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类型论文-曹伟

协商类型论文-曹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商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政协协商,协商民主实践创新

协商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曹伟[1](2019)在《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创新路径与绩效——基于全国114个创新案例的类型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14个创新案例的类型学分析表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创新的基本路径包括形式载体创新、制度程序创新、技术应用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等。这些创新探索推动政协协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松散走向规范、从单一走向丰富、从传统走向现代。总体来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创新的数量与质量仍然不足。建立健全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安排,着力形成高低搭配、运转有效的协商议政格局,加大"互联网+政协协商"的应用力度,不断提升政协协商的开放度,积极营造"有事好商量"的社会氛围等,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创新要重点突破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统一战线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闻效仪[2](2018)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研究:历史演进、制度执行与类型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中国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就开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经过国家力量自上而下的形塑下,该项制度呈现较强的国家主导特性,具有强制的行政属性,但也因此带来制度执行中面临的其他主体参与不足、协商空间不大等问题。然而经过四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集体协商制度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方主体力量开始介入集体协商空间,以期输出规则力量和稳定劳动关系,并形成类型化的新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18年10期)

李锋[3](2018)在《社区协商治理的进路与方略——基于叁种实践类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协商民主是一种不同于居民选举民主的治理范式,其本质是一种日常生活民主方式,即通过民主生活化的微观治理机制,实现生活民主化的应然社会状态。这种治理范式的转变具有叁个维度的发生逻辑,即宏观维度下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转移,中观维度下社区结构碎片化,微观维度下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现实中对应着叁种类型的扩散实践:行政机构植入、社区组织互嵌和居民内生推动的社区协商治理。应进一步在理论层面反思协商民主的价值指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社区协商治理的推进方略。(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徐明强[4](2018)在《基层协商治理的问题维度与制度供给——基于多案例的类型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进程引发了基层多样化的治理困境,协商民主理论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供了契机,各地探索不同形式的协商治理实践形态。在发生学层面,探究基层协商治理所解决的治理困境,以国家—社会为分类维度,将基层协商治理所处理的问题维度分为社会冲突型、上下冲突型、复合冲突型。在类型学层面,探究基层协商治理的制度供给,以不同案例的制度功能为分类维度,将基层协商治理模式分为自治式协商治理、咨询式协商治理、共治式协商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基层协商治理模式创新应以准确定位不同问题维度为前提,更具针对性地进行基层协商治理的制度供给。(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8年05期)

苏涛[5](2017)在《前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协商——略论香港僵尸片的类型与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化源流与发展脉络、类型成规与类型混杂、社会心理与文化想象叁个方面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香港影史上最鲜明的亚类型之一——僵尸片。(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7年11期)

闻效仪[6](2017)在《从“国家主导”到多元推动——集体协商的新趋势及其类型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研究普遍认为中国的集体协商是国家主导型模式,但通过在珠叁角、长叁角和东北等地的田野研究,本文发现,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工人谈判地位增强以及地方政府和雇主调整自身角色等原因,集体协商已经呈现出多样的类型,正在进入一个多元推动的时代。从程序性规则和实体性规则这两个维度出发,本文建构了一个集体协商的类型学,将集体协商区分为国家主导、工人主导、雇主主导和工会主导四种类型,并从工人实体获利、稳定劳资秩序两个方面对四种类型进行了比较。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集体协商新类型的形成机制与实践效果,认为不同的工人组织化形态决定了不同的集体协商类型。最后,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集体协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约束条件。(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姜佳莹,鄢一龙,胡鞍钢[7](2017)在《中国决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类型——以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协商民主实质上是决策环节的民主,分析中国的协商民主,就需要深入分析中国的决策过程,揭示其实际运作方式。目前,理论研究对于决策过程尚分析不足,对于中国协商民主更多是从治理与政协工作方式加以分类。五年规划是中国政府最重大的公共政策,是参与范围最广、参与主体最多的政府政策之一,分析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协商民主的实际运作方式。文本以中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实践为例,对中国协商民主的类型进行了归纳划分,包括:决策型协商、编写型协商、协调型协商、咨询型协商、研究型协商与公众建言献策型协商。这一分类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不同层面、不同主体、不同方式的协商民主运行情况。(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宋亚鹏,陈昕[8](2016)在《EGAKA:一种面向LTE-A机器类型通信的高效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作为物联网的基础,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LTE-A网络能够为MTC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第叁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已经在3GPP标准Release10中正式定义了MTC。与普通的移动用户设备相比,MTC设备具有数量多、功耗低的特点,这给LTE-A网络的身份认证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大量MTC设备同时接入网络时,如果每个设备都进行独立的身份认证过程,则会导致LTE-A网络出现严重的信令拥塞问题。同时,MTC设备由于计算资源有限,不宜做大量的运算。针对MTC网络中设备认证过程的信令拥塞问题,提出了基于聚合代理签名和消息认证码的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EGAKA。该协议采用聚合代理签名使得LTE-A网络可以同时验证多个MTC设备,并最小化认证过程中的信令开销。采用消息认证码的方法进行密钥协商,有利于降低MTC设备的计算开销。通过着色Petri网(Colored Petri Nets,CPN)的建模和分析,证明该协议能够正确完成认证和密钥协商。另外,通过在性能方面与文中引用的协议比较,证明该协议在信令开销和计算开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6年S1期)

黄茂英[9](2016)在《工资集体协商多元类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常态下,中国出现了新的用工形式和多元化用工的主体,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南海本田事件及其后出现的罢工潮,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带来重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解决劳资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工资集体协商是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国内外研究进行评述,并将关注点集中于中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实践。系统论述了中国工资集体协商的两个阶段,党政调控和工人行动下的工资集体协商。在党政调控的工资集体协商阶段,国家实行指标化管理,工资集体协商通过量化指标的分解层层下派,集中体现为集体合同和集体协商的覆盖率。从数字上看,中国的集体协商无疑是成功的。但存在协商过程缺乏博弈,集体合同文本化,可操作性差,各参与主体对集体协商的满意度低等问题。在中央指标任务下达以后,地方层面通过召开工作会议,制定配套政策,创新工作方法等方式进行回应,其功能更多体现在保障集体协商的开展,监督审核集体合同,对具体协商过程作用不大。企业工会和企业管理者负责工资集体协商的具体落实,工会的依附性困境和企业方对工资协商的错误认识使得集体协商流于形式。南海本田罢工开创了中国工人集体行动启动工资集体协商的先河,此后,中国工资集体协商不断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这一阶段,工人诉求由维护合同、工资、加班费、工作条件等权利争议转向争取工资增长的利益争议,行动方式由法律行动转向集体行动,出现了常态化、连锁化、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地方政府处理劳动争议的指导思想由“维稳”向“维权”转变,形成了“上代下”的工作方式。这一阶段企业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不断成长,由最开始的被动协商,到主动出击,再到劳资双方互利共赢,工资集体协商实效性不断增强,逐步走向规范化。中国工资集体协商政策的推行具有碎片化威权主义的特征,地方党政、企业工会(工人)、企业方任何一方主体都缺乏独立执行政策的能力,政策的推行必须在多方主体的协商合作中才能完成,需要综合考虑劳资政多方利益。同时,协商过程是多个主体讨价还价的过程,最后建立共识,工资集体协商推行的每一步都需要不断反复这一过程。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文章构建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分类模型,设置了“党委和政府支持力度”“工会(工人)与资方力量对比”两个维度,将工资集体协商分为形式型、半形式型、对抗型、合作型四种类型。其中,地方政府对工资集体协商的不同态度主要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倡导和地区的阶段性主要矛盾相关,工会的力量则取决于工会的代表性、民主性和工人的组织性力量和结构性力量。广州市开发区、萝岗区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工资集体协商示范区域,文章选取了萝岗区四个典型个案,具体比较四种类型工资集体协商的不同要素,并分析其产生机制。最后,论文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分类模型叁个方面对文章的创新性进行说明,同时提出了理论层面、数据层面、个案典型性论证的不足,构建实效性、可持续的工资协商制度是未来的重要方向,论文的研究或许能够为未来中国工资集体协商改革提供依据,为未来走向何种工资集体协商模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谈火生,于晓虹[10](2016)在《社会组织协商的内涵、特点和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组织协商"是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的一个新提法,目前学界对这一新提法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拟对社会组织协商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界定,并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社会组织协商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初步对社会组织协商进行分类。社会组织协商可以分为叁种类型:公共议题协商、内部公共事务协商和参与其他渠道协商。尽管推动社会组织就公共议题开展协商是社会组织协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在现阶段,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社会组织参与各渠道协商创造条件,是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的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6年02期)

协商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中国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就开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经过国家力量自上而下的形塑下,该项制度呈现较强的国家主导特性,具有强制的行政属性,但也因此带来制度执行中面临的其他主体参与不足、协商空间不大等问题。然而经过四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集体协商制度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方主体力量开始介入集体协商空间,以期输出规则力量和稳定劳动关系,并形成类型化的新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商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曹伟.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创新路径与绩效——基于全国114个创新案例的类型学分析[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

[2].闻效仪.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研究:历史演进、制度执行与类型化趋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

[3].李锋.社区协商治理的进路与方略——基于叁种实践类型的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8

[4].徐明强.基层协商治理的问题维度与制度供给——基于多案例的类型比较分析[J].理论月刊.2018

[5].苏涛.前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协商——略论香港僵尸片的类型与文化[J].当代电影.2017

[6].闻效仪.从“国家主导”到多元推动——集体协商的新趋势及其类型学[J].社会学研究.2017

[7].姜佳莹,鄢一龙,胡鞍钢.中国决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类型——以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8].宋亚鹏,陈昕.EGAKA:一种面向LTE-A机器类型通信的高效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J].计算机科学.2016

[9].黄茂英.工资集体协商多元类型问题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10].谈火生,于晓虹.社会组织协商的内涵、特点和类型[J].学海.2016

标签:;  ;  ;  ;  

协商类型论文-曹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