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肠内喂养,温度,大鼠,胃缺血-再灌注
低温肠论文文献综述
戴利,罗利娜,曾秋霞[1](2015)在《低温肠内喂养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温肠内喂养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大鼠影响及主要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肠内喂养温度10℃、24℃、32℃、40℃四组,采用夹闭腹腔动脉30min造成大鼠胃缺血,松开动脉夹后再灌注形成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后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EN),术后48h观察胃黏膜损伤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胃黏膜细胞中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10℃组肠内喂养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低于24℃组(P<0.05)、32℃组(P<0.01)、40℃组(P<0.01),胃黏膜TNF-α阳性表达低于24℃组(P<0.05)、32℃组(P<0.05)、40℃组(P<0.01);胃黏膜损伤指数、TNF-α阳性表达与肠内喂养温度均呈正相关(P<0.01);各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肠内喂养温度对大鼠因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低温抑制机体过度表达的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5年13期)
邓梅,王俊钢,高阳,倪永清[2](2013)在《耐低温肠球菌Enterococcus sp.MB2-1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筛选到一株产细菌素的菌株MB2-1,牛津杯法实验显示该菌株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隶属于Enterococcus属。菌株Enterococcus sp.MB2-1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4℃左右,属于耐冷菌。细菌素MB2-1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尿素敏感,过氧化氢酶、Triton X-100、SDS、吐温-80、NaCl和EDTA处理抑菌活性保持稳定,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3.0~9.0)和热稳定性(100℃、60min),但在121℃、20min处理后抑菌活性消失。在菌株生长9h后发现抑菌活性,并且在生长稳定期检测到最高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3年19期)
孙源源[3](2009)在《低温肠高密度CO_2杀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肠作为一种低温肉制品,其特点是健康、方便、营养,但低温肠的加工温度低,杀菌不彻底,极易产生微生物性腐败,导致其货架期短,不利于贮藏和销售。因此,采用有效的杀菌技术延长低温肠的货架期成为低温肠发展的关键。高密度CO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热力杀菌技术,本论文以低温肠为处理介质,研究了DPCD处理对低温肠的杀菌效果及对低温肠品质的影响,并利用线性、Weibull和Log-Logistic模型对低温肠的DPCD杀菌曲线进行拟合;建立了低温肠DPCD杀菌工艺,并与传统杀菌工艺进行了比较;最后研究了DPCD杀菌低温肠在贮存期间的细菌总数变化情况。具体研究结果如下:DPCD对低温肠有较好的杀菌作用。随处理压力、温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DPCD对低温肠的杀菌效果逐渐增强,在75℃、50MPa、30min时细菌总数下降最多为4.8个对数。DPCD对低温肠的杀菌D值和Z值随压力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D值在50MPa、75℃时达到最小为4.4min,ZP值在75℃时达到最小为60.3MPa,ZT值在50MPa时达到最小为30.6℃,但当温度和压力超过一定值后,D值和Z值变化并不明显。在叁种杀菌模型中,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非线性模型尤其Weibull模型能更好地拟合低温肠DPCD杀菌过程。低温肠经DPCD处理后pH值、蛋白质含量、保水性无明显变化,但脂肪含量、酸价、挥发性盐基氮(TVB-N)均有所降低。脂肪含量降低幅度随处理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酸价和TVB-N与DPCD的处理强度密切相关,在较高处理压力和温度下,DPCD对低温肠的酸价和TVB-N有显着影响。在生低温肠中共检测到57种风味成分,在热处理和DPCD处理低温肠中均检测到62种风味成分,其中主要为醛类、碳氢化合物、酯类和醇类。含氮含硫杂环化合物仅有苯并噻唑这一种被检出,且相对含量很低。DPCD对低温肠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醛类和醇类)无显着影响,但当DPCD的压力由15MPa升至25MPa时,低温肠的碳氢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先DPCD处理再进行加热处理这一杀菌方式对低温肠的杀菌效果要强于单独的热处理,尤其在35~50MPa的压力范围内表现的更加明显,但却不及DPCD与温度协同作用时的杀菌效果。DPCD杀菌低温肠在贮存期间的细菌总数明显低于热杀菌低温肠,在4、20、37℃条件下,热杀菌低温肠的贮存期分别为35、28、14d,而DPCD杀菌低温肠在相同贮存温度下分别达到49、35、21d。(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9-06-01)
[4](2002)在《亚麻籽胶、亚麻籽蛋白在低温肠低温火腿制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受内蒙古金宇集团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 ,对其开发生产的纯天绿色植物———亚麻籽胶与亚麻籽蛋白在低温肠、低温火腿类肉制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1 实验对象选择低温肠、低温火腿中具有代表性的烤肠与挤压火腿为实验对象。2 加工工艺(本文来源于《肉类工业》期刊2002年11期)
低温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筛选到一株产细菌素的菌株MB2-1,牛津杯法实验显示该菌株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隶属于Enterococcus属。菌株Enterococcus sp.MB2-1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4℃左右,属于耐冷菌。细菌素MB2-1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尿素敏感,过氧化氢酶、Triton X-100、SDS、吐温-80、NaCl和EDTA处理抑菌活性保持稳定,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3.0~9.0)和热稳定性(100℃、60min),但在121℃、20min处理后抑菌活性消失。在菌株生长9h后发现抑菌活性,并且在生长稳定期检测到最高抑菌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肠论文参考文献
[1].戴利,罗利娜,曾秋霞.低温肠内喂养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15
[2].邓梅,王俊钢,高阳,倪永清.耐低温肠球菌Enterococcussp.MB2-1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J].食品科学.2013
[3].孙源源.低温肠高密度CO_2杀菌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4]..亚麻籽胶、亚麻籽蛋白在低温肠低温火腿制品中的应用[J].肉类工业.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