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元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PPP模式逐渐被用到社会发展建设当中。对于PPP模式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财务监管受到企业以及政府的重视。财务监管是每个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地进行财务监督管理,能够促进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善考核制度,实现社会资本合理投资回报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平衡。
关键词:PPP;财务监管;分析
引言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以合作协议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在合作经营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的财务监督完成相应的考核和监管,通过对现行的财务监管进行分析,发现在实际的财务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PPP模式下财务监管不当导致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降低,同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出现问题,政府绩效考核不到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PPP模式下项目公司财务的监管。本文通过分析PPP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现状,研究如何改进PPP模式下的财务监管。
1、PPP项目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公司体制问题影响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PPP项目公司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在公司的体制上尚未完善,这种问题直接影响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在整体上来说,基于现有的PPP项目公司制度模式,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不足,在财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各种违规行为,导致企业各项财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严重,无法充分凸显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因为PPP项目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呈现着集权式的发展特征,组织结构尚未完善统一,发展模式并不成熟,导致人员管理成本消耗严重,收益与成本投入的不统一也给PPP项目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2、PPP项目公司资本以及资产结构影响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多数的PPP项目公司都是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因为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回收周期相对较长,规模较大,对此在项目的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充足的资金在支持对于项目的稳定开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整体上来说,PPP项目公司的流动资金多为负债,企业有着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同时PPP项目公司的流动资产结构有待增强,变现能力稍有不足,直接导致企业的日常财务支出收到流动资金以及负债压力的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较为困难,运营能力也稍有不足。而PPP项目公司决策制定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直接影响PPP项目公司的成本、收益以及风险等因素,对此在实践中必须要加强研究,积极解决各种问题与不足。
1.3、财务中期考核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导则的通知》(发改投资〔2016〕2231号)指出,项目实施机构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PPP项目合同约定,定期对项目运营服务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取得项目回报的依据。
目前越来越多的PPP项目进入运营年度,面临着项目运营年度考核和监管,尤其是政府付费项目,运营维护期内政府方主要通过年度检查和日常检查的方式,对项目公司服务绩效水平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运营维护绩效付费支付挂钩。所以绩效评价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结果能否被有效运用,是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完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机制和考核评价工作也不能千篇一律,考核办法或考核指标如果不适用该项目,导致评价内容和实际不符,或评价指标不能涵盖项目经营全部内容,导致考核结果偏离或有争执,都不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完成。
企业财务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项目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虚报财务状况的现象。由于一些项目是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但经营权交由社会资本,同时由社会资本承担相应的风险。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核算不规范,对PPP模式的应用出现问题,导致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滥用项目运行资金,考核结果有争执等情况,导致项目不能按照预期方向进行发展,也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开展。
2、PPP项目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策略
2.1、改革PPP项目公司内部制度模式
在PPP项目公司的内部制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与观念,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财务管理观念直接彰显了PPP项目公司的财务管理价值观念,是保障PPP项目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石。因此必须要基于现有的管理模式基础之上,合理的引入各种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融入国家化发展的战略思想、人本化理财观念,强化PPP项目公司的风险管理;然后在基于观念创新的基础之上对PPP项目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改革,综合今后PPP项目公司的发展模式以及方向,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科学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而强化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不足与漏洞,合理调整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强化合作与分工,进而在根本上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基于规定的要求以及国家的法律规定开展工作,提升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这样才可以在实践中提升PPP项目公司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2.2、提高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
提高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改进PPP模式下的财务监管措施。企业发展项目,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满足自身企业运行需要资金的基础上,才会考虑能够为社会带了的经济效益。合理的对项目发展进行资金规划,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样能够减少企业的支出,而增加项目带来的经济收益。一些需要重视社会经济效益的项目,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避免企业为了减少项目自身的损失,使项目质量下降。例如一些轨道交通或公路等公益性质的项目,在项目实际建设运营过程中,最先考虑的是能够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政府对项目发展质量应该制定严格管理要求,同时也应该对项目公司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防止项目在建设和运营等方面质量不合格,影响社会公共设施的使用和发展。
2.2、对后期监管制度进行改进
对后期监管制度进行改进,能够改进PPP模式下的财务监管措施。在项目公司发展过程中,项目公司应该制定严格的后期监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财务支出,防止出现挪用项目资金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由于PPP模式是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构成并发展的,政府在项目发展过程中主要起到监督作用。政府应该不断完善财务考核制度建设和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控制项目筛选程序和流程,例如施工企业的招标和筛选,仔细考核施工单位的执业资格以及财务管理是否完善,财务负责人是否具备财务处理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财政部门可积极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编制行业PPP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指引,方便指导各项目实施机构开展系统的绩效评价工作,社会资本方对照评价指标改善管理,提升产品和运营期服务质量。
结束语
完善PPP模式下的财务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和政府的管理制度,加强绩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但提高项目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加项目自身收益,同时能够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性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水平,实现PPP项目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栾淼.PPP财务监管分析和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1):78-79.
[2]丁辉.完善新时代财政财务监管机制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8(0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