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俗文化传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俗体育,传统文化,文化传统
民俗文化传统论文文献综述
雷军蓉,王世友,张嘉信[1](2019)在《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发展的历史定位,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继承、融和、创新,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肇始于农民生产活动和风俗祭祀的民俗体育植根于乡土社会,是一种典型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其内涵丰富、历史悠久,蕴含着一系列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然而,其在异域文化入侵、社会改革发展和竞技体育的挤压下,面临传承断代,濒临消逝的境地。此外,在建设文化强国和当代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厚植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与话语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新时代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共识。因此,立足乡村振兴的基点,如何留住人民心中的"乡愁",重塑传统文化的"形",铸造传统体育文化的"魂",成为新时代传统文化发展亟待的新命题。为深层次的"解析—重构"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的"形"与"魂",并结合新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实现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换。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以"民俗体育""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等作为主题词和关键词,通过CNK中国学术期刊总库、国家数字图书馆和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实体平台,共检索2008-2018年相关文献233篇,其中硕博士论文76篇,相关着作31本,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2.2逻辑分析法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对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系列名词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词语定义、特点、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结合民俗体育自身的特点对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要素、功能和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2.3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课题成员在参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大型民俗体育赛事现场、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和民俗体育生存的场域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查阅民族志、观察赛事、入户访谈等方法,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此外,结合调研整理的情况向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探讨,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研究结果: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和文化的对位关系,立足新时代的民俗体育,传统的"已形成之物",应结合"新的历史方位"实现科学转换,并在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的目标指引下,以时代发展和国家发展的政治需求为定位,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为定向。3.1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浅层次的关系,显而易见且简单直接的。将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看成两个变量,通过研究其概念及其功能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推论出二者存在线性关系。民俗体育传统文化是由一定的民众创造和世代沿袭的体育活动中的文化形态,可以是物质形态也可以是意识形态。简单来说,民俗体育传统文化是民俗体育中的文化意识,等同于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而民俗体育文化传统是民俗体育中的精神内核,等同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体育的功能主要是强身健体,促进身心与社会的适应,结合上文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关功能的解析,民俗体育的传统文化功能归纳于凝聚、规范、调节叁种功能。本质上都是通过民俗体育活动来对人的心灵的影响,其差异性体现于动因的深浅,民俗体育传统文化的功能是表面较浅的动因,作用于人的行为形式和习惯方式,而其文化传统是较深的动因,作用于人的灵魂深处和精神导向。因此,民俗体育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功能上具有"灵与魂"的线性关系。3.2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表象关系表象关系是研究事物在大脑映射出留影的关系。表象关系是分析变量间深层次的关系,触手难及而又复杂的,通过对民俗体育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要素及其本质的分析,来推论出二者的表象关系。民俗体育传统文化的要素主要是民族心理、社会意识,民俗体育文化传统的要素主要是蜕变意识、价值意识、实践认知。二者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思想习服,通过民俗体育这项载体在个体的认知及行为上产生教化效应。二者异处在于,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是依托于活动去传播某种思想或是行为,在感官世界中便是一种被动"文化用具"。而民俗体育文化传统是民俗体育活动中的精神本体,自发的某种思想或者行为去开展民俗活动,是推动民俗体育这个载体的动力源泉。因此民俗体育传统文化于文化传统具有"用与体"的表象关系。民俗体育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具有"法与道"表象关系。"道法"一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里,其中"法"为动词是遵循的意思,"道"为名词是物质的本则。用"法与道"的表象关系形容民俗体育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基于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俗体育的文化传统是具有生命力的,是民俗体育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本源规则,导向其发展。因此民俗体育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具有"法与道"表象关系。研究结论:植根于乡土文明的民俗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社会价值。文章通过对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二者关系进行解析,厘清二者"形"与"魂"和"法"与"道"关系,提出其在民族团结维系,民族认同的增强,文化自信与软实力的提升,民众教化与心理调节,乡村建设与社会风气形成等方面的特殊价值。为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要坚守民俗体育中文化传统的内核,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积极提炼民俗体育中的文化符号、科学塑造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的"形"、铸造民俗体育中文化传统"魂"的形象;充分发挥民俗体育中文化的教化、娱乐、健体、经济等社会功效,积极促进民俗体育中文化的多元交融、创新,为民族文化话语权和民族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梁川[2](2016)在《民俗文化传统的政府书写——以非遗“自贡灯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灯会是传统民俗活动的代表性内容,作为国家级非遗民俗类项目,"自贡灯会"既有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自发性特征,也有只属于这座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品质。自贡因盐而兴,灯民俗文化活动流行与盐业经济、文化发展有密切联系,伴随城市兴盛而勃发。百余年来"自贡灯会"历经从民间自发办灯到党和政府领导办灯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上党的领导和经济上的公有制决定了灯会只能由自贡市政府主办。(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朱庆元[3](2016)在《尊重文化传统是叁亚民俗旅游开发之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叁亚地处祖国的南端,山海相映、黎乡渔帆、古人类遗址等自然景观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形态,构成了这片热土独有的特点——原生态之美。这里也蕴藏着黎族人民珍贵的古老文化,那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花。如何在发展民(本文来源于《叁亚日报》期刊2016-04-29)
李雅洁[4](2014)在《做好公共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叁篇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李雅洁)8月29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王金刚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故城县、枣强县、景县,就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董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行调研。 王金刚一行先后到故城县叁朗乡尹里村、故城县书(本文来源于《衡水日报》期刊2014-09-01)
宋丹丹[5](2013)在《构建民俗文化环境 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孩子应从小学会尊重和理解民俗文化传统,并在将来继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的精髓。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传递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我县是"冀东文艺叁枝花"的发源地,素有评剧故里之称。蕴涵丰富(本文来源于《河北教育(德育版)》期刊2013年06期)
张蓓蓓,束霞平[6](2013)在《意义的隐藏与转换: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民俗象征中的文化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符号象征,是年龄、性别、婚姻、社会地位、阶层或阶级的一种标识。它又是世俗化的宗教礼仪,蕴藏着本民族原始宗教意味及图腾崇拜痕迹,是沟通人间与鬼神之间的桥梁。它还是本民族神话传说的历史记忆,凝成一种文化的密码。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凝聚着各民族集体意识,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心理背景。(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3年01期)
毛巧晖[7](2012)在《地方民俗文化精英与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以湖北鹤峰山民歌的传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构建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新语境,在这一新的文化语境中,国家话语、民众以及研究者共同影响着民族文化,其中民众完全是一个整体,他们中析分出了地方民俗文化精英这一阶层。民俗文化精英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中,除了起着推动与促进的作用外,另一方面他们也影响着某些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传承的多样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张远满[8](2012)在《文化传统中的民俗——关于土家族“毛古斯”的田野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空间"也称为"文化场所"(Culture Plac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①实际上,它应该包含两个必要的部分:空间以及在此空间中长期自然形成的文化传统。任何民俗文(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2年06期)
本刊编辑部,徐炯权[9](2011)在《春节民俗文化,传统“年味儿”还能回归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华民族最具人情味、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到来了。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节日,春节已成为全球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期待——剪窗花、贴门神;包饺子,吃年饭;祭祖宗,拜新年;耍龙灯,逛庙会……(本文来源于《老年人》期刊2011年02期)
邹赞[10](2010)在《论宗教民俗与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维吾尔族宗教影响下的禁忌习俗、饮食文化和色彩意识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呈现出以下特征:自然美在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中占据中心位置;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表现出"美是和谐"、"美在完善"的理念;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其民族特色鲜明,又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加快了大众化步伐。(本文来源于《新疆社科论坛》期刊2010年06期)
民俗文化传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灯会是传统民俗活动的代表性内容,作为国家级非遗民俗类项目,"自贡灯会"既有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自发性特征,也有只属于这座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品质。自贡因盐而兴,灯民俗文化活动流行与盐业经济、文化发展有密切联系,伴随城市兴盛而勃发。百余年来"自贡灯会"历经从民间自发办灯到党和政府领导办灯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上党的领导和经济上的公有制决定了灯会只能由自贡市政府主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俗文化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1].雷军蓉,王世友,张嘉信.民俗体育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梁川.民俗文化传统的政府书写——以非遗“自贡灯会”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朱庆元.尊重文化传统是叁亚民俗旅游开发之本[N].叁亚日报.2016
[4].李雅洁.做好公共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叁篇文章[N].衡水日报.2014
[5].宋丹丹.构建民俗文化环境传承民族文化传统[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3
[6].张蓓蓓,束霞平.意义的隐藏与转换: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民俗象征中的文化传统[J].民族艺术.2013
[7].毛巧晖.地方民俗文化精英与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以湖北鹤峰山民歌的传承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
[8].张远满.文化传统中的民俗——关于土家族“毛古斯”的田野考察[J].戏剧文学.2012
[9].本刊编辑部,徐炯权.春节民俗文化,传统“年味儿”还能回归吗?[J].老年人.2011
[10].邹赞.论宗教民俗与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J].新疆社科论坛.2010