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理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管理层结构,两职状态,独立董事,企业并购
管理层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玥莹[1](2019)在《管理层结构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某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状态、独立董事占比与并购决策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职兼任、独立董事较多时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并购决策。文章结合实际,提出董事会制度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深入改革有所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和经验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29期)
杜英[2](2019)在《管理层薪酬及其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层薪酬契约如何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是公司财务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同时将管理层的显性薪酬-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与隐性薪酬-在职消费纳入分析框架,从薪酬形式和薪酬结构双重视角系统研究了管理层薪酬契约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首先,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最优契约理论与管理层权力理论对管理层薪酬及其结构如何影响盈余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初步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至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薪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而不同形式的薪酬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方向具有一致性。其中,管理层显性薪酬-货币薪酬和持股比例的增加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管理层隐性薪酬-在职消费的上升会导致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显着增加;管理层薪酬结构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不同薪酬结构下盈余管理水平存在显着的差异性。其次,本文进一步引入产品市场势力与地区市场化进程进行了门槛效应检验,通过门槛回归发现,在产品市场势力与市场化进程的门槛估计值所划分的不同区间内,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效果会发生变化。此外,由于企业个体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本文还从股权性质、资产规模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资产规模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对管理层薪酬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的政策建议是,考虑从管理层薪酬契约视角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质量,应进一步优化管理层薪酬结构,注重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健全管理层薪酬披露机制,实现管理层业绩考核指标的多样化,抑制管理层薪酬契约诱导的盈余管理活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新民,孙田田,王垒[3](2019)在《创业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基于管理层和董事会群体决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0—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群体决策视角出发,实证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会显着减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会显着增加资产负债率,其交互作用会显着减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地将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各自分为高低两类,交叉形成四种不同组合分别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高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交互作用及低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交互作用均显着减少资产负债率;低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交互作用及高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交互作用均显着增加资产负债率。在高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和低管理层所有权强度-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组合中,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存在替代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茂春,陈姣姣[4](2018)在《管理层权力、市场化程度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去杠杆成为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的背景下,以2008-2014年的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数据来源,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在不同杠杆水平下管理层权力对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和效果的影响以及市场化程度对管理层权力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当企业杠杆较低时,较大的管理层权力会限制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和调整效果;负债过度时,管理层权力与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调整效果正相关;区分上下调整方向,市场化水平对管理层权力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两者之间的调节关系分别为干扰和增强。(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汤依娜[5](2018)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机构投资者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结构是公司融资导致的权益与债务的资本组合,资本结构决策作为重要的财务决策,与公司价值的提高息息相关。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资本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负债比率过高可能会引起公司的经营危机,也会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负债比率过低意味着公司未充分利用好税盾收益,同时也会引起自由现金流问题。因此,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已由静态层面发展到动态层面,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的兴起使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领域的研究成为焦点。根据动态资本结构理论,公司始终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并会不断变化,由于公司内外部因素的复杂多变,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可避免会偏离其目标资本结构,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可以通过融资决策进行资本结构调整,使其靠近目标资本结构。根据现有的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大量学者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研究主要从制度背景、宏观经济环境、公司特征等角度进行,较少有学者从管理层股权激励、机构投资者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并且还没有学者对不同股权激励模式下股权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有何不同,以及管理层股权激励、机构投资者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丰富相关理论,以及为公司设定资本结构目标值和优化资本结构提供建议和依据,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中国2008-2017年进行股权激励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股权激励、机构投资者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和效果的关系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并进一步对不同股权激励模式下股权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有何不同进行研究。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随着管理层股权激励强度的增大,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显着加快,调整效果显着提升,说明随着管理层股权激励强度的增大,股权激励对资本结构优化发挥了更大的促进作用;(2)无论是在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方面还是调整效果方面,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效果都比股票期权更好;(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加快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说明机构投资者有能力和动力参与公司治理,促进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速度,但对于资本结构调整效果的影响不显着,可能是由于代理变量的选择、不同主体设定目标资本结构有差异,机构投资者投资目标不同、投资分散,以及治理环境的影响所导致的;(4)机构投资者持股能促进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正向作用,说明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其治理作用,对管理层决策行为实施监督和约束,对股权激励发挥作用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加快,但在调整效果方面结果并不显着。最后,根据本文结论提出了四点建议:树立目标资本结构意识,为公司资本结构设定科学的目标值;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扩大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范围,在股权激励契约中把资本结构优化和价值提升的问题考虑进去;提高机构投资者中员工的专业水平,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陈清,张海军[6](2018)在《管理层异质性、权力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10—2016年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SBM-DEA方法测算了银行的经营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交互项回归和非动态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了管理层年龄异质性、学历异质性和任期异质性与经营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探讨了权力结构作为异质性影响银行经营效率传导渠道的存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异质性与银行经营效率之间存在着门限效应,且存在以权力结构作为传导渠道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还表明,管理层异质性与银行经营效率之间存在反向相关关系,且管理层异质性对权力结构优化度较小的银行影响更大。基于此研究论断,本文提出优化管理层结构、深化银行改革和制定合理激励机制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李欣[7](2018)在《管理层薪酬结构、超额薪酬与企业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相互缔约形成的产权契约联结体。在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情况下,股东与管理层以及股东与债权人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逐步形成,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极大影响了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导向与价值创造过程。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显着提升企业价值,但由于其行为目标往往来自于追求较高薪酬、建立企业帝国和在职消费等利己动机,其决策可能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如何建立激励约束制度,提升管理层薪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成为国内外学者竞相研究的热点,对此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研究内容如下:绪论部分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价值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决定从超额薪酬的新颖视角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与企业价值间的相关性。在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部分,论文介绍了上市公司与公司治理、管理层与管理层薪酬、企业价值的相关概念,并分析了劳动力相关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最优契约理论、剩余索取理论等理论基础;其次,从公司治理、高管特征及公司特征叁个维度对影响管理层薪酬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后文计量超额薪酬奠定了基础;再次,论文基于管理层薪酬的构成,对其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叁部分研究,分别是货币性薪酬与企业价值、权益性薪酬与企业价值以及管理层薪酬总额与企业价值叁者的相关性研究,在每部分研究中又将各类薪酬分为基本薪酬和超额薪酬,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超额薪酬支持了最优契约理论,即高管超额薪酬是高管人力资本价值的体现,统计意义上没有发现管理层抽取租金以此侵占企业利益,高管超额薪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代理问题。但是由于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选择差异,货币性薪酬、权益性薪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结论也出现一定程度差异。一般而言,如果选择会计衡量指标(ROA),相关关系均为正相关,如果选择市场指标(Tobin'q),相应基本薪酬的相关关系则出现变化,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会计指标体现的企业价值与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企业定价并不完全一致,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完善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提高其决策相关性;从另一方面来看,需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高其资产定价的有效性。根据研究结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缓解了委托代理问题,需要给予管理层更高的货币性薪酬激励,同时要重视权益性薪酬的激励作用,使其真正达到激励的效果。此外,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健全管理层薪酬信息披露制度,也有助于企业管理层薪酬决策更加科学,更好的体现其企业价值创造功能。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其一,借鉴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将薪酬区分为基本薪酬和超额薪酬,分别研究其与市场价值(Tb’q)及会计指标价值(ROA)的相关性,拓展了高管薪酬的研究领域;其二,基于大样本面板数据,通过F检验及豪斯曼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个体效应并不显着,时间效应显着,构建了管理层薪酬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其叁,用薪酬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残差作为超额薪酬的统计计量检验高管超额薪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而检验我国上市公司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是代理问题还是有效契约问题,创新了股东与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研究的实证方法;其四,通过基本薪酬与超额薪酬的价值相关性检验表明,管理层薪酬制度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符合有效契约理论,超额薪酬是对高管高能力的支付,这有别于国内学者的代理结论,即管理层高薪是对上市公司租金的攫取。(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成[8](2018)在《管理层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资本结构决策都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财务决策,但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受到众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由于“两权分离”情况下形成的委托代理问题,公司管理层可能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愿意做出任何的资本结构调整,因此所有者试图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激励管理层。尽管现有研究已证实诸多公司特征因素会对管理层激励效果产生影响,但鲜少有考虑客户集中度这一因素。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时,是否会受到管理层激励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会受到客户集中度的调节,以期丰富相关研究。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6年间所有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分别检验管理层薪酬激励和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以及客户集中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且考虑产权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知:(1)管理层激励会促进公司资本结构的主动调整;(2)当公司资本结构高于目标资本结构,需要向下调整资本结构时,管理层激励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影响更大;(3)客户集中度确实会对管理层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客户集中度会弱化管理层激励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促进作用,但上述影响在国有企业并不显着。基于各项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我国特有的资本市场上,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促使管理层更大程度的考虑公司利益。另外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应该借鉴非国有企业的相关优秀管理经验,使其管理行为更具有自主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莫雅婷[9](2018)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性别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管理层包括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女性作为管理层的组成人员,其参与情况不容乐观,公司管理层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不少国家,如挪威等,都以法令形式要求公司的女性董事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否则将会受到处置。为了探究这些法令的合理性,本文除了对“女性管理人员是否会影响企业价值”进行分析之外,还对“女性管理人员如何影响企业价值”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了 200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治理数据和财务数据作为样本,从女性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评估上市公司管理层性别结构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并辅之以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研究发现女性高级管理人员比例的提高对提升企业价值具有促进作用,女性CEO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也能产生促进作用。此外,当CEO和董事长同时为女性时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影响,当董事长为女性时,女性董事人员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当CEO为女性时,女性高级管理人员比例越高,越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还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性别结构影响企业价值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管理层性别结构会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并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在考察管理层性别结构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中,发现女性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越高的公司越会表现出厌恶风险的倾向,越不会出现过度投资、存货量不足、流动资金不足和资产负债率偏高的现象。此外,企业更愿意创新,也更可能履行社会责任,广告强度更强,更注重市场的营销,降低营业成本,但非生产性费用的支出较多。(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霍亚萍[10](2018)在《管理层权力、债务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问题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关系到企业未来成长的空间。现有的研究中有不少是探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强度因素的。因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实际所有权和经营权已经逐渐分离,所以在企业现在的运营过程中,高级管理者才是企业真正的经营控制人。目前,有关董事会规模、管理层的任期、管理层持股、股权集中度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比较多,但是这些影响因素可以综合为管理层权力这一个因素。然而关于管理层权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所以本文从管理层权力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展开研究。同时斟酌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很多的资金,企业资本结构中的债务结构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所以本文引入第叁个变量。通过阅读文献、进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相关理论假设。本文选取2014-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文献与理论的基础构建模型。首先对管理层权力六个维度进行降维处理,得出管理层权力的综合指标。然后根据多元回归模型探索管理层权力与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关系,债务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关系,以及债务结构在管理层权力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管理层权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正向影响。(2)债务总体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具有负向影响。(3)债务期限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具有负向影响。(4)债务来源结构中银行借款比率与商业信用比率分别与技术创新投入负相关、正相关。(5)债务总体结构在管理层权力与技术创新投入中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6)债务期限结构在管理层权力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7)债务来源结构在管理层权力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1)公司董事会可以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给予总经理更大的组织权力;董事会规模大小适中;给予管理层股权激励;防止一股独大的局面出现;防止管理层流失;聘用学历较高的管理者;内部培养管理层。(2)企业所有者加大投资;企业债务人进行债转股成为企业所有者;在资产负债率一定的情况下,降低短期负债比率;加强银企合作,争取更多长期资金支持;政府通过补贴银行来鼓励银行放贷;企业选择可以赊购的供货方以及可以预收货款的购货方;企业应与其供货商构建良好的信任关系。(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管理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管理层薪酬契约如何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是公司财务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同时将管理层的显性薪酬-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与隐性薪酬-在职消费纳入分析框架,从薪酬形式和薪酬结构双重视角系统研究了管理层薪酬契约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首先,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最优契约理论与管理层权力理论对管理层薪酬及其结构如何影响盈余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初步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至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薪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而不同形式的薪酬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方向具有一致性。其中,管理层显性薪酬-货币薪酬和持股比例的增加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管理层隐性薪酬-在职消费的上升会导致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显着增加;管理层薪酬结构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不同薪酬结构下盈余管理水平存在显着的差异性。其次,本文进一步引入产品市场势力与地区市场化进程进行了门槛效应检验,通过门槛回归发现,在产品市场势力与市场化进程的门槛估计值所划分的不同区间内,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效果会发生变化。此外,由于企业个体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本文还从股权性质、资产规模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资产规模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对管理层薪酬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的政策建议是,考虑从管理层薪酬契约视角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质量,应进一步优化管理层薪酬结构,注重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健全管理层薪酬披露机制,实现管理层业绩考核指标的多样化,抑制管理层薪酬契约诱导的盈余管理活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理层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玥莹.管理层结构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9
[2].杜英.管理层薪酬及其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刘新民,孙田田,王垒.创业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基于管理层和董事会群体决策的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
[4].周茂春,陈姣姣.管理层权力、市场化程度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汤依娜.管理层股权激励、机构投资者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D].浙江财经大学.2018
[6].陈清,张海军.管理层异质性、权力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J].宏观经济研究.2018
[7].李欣.管理层薪酬结构、超额薪酬与企业价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8].赵成.管理层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D].华中农业大学.2018
[9].莫雅婷.上市公司管理层性别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8
[10].霍亚萍.管理层权力、债务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