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同源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同源词大典》,语源,同源词,独创性
汉语同源词论文文献综述
潘薇薇,黄伟嘉[1](2019)在《《汉语同源词大典》评议——兼论科学语源学研究核心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汉语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考释同源词的工具书《汉语同源词大典》出版。文章将该书与不同类型工具书及同类型考释着作进行对比,讨论了诸如"语源""同源词"定义、语音关系、语义类型等科学语源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并对该书的独创性及不足进行评议。(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9年02期)
王建革[2](2019)在《《汉语同源词大典》》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同源词大典》是一部据源系联单音节同源词的大型词典,是特殊类型的辞书。辞书史上,据形系联的字典、据义系联的词典、据音系联的音书皆已有之,独缺据源系联的词典。因此,本词典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词与词之间的同源关系有远有近,犹人伦之亲有远亲、有近亲,本词典系联同源词的原则是据"近亲"关系系联。绝大多数单音词的书面形式都表现为形声格局的文字,声符是标音示源构件。本词典从各种(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倩[3](2019)在《对日汉语唇音同源词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中国和日本在语言文化方面就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现代日语若干字词源于历史汉语。基于两国一直以来的密切关系,对日汉语教学更应当重视汉日语言关系,而且汉语教学的国别化研究也是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音韵学和语源学的理论,试图探析汉日唇音同源词语音上的对应规律,将汉语同源词原理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相结合,以寻求一种更科学的对日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但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本文列举了可以应用于对日汉语教学的汉语唇音同源词族,从语音、词形、词义方面做出了解释。通过这种词汇教学方法,词汇教学和学习过程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说教和死记硬背,而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汉语词汇的来源及演变过程、与现代日语词汇的联系,学生学会建立新的词汇联系,进行同源词系联,培养有效记忆,减轻学生词汇学习的压力,激发学习兴趣。除绪论和结语之外,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汉日唇音同源词述论,研究和厘清词源、字源、汉语唇音同源词等相关概念;阐述历史汉语唇音同源词对现代日语词汇的影响分析汉语唇音同源词影响下的日语“ハ、バ、マ”行词汇的读音;探讨将同源词原理应用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第二章通过统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唇音同源词,对唇音同源词进行汉日读音对应关系分析,发现对应规律。汉语唇音声母“b、p、f”与日语“八”行或“バ”行音对应;声母“m”和零声母“w”与日语“マ”行或“バ”行音对应,一般吴音读“マ”行,汉音读“バ”行;从词形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出词形完全相同的、笔画稍异的、词形差异较大的汉日唇音同源词,预测对日汉语唇音同源词教学的重难点。第叁章对适用于对日汉语教学的同源词族进行整理和分类,分析同源词族的共同隐性义;结合教学实际与日常生活,对同源词族涉及到的词语按照《大纲》中的等级分级整理,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顺序进行扩充;列举适合对日汉语教学的词语,并提出相应的同源词族教学方法。第四章在前叁章分析的基础之上,以同源词族“包,抱,泡,胞,炮,苞”以及相关的20个词语为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了对日汉语唇音同源词族的具体教学方案,使同源词的教学方法真正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本章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教师应利用汉日唇音同源词读音的对应规律增强母语正迁移;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区分汉日形体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同源词原理相关知识的引进应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地进行词汇扩展,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20)
殷寄明[4](2018)在《《汉语同源词大典》自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的语源学,发轫于公元前四世纪。十七、十八世纪时,伴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欧洲的语源学走上了科学化道路。新成就之一端,即产生了一大批语源词典。如《意大利语词源》(Origin della lingua italiana)于 1669 年即已问世。嗣(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周报》期刊2018-11-28)
李玉[5](2018)在《上古汉语“迫”词族略考——汉语方言及亲属语言同源词比较研究与原始汉语**mb-型复声母的构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古籍及故训为材料,着重用王力《同源字典》未注意到的含"急速"义的同源字主要用音系法系联出汉语"迫词族",并由此推求出该词族的"语核"为原始汉语复辅音声母**mb-。同时还利用现代汉语方及亲属语言同源词的mb-型复声母反映形式,运用历史比较法开展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对原始汉语及上古汉语**mb-型复声母的构拟加以印证。(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蒙元耀[6](2017)在《骆越古语和汉语同源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壮侗诸族顺承西瓯骆越而来,西瓯骆越是百越的重要一支,百越与东夷有密切的联系,这可以从壮傣、布依、黎等民族的自称得到旁证。族称、动植物名称中的古老词汇蕴涵着丰富的语言学内容,通过古籍的钩稽与比较研究,可以解释现今壮侗语族与周边相关语言的亲疏关系。(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吴成刚,周铁民[7](2015)在《英汉同源词掩蔽翻译启动效应:汉语拼音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源词是指两个语言中在语义和语音或正字法存在重迭的词汇对,比如,flower(花)—flor,坦克—tank。几十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同源词相比较匹配的非同源词存在显着的加工优势,但也有研究表明同源词存在抑制效应。一个研究问题是跨书写系统的同源词优势效应及其成分。使用拼音表征汉字的语音保证了检验是否存在英汉同源词启动效应和同源词优势的书写系统同质性,并研究该效应是否受到英语熟练度的影响。采用掩蔽翻译启动效应范式和词汇判断任务,启动词为汉语拼音,呈现50毫秒,目标词为英语真假词,启动词可能为目标词的翻译对等词的拼音,或者是无关词的拼音。共有48个同源词、48个非同源词和96个英语假词(Balota et al.,2007),同源词和非同源词在词频、词长、笔画、拼音词长、熟悉度、邻近词数量上匹配(p>0.05),30个被试首先进行Lex Tale(Lemh?fer&Broersma,2012)测试,用Lextale成绩区分高熟练双语者10人,低熟练双语者10人。本实验为2(同源词性质:同源词,非同源词)×2(启动条件:相关启动,无关启动)×2(熟练度:高熟练度,低熟练度)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同源词和启动类型为被试内变量,熟练度为被试间变量。结果发现同源词抑制效应、语言熟悉度主效应显着、同源词与启动条件有交互作用,同源词正确率在相关启动条件下比无关启动更低,但非同源词正确率则在相关启动上更高。同源词与英语熟练度有交互作用。高熟练度双语者错误率更低、高熟练双语者在非同源词上比低熟练度双语者的正确率更高,但是在同源词上正确率则更低。出现语音抑制效应和语义启动效应,而这种效应在高熟练双语者表现更为明显。语音在日英同源词中产生易化效应(Nakayama et al.,2013,2014),本研究使用拼音作为启动词却发现语音抑制效应并抵消语义的启动效应,支持相同书写系统中(e.g,英语和荷兰语,汉语拼音和英语)发现的语音抑制效应,说明不同书写系统的语音存在不同存在的效应,在相同书写系统表现为抑制效应而在不同书写系统中则表现为启动效应。(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李冬鸽,朱丽娇[8](2015)在《出土材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重要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土材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某些声符与以之为声符的同源词之间的意义联系、同一声符的同源词族中各词群之间的关系,仅利用传世文献较难解释,引入出土材料可使问题明晰。另外,出土实物在同源词系联中亦能够提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证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孟繁玲[9](2014)在《汉语“之”“止”“司”“丝”“不”“北”声同源词补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是现代汉语词源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他从汉语文献古籍着手考证了汉语同源词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近现代学者们考察上古汉语同源关系广泛赞同的音义准则——“音近义通”。王力先生考证同源词从音义结合角度上找寻词与词之间的语源联繋,其“音转理论”校之前人各家言论而言,如刘熙、王圣美、王念孙、章太炎等,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但王力先生在对同源词意义进行的研究,也有很多遗留问题。王力先生的义类分析理论虽定位为“相同或者相近”,但在具体实际操作中,王力先生仅关注到词义之间全同的方面,局限于注疏文献材料的字面文意,并未涉及到他所提出的“词义相近”,即词与词之间的相关性,也没有深层发掘造词理据在汉语孳乳引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词源研究往往难以最大化同源词群,王力先生是笔随意止,且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只证明了两两相对同源。除此之外,还有同源词考证方法“音近义通”的“度”的问题的把握,词族体系的梳理等问题。为了对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做出更为全面充分的补充,本文针对王力先生《同源字典》中研究方法和内容的疏漏,参考段玉裁“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准则,通过声符系联法,以《集韵》《广韵声系》为研究材料,归纳整理“之”“止”“司”“丝”“不”“北”声符所谐词羣。根据声符兼义的特点,从声符义出发,利用王力先生的音转理论、以及词义引申和词义渗透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求取语词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考证同一声符字各个层级所谐词羣之间意义的渊源关系,以及不同声符所谐词羣之间的关系,企图建立词族的平面联繋。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的国内现状和成果,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是论文主体,以声符为单位,分别讨论了各个声符字下不同层级的词羣之间的同源关系,以及同一声符不同谐声层级之间的语源关系。对王力《同源字典》作了内容上的丰富和补充。第叁章是结论,主要是对补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成果做了一个小的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胡虹[10](2013)在《汉语同源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同源词现象早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同源词的产生、演变及其意义的研究也为数甚多。研究同源词,了解同源词的含义、研究历史,辨析"同源词"与"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加深对同源词问题的认识,有助于丰富已有的语言学理论。(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3年08期)
汉语同源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同源词大典》是一部据源系联单音节同源词的大型词典,是特殊类型的辞书。辞书史上,据形系联的字典、据义系联的词典、据音系联的音书皆已有之,独缺据源系联的词典。因此,本词典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词与词之间的同源关系有远有近,犹人伦之亲有远亲、有近亲,本词典系联同源词的原则是据"近亲"关系系联。绝大多数单音词的书面形式都表现为形声格局的文字,声符是标音示源构件。本词典从各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同源词论文参考文献
[1].潘薇薇,黄伟嘉.《汉语同源词大典》评议——兼论科学语源学研究核心问题[J].语言研究集刊.2019
[2].王建革.《汉语同源词大典》[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李倩.对日汉语唇音同源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9
[4].殷寄明.《汉语同源词大典》自序[N].语言文字周报.2018
[5].李玉.上古汉语“迫”词族略考——汉语方言及亲属语言同源词比较研究与原始汉语**mb-型复声母的构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蒙元耀.骆越古语和汉语同源词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7
[7].吴成刚,周铁民.英汉同源词掩蔽翻译启动效应:汉语拼音的作用[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8].李冬鸽,朱丽娇.出土材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重要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9].孟繁玲.汉语“之”“止”“司”“丝”“不”“北”声同源词补正[D].广西师范大学.2014
[10].胡虹.汉语同源词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