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热效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力热管,表面改性,传热性能,充液率
传热效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斌彬[1](2012)在《重力热管传热强化表面改性技术开发与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及能源高效化利用的发展趋势,热管的强化传热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针对普通重力热管进行了表面改性高效化研究和强化传热效果的评价。设计、开发了一种表面改性高效热管,在热管的蒸发段内表面烧结多孔层强化沸腾传热,在热管的冷凝段内表面化学镀低表面能的Ni-P镀层强化冷凝传热,实现了热管内两个相变过程的匹配优化。采用自行设计、搭建的热管传热性能测试装置评价了表面改性热管的强化传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高效热管的内部总传热系数明显高于普通重力热管,提高幅度达44%~58%。对比分析了蒸发段烧结不同粒度粉末多孔层的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粒度的粗粉粉末烧结得到的多孔层制得的重力热管蒸发段传热系数最高。研究了充液率和倾角对热管启动性能、等温性能、传热性能的综合影响,得到充液率为20%、倾角为30°~45°时,表面改性高效热管的综合性能最优。(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2-02-08)
刘宇[2](2011)在《烧结微多孔表面在饱和FC-72中沸腾传热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烧结微多孔层因对沸腾传热具有显着的强化效果,正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制作传热元件。本文研究了铜粉末烧结微多孔表面在饱和状态FC-72中的核态沸腾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在饱和状态的FC-72中,微多孔表面的核态沸腾传热系数最高是光滑表面的8.5倍,临界热流密度约为光滑表面的2倍,起始沸腾和达到临界热流密度时的壁面过热度仅为光滑表面的40%和50%。在达到最大核态沸腾传热系数之前,烧结微多孔表面倾斜放置角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在达到最大核态沸腾传热系数之后,倾斜角度越大,核态沸腾传热系数下降越快,直至达到临界热流密度。同时,临界热流密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而逐渐下降。此外,通过对比不同结构参数的烧结微多孔层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核态沸腾强化传热效果,并根据实际需求,最终确定最优微多孔层。(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02-16)
路海霞[3](2010)在《凝汽器管束布置传热效果评价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包头电厂实测数据的分析,对传统的评价凝汽器管束布置修正系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并讨论了管束布置修正系数随负荷变化的规律,同时,通过对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凝汽器管束布置传热效果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尹余升[4](1999)在《插入件强化传热综合效果评价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传统的插入件强化传热单侧效果评价方法基础上,提出综合效果评价的概念及推导出综合评价准则式,指出了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1999年01期)
金建国,田利民,宋克,李紫冬[5](1998)在《管束布置方式对凝汽器传热效果影响的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凝汽器管束布置传热效果的评价方法。此方法与采用总体传热系数大小来评价管束布置的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不受运行参数及负荷影响的优点(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李勇,张延广,曹祖庆[6](1994)在《凝汽器管束布置的传热效果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评价凝汽器管束布置传热效果的方法。这与采用总体传热系数大小来评价管束布置的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不受运行参数及负荷影响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1994年06期)
传热效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烧结微多孔层因对沸腾传热具有显着的强化效果,正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制作传热元件。本文研究了铜粉末烧结微多孔表面在饱和状态FC-72中的核态沸腾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在饱和状态的FC-72中,微多孔表面的核态沸腾传热系数最高是光滑表面的8.5倍,临界热流密度约为光滑表面的2倍,起始沸腾和达到临界热流密度时的壁面过热度仅为光滑表面的40%和50%。在达到最大核态沸腾传热系数之前,烧结微多孔表面倾斜放置角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在达到最大核态沸腾传热系数之后,倾斜角度越大,核态沸腾传热系数下降越快,直至达到临界热流密度。同时,临界热流密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而逐渐下降。此外,通过对比不同结构参数的烧结微多孔层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核态沸腾强化传热效果,并根据实际需求,最终确定最优微多孔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热效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斌彬.重力热管传热强化表面改性技术开发与效果评价[D].华东理工大学.2012
[2].刘宇.烧结微多孔表面在饱和FC-72中沸腾传热效果评价[D].华东理工大学.2011
[3].路海霞.凝汽器管束布置传热效果评价方法的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0
[4].尹余升.插入件强化传热综合效果评价的探讨[J].节能.1999
[5].金建国,田利民,宋克,李紫冬.管束布置方式对凝汽器传热效果影响的评价方法[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8
[6].李勇,张延广,曹祖庆.凝汽器管束布置的传热效果评价方法[J].汽轮机技术.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