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填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填土勘察,大厚度,人工填土场地,地基处理
人工填土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旗[1](2019)在《解析某大厚度人工填土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我国人口逐渐增多,城市用地越来越趋于紧张,同时城市往四周拓宽业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一些传统的城市垃圾填埋场、老旧的矿场、种植的农田等场地都将纳入到城市用地的范畴之中,上述地域地面通常都涵括一层厚厚的填土层。对此,笔者将利用某一项目实例,详尽地分析大厚度人工填土场地的勘察方案布局以及开展岩土工程方面的分析评价,希望能够给将来同等类型的项目带来一定的有益信息。(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4期)
夏向东,张丹[2](2019)在《袖阀管注浆在人工填土暗挖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阜石路分洪暗涵某暗挖段,浅涵暗挖洞身大部位于人工填土内,部分区域洞底人工填土厚度仍达2 m。人工填土松散,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塌落现象,不易成洞,施工难度大。为避免暗挖施工期间人工填土产生安全隐患并减少后期隧道变形,采用了袖阀管注浆技术对填土地层进行注浆加固,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及隧道工程质量。根据工程实施效果可见,袖阀管注浆加固对在人工填土中进行暗挖隧道开挖的沉降、变形控制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邱擎[3](2019)在《降雨入渗对灰土挤密桩处理山区人工填土地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北方及中、西部地区,年降雨量较少且地下水位较深,非饱和土是主要的建筑和工程场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别墅区往往选址在自然风景较为优美的山区地带,而山区地形地貌条件往往较为复杂,多冲沟、陡坎分布,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填方。当浅基础建筑单体的持力层为压缩性较高且具有湿陷性的人工填土时,需要对人工填土地基进行特殊处理,常用的方法为灰土挤密桩法。由于人工填土地基的非均质性,沿挖填方转换面方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基础不均匀沉降现象,从而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产生一定隐患。而别墅区内住宅单体周边绿化面积较大,在遇到偶发持续强降雨后雨水很容易渗入到建筑物基底下的地基土层中,地基土的增湿变形会引起附加沉降的出现,这将会加剧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当差异沉降数值达到某一限值时将引发裂缝、沉陷等安全性问题。本文以河南省荥阳市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针对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山区人工填土地基,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在降雨条件下,首先采用MATLAB进行二维降雨入渗过程的研究,再使用GeoStudio进行流固耦合条件下的渗流场计算,得出降雨条件下非均质人工填土地基含水率及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土体渗透性的差异及土层间的组合关系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以渗流场的计算结果为基础,分别采用数值模拟和改进的分层总和法计算出在力水共载下土体的增湿变形所引起的附加沉降。分析结果表明: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人工填土渗透性显着降低,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阻水效果,但是沿深度方向雨水入渗至土层分界面时,由于下部土体渗透性较差,在分界面上雨水出现反向积存的现象,雨水入渗路径发生极大的改变,在积水入渗的作用下局部地基土含水率迅速提升,导致其强度与变形参数产生急剧变化。由于土体内部增湿变形程度的不均匀性,加剧了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土体差异沉降过大时引起住宅单体填充墙及室内地坪的开裂。本文研究了降雨入渗对非均质人工填土地基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影响,提供了定性以及定量的分析与讨论,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对于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量的预测提供一定的计算依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和平[4](2019)在《某大厚度人工填土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越来越紧缺。鉴于此,各类复杂地质条件的建设场地也逐渐被利用起来。本文通过某一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大厚度人工填土场地的勘察方案布置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0期)
李世麟[5](2018)在《城市人工杂填土隧道围岩特性及结构受力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修建过程中,无论过去或者未来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隧道穿越人工杂填土层的问题,然而城市人工杂填土具有结构松散、承载力低、压缩性高、湿陷性和次固结变形大等特点,这些不良性质都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也使得隧道的开挖和工后维护具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针对浅埋暗挖杂填土隧道中的理论及技术难点,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的方法,系统的分析了杂填土层隧道的围岩特征和结构受力行为。从杂填土的工程特点和力学特性入手,构建人工杂填土本构关系,利用二次开发和数值模拟探究人工杂填土隧道从开挖到工后维护整个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及衬砌内力演化规律,包括降雨入渗和次固结效应对于非饱和杂填土隧道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套关于杂填土的合理理论体系。同时,将研究的成果积极的反馈到实际建设中,科学指导了人工杂填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双屈服面模型,引入修正剑桥模型屈服面和抛物线型屈服面,并考虑杂填土的次固结效应,修改硬化函数,推导新的体变屈服函数和剪切屈服函数。在非相关联条件下,推导人工杂填土的应力应变增量关系,构建人工杂填土本构关系。整合回退算法和带误差控制的改进Euler积分算法,使用ABAQUS提供的用户子程序接口UMAT进行人工杂填土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考虑双屈服面本构模型的刚度矩阵可能存在的四种形式,推导出引入时间参量的弹塑性刚度矩阵。2、基于非饱和土固结的一维简化算法,引入次固结参数,推导出适用于人工杂填土的主、次固结耦合的非饱和土一维固结方程。3、通过对人工杂填土暗挖隧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明杂填土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在次固结效应影响下,杂填土隧道围岩形变与衬砌内力的演化规律,提出合理的加固措施,并探明其加固效果4、通过对降雨入渗下非饱和人工杂填土隧道的数值模拟,探明降雨对于人工杂填土地层以及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研究降雨入渗对于人工杂填土次固结效应的促进作用,并对人工杂填土隧道在降雨和次固结效应的双重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李世麟,杨洪誉,张志强,殷召念[6](2018)在《城市人工杂填土隧道围岩稳定及支护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修建地下轨道交通,不可避免地将会遇到浅埋暗挖、杂填土层和开挖断面大等问题。杂填土相比于一般土体具有不均匀性、自重压密性、湿陷性、低强度和高压缩性等特点,这就使得隧道的开挖具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针对浅埋暗挖杂填土隧道施工中的理论及技术难点,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杂填土层隧道的施工力学行为。通过对杂填土的工程特点、力学特性和大断面开挖工法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一套关于杂填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施工方法。同时,将研究的成果反馈到实际建设中,科学而有力地指导了现场的施工。(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8年02期)
李平虎,唐海明[7](2017)在《大面积深厚人工填土对天津滨海新区地铁盾构区间沉降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电力行业标准DL/T5395—200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中附录G沉降计算的公式和《土工试验原理与计算》(第2版)计算公式对天津市滨海新区轨道交通B1线一期工程盾构区间大面积厚层人工填土的沉降进行了预测计算,并分析了产生沉降的几种影响因素,为天津市滨海新区轨道交通B1线一期工程盾构区间的工后沉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7年S2期)
方明[8](2017)在《深厚人工填土路基的沉降计算与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我国的西部,特别是云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导致深厚人工填土路基十分常见,而沉降是影响其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众多,而各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相互联系以及对沉降规律的认知程度等问题,往往难以分析清楚,使得沉降量的理论计算和工后沉降量的预测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准确的计算与预测路基沉降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依托《中石油云南石化铁路专用线厂区铁路装卸场路基沉降观测》项目,结合现场大量沉降观测数据,采用理论计算和模型预测对中石油云南石化铁路专用线厂区铁路装卸场深厚人工填土路基的沉降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针对中石油云南石化铁路专用线厂区铁路装卸场深厚人工填土路基,对其进行了沉降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沉降计算方法对深厚人工填土路基的适用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典型工点进行钻探取样,考虑人工填土的特点,开展了人工填土基本物理工程特性试验和单向压缩固结试验,并获取人工填土的物理参数、压缩系数、压缩指数等压缩指标,进行了沉降理论计算,并对比分析不同沉降理论计算方法对深厚人工填土路基沉降理论计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规范修正公式法和应力历史法法对人工填土路基最终沉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针对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下实测沉降数据工后沉降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递归图和递归定量分析方法对沉降时间序列的可预测性进行了分析,辨识出预测效果较好的沉降时间序列。通过对深厚人工填土路基的沉降时间序列进行可预测性分析得出:沉降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其的递归图颜色分布越规律、色彩深浅变化越均匀,沿着主对角线出现的白色区域越小,表明可预测性越强;通过提取递归定量分析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直接确定最佳预测时间起点为22天;利用递归图求取二阶任意熵作为沉降时间序列的可预测步长因子,推算出C4沉降时间序列的预测效果最佳。(3)利用残差马尔科夫链修正无偏灰色预测模型对深厚人工填土路基的沉降进行了预测,获得的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所获取的沉降时间序列是非等时距的,对这一类的数据进行预测,首先采用工程上常用的叁次样条插值函数进行等时距处理,然后采用残差马尔科夫链修正无偏灰色模型进行沉降预测,其预测精度达到要求。(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6-01)
张鹏,刘伟,彭卫平,张庆华[9](2016)在《人工填土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设计实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坡地的建设开发需要大面积填方势必形成高大复杂的人工填土边坡,随着其规模和所处的位置,尤其处在厂房和民居附近时,其稳定性计算和评价愈发重要。本文以某营房项目的人工填土边坡稳定分析和加固设计的实践实例,提出了评价此类复杂边坡加固前后可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方法和强度折减方法)和两种大型商业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其稳定性的评价结论,并对该边坡进行了针对性的加固设计,位于坡顶靠近中部监测点的数据表明边坡在经历了雨季的考验后,边坡是稳定安全的。另外,针对填方边坡坡脚平台易被雨水冲刷脱空的问题,采用了微型钢管桩顶托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3)
林小城[10](2016)在《无砟轨道含红粘土深厚人工填土路基沉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石油云南石化厂区铁路整体道床区域作为中石油云南石化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环保方面考虑,在ZCK3+894.895~ZCK4+394.946段采用了无砟轨道,而无砟轨道必须同时具备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对无砟轨道铺设后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一般应不大于15 mm”的严格要求。该厂区铁路整体道床区域最大填方高度达18m,填料主要是以红粘土为主的深厚人工填土。而红粘土和深厚人工填土路基均易引起路基的下沉,因此分析和研究该区域路基的沉降变形能否满足无砟轨道的设计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的核心是对中石油云南石化厂区铁路整体道床区域的路基沉降变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为该厂区路基加固处理的设计和实际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红粘土路基的特殊性,对其沉降变形机理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常见的红粘土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不同地区红粘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的比较,总结了云南省红粘土的特殊性。2.对试验区进行了地表沉降、剖面沉降、分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的现场监测,并通过对各阶段的监测数据比较,分析了该厂区的沉降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了整体道床的不均匀沉降特性以及它的沉降变形机理。3.通过对双曲线法、星野法和叁点法叁种沉降预测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比选出了地表沉降和分层沉降各自适宜的沉降预测方法,并采用双曲线法对路基最终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同时为了确保沉降预测值的准确性,还对沉降预测方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正。4.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分级加载作用下该厂区铁路整体道床的地表沉降,并通过将ABAQUS计算出的沉降量与实际监测的沉降量和沉降预测的沉降量进行对比,验证了ABAQUS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两个主要参数,即压缩参数和回弹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压缩参数和回弹参数与地表沉降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值叁者之间都存在单调递增的关系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06-01)
人工填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阜石路分洪暗涵某暗挖段,浅涵暗挖洞身大部位于人工填土内,部分区域洞底人工填土厚度仍达2 m。人工填土松散,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塌落现象,不易成洞,施工难度大。为避免暗挖施工期间人工填土产生安全隐患并减少后期隧道变形,采用了袖阀管注浆技术对填土地层进行注浆加固,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及隧道工程质量。根据工程实施效果可见,袖阀管注浆加固对在人工填土中进行暗挖隧道开挖的沉降、变形控制的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填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红旗.解析某大厚度人工填土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实例[J].建材与装饰.2019
[2].夏向东,张丹.袖阀管注浆在人工填土暗挖施工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19
[3].邱擎.降雨入渗对灰土挤密桩处理山区人工填土地基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张和平.某大厚度人工填土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实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5].李世麟.城市人工杂填土隧道围岩特性及结构受力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6].李世麟,杨洪誉,张志强,殷召念.城市人工杂填土隧道围岩稳定及支护力学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2018
[7].李平虎,唐海明.大面积深厚人工填土对天津滨海新区地铁盾构区间沉降的影响分析[J].施工技术.2017
[8].方明.深厚人工填土路基的沉降计算与预测研究[D].湘潭大学.2017
[9].张鹏,刘伟,彭卫平,张庆华.人工填土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设计实例应用[C].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10].林小城.无砟轨道含红粘土深厚人工填土路基沉降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