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张锦来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本身就充满了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科学中那些繁琐的符号、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推理判断等,使不少学生感觉到科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使他们产生了对科学的畏惧感,学生的这种心理给教师的教学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若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初中科学是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科学的第一节课尤为重要,第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很快地走进科学殿堂。在初中科学的启蒙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个趣味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世界,感叹科学世界的奇妙。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科学,科学知识十分缺乏,教师在选择趣味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他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让他们从身边的物质中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进科学世界去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
案例1会“踩水”的鸡蛋
[仪器、药品]量杯、量筒;饱和食盐水、鸡蛋
[实验原理]鸡蛋在水中要下沉,但在饱和食盐水中却能浮起来,因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要大。
[实验操作]取一500mL的量杯,加入250mL饱和食盐水,再沿着量杯的内壁缓慢加入250mL水,这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在这两种液体之间能形成一个“界面”。再取一个鸡蛋放入量杯。这时鸡蛋不下沉到杯底,也不漂浮在液面上,而是沉入上层液体的下面,漂在下层液体的上面,就在那个“界面”上,自由的“踩水”,非常有趣。
二、利用趣味实验,强化学生的科学知识
很多学生认为科学比较难学,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推理判断,他们总是记不牢,而且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利用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强化科学知识。
案例2“白花变红花”
[仪器、药品]玻璃钟罩、长宽各25cm的木板、坩埚、扇子、60mL广口瓶;用滤纸做成的小白花、2%酚酞溶液、35%浓氨水。
[实验原理]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对红花扇风时,氨水挥发,碱性消失,因此红色褪去变为无色。
[实验操作]取一块木板,在它的正中打一个孔,孔的大小正好嵌入一个坩埚,坩埚内注入浓氨水,然后用玻璃钟罩罩住。将滤纸做的小白花放在酚酞溶液中浸透,取出晒干插在广口瓶里。将瓶放进钟罩,小白花很快变成红花。将红花取出,用扇子对着它扇风,红花又逐渐变成白花。这样可重复做几遍,非常有趣。
“白花变红花”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在进行趣味实验操作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学习兴趣很浓。从实验中学生可以得知:酚酞遇碱变成红色。由于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就会对此有十分深刻的印象,知识点也就不会轻易遗忘。
三、利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趣味实验不仅现象明显,而且操作简单,易被学生掌握。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预先讲明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操作。这样做既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能够亲自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比如利用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异(Zn>Pb>Cu>Ag)教会学生自己制作百变的金属树。
四、利用趣味实验,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科学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局面导致的后果是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压抑。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质上体现的是教与学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个过程保持一种和谐的积极的状态,把握教学的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利用与所讲解科学知识相关的趣味实验适当的调节课堂气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调动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比如,在讲授“燃烧与灭火”这一知识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然后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实验结果,学生觉得十分惊奇,顿时精神振奋,兴趣浓厚。这些趣味实验的选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挖掘一些趣味实验素材,尽量多地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入手。实际上,教师只要对科学教科书上的实验稍加思考,就可以设计出非常有趣的实验。通过趣味实验给学生创立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快乐课堂,从而让学生不再感觉上科学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感觉到科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走进科学就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