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效率,时空分异,协调演化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史云逸[1](2019)在《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协调发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水平和生态效率的发展及协调趋势,认为当前城市发展应建立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推动边贸产业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合理规划人才供需结构,优化土地配置以及空间布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管理制度创新改革,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全面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唐洪涛[2](2019)在《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作为我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要促进其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对农民收入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而希望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环渤海经济了望》期刊2019年08期)
刘大兴[3](2019)在《略谈“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东北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主要是东北地区的民企在管理方式以及思想上有一定的滞后性,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有所不足,融资能力低等,这些都是对东北经济的实际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本文则是结合一带一路的趋势,对东北民营经济的实际发展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的对策,希望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9年07期)
吴浩[4](2019)在《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格局与协调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生产、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问题的出现反过来限制经济的发展,致使区域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提升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协调水平,促进两者共生协同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绿色经济体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研究通过构建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Super-SBM模型分别对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结果对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进行分类与成因解析;然后通过SPSS对两大系统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结合经济发展与和生态效率的评价结果,引入协调模型,对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协调度进行测算,选取四个时间节点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得出结论如下:(1)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受阻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浪费、失业率高以及政府财政收入降低,而抑制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工业SO_2排放量冗余、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冗余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冗余。(2)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呈现出显着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环境状态的良好,促进城市中坚产业,尤其是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形成两者共同上升发展的良性循序体系。(3)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协调性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呈现出一种共进的状态。两者相互协调的城市个数在逐年增加,且处于良好协调阶段的城市个数越来越多,说明两大系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空间上看,协调发展水平是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且协调水平由外向内上升发展。总体来说,生态滞后的样本较多,当前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仍是要以提升生态效率为主,着力解决生态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保护好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针对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水平和生态效率的发展及协调趋势,认为当前城市发展应建立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推动边贸产业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合理规划人才供需结构,优化土地配置以及空间布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管理制度创新改革,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全面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文静[5](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叁农"工作的总抓手。"叁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关系着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发展。基于东北农业发展现状,该地区"叁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科技水平较低、农村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的"两低一难"。培育科技型新农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促进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董自浩[6](2019)在《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地位总体上呈下滑趋势,2012年后,经济增速处于全国末尾水平,这与改革开放前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迁移人口规模增大,大量劳动力选择去其他区域工作,很大一部分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较高水平生产技能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劳动者的迁移必然会导致异质型人力资本在不同区域间的流动。新经济地理学指出,生产要素的流动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这个背景下,分析东北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往学者们把东北经济发展放缓的原因归结为制度、历史包袱、产业结构,却忽视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在东北地区劳动力持续流失的背景下,忽视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这一重要因素,将导致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放缓出现偏差。因此,笔者的研究聚焦于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描述东北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现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借鉴异质型人力资本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线性自由企业家模型进行扩展,在模型中添加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流动的参数,对模型进行推导,发现区域间收入差异、第叁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是引起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生产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的结果,笔者使用东北地区叁个省份3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区域间工资差异对东北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要小于区域间第叁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第二,其他区域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入能够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而东北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流出则对经济发展有消极影响;第叁,降低区域间的交易成本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笔者提出了两方面政策建议:第一,东北地区要重视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出的现实问题,从提高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收入水平、吸引外地大学生东北地区就业、提高第叁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入手,扭转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失的局面。第二,降低区域间物流成本、破除区域间交易壁垒、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是提高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何成凤[7](2019)在《重庆渝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也是助推经济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以重庆渝东北11个区县为例,根据重庆2018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8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农业经济评价体系。对各区县的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位,并将各区县划分为了四个不同发展水平的等级,并提出了对渝东北发展农业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盛光华,葛万达[8](2019)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质量的耦合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人居环境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动力,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东北地区2004~2016年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耦合度共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叁个阶段,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从省份上来看,环境质量成为制约辽宁省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耦合的最主要因素,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态势。因此,东北地区应采取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间的协调性,进而促进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志浩,王洋[9](2019)在《人力资本流失、配置效率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至今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呈现出流失和短缺状态。流失趋势表现为路径呈现自北向南态势,终端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流入与流出特征差异明显。利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人力资本评价,研究东北地区的资源禀赋、人力资本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识别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低和人力资本配置需求高并存,且配置需求缺口大、区域间存在差异。破解东北地区人才流失及人才发展难题,关键在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人才发展理念,构建协同性人才政策体系,精准施策。(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吕华岚,孙瑶,白原[10](2019)在《论现代化进程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发展的内在核心则民族文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必然导致一些弱小的民族文化的衰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趋于现代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必然要提高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辽宁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北作为我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要促进其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对农民收入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而希望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史云逸.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协调发展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
[2].唐洪涛.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分析[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9
[3].刘大兴.略谈“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
[4].吴浩.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格局与协调演化特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孙文静.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6].董自浩.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何成凤.重庆渝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8].盛光华,葛万达.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质量的耦合关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9
[9].王志浩,王洋.人力资本流失、配置效率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吕华岚,孙瑶,白原.论现代化进程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J].辽宁经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