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加铺改建论文-余芳,周乾

沥青加铺改建论文-余芳,周乾

导读:本文包含了沥青加铺改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况评价,沥青加铺层

沥青加铺改建论文文献综述

余芳,周乾[1](2019)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沥青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某高速公路路面改建设计为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路况调查并评价分析,结合调查结果提出沥青路面加铺层补强设计方案,此设计为该地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3期)

肖支敏[2](2018)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改建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经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总里程达到约226万km,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往往达不到30年的设计年限。对既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加铺改建的工程需求日益增加,本文结合我国现有技术规范和国内外的常见做法,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改建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07期)

刘虹江[3](2015)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改建利用的弯沉控制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许多运营中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接近设计使用年限,许多道路出现开裂、板底脱空等破坏情况,因而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改建已经成为公路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结构层是常用的补强手段。通过加铺改造,不仅能提高道路结构的使用性能,还能利用原有路面的残余强度,降低开挖旧路的成本,避免建筑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建措施。然而,加铺结构的反射裂缝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目前为止没有公认、合理的设计方法。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有、无传力杆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叁维模拟,对旧路板边弯沉测试荷位的弯沉值与板底拉应力进行分析;进而以旧路面板边弯沉测试荷位处的弯沉值为控制标准,对叁种不同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级配碎石材料、沥青碎石材料)的加铺结构进行分析,并分别以弯沉值和拉应力为等效指标,利用BISAR3.0软件反算叁类加铺结构情况下旧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值,并拟合其数值推算公式。分析发现,有、无传力杆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沉值都随着基层模量和路基模量的降低而增大,其中路基模量对旧路面弯沉值的影响较大,且路基模量越小,两类路面结构的差异越大。对于叁类加铺结构而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类加铺结构基层层底拉应力较大,反算的旧路面当量回弹模量较低,且接缝位置较板中位置处极为薄弱,容易产生反射裂缝;而级配碎石、沥青碎石基层类加铺结构的基层底所受拉应力较小,反算的旧路面当量回弹模量较高,相对更加适合用于加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12-01)

孙宪华[4](2014)在《浅谈城市旧沥青路面改建“黑改黑”加铺水泥稳定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黑改黑"利用旧沥青路面做地基础,铺设水泥稳定夹层,加铺沥青路面,防裂的效果好,施工速度快、造价低优势,对城市环境影响小。对原沥青路面病害评定、修复、换填,保证新铺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17期)

王金祥[5](2012)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改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也迅猛增长,由于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以及道路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以前建设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了多种破坏现象:露骨、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破碎、板底脱空等,造成结构承载力不足、行车舒适性差、车速难以提高。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面临着修复工作。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一种可以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的有效方法,在城市次干道、支路及县际和农村公路改建和扩建中多有利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2年05期)

施有志[6](2008)在《块石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改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的研究相对较多,却未见在块石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的相关报道。文章主要介绍块石路面的评价及处理,并从加铺层厚度的确定、反射裂缝的延缓措施及加铺层材料的选取等方面来分析加铺层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一工程,分析在方整块石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路面的改造实例,供国内同行借鉴和指正。(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08年S1期)

倪亚敏[7](2007)在《旧路改建沥青加铺层结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旧路改建项目比例的增加,如何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进行有效而又简便的分析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外对沥青加铺层的设计指标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对旧路改建和新建路结构分析和设计指标的研究成果,对沥青加铺层的典型结构和各自特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打破了传统的使用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对旧路改建进行划分的方式,建立了适用于沥青加铺层旧路改建的新体系,并确立了适用于这个新体系的设计验算指标。对沥青加铺层下为非板体的结构,采用沥青加铺层层底拉应变和非板体下卧层顶面压应变为设计验算指标。采用经典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对沥青加铺层下卧层为非板体的结构,针对其典型特征分别考虑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分析了沥青加铺层层底拉应变和下卧层顶面压应变,验证了设计指标。对沥青加铺层下为板体的结构,采用加铺沥青层后对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为设计依据。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考虑旧水泥板模量和厚度、新加铺沥青层厚度以及荷载大小等因素,对加铺沥青层后的水泥混凝土板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得到了沥青加铺层对荷载应力的影响系数图。(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7-06-01)

沥青加铺改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经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总里程达到约226万km,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往往达不到30年的设计年限。对既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加铺改建的工程需求日益增加,本文结合我国现有技术规范和国内外的常见做法,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改建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沥青加铺改建论文参考文献

[1].余芳,周乾.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沥青层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9

[2].肖支敏.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改建方法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3].刘虹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改建利用的弯沉控制标准研究[D].湖南大学.2015

[4].孙宪华.浅谈城市旧沥青路面改建“黑改黑”加铺水泥稳定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视界.2014

[5].王金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改建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

[6].施有志.块石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改建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

[7].倪亚敏.旧路改建沥青加铺层结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7

标签:;  ;  ;  

沥青加铺改建论文-余芳,周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