.9%);无全身大出血、手神经损伤出现及死亡;经桡动脉介入诊治第二日穿刺侧脉搏较穿刺前明显减弱的共30例(3.3%),无脉者3例(0.3%)。结论常规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治可行且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经桡动脉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49-02
自1989年加拿大Campeau[1]首先报道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992年荷兰Kiemeneiji首次报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来,桡动脉途径因为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具有出血少、舒适、患者可以早期活动等优势[2],现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首选途径。我们从2010年开展经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经桡动脉途径已成为我院冠心病介入诊治的常规途径。截止2013年5月前我们已完成近900例次经桡动脉介入诊治,现对其诊治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入选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908例次。成功经桡动脉常规介入诊治898例次,其中男性579例次(64.5%),女性319例次(35.5%)。平均年龄(62.6±12.2)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2例次(22.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36例次(59.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次(8.5%),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84例次(9.4%)。其中10穿刺不成功改行股动脉途径。
1.2方法
1.2.1桡动脉检查所有患者术前行Allen’s试验,术者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让患者反复握拳、放松,重复5~7次至手掌变白,然后开放尺动脉,如手掌颜色在10s内迅速由白变红或恢复正常,则Allen’s试验阳性,是桡动脉穿剌的适应证。
1.2.2穿刺方法穿刺前病人右手自然伸直,手背腕部放置纱布卷使手腕过伸,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1~2ml局部麻醉。一般在靠近腕曲面横纹2~3cm处穿刺桡动脉,当血液从针芯喷出后,放入软头直行钢丝至肱动脉。退出穿刺针后做2mm皮肤切口,置入CordisTransradialKit6F或5F桡动脉鞘,经鞘管缓慢推注鸡尾酒混合液(硝酸甘油200μg和异搏定2.5mg,肝素3000U)。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追加肝素100U/kg。术后立即拔除桡动脉鞘管,拔鞘后应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或压迫器压迫止血,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绷带一般两小时放松一次,术后12小时去除绷带。
1.3观察指标
经桡动脉常规介入诊治成功率;住院期间前臂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穿刺侧脉搏明显减弱或无脉发生率。
2结果
2.1经桡动脉常规介入诊治情况
成功穿刺桡动脉898例次(成功率98.9%)。10例穿刺未成功改行股动脉途径行。穿刺成功的898例中经右桡动脉882(98.2%),改行左侧桡动脉15(1.7%),右尺动脉1例。
2.2并发症
桡动脉痉挛13例(1.4%),其中严重痉挛致导管或鞘管拔出困难1例(女性)。前臂血肿8例(0.9%),全部为经历PCI的患者,其中3例为3d内2次经同侧桡动脉行介入诊治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6例(0.7%);假性动脉瘤0例(0%);穿刺压迫部位水泡8例(0.9%),均为压迫器压迫止血病例;无全身大出血、手神经损伤出现及死亡。经桡动脉介入诊治第二日穿刺侧脉搏较穿刺前明显减弱的共30例(3.3%),无脉者3例(0.3%),其中脉搏明显减弱或无脉者,男性11例(1.2%),女性19例(2.1%)。随访1个月脉搏减弱者9例(1.0%),无脉者1例(0.1%),其中脉搏明显减弱或无脉者,男性3例(0.3%),女性6例(0.7%)。其中对于12例穿刺第二日无脉或脉弱患者用间断压迫尺动脉的方法,均使穿刺桡动脉恢复正常脉搏。
3讨论
3.1并发症及处理
3.1.1血肿本组病例发生血肿8例(0.9),较文献报道低[3]。发生血肿的原因可能为术后压迫止血不当、未注意术侧腕部制动或导丝进入桡动脉细小分支而损伤动脉壁所致。处理措施包括重新加压包扎,对于导丝进入细小分支引起的血肿,除对血肿处加压包扎外,必要时需减少抗凝剂使用。预防措施:推送导丝时动作不能盲目、粗暴,必要时需在透视下进行,防止损伤动脉小分支;术后正确压迫止血包括绷带止血和器械止血,不能盲目操作;注意腕部制动。
3.1.2假性动脉瘤本组病例未发生此并发症。其发生主要原因为:1)止血位置不正确,不在正在的进鞘处,止血不充分,导致缓慢出血形成假性动脉瘤;2)抗凝过度,如部分患者血栓负荷较重,术中及术后强化抗凝治疗,通常给予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此时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及常规压迫时间可能无法完全止血,从而形成假性动脉瘤;3)腕部过早活动,腕部制动不好,过早活动可引起出血及假性动脉瘤。如果发现假性动脉瘤,应立即给予加压包扎24小时,一般可治愈。预防措施主要是术后充分止血,密切观察,PCI术后患者腕部制动时间可适当延长。
3.1.3桡动脉痉挛本组病例发生13例(1.4%),较文献报道低[4,5]。桡动脉是人体最易痉挛的血管之一。其a受体分布较多,易激惹,收缩性强,且肌电收缩时相长,因此反复穿刺或刺激易引起桡动脉痉挛。血管径路解刨异常、血管扭曲、导丝进入分支等均可诱发痉挛。预防措施:1)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尽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书术中可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术前10min安定5-10mg皮下注射;2)充分麻醉;3)必要时穿刺可予消心痛5mg含服扩张桡动脉;4)选好穿刺点及进针方向,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置入鞘管时动作缓慢、轻柔,置入鞘管后及时推注“鸡尾酒”混合液(硝酸甘油、异搏定),充分扩张桡动脉,并减轻疼痛;5)导管选择,有报道Judikin’s导管比共用型导管更容易引起痉挛。一旦发现导丝、导管操纵可能,可能发生了桡动脉痉挛,应立即停止操作,通过导管反复注入硝酸甘油、利多卡因或异搏定,休息数分钟后再继续操作,必要时转股动脉继续手术。
3.1.4迷走神经反射本组病例共发生6例(0.7%)。桡动脉壁富含肾上腺素能受体,紧张、疼痛、导管刺激均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患者从而出现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电监护可见血压和(或)心率减慢。预防措施与防止桡动脉痉挛基本相同。发生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时,立即与阿托品和(或)多巴胺静脉注射,待患者症状缓解,心率、血压稳定后再行操作,动作易缓慢、轻柔。
3.1.5桡动脉闭塞本组病例住院期间有无脉症发生,但随访一月后均恢复。发生桡动脉闭塞多因桡动脉过细或手术应用导管直径较大引起。预防措施:1)术前严格行Allen’s试验,Allen’s(-)患者不宜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2)对于需要应用较大直径导管的宜改行股动脉径路;3)必要时拔鞘管时可予局部麻醉,防止疼痛诱发痉挛。发现出现桡动脉闭塞采用间断压迫尺动脉一般能明显改善[6]。
3.2讨论
尽管我院开展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时间较晚,但手术成功率接近国内相关报道[7-9],说明我们技术已经成熟。
由于桡动脉位置表浅,管径细,易于压迫,出血少,且桡动脉行介入术后患者无需严格制动,可以很快下床活动,大大减少了经股动脉途径所产生的众多并发症,如:血肿、假性动脉瘤、桡动脉痉挛、迷走反射等[6-9]。我们这组患者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通过本组资料的分析提示:经桡动脉路径介入诊疗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但熟练的穿技术及操作技术是成功的关键。但不可一味追求桡动脉径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介入路及时改变诊疗策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CampeauL.Percutaneousradialarteryapproachforcoronaryangiography[J].CathetCardioavascDiagn,1989,16:3-7.
[2]DandekarVK,VidovichMI,ShroffAR.Complicationsoftransradialcatheterization[J].CardiovacRevascMed,2012,13(1):39.
[3]洪衡,王明生,李明吕,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并发症[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1):57-59
[4]杨锋,李易,李建美,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61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800-801.
[5]李正伟,丁汉元,翟晓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20例分析[J].临床医学,2006,2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