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晚清今文经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诸子学,理学复兴,经世,今文经学
晚清今文经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念群[1](2019)在《清朝理学、诸子学、今文经学复兴的意义——兼及与晚清政治态势的互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学界即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对诸子学、理学及今文经学在清中期之后的复兴状况做了概要性的梳理。诸子学重新受到重视,乃是因为它能起到羽翼经学考据挑战理学权威的作用,而理学的复兴则又恰恰是因为经学过于封闭的治学风格无法应对晚清政局出现的危机,必须通过为理学注入新的经世活力来挽救学界衰颓萎靡的局面。今文经学的兴起也有一个从维系清朝统治的常态向为晚清变革提供舆论支持的转变过程。这叁种传统学问的内在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与晚清政治社会变革态势息息相关,值得进行深入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冯建民[2](2015)在《晚清今文经学的兴盛与科举考试的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10年前的光绪叁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停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尽管科举制的利与弊都非常明显,但是其采用的考试选才办法要优于世卿世禄制和察举推荐制;"学而优则仕"原则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远比"学而劣则仕"或"不学而仕"更好,这是科举制存在1300余年的最大合理性。不仅如此,作为官员选拔制度的科举制对隋唐到明清的文化教育、社会历史和社会习俗等进程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现代中国也还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充分认识并深入研究科举制,在今天仍有相当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张欣[3](2014)在《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与晚清变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陷入了王朝没落的危机之中,内则吏治腐败,人心思乱;外则列强虎视,瓜分在即。随着西学的引入,国家观念也逐渐形成,以强国富民为核心社会变革也成为有识之士的追求。钦定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够应付时局,先进知识分子困顿于报国无术,一方面从西学中汲取精华,一方面从古老的今文经学寻找变革根据,以适应中国的具体情况。在晚清变局中,作为经学的异端——今文经学,重新焕发出强大的时代生命力,与社会上变革思潮紧密联系在一起,先进知识分子援用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阐发已见,倡言改革。在晚清变革危局中,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的出现,在对今文经学的重新诠释构建的基础上,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冲击了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以扫荡伪经,辨伪古经为目标,冲决旧学之网罗,在重建今文经学基础上改造经学。在为孔经正名的旗帜下,其《新学伪经考》中提出了“六经皆伪”这一惊世骇俗的论断,宣称东汉以来的古文经籍皆为刘歆窜乱,康氏的言论貌似为真经正名,实则宣称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者奉为正统的儒家经典悉数为伪经。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通过巧妙的附会与大胆的曲解,将统治者顶礼膜拜的至圣先师塑造为一位热情洋溢的改革者,以托古改制之说为戊戌变法张本。在康有为的改造利用中,古老的西汉经说重新焕发出鲜活的时代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政治上,康有为倡导的戊戌变法是今文经家经世思想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他的今文经学思想服务于变法运动,具有直接的政治实践意义。在思想上,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古文经学全部归为伪经的范畴一概加以否定,在《孔子改制考》中又将六经认定为孔子托古手造的材料,这一理论体系是对中国传统专制统治理论基础的大胆挑战和突破,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在文化上,康有为的“两考”不仅如飓风一般冲破了传统思想的禁锢,更是开启了西潮涌入的闸门,产生了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康有为今文经学的核心义理是对“叁世说”与“托古改制”的阐发,乃是在改造利用今文经学的框架下展开的。康有为将儒家经籍作为一种借题发挥的策略和熔铸中西文化的媒介,这既体现了一代改制者拓展前代未竟大业的决心和改造中国政制的勇气,同时又规定着政治哲学的限度与局限。“托古”与“驳杂”是康有为以今文经学所构建的政治哲学的局限所在,一方面,借古言今,难免为古所拘牵;以今范古,又曲解了传统经典。另一方面,今文经学成为康有为思想体系中沟通中西文化的媒介,中西思想与文化在价值源头上存在着深刻歧异,两种异质学说之间的巨大鸿沟,使得康有为以今文经学作为会通中西思想的桥梁,所建立的思想体系也有驳杂的弊端。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是近代知识分子呼吁革除旧制、维新变法的思想资源,也是西学冲击下近代思想转型的一个侧影,显露出传统政治与文化艰难融入近代化过程中的轨迹,也是最后一代经学家分崩瓦解的表征,如一面镜子一般清晰地折射出晚清知识分子新旧并陈、青黄不接的思想面貌和学术性格。(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4-05-01)
张欣[4](2014)在《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与晚清今文经学的新契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有为是晚清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经学思想融汇中西,综摄古今,形成了博大的理论体系,他以今文经学为根基吸纳西学而改造传统经学,实现为变法造势之政治目的,此创新之举堪为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新契机。本文选取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为切入点,以晚清今文经学的发展趋势为背景语境,以期探讨与反思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与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焦娜娜[5](2013)在《包世臣与晚清今文经学经世思潮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世思潮的盛行,源于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提倡,而至龚魏时则大为显耀,成为学术界的翘楚。传统观点认为,今文经学在常州学派的提倡下,转变为经世思想,后被龚自珍、魏源等接收,演变为道光年间的显学。然而,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承接却讳莫如深,或者牵强。事实上,包世臣扮演着中间者的角色,将常州学派的思想传递给龚自珍、魏源等,进而导致了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盛行。(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程景牧[6](2013)在《孙诒让与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撰着《周礼正义》,在客观上为古文经学建构了理论支撑,为《左传》经义的阐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证实了古文经学。是故,孙诒让虽然并未直接参与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但其在论争中是占据一席之地的。重新审视《周礼正义》的学术思想及价值并由此窥探出孙诒让与晚清经学的关系则是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的。(本文来源于《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期刊2013年08期)
张永春[7](2012)在《晚清今文经学与墨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嘉道以降,今文经学与诸子学并时而起,今文学家或受乾嘉汉学"以子证经"学风的影响,或因微言大义的追寻而偏好墨子"义实",多好谈包括墨子在内的先秦诸子。而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更使今文学家倡导"通子致用",推崇墨子的救世精神,康有为则将墨学与西学、今文学相融通,构建其维新变法理论。至此,今文经学已由追寻孔门真学、树立孔学尊崇地位的初衷走向了它的反面,即儒学正统地位面临瓦解而墨学等异端之学兴起。(本文来源于《暨南史学》期刊2012年00期)
马良玉[8](2012)在《晚清今文经学与经世学风》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文经学在晚清复活,其传播流布,对士林的政治主动性和经世学风提供支持,具有启示和导向作用。今文经学的复兴是经世意识的寄托和表达。在营造经世学风、活跃思想上有相当的影响力,也是政治批判的思想武器和榫接西方思想的桥梁。(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经济》期刊2012年02期)
霍金坡[9](2010)在《近代今文经学与晚清变革思潮——以魏源、王韬、康有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时期,我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局面: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和商业力量,对大清王朝进行残酷的掠夺,促使晚清政权转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权。社会充满着动荡,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封建士大夫在为挽救时局而不断地奔走呼号,他们面对西方的冲击、内部的混乱,开始又一次地从传统儒家思想里寻求着救国救民的道路,魏源、王韬、康有为的近代今文经学便是晚清变革思想的典型代表。(本文来源于《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王振[10](2010)在《晚清今文经学对朱子学经典体系的冲击》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学在宋元之交成为官方哲学后,彻底终结了今文经学的存在,然而,从乾嘉时代开始,今文经学在晚清得以复兴,公羊义法除用来发挥《公羊传》外,还被广泛的用到其他经典的研究中,并因此重新建立了新的今文经典体系和门户,对朱子学所依据的古文经典体系产生了强大的解构作用和冲击力,使朱子学经典的神圣光辉逐渐暗淡,为以后的学术、思想解放埋下了伏笔。(本文来源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晚清今文经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110年前的光绪叁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停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尽管科举制的利与弊都非常明显,但是其采用的考试选才办法要优于世卿世禄制和察举推荐制;"学而优则仕"原则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远比"学而劣则仕"或"不学而仕"更好,这是科举制存在1300余年的最大合理性。不仅如此,作为官员选拔制度的科举制对隋唐到明清的文化教育、社会历史和社会习俗等进程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现代中国也还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充分认识并深入研究科举制,在今天仍有相当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清今文经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念群.清朝理学、诸子学、今文经学复兴的意义——兼及与晚清政治态势的互动关系[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冯建民.晚清今文经学的兴盛与科举考试的变革[J].大学教育科学.2015
[3].张欣.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与晚清变局[D].南开大学.2014
[4].张欣.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与晚清今文经学的新契机[J].甘肃理论学刊.2014
[5].焦娜娜.包世臣与晚清今文经学经世思潮的传承[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程景牧.孙诒让与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
[7].张永春.晚清今文经学与墨学[J].暨南史学.2012
[8].马良玉.晚清今文经学与经世学风[J].中国城市经济.2012
[9].霍金坡.近代今文经学与晚清变革思潮——以魏源、王韬、康有为为例[J].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0].王振.晚清今文经学对朱子学经典体系的冲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