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字多元化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幼儿教育,汉字教育,汉字多元化教育
汉字多元化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夏巍[1](2009)在《一个美国孩子在汉字教育中的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是指利用汉字的多维教育资源,包括汉字形态结构特点、汉字形态演变规律、汉字形态文化内涵和汉字形态艺术,通过图画(或实物、实景)、古汉字、今汉字形态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汉字构字理据的揭示,汉字书法艺术的欣赏等途经和方法,来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汉字中蕴含着丰富、良好的教育资源;汉字不同形态结构的比较和分析能促进幼儿的形状知觉、观察力、分类能力、推理能力等感知和思维的发展;汉字形态的会意思维张力和“古汉字——图画(或实物、实景)——今汉字——儿童表达”的教育思路,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汉字构字理据的揭示有助于幼儿客观知识经验的丰富,有助于幼儿坚持性、诚实、合作等社会性的发展;同时还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本研究对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但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存在障碍的美国孩子进行了汉字多元化教育,以期能够促进其在想象力、知识经验、观察力、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发展。本研究采取了行动研究,研究者自身作为教师,对该幼儿进行了从汉字形态结构感受与表达、到文化渗透、再到合作学习的汉字多元化教育实践。运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师、家长、幼儿的深度访谈、对幼儿的追踪观察以及对其绘画、手工作品等的实物分析,对汉字多元化教育的情况与进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汉字多元化教育过程中,该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得以激发,想象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增快,想象空间不断开阔;知识经验变得日趋丰富,知识面得以拓展,经验认识有所深化;观察能力逐渐增强,对汉字的观察开始变得持久、细致、全面;亲社会行为也有所增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懂得与人合作,乐于助人。本研究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介绍了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幼儿汉字教育的研究状况、研究目的、方法与内容以及本研究的计划安排;第二部分呈现的是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过程,从走近研究对象,熟悉教学、到汉字形态结构的感受与表达、再到文化渗透、最后到合作学习的汉字多元化教育实践,在行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下一步实践;第叁部分结合对教师、家长、幼儿的深度访谈,对幼儿的追踪观察以及对其绘画、手工作品等的实物分析,深入探讨了汉字多元化教育对该幼儿的想象力、知识经验、观察能力、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影响。第四部分为研究者的反思,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总结了自身亲历到汉字教育活动实践当中后所收获的教学经验,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10)
李静[2](2005)在《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要内容的汉字教育,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幼儿汉字教育,目前教育界仍有分歧,而分歧喻示着把汉字教育等同于识字教育的误解,和对汉字形态中所蕴含教育资源的忽视。而且,在当今全球化态势下,深化汉字教育有其重要意义。于是,本研究提出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设想,以期澄清误解,充分利用汉字的教育资源,迎合全球化对凸显民族个性的要求,在汉字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和利用汉字的多维教育资源,着重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其教育内容为比较和分析“古汉字—图画(或实物、实景)—今汉字”的形态结构,揭示汉字形态的文化内涵,欣赏汉字的书法艺术;其教育组织方式为综合主题教育:其教育评价以行为目标模式为主。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探讨汉字形态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幼儿汉字教育的可行性和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大量有关文献的收集、梳理和研究,提出实验构想和假设,选取叁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近一年的汉字多元化教育的对比实验。研究最后证实了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设想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如下: 1,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汉字形态复杂多变、均衡匀称、能以形表义,汉字形态的发展稳定、连续,一脉相承。因此,汉字形态的冗余度大、分辨率高、富有浓郁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华夏民族的民族精神、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汉字形态的演变具有不断抽象化、简明化的特点。所有这些均是教育可资利用的良好资源。 2,汉字字形复杂多变和结构均衡匀称的特征符合幼儿感知觉的心理机制;汉字中的“手思维”、“意象思维”和“我向思维”的思维方式符合幼儿直观行动(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李静[3](2005)在《汉字多元化教育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多元化教育,即利用汉字的多维教育资源,以汉字字形结构演变解读、汉字构字理据揭示和汉字书法艺术欣赏为主要内容,旨在促进儿童良好发展。通过对叁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儿童汉字多元化教育的实验研究发现:汉字多元化教育对3~6岁儿童想像力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5~6岁儿童分类和推理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05年03期)
汉字多元化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要内容的汉字教育,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幼儿汉字教育,目前教育界仍有分歧,而分歧喻示着把汉字教育等同于识字教育的误解,和对汉字形态中所蕴含教育资源的忽视。而且,在当今全球化态势下,深化汉字教育有其重要意义。于是,本研究提出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设想,以期澄清误解,充分利用汉字的教育资源,迎合全球化对凸显民族个性的要求,在汉字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和利用汉字的多维教育资源,着重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其教育内容为比较和分析“古汉字—图画(或实物、实景)—今汉字”的形态结构,揭示汉字形态的文化内涵,欣赏汉字的书法艺术;其教育组织方式为综合主题教育:其教育评价以行为目标模式为主。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探讨汉字形态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幼儿汉字教育的可行性和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大量有关文献的收集、梳理和研究,提出实验构想和假设,选取叁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近一年的汉字多元化教育的对比实验。研究最后证实了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设想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如下: 1,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汉字形态复杂多变、均衡匀称、能以形表义,汉字形态的发展稳定、连续,一脉相承。因此,汉字形态的冗余度大、分辨率高、富有浓郁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华夏民族的民族精神、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汉字形态的演变具有不断抽象化、简明化的特点。所有这些均是教育可资利用的良好资源。 2,汉字字形复杂多变和结构均衡匀称的特征符合幼儿感知觉的心理机制;汉字中的“手思维”、“意象思维”和“我向思维”的思维方式符合幼儿直观行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字多元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夏巍.一个美国孩子在汉字教育中的成长[D].西南大学.2009
[2].李静.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3].李静.汉字多元化教育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