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特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学管理,春玉米,产量,养分累积与转运
综合特征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袁静超,刘剑钊,梁尧,展文洁,张洪喜[1](2019)在《综合农学管理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累积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综合农学管理模式下春玉米产量及开花前后植株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旨在为春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试验于2009—2011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铁北区进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5种不同农学管理模式,即无肥区(CK)、农户习惯模式(FP)、综合农学管理模式1(Opt-1)、综合农学管理模式2(Opt-2)、综合农学管理模式3(Opt-3),通过3年定位试验,系统监测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与累积特征,重点对开花前后春玉米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合理增密、平衡施肥和深松作业是春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5种模式间以Opt-3最优,与农户习惯模式(FP)相比,Opt-3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增幅分别为13.9%和22.4%,其增产贡献主要来自于收获穗数(较农户模式增加34.3%)。在与FP处理化肥投入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Opt-3处理下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分别增加9.5%、28.1%和23.9%,氮、磷、钾素转运效率分别增加47.7%、21.7%和45.0%,氮肥偏生产力增加14.0%,磷肥偏生产力增加4.4%。与Opt-1模式相比,Opt-3处理主要通过增加密度实现了产量的进一步提升(较Opt-1种植密度增加10 000株/hm2,增产56—346 kg·hm-2);与Opt-2模式相比,Opt-3主要通过肥料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效率的提升(较Opt-2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29.5%)。通过肥料成本核算,Opt-3处理较FP处理增加收益2 218元/hm2,较Opt-1处理增加收益290元/hm2,较Opt-2处理节约成本367元/hm2。【结论】合理增密至70 000株/hm2、优化化肥用量(N 225 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和施用时期、增施有机肥(15 000 kg·hm-2)、补充中微肥(150 kg·hm-2),并结合土壤深松是较为优化的综合农学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东北中部春玉米产量和效率的协同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梁传杰,杜芳[2](2019)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内涵与特征——基于叁所大学的改革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可归纳为要素式改革模式、过程式改革模式和主体式改革模式,叁种改革模式在价值取向、改革逻辑、核心内容、设计方法和数量规模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改革价值取向上,分别为提升质量为导向的实用主义、提高效益效率的新制度主义和关注主体的人文主义;在改革逻辑上,分别为横向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关键要素、纵向的研究生教育过程环节和参与改革或与改革密切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相关主体;在改革的核心内容上,分别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叁大要素、基于研究生教育过程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改革主体的主体职责与改革举措。(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辛璐,逯元堂,卢静,赵云皓[3](2018)在《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环境综合治理、托管和服务叁个方面解析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的内涵,并提出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委托方和受托方的权责利,受托方主体需明确而具体;受托方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强调系统协同推进;长周期运营维护;以环境质量改善(或污染减排)效果为付费依据等五个特征,并与近年来推行的第叁方治理、环境PPP等几种环境治理创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的适用范围。针对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推进中的瓶颈问题,研究提出推进环境托管服务模式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期刊2018-08-03)
甄文超,尹宝重,齐永志,吕硕[4](2017)在《河北平原不同轮耕模式下粮田土壤生境特征与综合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土壤轮耕模式,优化农田土壤生态环境,促进河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土壤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于2012~2014年2个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生长季,设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R-S)、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R-S)、小麦季深松+玉米季深松(R-S),以常规耕作方式一一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R-S)为对照,在河北平原中部的深州对不同轮耕模式下粮田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特性、水热状况及综合效益差异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1)单季深松或两季深松耕作均可显着提高非毛管孔隙度,小麦季和玉米季分别可平均提高16.3%和27.0%,且均可显着降低玉米季土壤分散系数,其中两季深松轮耕处理降低最多,为37.3%。(2)深松有利于氨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其中小麦季表现较为明显。(3)单季深松或两季均深松可显着提高农田土壤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其中R-S和S-S两种处理提高最为明显。(4)深松可显着促进SMBC和SOC含量的提高,并可显着提高15-30cm土壤活跃微生物数量,比常规轮耕措施平均提高46.3%。(5),两季深松的轮耕措施对周年平均土壤呼吸促进较为明显,平均可提高12.4%,且增大了呼吸速率变幅。不同轮耕措施下,对周年土壤平均温度影响不大,但深松可使麦田周年温度变幅增大。单季深松或两季深松的轮耕措施也都可促进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水生产效率,两个连作季各轮耕措施平均分别提高10.7%和6.8%。(6)两季深松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吸氮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为8.62%和11.18%。另外,深松可显着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单季深松或两季均深松无显着差异。深松可显着提高肥料偏生产力,但深松时间及频率无显着差异。两季均为深松产投比最低,但与常规耕作方式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10-19)
赵建明,王晋民,王海景[5](2016)在《山西省苏打型盐碱地特征及综合改良技术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由于受内陆地区地势、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较大。根据2008年全省组织的盐碱地调查,全省共有各类盐碱地410.35万亩,其中,苏打型盐碱地198.8万亩,占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48.4%。近8年来,省土肥站持续开展了苏打型盐碱地改良和治理,基本摸清了苏打型盐碱地的特征,并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改良技术模式。1山西苏打型盐碱地特征1.1面积大且分布较集中苏打型盐碱地主要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6年08期)
陈丹凤,陈伟昌,王荣礼[6](2015)在《凯里地区大到暴雨的天气特征指标及短期综合预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天气学及动力学方法,利用凯里地区2004~2008年历史天气资料、要素指标及省、州数值预报产品,对凯里地区大到暴雨天气从环流背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动力机制以及地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凯里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变化特征及预测指标。结果表明,高空槽、中低层切变是凯里地区产生大暴雨的基本形式之一,大到暴雨是几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低空急流、中低层切变、地面冷锋是造成大到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充足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为大到暴雨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大到暴雨前期,要考虑地形地貌条件、气候特征,分析凯里地区前一日要素指标的变化情况,找出能量的高度不稳定区域,对大到暴雨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利用凯里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凯里地区大到暴雨短期的综合预报模式来预报天气,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也具有很强的地区性,其他地方不能简单套用,但可以根据介绍的方法,建立适合当地的预报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34期)
肖云好[7](2014)在《试卷后续跟进学习模式的构建——以考点“河流水文特征”的综合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叁地理复习过程中有大量的模拟训练,尤其是高考前阶段,更是周练、月考、模拟考接连不断。不可否认,大量的习题训练对学生确实有巩固知识、掌握地理原理和方法、提升应试技能的作用。但只重视解题结果,忽视习题训练后的悟题过程,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其学习效率是低效的。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2013年9月温州市开展了"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4年17期)
杜雷,高建民,陈琨,姜洪权[8](2014)在《基于多失效模式相关分析的技术特征综合配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机械可靠性设计相关研究工作的研究成果与不足,提出新的基于可靠性功能配置的技术特征配置方法。该方法利用可靠性功能配置的矩阵分解结构描述失效发生机理、软失效和硬失效模式叁者之间的复杂关联关系。从考虑零部件多失效模式相关性的角度,提出各失效模式对零部件整体造成的可靠性损失的定义,并建立了可靠性损失的分析与计算模型。按可靠性损失的大小将零部件可靠性指标值分配给各个失效模式。在可靠性指标值分配基础上,利用逆可靠度法求解零部件技术特征值。以加工中心传动系统的研发为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4年10期)
蒲玉琳,谢德体,林超文,魏朝富[9](2013)在《植物篱-农作模式坡耕地土壤综合抗蚀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抗剪强度、抗蚀性与抗冲性不仅反映了土壤对水力侵蚀不同发育阶段(雨滴溅蚀、薄层水流片蚀与股流沟蚀)的侵蚀力大小,还通过共存、耦合决定对抗水力侵蚀的综合能力(综合抗蚀性)的大小。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数理统计法研究了植物篱-农作坡耕地土壤综合抗蚀性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植物篱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得以改善,加之网状植物篱根系的固结等作用促使土壤综合抗蚀性增强。紫穗槐、香根草、紫花苜蓿和蓑草植物篱-农作模式土壤综合抗蚀指数分别比常规横坡农作模式增加102.9%、91.9%、87.9%、82.9%。不同植物篱模式增强土壤综合抗蚀性效应的大小为,20o坡地紫穗槐>香根草,13o坡地紫花苜蓿>蓑草。植物篱模式也增强了各坡位土壤综合抗蚀性,改善了土壤综合抗蚀性的过大坡面异质性。该论文为进一步探究植物篱模式控制水土及氮磷等污染物流失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8期)
李敏通,杨青,宋蒙,杨福增[10](2012)在《综合模式分量能量及时频域特征的柴油机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缸盖振动信号中包含着丰富的柴油机工作状态信息,利用缸盖振动信号诊断柴油机工作状态是一种有效方法。鉴于缸盖振动信号非平稳性的特点,该文提出用经验模式分解方法对获取的信号进行分解,选取前叁阶的模式分量近似代替原信号,用模式分量的能量百分比、重心频率和重心幅值、偏度、峭度、方差等构成柴油机工作状态特征向量,基于支持向量机对实测的柴油机故障进行诊断分类,诊断的正确率达到92%以上,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也可为其他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21期)
综合特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可归纳为要素式改革模式、过程式改革模式和主体式改革模式,叁种改革模式在价值取向、改革逻辑、核心内容、设计方法和数量规模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改革价值取向上,分别为提升质量为导向的实用主义、提高效益效率的新制度主义和关注主体的人文主义;在改革逻辑上,分别为横向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关键要素、纵向的研究生教育过程环节和参与改革或与改革密切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相关主体;在改革的核心内容上,分别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叁大要素、基于研究生教育过程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改革主体的主体职责与改革举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特征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袁静超,刘剑钊,梁尧,展文洁,张洪喜.综合农学管理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累积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梁传杰,杜芳.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内涵与特征——基于叁所大学的改革文本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辛璐,逯元堂,卢静,赵云皓.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特征初探[C].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8
[4].甄文超,尹宝重,齐永志,吕硕.河北平原不同轮耕模式下粮田土壤生境特征与综合效益评价[C].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5].赵建明,王晋民,王海景.山西省苏打型盐碱地特征及综合改良技术模式[J].中国农技推广.2016
[6].陈丹凤,陈伟昌,王荣礼.凯里地区大到暴雨的天气特征指标及短期综合预报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5
[7].肖云好.试卷后续跟进学习模式的构建——以考点“河流水文特征”的综合题为例[J].地理教学.2014
[8].杜雷,高建民,陈琨,姜洪权.基于多失效模式相关分析的技术特征综合配置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
[9].蒲玉琳,谢德体,林超文,魏朝富.植物篱-农作模式坡耕地土壤综合抗蚀性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3
[10].李敏通,杨青,宋蒙,杨福增.综合模式分量能量及时频域特征的柴油机故障诊断[J].农业工程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