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基因突变,喹诺酮类,耐药,最小抑菌浓度
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论文文献综述
贺培园,孙颜红,张幼芳,孙爱华[1](2014)在《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左氧氟沙星敏感性下降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杭州市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parC/parE和gyrA/gyrB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及与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37株临床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法扩增目的基因并测序。结果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其余抗生素耐药率都>60%,对左氧氟沙星MIC≤1 mg/L和MIC=2 mg/L分别有21株和16株。所有菌株gyrA/gyrB的均无突变,其中3株parC/parE也未见突变;34株临床菌株parE有突变,其中10株同时存在parC基因突变,parE基因分别有33株和8株发生I460V和D435N突变,parC基因有8株发生S79F突变。MIC=2 mg/L的菌株中parC/parE基因同时突变、S79F和/或D435N突变明显高于MIC≤1 mg/L菌株(χ2=4.2~6.2,P<0.05)。结论本地区未发现左氧氟沙星耐药肺炎链球菌株,parC/parE同时突变、S79F和/或D435N突变使左氧氟沙星MIC提高。监测临床菌株parC/parE和gyrA/gyrB突变情况,防止药物诱导耐药株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4年17期)
Vanni,M,董晓云[2](2014)在《家禽大肠杆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gyrA和parC基因分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是哺乳动物和鸟类胃肠道中的正常菌群,然而,它们也可参与多种严重的和侵入性感染。在美国,氟喹诺酮类药物已被禁止家禽生产中使用;欧盟尽管有一些限制,但在家禽饲养中仍有可能使用这些抗生素。本研究旨在调查分离自鸡和火鸡的235株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基于PCR的方法检测在喹诺酮耐药性决定区突变的靶基因gyrA和parC。结果显示,这些大肠杆菌对萘啶酸、氟甲喹及二氟沙星耐药率较高(>60%),而对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马波沙星和沙拉沙星耐药率较低(<40%)。其中,64株大肠杆菌菌株(27.2%)对用于检测的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均非常敏感,但有57株菌(24.2%)对用于检测的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其余114大肠杆菌菌株(48.5%)分别组成5个不同耐药谱。仅对氟甲喹或萘啶酸耐药,或对二者均耐药的菌株具有1个gyrA基因突变,而除此之外同时对恩诺沙星、二氟沙星、达氟沙星及沙拉沙星耐药的菌株有1~2个parC置换。检测结果显示,对用于检测的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菌种同时具有2个gyrA基因突变与1个parC基因置换。突变的数目及它们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活性的相关性反映了目前公认的模型,因此,单一的gyrA替代与大肠杆菌对早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相关,高耐药性需更多的gyrA或parC置换。(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4年05期)
何俊英,胡晓玲,孙爱华[3](2014)在《肺炎克雷伯菌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环丙沙星耐药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与环丙沙星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24株临床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K-B法检测临床菌株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序分析50株临床菌株gyrA和parC基因QRDR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结果 124株临床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和敏感的分别有56株和68株。未见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菌株,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总耐药率达99.2%和96.0%。所有敏感株对环丙沙星的MICs≤1mg/L,耐药株对环丙沙星的MICs≥4 mg/L。环丙沙星耐药株gyrA基因突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敏感株(P<0.05),且Ser83突变发生与MICs大小有关。环丙沙星耐药株parC基因Ser80突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敏感株(P<0.01),parC基因Ser80突变与耐药程度密切相关。结论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可推荐用于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环丙沙星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任艳娜,甄盼盼,李健,郭玉芳,王丽华[4](2012)在《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外排泵负调控基因对大肠杆菌氟喹诺酮高水平耐药分子机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耐喹诺酮类决定区(QRDR)、外排泵负调控基因(acrR、marR和soxR)突变对临床分离株氟喹诺酮(FQs)高水平耐药的影响,本研究对临床分离的18株FQs耐药大肠杆菌(E.coli),采用PCR方法检测QRDR、acrR、marR和soxR的突变情况;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外排泵及膜孔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QRDR的突变主要集中在常规突变GyrA(Ser83Leu和Asp87Asn)和ParC(Ser80Ile),同时也检测出稀有突变ParC Glu84Gly、Glu84Lys、Glu84Val和Glu84Ala,ParE Ser458Ala等。ED28在acrR基因存在777bp插入序列;12株菌(包括ATCC25922)在MarR存在Gly103Ser和Tyr137His双突变,其中EP26和EG42存在插入片段;ED40在SoxR存在Thr38Ser、Gly74Arg氨基酸替换。在多突变药菌株中,AcrA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OmpC和OmpF表达量降低、甚至缺失。(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2年10期)
高家良,王黎芳,李洵璐,周娇萍,孙爱华[5](2012)在《淋病奈瑟菌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环丙沙星耐药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宁波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类型及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37株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法扩增50株环丙沙星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37株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四环素、青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0、75.2%、76.6%、97.1%和100%。50株临床菌株测序发现,gyrA基因存在3种核苷酸序列发生错义突变,其中S91F突变发生在所有检测菌株,49株D95位发生突变;parC基因突变位点较多且相对比较分散,其中28株parC基因85、86、87、88和91位发生单位点突变,9株parC基因发生双重突变。结论青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常规用药,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可推荐用药。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王忠永,郑佳音,潘钦石,费静娴,周明明[6](2010)在《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研究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分布特征。方法对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QRDR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比较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菌株与环丙沙星敏感菌株QRDR基因突变点差异。结果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QRDR基因存在较明显的突变特征,其中gyrA的Ser83及parC的Thr57位点突变占主导(分别占78.3%和91.3%),Ser83位点突变率与敏感株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浙江实用医学》期刊2010年06期)
杨敏婕,杨帆,徐晓刚,胡付品,叶信予[7](2008)在《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的敏感性及其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氟喹诺酮类敏感菌株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地区部分医院2004—2005年共176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选取部分左氧氟沙星敏感肺炎链球菌菌株进行QRDRPCR扩增、测序。结果176株受试菌株中,PSSP、PISP和PRSP各占48.9%、47.1%和4.0%,受试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敏感率均为100%。QRDR的扩增测序结果发现,20株左氧氟沙星MIC1~2mg/L的敏感菌株中,19株的parC、parE基因上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突变,包括ParC:Phe105→Leu/Asp136→Tyr,ParE:Asp435→Asn/Ile460→Val/Asn477→Lys,而在gyrA、gyrB基因上仅发现点突变,未导致相关氨基酸突变。结论上海地区未发现氟喹诺酮类耐药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但左氧氟沙星MIC1~2mg/L的敏感株中已发现QRDR一级突变现象,突变的基因位点均见于parC、parE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08年01期)
吴祥辉,王红宁,马孟根,李成忠[8](2004)在《大肠杆菌gyrA基因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SSC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环丙沙星浓度梯度诱导大肠杆菌耐药试验,结果显示诱导菌株对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提高。对诱导菌株、分离菌株的gyrA基因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约300bp的PCR产物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显示诱导耐药菌株、耐药大肠杆菌PCR产物突变检出率为90%,敏感大肠杆菌与敏感对照的符合率为85.7%,结果表明:PCR-SSCP方法可用于检测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本文来源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期刊2004-09-01)
吴祥辉,王红宁[9](2003)在《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SSO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DNA旋转酶基因gyrA中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碱基变换在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PCR-SSCP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可对大肠杆菌gyrA基因QRDR的突变进行有效检测。本文以142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氟喹诺酮药物敏感菌株为样本,测定了细菌对喹诺酮药的MIC值,结果表明142株猪源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8.8%,56.3%,65.5%,76.8%。猪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率高,且耐药菌株MIC值较大。菌株WJPE2—1对环丙沙星的NIC为0.5μg/mL的诱导耐药试验,结果表明,在通过药物浓度梯度连续诱导过程中获得了MIC为2,8,64,128μg/mL的四株诱导菌株,诱导菌株4对ENR、NOR、OFL、CIP的MIC值分别增加到诱导前的32,128,128,256倍,且4株诱导菌株对CIP、ENR、NOR、OFL的MIC值均呈现递增。根据GenBank注册的大肠杆菌gyrA序列设计引物,横跨gyrA的第40和118密码子位置,包含完整的QRDR,从27株不同MIC值的大肠杆菌株、ATCC25922、4株诱导耐药菌株均获得约300bp的PCR产物。采用29∶1的交联度、12%的聚烯酰胺浓度,1×TBE,凝胶中添加5%的甘油的条件,对诱导菌株、药物敏感菌株及不同耐药水平的分离菌株进行SSCP分析,结果表明,诱导菌株的谱型与敏感对照菌不同,低MIC值菌株(本文来源于《四川畜牧兽医》期刊2003年S1期)
吴祥辉,王红宁[10](2003)在《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SSC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Ns,FQs)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低毒、价廉等优良特点,成为兽医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增加。国内外对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机理的研究表明,DNA旋转酶基因gyrA中喹诺酮耐药(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03-10-01)
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肠杆菌是哺乳动物和鸟类胃肠道中的正常菌群,然而,它们也可参与多种严重的和侵入性感染。在美国,氟喹诺酮类药物已被禁止家禽生产中使用;欧盟尽管有一些限制,但在家禽饲养中仍有可能使用这些抗生素。本研究旨在调查分离自鸡和火鸡的235株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基于PCR的方法检测在喹诺酮耐药性决定区突变的靶基因gyrA和parC。结果显示,这些大肠杆菌对萘啶酸、氟甲喹及二氟沙星耐药率较高(>60%),而对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马波沙星和沙拉沙星耐药率较低(<40%)。其中,64株大肠杆菌菌株(27.2%)对用于检测的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均非常敏感,但有57株菌(24.2%)对用于检测的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其余114大肠杆菌菌株(48.5%)分别组成5个不同耐药谱。仅对氟甲喹或萘啶酸耐药,或对二者均耐药的菌株具有1个gyrA基因突变,而除此之外同时对恩诺沙星、二氟沙星、达氟沙星及沙拉沙星耐药的菌株有1~2个parC置换。检测结果显示,对用于检测的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菌种同时具有2个gyrA基因突变与1个parC基因置换。突变的数目及它们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活性的相关性反映了目前公认的模型,因此,单一的gyrA替代与大肠杆菌对早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相关,高耐药性需更多的gyrA或parC置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论文参考文献
[1].贺培园,孙颜红,张幼芳,孙爱华.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左氧氟沙星敏感性下降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
[2].Vanni,M,董晓云.家禽大肠杆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gyrA和parC基因分子特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4
[3].何俊英,胡晓玲,孙爱华.肺炎克雷伯菌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环丙沙星耐药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
[4].任艳娜,甄盼盼,李健,郭玉芳,王丽华.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外排泵负调控基因对大肠杆菌氟喹诺酮高水平耐药分子机制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2
[5].高家良,王黎芳,李洵璐,周娇萍,孙爱华.淋病奈瑟菌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环丙沙星耐药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2
[6].王忠永,郑佳音,潘钦石,费静娴,周明明.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分布特征[J].浙江实用医学.2010
[7].杨敏婕,杨帆,徐晓刚,胡付品,叶信予.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的敏感性及其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
[8].吴祥辉,王红宁,马孟根,李成忠.大肠杆菌gyrA基因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SSCP分析[C].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2004
[9].吴祥辉,王红宁.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SSOP分析[J].四川畜牧兽医.2003
[10].吴祥辉,王红宁.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SSCP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