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伦理观论文-刘占军,李静

和谐伦理观论文-刘占军,李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和谐伦理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和谐伦理,价值,路径

和谐伦理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占军,李静[1](2012)在《青少年和谐伦理观及其实现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和谐伦理观是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宜相生、和衷共济的融洽状态所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和谐伦理观是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伦理建设的核心和突破口,青少年和谐伦理观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寻求构建青少年和谐伦理观的基本路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本文来源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吴瑾菁[2](2011)在《用“和谐伦理”观引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宏伟的社会建设目标,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旨归。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栋梁及社会精英,当代大学生们不仅生活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和谐社会"建设不仅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也应该成为其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江西教育》期刊2011年28期)

余秀芬[3](2011)在《和谐中成长—从成长小说《喜福会》看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谭恩美是一位当代着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她无疑是近几年出现在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新星。1989年,她的第一部作品《喜福会》一出版就受到文学评论界和读者的好评。许多评论家已经从各种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解读,但从成长主题与伦理角度对作品进行的解读还比较少。成长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对作品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流行主题和伦理价值观的解读;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从作品的细微之处去发现作者的伦理倾向,从而为人们的现实行为方式提供启示。本论文通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以小说的四个第二代美国华裔女孩的成长过程为框架,对小说中的矛盾冲突进行伦理的解析,并分析冲突的调和。本论文总共有五部分。导论部份对谭恩美以及作品《喜福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且把近年来国内外对此作品的研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第一章从成长小说的定义,美国成长小说的基本特征以及小说的情节模式对《喜福会》进行了分析。本论文主要以四位在美国长大的女主人公从迷惑到顿悟然后到认识自我的成长模式作为框架来体现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第二章从她们在与母亲和丈夫之间的冲突中迷失自我的框架下展开,陈述小说中的两种冲突,其次,论文从中国与美国的家庭伦理观,婚姻伦理观以及社会伦理观之间的差异对前两种冲突进行伦理分析。第叁章以论述母亲作为成长引路人引导女儿们在迷惑中产生顿悟并达到对自我身份的认识为框架展开。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作品的细微之处找出女儿们对母亲的理解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认识,从而达到冲突的和解并体现出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最后一部分对本论文的前叁章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陈水生[4](2010)在《翻译主体间伦理的构建:真善美的和谐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译者通过对话方式构建主体间人际关系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遵守再现、服务、交际和规范等伦理,求真于原文作者、求善于译文读者、求美于文化"他者"以及求和于赞助人。译者应该坚守真善美的伦理诉求,才能走出伦理间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伦理困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金妍妍[5](2009)在《毛泽东诗词的和谐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伦理学家。蕴含着和谐伦理精神的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伦理学视角浅析毛泽东诗词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09年S1期)

唐丽芳[6](2009)在《融合之旅:论《喜福会》中的和谐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谭恩美(Amy Tan)是一位当代着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喜福会》(1989)是她的处女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作者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以真情实感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许多论者已经从文化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解读,但从伦理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文学伦理学批评由聂珍钊教授于2004年提出后,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这种批评方法注重对文本的细读,强调从作品的细微之处去发现作者的伦理倾向,从而为人们的现实行为方式提供启示。谭恩美是第二代美籍华人,她既受到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影响,又接受了中式家庭儒家思想的熏陶。被夹在家庭与社会,母亲与美国白人之间,她陷入代际冲突与异质伦理冲突的纠结中,这种焦虑与尴尬的处境使她对和谐有一种强烈的期盼。谭氏的和谐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小说中四对母女由冲突到融合的趋势体现了她对代际沟通和异质伦理沟通的渴望;同时,四个女儿摆脱婚姻家庭危机,最终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体现了她对异质伦理沟通和种族融合的期待。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们的共同呼声,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无疑是期盼世界和平的有力佐证。文章继导论部分介绍其理论背景和课题价值后,在第一章陈述小说中的两种人际冲突:母女冲突与美籍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族群冲突。第二章分析冲突的原因。首先分析中国与美国两种伦理体系本身的差异与冲突,然后分析现代社会代际冲突明显加剧的原因,再结合文本对小说中的人际冲突作具体的伦理剖析。小说中的母女冲突既反映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代际冲突,也体现了中美异质伦理思想的冲突;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族群冲突则反映了因伦理思想差异仍未完全消除的种族隔阂。第叁章重点论述冲突的消解和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首先论述了代际冲突和异质伦理冲突融合的可能性,再结合文本分析冲突是如何得到消除的,最后结合已有的研究、小说的自传性叙述特点来揭示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结论指出,谭恩美是一位感情细腻的女性作家,通过超越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母女关系的写照,她表现了独立的、独特的伦理观,并且以此隐喻了更为深刻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处理与如何才能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她用自己的作品传达了世界人们的和平心声,并用自己的亲历身受为人们指明了一条通向和平发展的融合之路。(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9-05-27)

张静,杨永燕[7](2008)在《伊斯兰教和谐伦理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斯兰教蕴涵着丰富的伦理观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显得尤为必要。伊斯兰教对于穆斯林在人际交往、家庭、商业、生态等方面的处理上都有着明确的道德规范与规定。强调伊斯兰教伦理观,可以整合有利的伦理资源,这对于和谐社会及其构建而言,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杨永燕[8](2008)在《略论伊斯兰宗教和谐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斯兰宗教蕴含着丰富的伦理观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显得尤为必要。伊斯兰宗教对于穆斯林在人际交往、家庭、商业、生态等方面的处理上都有着明确的道德规范与规定,这些道德规范同样适用于非穆斯林。强调伊斯兰宗教伦理观,可以整合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伦理资源,唤醒现代人的道德意识,反思个人不良行为,净化社会风气,这对于和谐社会及其构建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2期)

郭萍,申慧颖[9](2007)在《爱的呼唤,和谐的追求——评《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和谐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萨默斯的日记》是多丽丝.莱辛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从和谐伦理学的角度看,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内心独白和行为体现了对爱的呼唤,人际关系则体现了对和谐的追求。有了爱与和谐,人类才能得以繁衍,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世界才能和平共处。(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张永缜[10](2007)在《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伦理观对我们建设现代社会有极大的启示。和谐包含有序、互动、中正、共生、平衡、平等;和谐就是自然,是万物之本,是宇宙的自然状态、万物的本性,是一种美;和谐的最高原则是互动、共荣。我们应当按照和谐伦理观构建多元共生、互动发展的现代社会。(本文来源于《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期刊2007-04-01)

和谐伦理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宏伟的社会建设目标,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旨归。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栋梁及社会精英,当代大学生们不仅生活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和谐社会"建设不仅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也应该成为其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谐伦理观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占军,李静.青少年和谐伦理观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2].吴瑾菁.用“和谐伦理”观引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J].江西教育.2011

[3].余秀芬.和谐中成长—从成长小说《喜福会》看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1

[4].陈水生.翻译主体间伦理的构建:真善美的和谐伦理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5].金妍妍.毛泽东诗词的和谐伦理观[J].中国教师.2009

[6].唐丽芳.融合之旅:论《喜福会》中的和谐伦理观[D].湘潭大学.2009

[7].张静,杨永燕.伊斯兰教和谐伦理观初探[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

[8].杨永燕.略论伊斯兰宗教和谐伦理观[J].宁夏社会科学.2008

[9].郭萍,申慧颖.爱的呼唤,和谐的追求——评《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和谐伦理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0].张永缜.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伦理观[C].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2007

标签:;  ;  ;  ;  

和谐伦理观论文-刘占军,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