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密度论文-张云云,张毓涛,师庆东,李吉玫

积雪密度论文-张云云,张毓涛,师庆东,李吉玫

导读:本文包含了积雪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积雪深度,积雪密度,液态含水率,下垫面

积雪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云云,张毓涛,师庆东,李吉玫[1](2019)在《天山北坡积雪期不同下垫面雪密度及液态含水率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和超声波雪深传感器,分别对林地、草地和灌木地的积雪深度、雪密度及液态含水率进行监测,对比分析3种下垫面雪密度、液态含水率在积雪垂直剖面分布的差异性及积雪深度随时间累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主要积雪期为历年11月至次年2月,积雪期3种下垫面雪深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累积变化趋势,但林地因自身树冠层的截留作用,其平均积雪深度最小,较林外草地积雪总量,林地树冠层对降雪的截留量约为45.33%;积雪初期(10月底至11月中旬)各下垫面雪密度、液态含水率从积雪底层至表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值均出现在积雪表层或中间层;积雪后期(12月至次年2月中旬)3种下垫面雪密度峰值均出现在积雪底层,而液态含水率存在差异性,林地、草地液态含水率在积雪底层0cm-10cm处达到峰值,灌木地在中间层20cm-30cm处达到峰值;不同下垫面在同一积雪层处雪密度、液态含水率随时间累积均呈递增趋势。(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苏航[2](2018)在《全球积雪密度观测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积雪密度对积雪的机械性质(如积雪承载力)、热性质(如热导率)、光学性质(如光传输和消光系数)以及介电性质等物理性质,以及积雪水资源评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准确的积雪密度观测是积雪密度相关研究的基础,但是目前鲜有研究对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系统的定量地评估。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全球不同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四种积雪密度观测方法:(1)称雪器(中国和前苏联地区)、(2)联邦采雪器(北美地区)、(3)雪特性分析仪(全球)和(4)楔形量雪器(全球)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2015-2017年间,通过在新疆阿尔泰山进行大量的野外实验(累计观测了34个积雪剖面,共计1284个积雪样本、90组积雪路线观测、以及177组雪深观测),系统地了解了新疆阿尔泰山积雪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整体而言,新疆阿尔泰山西北地区的平均积雪深度(>40 cm)、雪水当量(>6 cm)均大于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东南部地区(积雪深度为20-40 cm,雪水当量<6 cm)以及山前平原地区(积雪深度<20 cm,雪水当量<6 cm)。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都随海拔(速率分别为40 cm/km和10 cm/km)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征。新疆阿尔泰山积雪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不明显,分布范围为110-300 kg m~(-3)。整体上,积雪深度、雪水当量以及积雪密度在北坡>南坡,林缘>林中空地>密林,对于不同的植被条件,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差异在10%-65%之间,积雪密度的差异约5%-30%。在本研究中,以上述四种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称雪器、联邦采雪器以及1000 cm~3楔形量雪器都分别高估了积雪密度约1.6%、1.7%和8.1%,RMSE分别为11 kg m~(-3)、13 kg m~(-3)和21 kg m~(-3)。雪特性分析仪则低估了积雪密度11.4%,RMSE为27 kg m~(-3)。称雪器和联邦采雪器在草地上分别高估了积雪密度1.2%和2.2%,而在森林中分别低估了积雪密度0.4%和1.8%。雪特性分析仪和楔形量雪器在不同植被条件下没有显着的差别,但在深霜层的相对误差大于非深霜层。研究对不同的积雪密度观测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不同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相对百分比误差分布在-35.4%-36.6%之间。在对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观测稳定性评估中发现,在40-330 kg m~(-3)积雪密度范围内,雪特性分析仪的观测误差不超过40 kg m~(-3);称雪器的误差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取样,但是尽管称雪器要进行第二次取样,称雪器的稳定性依然优于联邦采雪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陈文洁,李培,李方慧[3](2018)在《双坡屋盖积雪分布特性及积雪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对屋盖表面及地面积雪密度进行精细化实测研究,详细考察雪厚度、温度、沉积时间等因素对积雪密度的影响规律。此外,对双坡屋盖不均匀分布特性进行实测研究,并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进行对比。通过地面和屋面雪荷载特性实测研究表明,建筑屋面积雪密度大于地面积雪密度;不同厚度位置积雪密度大小不同,中间积雪层的积雪密度较大,上层和下层积雪密度较小。一天不同时间内中午的积雪密度较大。通过双坡屋盖模型实测研究发现,对于相邻两个屋盖,屋盖迎风面雪荷载分布系数较背风面分布系数小。利用所进行积雪密度和双坡屋盖雪分布特性研究有助于明确屋盖表面雪荷载大小,为工程设计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01期)

李小兰,姜逢清,王少平,王蕾,穆叶赛尔·吐地[4](2015)在《2011-2013年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1-2013年冬季4次地面实测乌鲁木齐城-郊积雪深度与密度数据,应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从2011年12月下旬-2012年2月下旬及2012年1月中旬和2013年同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存在显着地区域分布差异及变化特征.整个冬季位于城东北部的米东石化工业园区积雪均较深,尤其12月和2月,在主城区内部又存在不同下垫面下积雪较多的区域.从12月下旬-次年2月下旬,积雪逐渐累积,且积雪深度比密度具有更大的空间变化幅度.除12月下旬大部分主城区雪密度比郊区大之外,1月中旬、2月下旬主城区雪密度均比城东和城东北方向低.2013年1月中旬积雪与2012年同期相比,平均积雪量明显偏厚,约31 cm,但雪密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深度与密度的空间分布均发生明显改变.本文结果对于了解乌鲁木齐城区积雪的区域差异,为主城区道路积雪清运、保障道路通畅优化方案及春季融雪洪水防御预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以弥补当前气象站点少且空间分布不匀的不足.此外,本文对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积雪参数精度验证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5年05期)

杨欢,栗丹,吴迪,汤亚娥[5](2015)在《低能量密度2940nm像素激光联合积雪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4例黄褐斑患者接受4次能量密度为400~500J/cm2的2 940nm像素激光治疗,并于术后外用积雪苷霜。于联合治疗12周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由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由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21例完成临床试验。联合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52.4%和47.6%,患者满意率分别为61.9%和57.1%。认为低能量密度2 940nm像素激光术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杨欢,栗丹,吴迪,周炳荣,鲁严[6](2014)在《低能量密度2940nm像素激光联合积雪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低能量密度2 940 nm像素激光联合积雪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4例黄褐斑患者接受4次能量密度为400~500 J/cm2的2 940 nm像素激光治疗,并于术后外用积雪苷霜。于联合治疗12周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由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由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 24例患者中21例完成临床试验。联合治疗12周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2.4%和47.6%;患者满意率分别为61.9%和57.1%。结论低能量密度2 940 nm像素激光术后联合积雪苷霜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陆恒,魏文寿,刘明哲,高培,韩茜[7](2011)在《天山季节性积雪稳定期雪密度与积累速率的观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测量的天山积雪雪崩站2009年2月21-26日及2010年1月26-31日雪特性数据,分析了季节性积雪稳定期内积雪垂直剖面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随降雪沉积时间和雪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积雪稳定期内,积雪剖面密度中部最大,表层和底层密度较低;新雪层密度随时间的推移增加速率逐渐增大,细粒雪层、中粒雪层、粗粒雪层和深霜层密度随时间推移增加速率逐渐减小;不同深度雪层密度随深度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建立的雪层密度随降雪沉积时间和积雪深度而变化的经验关系式,可以应用两个极易获取的积雪参数(即降雪沉积时间和积雪深度)来推算不同深度的雪层密度.(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1年02期)

高培,魏文寿,刘明哲,陈霞,韩茜[8](2010)在《天山西部季节性积雪密度及含水率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采集积雪物理特性(积雪深度、积雪密度、体积含水率)数据,分析了天山积雪雪崩站稳定积雪期和非稳定积雪期雪物理特性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在垂直剖面上的廓线分布.结果表明:1)稳定期积雪深度随时间缓慢减小,体积含水率垂直廓线随积雪深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距雪表面约33cm,雪密度垂直廓线为中部大、积雪表层和底部较小;2)非稳定积雪期积雪迅速沉陷,体积含水率相对于雪层温度的变化有滞后效应,滞后时间约为2h,雪密度垂直廓线与稳定期相同.整个非稳定积雪期的日平均雪密度与日平均含水率、日平均温度均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0年04期)

魏玥,陈蜀江,陈霞[9](2010)在《新疆北部地区季节性积雪密度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新疆北部地区季节性积雪期的定点站和典型区域,应用北疆20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和使用便携式测雪仪(Snow Fork),在不同地域、不同雪层和不同时间进行观测与测量,并且在积雪稳定期中的一次降雪过程对新雪密度变化过程中影响它的诸多因子进行观测,对新疆北部地区冬季季节性积雪密度变化特征进行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雪面辐射热量和雪层内温度梯度对积雪密度起主要作用,变化主要是通过雪层内深霜和粗粒雪层的温度减小而实现的;在隆冬期全层积雪密度最大的为深霜层,入春2月下旬回暖期以后,由于雪层含水率的增加,季节性积雪密度最大层则为粒雪层.(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0年03期)

陆智,刘志辉,房世峰[10](2007)在《MODIS数据的积雪密度遥感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 IS)影像数据,对选取的样本点的各个波段的反射率进行运算,结合该点的积雪密度建立各积雪密度ρ与各波段的积雪反射率计算值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实测数据与理论值的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0.035 243,平均相对误差为15.30%,模型精度较高。此模型的建立,对实时进行积雪信息分析处理,及时、准确地提供雪情报告,合理利用水资源,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防灾减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07年03期)

积雪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积雪密度对积雪的机械性质(如积雪承载力)、热性质(如热导率)、光学性质(如光传输和消光系数)以及介电性质等物理性质,以及积雪水资源评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准确的积雪密度观测是积雪密度相关研究的基础,但是目前鲜有研究对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系统的定量地评估。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全球不同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四种积雪密度观测方法:(1)称雪器(中国和前苏联地区)、(2)联邦采雪器(北美地区)、(3)雪特性分析仪(全球)和(4)楔形量雪器(全球)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2015-2017年间,通过在新疆阿尔泰山进行大量的野外实验(累计观测了34个积雪剖面,共计1284个积雪样本、90组积雪路线观测、以及177组雪深观测),系统地了解了新疆阿尔泰山积雪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整体而言,新疆阿尔泰山西北地区的平均积雪深度(>40 cm)、雪水当量(>6 cm)均大于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东南部地区(积雪深度为20-40 cm,雪水当量<6 cm)以及山前平原地区(积雪深度<20 cm,雪水当量<6 cm)。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都随海拔(速率分别为40 cm/km和10 cm/km)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征。新疆阿尔泰山积雪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不明显,分布范围为110-300 kg m~(-3)。整体上,积雪深度、雪水当量以及积雪密度在北坡>南坡,林缘>林中空地>密林,对于不同的植被条件,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差异在10%-65%之间,积雪密度的差异约5%-30%。在本研究中,以上述四种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称雪器、联邦采雪器以及1000 cm~3楔形量雪器都分别高估了积雪密度约1.6%、1.7%和8.1%,RMSE分别为11 kg m~(-3)、13 kg m~(-3)和21 kg m~(-3)。雪特性分析仪则低估了积雪密度11.4%,RMSE为27 kg m~(-3)。称雪器和联邦采雪器在草地上分别高估了积雪密度1.2%和2.2%,而在森林中分别低估了积雪密度0.4%和1.8%。雪特性分析仪和楔形量雪器在不同植被条件下没有显着的差别,但在深霜层的相对误差大于非深霜层。研究对不同的积雪密度观测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不同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相对百分比误差分布在-35.4%-36.6%之间。在对积雪密度观测方法的观测稳定性评估中发现,在40-330 kg m~(-3)积雪密度范围内,雪特性分析仪的观测误差不超过40 kg m~(-3);称雪器的误差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取样,但是尽管称雪器要进行第二次取样,称雪器的稳定性依然优于联邦采雪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积雪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云云,张毓涛,师庆东,李吉玫.天山北坡积雪期不同下垫面雪密度及液态含水率对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2].苏航.全球积雪密度观测方法比较[D].兰州大学.2018

[3].陈文洁,李培,李方慧.双坡屋盖积雪分布特性及积雪密度研究[J].建筑结构.2018

[4].李小兰,姜逢清,王少平,王蕾,穆叶赛尔·吐地.2011-2013年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空间分布特征[J].冰川冻土.2015

[5].杨欢,栗丹,吴迪,汤亚娥.低能量密度2940nm像素激光联合积雪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5

[6].杨欢,栗丹,吴迪,周炳荣,鲁严.低能量密度2940nm像素激光联合积雪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

[7].陆恒,魏文寿,刘明哲,高培,韩茜.天山季节性积雪稳定期雪密度与积累速率的观测分析[J].冰川冻土.2011

[8].高培,魏文寿,刘明哲,陈霞,韩茜.天山西部季节性积雪密度及含水率的特性分析[J].冰川冻土.2010

[9].魏玥,陈蜀江,陈霞.新疆北部地区季节性积雪密度变化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10

[10].陆智,刘志辉,房世峰.MODIS数据的积雪密度遥感监测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

标签:;  ;  ;  ;  

积雪密度论文-张云云,张毓涛,师庆东,李吉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