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储蓄转化率,投资效率,台湾
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张贵平[1](2017)在《台湾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储蓄投资转化的概念及其运行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储蓄转化率、储蓄投资转化渠道及投资效率叁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总体情况。研究发现:台湾保持了30多年的高储蓄转化率近十年来下降明显;以银行和保险机构为主的间接金融迅速下降,以证券市场为主的直接金融发展迅猛;台湾的投资以市场为主体,投资效率较高;台湾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总体情况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岛内投资率持续下降,要改善这种情况,台湾应加强两岸投资关系正常化且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本文来源于《台湾农业探索》期刊2017年05期)
张娟[2](2017)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0年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但少儿人口却经历了断崖式减少,人口增长率不断走低,社会抚养人口比重大大增加,人口红利持续缩减。同时,经济开始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率跌破8%,资本报酬递减现象开始发生,长期依赖高储蓄、高投资等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要着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发展质量。本文在宏观经济低迷,资本增长率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少儿抚养比不断降低的背景下,探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作用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人口红利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世代交迭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综述前人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储蓄及储蓄-投资转化等问题的研究成果,据此来探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问题。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投资转化的现状与问题,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传导路径和作用机制进行详细阐述。接着,选取1991-2015年我国人口结构与储蓄-投资转化的相关数据,构造面板数据模型,从定量角度对这一影响机制的资本形成阶段、资本配置使用阶段分别进行验证:首先对变量作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然后通过F检验与Hausman检验确定模型类型为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接着分别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变量数据作GLS估计,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地区间的差异性。由此得出本文结论。本文结论如下:老年人口的增加会拉低储蓄-投资转化各阶段的效率;少儿抚养人口的减少对当前情况下储蓄投资转化两个阶段的负向影响均不显着;东、中、西部地区由于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同的金融观念等原因,在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中,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人均产出、第二产业对产出贡献率、政府支出占比等叁项对储蓄投资转化各阶段的影响不同,各地区更是表现出显着的差异性。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贯彻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梯度式延迟退休,充分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财政保障力度,深化医疗教育养老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拓宽转化渠道;促进劳动力适度流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因地制宜,优化各地区储蓄投资转化的环境建设。文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进一步思考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大学》期刊2017-05-13)
薛方园[3](2017)在《山西省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山西省“一煤独大”的局面难以改变,“资源依赖型”的经济使得山西省的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窄,经济结构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等各种问题逐渐暴漏,经济发展严重下滑,2015年,山西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国倒数第八,但是山西省的储蓄余额以及储蓄率却比较高,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的储蓄余额已经达到了5631.79亿元人民币,人均储蓄为4178.64元,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储蓄率平均每年为46%,并且储蓄余额以年均15%的速度在不断增长,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为山西省资本形成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与储蓄相比,投资额和投资率却相对较低,本文用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衡量山西省的投资及投资率概况,该指标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年底,山西省的社会融资规模为3048亿元,投资率仅为23.88%,近年来,煤炭经济逐渐衰落,加上山西省处于内陆省份,投资项目较沿海地区要少得多,又由于居民的消费水平较低,收入差距大等间接原因,使得山西省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变大,转化效率低。2010年,山西省“综改试验区”的设立,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山西省要发挥好示范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借助“综改区”的政治条件,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培育新的投资热点的形成,为其他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经验。本文以此为背景,首先对储蓄和投资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包括储蓄和投资的概念、转化机制以及不同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其次,研究储蓄-投资的时间序列数据,并通过计算储蓄率、储蓄增长率、投资率等指标对山西省储蓄和投资的概况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储蓄缺口和储蓄投资转化率,通过这两个指标对储蓄-投资的转化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二者转化率较低的结论。再次,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储蓄-投资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通过此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山西省投资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山西省储蓄和投资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46。第二,短期的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有所修正,并且短期内,储蓄每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增加0.003843个单位,储蓄和投资互为对方的格兰杰原因,这个结论为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提供了实证基础,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第叁,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叁个度量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叁个指标分别为人均GDP、人均消费、人均资本,储蓄和叁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1、0.8547、0.7725,说明投资的增加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因而,要促进储蓄向投资的高效率转化,完善二者的转化机制。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研究范围的特殊性,本文研究储蓄-投资的区域转化问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现有的文献主要是以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储蓄投资状况为研究背景,研究结论不能笼统地应用到某个省份的实际操作中。文章的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数据资料的有限性,有些数据指标使用其他的指标替代,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第一:研究山西省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第二:探索阻碍山西省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原因。第叁,为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2-24)
吴建军,周音[4](2016)在《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对货币化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国内储蓄投资转化水平低下导致的净出口累积,不但提高了货币存量M2,也会由于国内储蓄的外流,相对降低国内资本存量。一旦融资模式既定,货币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取决于国内资本存量的规模及产出效率。因此,货币化水平是储蓄投资转化水平及资本产出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储蓄投资转化从量与质两个层面影响货币化水平,货币化水平不断攀升是实体经济结构失衡与效率低下的双重体现。(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6年06期)
罗超平,张梓榆,吴超,翟琼[5](2016)在《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利用1950年到2014年宏观数据,围绕储蓄形成与储蓄结构、投资活动与投资结构,考察了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的历史特征和现实问题,发现:储蓄投资转化的多项指标有重大利好转变,但储蓄方式单一、城乡居民储蓄结构严重失衡、资金配置途径单一、居民投资增长十分缓慢、投资资金的使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长期存在,存款转化为投资资本的效率持续降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建议从社会保障体系和融资体系建设与完善、国有资本结构优化与投资效率改进、法律法规建设与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关措施,促进中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提高,以更有效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翟琼,罗超平,吴超[6](2015)在《中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储蓄投资转化概念及运行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形成效率、资本配置和使用效率等内容,分析了中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总体演变情况及特征。同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整体层面和地区层面实证分析了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的影响因素和地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储蓄投资总量巨大,但结构有待完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偏低且存在地区差异性;政府力量、金融结构已成为影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结合以上研究结论和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改善投融资环境和投资结构;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丰富投融资工具;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合理的利率调节机制;加强金融资源向中西部倾斜的力度,缩小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地区差异等。(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8期)
吴超[7](2014)在《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储蓄投资转化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领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储蓄投资总量和结构上有了较大改善,投资为我国经济增长起到根本性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储蓄率高、投资渠道单一、金融市场化水平低、投资效率低、储蓄转化效率低、地区差异较大等。基于此背景,本研究探究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地区差异性等问题。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本研究首先对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状况和效率进行了考察,并对地区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省级数据的面板模型对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理论回顾与借鉴,主要梳理了储蓄投资的相关理论成果,包括资本积累理论、储蓄投资转化理论、资本形成理论和金融经济关系理论;第叁章储蓄投资转化的理论分析,主要介绍了储蓄投资相关概念、储蓄投资转化的路径、结构和效率,以及储蓄投资转化的运行机理;第四章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现状,主要考察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变迁、储蓄投资的总体发展态势、转型时期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以及地区差异性;第五章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主要通过研究假设、数据收集和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分别从全国整体和地区层面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储蓄投资总量巨大,但结构有待完善。我国储蓄总量已达到历史高位水平,为我国投资带来充足的资本。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居民部门大都以银行存款为储蓄形式,企业融资资金来源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体,投资受地方政府政策影响较大,重复投资、盲目投资问题突出。(2)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偏低且存在地区差异性。总体上看,投资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有抬头的趋势,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有待提高;间接融资渠道占据绝对地位,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低下;利率管制依然存在,利率市场化水平低;投资流向仍主要为基本建设投资、房地产业等相关领域,投资流向结构单一。同时,投资转化效率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的投资渠道比中西部丰富,且储蓄资源大量流向东部地区。(3)政府力量、金融结构成为影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政府的投资支出对投资效率有显着的负向效应;当前我国仍以商业银行间接转化渠道为主体,直接转化机制落后,金融结构优化能带来丰富的金融投资工具,提高资本分配和使用效率和边际产出效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有:(1)改善投融资环境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要加大重点投资方向投资力度,科学合理地调整国有资本投资的领域和方向,大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自我创新型能力和竞争能力。(2)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监管,建立全面的审核统计体系和风险防范系统,对其投资项目进行专项评估和审查,开放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平台,扩展地方政府融资渠道。(3)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丰富投融资工具。规范银行信贷市场的产品结构,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规范股票市场的运行,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4)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合理的利率调节机制。实现利率的高低、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都由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加快利率干预机制的市场化,央行减少行政命令的干预,更多运用再贴现率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对市场利率加以引导;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5-20)
曾珍[8](2014)在《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没有资本的形成与积累,便没有经济增长。资本形成的的物质基础来源于丰富的储蓄供给,但反过来说,充足的储蓄供给却并不一定意味着较高的资本形成水平,这其问的关键在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状况。我国目前储蓄投资转化的基本现状是国内储蓄大量剩余和引入巨额外资同时存在。即国内大量的储蓄资金处于闲置的状态,而同时我国又花费巨大的代价引进外国资本进行投资,这是我国经济目前所特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甚至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个现象本质上反映出的是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的低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各部门中各主体的储蓄规模和投资需求很难在时间和空间上达成一致,资金亏绌部门的投资可能会受到储蓄规模不足的限制。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来实现资金盈余部门的储蓄向资金亏绌部门的转化,从而提高资本形成的数量。这个机制就是金融机制,这是由储蓄、投资主体相分离决定的。金融机制在储蓄投资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使得金融机制成为储蓄投资转化中的核心机制。在经济改革期间,巨额的国民储蓄资源通过金融路径进入到了各个投资需求旺盛的产业部门,带来了投资持续地、大幅度地增长,经济也随之快速增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中,金融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表现出了在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在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上的作用不尽人意。中国经济中不是消费不足,而是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环节出了问题。经济高速增长使得人们忽视了其背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不足的问题。但这一问题不容小觑。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对西部地区以及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近年来重庆经济高速发展,储蓄资源日益丰富。笔者认为,庞大的储蓄无疑是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但必须要以转化为现实、有效的投资为前提,否则将是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因此,本文选取了重庆市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有必要从金融视角对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储蓄投资转化角度对重庆市未来经济发展提出有用的建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除导论和结论外,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从理论上分析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对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从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金融深化理论以及储蓄投资理论的最新发展等方面来阐述的。而对国内的研究是从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机制以及相关性来进行表述的。除此之外,本部分还对储蓄、投资以及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为后面进一步分析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现状进行判断。通过对重庆储蓄总量、储蓄率变化情况、投资总量以及储蓄投资缺口等大量数据分析,发现重庆市储蓄总额不断攀升,储蓄率稳步增长;投资规模高速增长,但储蓄率的增长幅度要远大于投资率的增长幅度,储蓄投资缺口在数量上不断扩大。即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不理想。第叁部分主要是从金融视角对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低效率的原因分析。造成其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重庆市金融中介的信贷配置效率低下、资本市场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和工具较为单一、重庆市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低、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还不是合格的市场主体、利率非市场化等等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成因提出了提高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方向建议。建议继续深化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以利率为引导的储蓄转化机制,大力发展证券市场,提高直接金融转化效率,疏通民间投资渠道,加快资本跨区域跨部门流动等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5-19)
李佳[9](2013)在《创业板门槛降低 将从叁方面推动经济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融“国十条”),是决策当局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制定的“一揽子金融方案”。在这一揽子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要“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为未来创业板(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3-07-18)
李红[10](2013)在《城镇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分析——以江苏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省城镇居民储蓄转化投资困难,反映出投资动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何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了解江苏省储蓄投资转化的特点和困难的成因,可知经过完善转化机制,增强居民投资信心措施可以解决部分问题。(本文来源于《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00年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但少儿人口却经历了断崖式减少,人口增长率不断走低,社会抚养人口比重大大增加,人口红利持续缩减。同时,经济开始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率跌破8%,资本报酬递减现象开始发生,长期依赖高储蓄、高投资等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要着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发展质量。本文在宏观经济低迷,资本增长率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少儿抚养比不断降低的背景下,探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作用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人口红利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世代交迭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综述前人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储蓄及储蓄-投资转化等问题的研究成果,据此来探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问题。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投资转化的现状与问题,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传导路径和作用机制进行详细阐述。接着,选取1991-2015年我国人口结构与储蓄-投资转化的相关数据,构造面板数据模型,从定量角度对这一影响机制的资本形成阶段、资本配置使用阶段分别进行验证:首先对变量作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然后通过F检验与Hausman检验确定模型类型为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接着分别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变量数据作GLS估计,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地区间的差异性。由此得出本文结论。本文结论如下:老年人口的增加会拉低储蓄-投资转化各阶段的效率;少儿抚养人口的减少对当前情况下储蓄投资转化两个阶段的负向影响均不显着;东、中、西部地区由于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同的金融观念等原因,在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中,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人均产出、第二产业对产出贡献率、政府支出占比等叁项对储蓄投资转化各阶段的影响不同,各地区更是表现出显着的差异性。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贯彻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梯度式延迟退休,充分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财政保障力度,深化医疗教育养老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拓宽转化渠道;促进劳动力适度流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因地制宜,优化各地区储蓄投资转化的环境建设。文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进一步思考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张贵平.台湾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7
[2].张娟.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7
[3].薛方园.山西省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4].吴建军,周音.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对货币化水平的影响[J].学术论坛.2016
[5].罗超平,张梓榆,吴超,翟琼.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
[6].翟琼,罗超平,吴超.中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
[7].吴超.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4
[8].曾珍.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4
[9].李佳.创业板门槛降低将从叁方面推动经济转型[N].证券日报.2013
[10].李红.城镇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