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的引路人

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的引路人

江苏泗洪县魏营中学李宋

课堂教学中常遇到学生问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学生询问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教师应如何应对,是做学生的问题的解答机器,被动地跟着学生的问题走,还是做学生问题的引路人,化繁为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解答。我想每位教师在斟酌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必然选择于后者,但做学生的课堂教学质疑问难的引路人,并不是说的容易,做的轻巧。要巧秒地做好学生质疑问难的引路人,这就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对问题进行有效地筛选、整合,要针对问题的难易度,有效地选择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把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筛选、整合,从而有效地选择问题的引导机制呢?我想,针对问题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引导。

一、有的问题与课文的难点和重点直接关联,教师要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去围绕课文主题进行分析、理解

比如,在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学生问到:“同样写凌寒开放的梅花,为什么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写得那么积极乐观、充满豪情,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却写得那么低沉孤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千万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那样既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理解,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谈不上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此时,我在课堂上展示了两篇词作者写作此文时背景材料,让学生去阅读,阅读后让学生揣摩两位作者写作此词时的心情。学生感悟到:两位作者都是以梅花自比,只是不同的是,毛泽东在写作此文时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加上国际反华势力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严峻考验,但词人心中一个革命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信心却那么坚定、永存。因此,毛泽东写作此文时笔下的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而陆游写作《卜算子•咏梅》时,南宋王朝正处于动荡不安时期,君王被掳,中原北方部分土地被金人占领,陆游一心主战收失地,但屡受排挤打击,难于实现报国之志。词作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卜算子•咏梅》,也就难免在词中流路出低沉落魄孤单的情绪,因此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就写得低沉孤高。通过上述的引导,教师既帮助学生解答了难题,也帮助了学生把握课文主题。

二、有的问题与课文有关,但不是文章重点、难点

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有关语句去掌握解决。比如,在教学《国宝——大熊猫》时,我展示了几幅大熊猫图片,让学生观察大熊猫外形有什么特征,有个学生突然发问:“‘大熊猫’外形,头部像猫,体态像熊,为什么人们把它叫做‘熊猫’,而不叫‘猫熊’?”很显然,这个问题不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但它的确与课文内容有关,处理得当,这个问题有助于对课文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于是,我引导学生看课文,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学生很快地在课文第十段中找到了相关答题语句(解放前…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熊猫”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宣传,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接着学生又问:“它是否属于猫科动物?”针对这个问题,我把事先预设好的猫科动物相关知识以卡片形式,展示给同学们看,让他们自已从中解答,同学们在图片和材料的感官刺激和文字魅力吸引,对问题的求知欲浓烈,纷纷找到答案。

三、有的问题难度较大,课堂上教师一时难于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把握理解,教师可以采取放一放,丢一丢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后解决

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绿》时,学生问:“‘女儿绿’是什么?‘绿’也有性别、年龄、身份之分吗?”这是一个早就引起人们注意而又一直说不清的问题。主要理解也有两种:一种说作者运用了仿词的修辞手法,是仿宝石“祖母绿”的构词方式而给绿的一个饱含深情的命名;一种理解是作者顺着前文“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比喻写来,便要把眼前的“绿”称为“女儿绿”。对于这样深度大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敢于放一放,丢一丢。教师可适时地说:“对这样的问题,某某同学都能想到,可见,这位同学读书真仔细,脑筋聪明哟!但这个问题,我和你一起课后去探讨,好吗?”这样就避免课堂上被这种偏难的问题所纠缠,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还不会伤害发问学生自尊心,打击他的求知欲。

四、有的问题与课文内容无关,属于“狂轰滥炸”或“漫无力际”的,教师应针对这样的问题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学生问道:“牡蛎是一种软体动物,它生活于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它属于哪一科的动物?”很显然,学生问的问题与揭路资本主义社会嫌贫爱富、虚伪自私,人与人之间赤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表现的主题没有联系。教师此时可以这样说:“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你对地理、生物知识很感兴趣,老师建议你课后读读这方面的书籍,还可以请教学校的地理、生物老师来解决,好吗”?这样既保护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又不会因此花费过多的时间而影响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做好学生质疑问难的引路人,当然,方法不止这些,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问题的尺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筛选、整合而选入恰当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怎会不大大提高呢?

标签:;  ;  ;  

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的引路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