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置管论文-冷晓丽,李霖,梁亚红

定向置管论文-冷晓丽,李霖,梁亚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向置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立体定位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急性期收缩压变异性增大,危险因素分析

定向置管论文文献综述

冷晓丽,李霖,梁亚红[1](2019)在《影响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急性期收缩压变异性增大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影响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急性期收缩压变异性(SBPV)增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急性期SBPV是否增大将其分为SBPV增大组(n=102)与SBPV较小组(n=9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影响急性期SBPV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BPV增大组与SBPV较小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规律服用降压药、脱水降压药使用情况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血肿量及入院首次SBP值差异显着(P<0.05);SBPV增大组与SBPV较小组尿氮素、肌酐、总胆固醇、甘油叁酯及载脂蛋白b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首次SBP、NIHSS评分、颅内血肿量及甘油叁酯是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急性期SBPV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积极监控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及首次SBP水平较高者血压,做好降压处理,并建议高血压患者平时注意健康饮食,维持正常的血脂代谢,防止急性期SBPV增大。(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光旭[2](2019)在《经额叶定向穿刺软通道置管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患者临床行经额叶定向穿刺软通道置管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47例HBGH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开颅行血肿清除术)、观察组24例(行经额叶定向穿刺软通道置管),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变化,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7%,高于对照组78.3%(P<0.05);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低、MoCA评分高(P<0.05)。结论临床对HBGH患者行经额叶定向穿刺软通道置管治疗,患者预后效果良好,术后认知、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7期)

张永[3](2019)在《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观察组给予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出血率以及术后血肿残留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NHISS与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观察组患者脑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术后血肿残留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继发性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6期)

梁意能[4](2019)在《叁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对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的清除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比较叁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对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60例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叁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组)与B组(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组),各30例。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术后不同时间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手术前后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结果:A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优于B组(P<0.05)。A组术后3、6、12个月ADL评分均优于B组(P<0.05)。A组术后1、4周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叁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5期)

谢天浩[5](2019)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脑深部脓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深部脑脓肿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总结手术适应症及手术经验。方法:自2012年至2018年我科收治脑脓肿患者54例,其中7例为脑深部脓肿,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3岁-67岁。本组病例对于深部脑脓肿患者均应用Leksell-G型立体定向仪,行MRI或CT引导下脑深部脓肿立体定向穿刺十术中抗生素冲洗术,常规置管引流,术后置管引流3-5天,术后结合微生物学检查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7例深部脑脓肿患者中有3例为多发脓肿,该3例患者均存在单个深部脑脓肿。7例深部脑脓肿中,1例位于中脑,1例位于丘脑,1例位于基底节,2例位于颞叶深部,2例位于额顶叶深部。1例中脑脓肿采用立体定向引流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但患者最终因延髓部位炎症而出现呼吸心跳骤停;1例颞叶深部脓肿为多房性脓肿,穿刺引流后仍有脓肿残留,行进一步开颅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引流后脓肿均逐渐消失。结论:深部脑脓肿由于位置深在,且周围脑组织往往具有重要神经功能,直接手术切除脓肿创伤较大,且引起脓肿播散的风险较大。立体定向穿刺置管术具有定位准确、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脑深部脓肿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对多房脑脓肿则可能存在引流不完全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8-16)

张海峰[6](2019)在《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年龄在60-9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4±11.39岁,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B组患者采用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年龄在61-91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13±10.98岁,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结果①A组患者术后即刻颅内压(43.11±3.61)mmHg与B组患者术后即刻颅内压(43.98±2.97)mmHg相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在术后的第二日至第七日颅内压显着高于B组在术后的第二日至第七日颅内压,并且B组颅内压一直呈下降低走向,组间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统计有学意义。②A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糖(10.54±0.39)mmol/L、S-100B(2.42±0.14)ng/L与B组术后即刻血糖(10.63±0.41)mmol/L、S-100B(2.41±0.38)ng/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第叁日血糖(11.02±0.28)mmol/L、S-100B(1.94±0.44)ng/L、第五日血糖(9.39±0.32)mmol/L、S-100B(1.49±0.42)ng/L、第七日血糖(8.97±0.78)mmol/L、S-100B(0.96±0.13)ng/L显着高于B组患者术后第叁日血糖(10.54±0.39)mmol/L、S-100B(2.42±0.14)ng/L、第五日血糖(7.01±0.44)mmol/L、S-100B(0.70±0.31)ng/L、第七日血糖(6.08±0.67)mmol/L、S-100B(0.48±0.24)ng/L,组间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统计有学意义。③A组患者术后即刻NIHSS评分(16.45±2.41)与B组患者术后即刻NIHSS评分(16.89±2.32),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NIHSS评分(14.32±1.09)、3个月NIHSS评分(10.18±1.17)、6个月NIHSS评分(4.12±0.67)显着高于B组患者术后1个月NIHSS评分(10.08±0.87)、3个月NIHSS评分(5.39±1.05)、6个月NIHSS评分(0.89±0.58),组间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统计有学意义。④A组患者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3%、病死率6.67%显着高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病死率1.67%,组间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统计有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脑血管实施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辅助使用亚低温疗法,能够降低患者颅内压,保护患者脑神经系统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及病死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3期)

向开诚,罗义华[7](2018)在《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神经功能和意识状况的保护作用。方法共11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58例)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亚低温疗法(联合组,58例),监测颅内压、血清S-100B蛋白和血糖水平,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价意识状况。结果两组术后颅内压升高,至术后3 d达峰值,随即下降,至术后7 d时仍高于术后即刻(对照组:t=55.232,P=0.000;t=74.233,P=0.000;t=67.583,P=0.000;t=59.642,P=0.000;t=52.852,P=0.000;t=45.865,P=0.000;联合组:t=28.765,P=0.000;t=54.233,P=0.000;t=33.402,P=0.000;t=27.379,P=0.000;t=16.122,P=0.000;t=7.444,P=0.000)。术后3、5和7 d血清S-100B蛋白(对照组:t=9.443,P=0.000;t=12.952,P=0.000;t=18.832,P=0.000;联合组:t=11.454,P=0.000;t=15.404,P=0.000;t=20.439,P=0.000)和血糖(对照组:t=11.580,P=0.000;t=14.592,P=0.000;t=17.482,P=0.000;联合组:t=12.343,P=0.000;t=15.231,P=0.000;t=19.631,P=0.000)均低于术后即刻。术后2、4、12、24和48周ESS评分高于术后即刻(对照组:t=30.533,P=0.000;t=39.273,P=0.000;t=43.853,P=0.000;t=48.924,P=0.000;t=53.322,P=0.000;联合组:t=38.943,P=0.000;t=43.595,P=0.000;t=49.923,P=0.000;t=52.594,P=0.000;t=58.943,P=0.000)。术后1和7 d GCS评分均高于术前(对照组:t=10.434,P=0.000;t=15.232,P=0.000;联合组:t=13.432,P=0.000;t=17.532,P=0.000)。而联合组患者颅内压(F=111.553,P=0.000)、血清S-100B蛋白(F=9.834,P=0.000)和血糖(F=8.094,P=0.001)低于,ESS评分(F=10.689,P=0.000)和GCS评分(F=7.343,P=0.007)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4/58)对5.17%(3/58);校正χ2=0.000,P=1.000],无一例发生硬膜外血肿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降低老年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和意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赵伟,李江[8](2018)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经额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的运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经额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患者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入组患者均接受经额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前后入组患者的血肿量变化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与经额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平均血肿量显着下降,(P<0.05)。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额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理想的血肿清除效果,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8年07期)

邓敏峰,吕建平,骆锦标,曹志恺[9](2018)在《方体定向置管治疗创伤性非功能区硬膜外小血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方体定向置管治疗创伤性非功能区硬膜外小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5例创伤性非功能区硬膜外血肿患者,血肿量在15~30 m L。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而30例观察组患者同时采用药物及方体定向置管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住院期间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再发头痛、焦虑及血肿清除的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66.7%),高于对照组(2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3个月后再发头痛、焦虑及硬膜外血肿清除的情况存在显着差异;而6个月后上述情况无显着差异。结论方体定向置管治疗在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硬膜外血肿,降低患者伤后近期头痛、焦虑症状的发生,改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广州医药》期刊2018年02期)

梁伟,张学军,王东挺,蔡文黎[10](2017)在《比较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组(A组)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组(B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以及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vs B组为6.67%vs 13.33%(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Fbg、PLT水平较高(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PT、a PTT、TT、PDW、MPV水平降低(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时更能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同时不影响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7年06期)

定向置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患者临床行经额叶定向穿刺软通道置管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47例HBGH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开颅行血肿清除术)、观察组24例(行经额叶定向穿刺软通道置管),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变化,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7%,高于对照组78.3%(P<0.05);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低、MoCA评分高(P<0.05)。结论临床对HBGH患者行经额叶定向穿刺软通道置管治疗,患者预后效果良好,术后认知、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向置管论文参考文献

[1].冷晓丽,李霖,梁亚红.影响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急性期收缩压变异性增大的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9

[2].张光旭.经额叶定向穿刺软通道置管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9

[3].张永.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梁意能.叁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对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的清除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9

[5].谢天浩.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脑深部脓肿[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6].张海峰.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向开诚,罗义华.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

[8].赵伟,李江.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经额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的运用体会[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

[9].邓敏峰,吕建平,骆锦标,曹志恺.方体定向置管治疗创伤性非功能区硬膜外小血肿的研究[J].广州医药.2018

[10].梁伟,张学军,王东挺,蔡文黎.比较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

标签:;  ;  ;  

定向置管论文-冷晓丽,李霖,梁亚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