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词汇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语心理词库,词汇联想测试,反应类型
心理词汇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宋璐[1](2018)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库中词汇组织模式。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有:1)中国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语言水平对中国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主要特点有何影响?3)词汇深度对中国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主要特点有何影响?本文拟从词汇联想角度对这叁个问题进行探讨。本研究共有70名受试参加词汇联想测试的实验,其中包括35名本科叁年级学生(代表中等水平英语学习者),35名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代表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受试均来自郑州某高校英语专业。实验工具包括词汇能力水平测试、(多反应词)词汇联想测试以及联想刺激词熟悉度测试。英语词汇能力水平测试完成之后,所有受试进行词汇联想测试。用于测试的联想刺激词选自Nation(1990)的二语词汇不同频度表,依据词性(动词、名词、形容词)和词的频度(高频、低频)选出60个刺激词。所有受试都被要求尽量给出3个反应词。词汇联想测试结束后,所有受试根据对刺激词的熟悉程度完成英语联想刺激词熟悉度测试。数据收集结束后,研究者将反应词分为五类:组合式反应、聚合式反应、百科式反应、语音反应以及无反应,并对不同类型反应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词汇联结多为组合式和聚合式,但以组合式联结为主;学习者心理词库的联想模式随词汇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随着二语学习者词汇量的扩大和词汇熟悉程度的加深,纵聚合知识和横组合知识体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二语词汇联结模式虽仍以横组合式为主,但学习者纵聚合知识增长速度超过横组合知识的增长速度,肯定了二语词汇发展过程中词汇结构由横组合向纵聚合方式过渡的理念。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具有一定意义。从理论角度,本研究明确了中国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库的构建模式,即二语词库的构建以横组合形式为主,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二语词汇形成不对等的横/纵知识发展步伐。从教学实践角度,本研究为我国外语词汇教与学提供了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刘芳芳[2](2018)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心理词汇早已成为一个独立且活跃的领域,吸引着许多心理语言学的专家学者。每个二语学习者都拥有一个容量庞大、组织有序、可高效提取的母语词库和属于自己独有的二语词库。本文通过选取近期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两篇与二语心理词汇相关的论文,就两者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最后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两者研究中的不足或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近期二语心理词汇研究的状况,以期探索二语心理词汇研究的新视角,为之后的学者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10期)
张海育[3](2017)在《基于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高中英语词汇联想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词汇联想测试试图探索高中生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心理词库存在着从语音反应到语义反应的发展形势,对目前词汇教学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杨美琳[4](2017)在《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词汇在第二语言教学和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以及心理词汇组织模式被认为是衡量二语词汇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与母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研究相比,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研究。而且,在仅有的相关研究中,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且研究被试大多是同一水平的学习者,缺乏对不同水平被试的考察。并且,已有相关研究在利用词汇联想测试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时,缺乏对所选刺激词词类、词的具体性以及词频等因素的控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所选刺激词的特征进行一定的控制,利用词汇联想测试考察了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试图回答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有什么样的特征。参加本研究的90名被试来自于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其中30名大一学生,30名大叁学生,以及30名研二的学生。该研究首先对这90名被试进行了一次英语专业八级测试,旨在考察这叁个组是否处于不同的英语水平。接着对这90名被试进行了一次词汇联想测试,主要考察被试在纵聚合组织,横组合组织,百科知识组织,语音组织以及其他组织方面的频数和比例。鉴于词的不同特征会对心理词汇组织模式产生影响,本研究对词汇联想测试中的60个刺激词进行了一定的控制。这60个刺激词均选自于Nation的二语词频表,就词类而言,20个名词,20个形容词,20个动词;就词的具体性而言,30个具体词,30个抽象词;就词的频次而言,30个高频词,30个低频词。研究结果显示,叁组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在纵聚合联结方面都占据着优势地位。然而,在弱势联结方面,叁个组不尽相同:大一组最弱的联结方式是横组合联结;大叁组在横组合,百科以及语音这叁类联结方面都比较弱;研二组在语音联结方面最弱。就语义联结和非语义联结而言,叁组被试都是以语义联结为主。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语义联结变得更强,非语义联结变得更弱,但语义联结中的百科知识联结在这叁个组中并没有明显差别。该研究表明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词汇在语义方面的联系,不仅要注重词汇在纵聚合诸如同义、反义,上、下义等方面的联结,更要注重词汇在横组合方面的联结,加强对词汇的搭配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语境化的英语课堂,提供尽可能多的语境化语料,帮助学生产出准确又地道的英语,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曹慧玲,彭建武[5](2016)在《基于实验的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3类词的词汇联想实验对比不同水平的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联想反应,旨在探讨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模式。结果表明:二语水平与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相关,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非语义反应逐渐减少,语义反应即横组合和纵聚合和反应逐渐增加,纵聚合知识的增长幅度高于横组合知识的增长;二语词汇联想实验结果受词性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于翠红,蔡金亭[6](2014)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量、组织模式和词汇知识深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词汇联想和词汇能力测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及其词汇知识深度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在被试心理词汇组织模式中,语义联结处于支配地位,名词、形容词网络构建优于动词,纵聚合知识发展显着,横组合知识发展较缓;心理词汇量与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紧密相关,且对词汇知识深度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心理词汇量对词汇知识深度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语》期刊2014年05期)
温艳军[7](2014)在《基于心理词汇组织模型的高职英语词汇联想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词汇教学都是在综合英语课堂中伴随着语言点的教学进行,并且以课堂上教师举例对译词汇表,课下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进行。这种词汇教学模式一方面忽视了词汇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语法学习的附属品;另一方面枯燥无味,削弱了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为提高词汇教学效果,当今越来越多的词汇学习策略已研究出并用于外语教学中。词汇联想策略是一种通过利用词汇之间各种联系而帮助学生记忆词汇的一种学习策略。但前人关于词汇联想策略的实证研究不多,且研究对象集中于大学生或初高中生,针对思维活跃但基础偏弱的高职学生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此外,这些研究没有将词汇联想策略做系统地划分,更没有考虑学生水平这一重要因素,只是笼统地论证哪种联想策略更好。为填补这一空缺,本文以心理词汇组织模型和信息深加工理论为理论支撑,将词汇联想策略分成四类:语音联想、词形联想、概念联想和句法联想,并基于此建立了一套词汇联想教学模式。从而探讨词汇联想策略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试图探析该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其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影响,旨在探索一条提高词汇教学效率,进而为提高高职英语整体水平的新方法。本文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一个大专班的学生为被试,根据他们之前两次英语成绩将其分为高、中、低叁个水平,然后将新建的词汇联想教学模式纳入他们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系统的词汇教学。试验期间,笔者对学生的词汇水平和英语综合水平以及英语学习兴趣都进行了前后测评估,以探求以下叁个问题:(1)词汇联想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词汇记忆能力有何影响?(2)词汇联想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英语综合水平有何影响?(3)词汇联想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对联想类别有何偏好?试验后,本文收集了所有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并通过相关统计软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词汇联想教学提高了学生英语词汇记忆能力,中水平者提高最为显着。(2)词汇联想教学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水平,中水平者和低水平者实验前后呈现出显着差异。(3)词汇联想教学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扩充了词汇量。他们普遍都学会了使用联想策略来记忆单词,其中,高水平者偏爱于概念联想和句法联想,中等水平者偏爱于概念联想与词形联想,而低水平者则偏爱词形联想和语音联想。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词汇联想策略在高职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有效性。以期对英语教学有一定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4-04-01)
郭敬平[8](2014)在《中国学生学习俄语过程中心理词汇的组织与提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心理词汇理论及实践研究获得丰富成果并取得突破进展。在此基础上,学者们的目光投向二语心理词汇研究。理论重点在于探讨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与提取,分析其影响因素,实践重点在于进行各种词汇实验,来验证理论假设。本文立足于一项词汇联想测试,来分析中国学生在俄语学习过程中心理词汇组织与提取的特点。本文选取36个实词(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作为刺激词,受试是120名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学生。基于本测试的结果,通过对所收集的反应词数据分析,将反应词按组合反应、聚合反应、语音反应、无反应、百科知识反应、词形变化反应与派生关系反应七种类型分类,并以《俄语词汇联想词典》中的反应词为参照,尝试描述中国学生俄语学习过程中心理词汇的结构特点,探讨俄语作为第二语言心理词汇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以测试结果为依据,分析中国学生俄语学习过程中心理词汇提取的影响因素,提出心理词汇研究与双语词典编纂的设想和二语词汇学习策略。(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4-03-20)
于迎晨,杨芳[9](2013)在《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词汇联想测试调查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性质和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模式是从语音关联发展到语义关联。此外,还探讨了本次实验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卜亚敏[10](2013)在《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二语言中词汇教学和学习的研究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心理词汇已经成为心理语言学中的独立的热门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关于二语心理词汇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现有文献表明,有关二语心理词汇的研究大多以高等教育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很少涉及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尤其对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状态的研究相对要少得多。鉴于此,本研究以高中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方式为研究内容,旨在探讨有利于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词汇教学与习得的有效途径。主要研究问题围绕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整体而言,高中叁个年级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主要呈现方式;二是高中叁个年级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组织呈现方式的差异;叁是高中叁个年级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组织呈现趋势中的典型特征。本研究理论框架是基于心理词汇与二语词汇习得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以词汇联想测试与问卷调查为研究工具,研究对象为某高中90名高中生,其中高一、高二和高叁各30名学生。随机选择除了研究对象以外的15名学生,其中每个年级5名,均参加了词汇联想的前测,最终选择32个英语单词作为词汇联想测试中的刺激词。测试的数据归类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就词汇联想测试的内容,把联想反应分为五种类型:聚合反应,组合反应,百科知识反应,语音反应及其他反应。其中聚合反应,组合反应,及百科知识反应可以归为语义反应。定性研究的对象是从词汇联想测试的刺激词中选取的6个单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各2个。从语义和语音联想这两个角度,定性分析高中叁个年级学习者对这6个单词的反应词的特点。测试结果表明:1.就整体而言,高中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方式主要是语义联想,其中最多的反应类型是聚合反应,占全部反应的47.20%,五种反应类型的比例顺序为聚合反应>语音反应>组合反应>其他反应>百科知识反应。2.高中叁个年级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组织主要表现以下倾向:随着年级的升高,聚合与语音联想逐渐增多,百科知识与其他联想逐渐减少,但组合反应在叁个组的联想没有显着的区别。3.研究发现高中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中的典型特征,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学习者的心理词汇大部分是以母语概念为中介,而没有建立起二语词汇间的相关概念,因此学习者在日常交流与考试中很难快速,准确的提取所需的词汇。本研究结果对高中英语如何教与如何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从教师的角度看,(1)除了课本上的单词表之外,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接触英语词汇。(2)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至于减少母语的干扰。(3)对于一些学习者一开始就很难记得的困难或很长的单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多做不断的重复记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1)学习者应该形成日常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学习新单词或者巩固已经学过的单词。(2)学习者应该尽可能的把新单词与已知的信息相联系。(3)学习者应该有意识的尝试把同一个词族里的单词合并在一个储存系统里记忆。(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3-05-01)
心理词汇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心理词汇早已成为一个独立且活跃的领域,吸引着许多心理语言学的专家学者。每个二语学习者都拥有一个容量庞大、组织有序、可高效提取的母语词库和属于自己独有的二语词库。本文通过选取近期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两篇与二语心理词汇相关的论文,就两者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最后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两者研究中的不足或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近期二语心理词汇研究的状况,以期探索二语心理词汇研究的新视角,为之后的学者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词汇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宋璐.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8
[2].刘芳芳.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J].校园英语.2018
[3].张海育.基于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高中英语词汇联想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4].杨美琳.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5].曹慧玲,彭建武.基于实验的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
[6].于翠红,蔡金亭.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量、组织模式和词汇知识深度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4
[7].温艳军.基于心理词汇组织模型的高职英语词汇联想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8].郭敬平.中国学生学习俄语过程中心理词汇的组织与提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9].于迎晨,杨芳.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
[10].卜亚敏.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